理想年代-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帅最需要的是朋友,听他说话,与他说话,或者和他一起静默思考。
这夜,汤乡茗和朱孝先就默默地等着李想开口说话。
他们三个都在想他们很快就要穿过鄱阳湖口。这里成千上万的人将英勇奋战,但李想自己却要单独对失败负责。
“我的灵魂面临考验时刻,而可怕的后果就决定于这个时刻。”
李想在踱了一阵步之后,开口说话了。
李想又继续来回踱步,他不停地唠叨所有那些参谋长和其他人栩栩如生地列举出来的危险,这些人竭力想阻止他从事这样危险和靠撞大运的行动。当他还在那儿唠唠叨叨自言自语时,汤乡茗似乎觉得李大帅要记住这么多战场,实在是太伤神费脑。而且他才多大,这些年经历的大战却比许多人一生还有精彩。
李想反复谈论出奇制胜的要素。这在辛亥革命时曾拯救了他部下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辛亥首义,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豪赌猛赢的奇迹。
现在又要保护大多数乘漆成黑色的舰只去湖口的官兵。但如果北洋军磨刀霍霍严阵以待,这将在历史上成为国民革命军最大的军事灾难之一。
――问题是奇袭,奇袭到底能不能实现呢?湖口是唯一的选择,这是没有疑问的。困难的确很多,正因为困难很多,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但是奇袭能够实现吗?秘密能够守得住吗?
――委员会是反对的,我们把这个反对顶回去了。不论胜利还是失败,责任都是由我来承担的。
……
李想完全是自问自答式的独白。汤乡茗和朱孝先一动不动地正坐在椅子里听着。
――是的,都是我的责任。如果我出了错,那会有数千信仰三民主义的年轻人将要流血牺牲。
――到目前为止,信仰三民主义的年轻人已经流了很多血。但是没有流血的战争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地减少流血。为了对付坚固的北洋军基地,我们采取奇袭的战术,都是为了减少流血。
――但是,只要我犯一个错,数千名士兵就会牺牲。我的计划是不会出错的吧。
――敌人没有察觉吧,也许敌人已经做了准备。一旦陷入狭窄的水道和泥沼,我们就会象池塘里的鸭子一样被敌人射杀。
――如果是这样,将成为国民革命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日了吧。
――那么,湖口以外的替代方案呢?南浔?期待第3野战集团军的反击?……
李大帅说道这,停下了脚步,站在五星红旗前凝视着血色旗帜。沉默中,汤乡茗和朱孝先不时地用手擦着头上的汗。
“不!”李想回头对汤乡茗和朱孝先大声说道,“没有什么替代方案,我的决定是全面的。都是在可接受的危险和困难的范围内的。”
最后他终于停止踱步,好像是自言目语:“这是正确的决定,我们必须接受一切危险。”
他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了。
“谢谢你们听我唠叨,”李想说道,“现在我们睡一会儿吧。”
送走汤乡茗和朱孝先后,当李想关上舱门时,他听见钟敲了12下,此时,徐一凡和雨辰刚点燃引导入侵者的那只旧灯塔。他们还无聊蛋疼的又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点燃了一盏小渔灯。
李想还是睡不着,决定在甲板上呆一会儿。
甲板上舰员们十分警觉但静默无声。
夜晚的风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鄱阳湖的上空一片黑暗,附近舰船的影子也看的不是很清楚,船头的破浪声听起来很响亮。
登陆作战按照既定的计划精密地进行着。在此之前的三十分钟,为配合湖口登陆攻击的海军部队和护卫舰艇进入了长江水道。
李想站在舰首,倾听鄱阳湖的浪涛声,注视着船头的前方,发现前面有灯光一闪一烁。等确认了右前方一个微小的灯光,他连声问道:“那是什么?”
“报告大帅。”甲板上的值班军官告诉他:“那是灯塔。”
李想大为振奋!他高兴地大喊道:“我就知道奇袭能够成功!敌人连灯塔的灯都没有灭掉。”
那个灯光是徐一凡和雨辰点亮的法国人修建的灯塔。他也没向值班军官问清楚,还以为那是敌人忘记关掉的。然后兴奋的就跑回自己房间去了。
值班军官挂满脑门的黑线,看着李大帅喜乐疯了跑回船舱去。
与此同时,一艘高速行驶的运输舰熄了火,防水舱里的灯亮了,起床号声传遍了船上整个的压力报警器系统。
运输舰的第3营的大部分官兵都已经醒了,当半夜响起早餐的开饭铃时,海军陆战队一等兵胡哥走进厨房,他曾听说海军陆战队在登陆前是有一顿丰盛的早餐:包括鸡蛋、牛排、熏猪肉和热松饼。
胡哥还没有吃过这样气派的洋餐呢。今天算是开洋大人荤了。
胡哥咬一口热松饼,往窗口张望,前面的陆地一片漆黑,远望湖口,没有一星火光,只能看到天穹衬托下的石钟山高地,他们能活着到达那里吗?
“真奇怪!”他低声向身边的副船长说:“我们现在在正中间,是最糟糕的地方――这次行动太冒险了。”
“安静。”副船长吃完后了一下嘴巴,对胡哥耳语道,“一句话也别说,跟我来。”
他把胡哥带到甲板上:“你就会看到我们早晨将要攻击的那个高地。”
胡哥可以看出石钟山的黑色轮廓,有一个小小的灯标岛与它毗邻。他说,“我们停在两个岛之间。岛上还有什么人吗?”
“没有!”
第五百九十八章 绝不动摇(二)
夜幕之下,杨帆悄悄来到了九江前线。
九江,对他这个军指挥官来说,并不是该呆的地方。这里距金官桥战场不过几十公里,前方隆隆的炮声日夜都隐隐可闻,九江附近还时常出没着成连、成营溃散了的北洋军军队。
但杨帆却没把这些放在眼里。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亲临一线也是每个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的职业习惯。
每逢大战、恶战,杨帆总是要往前跑,喜欢到阵地上看看。他爱听隆隆的枪炮声,这激动人心,他也喜欢嗅那略带刺鼻味的硝烟。
或许也因为这样,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多被冠以“战争狂人”的头衔。
杨帆今天到九江前线还不止这些,他想就近看看张雪猷和黎鸣是怎样被老同学孙传芳挫败的。
九江前线临时指挥所里,杨帆面目凝重地立在桌边,一动不动。他的参谋长和几个课、处长心神不宁地守在外屋。连续10余日了,总司令官心情一直都不好。一向刚毅、喜怒不形于色的杨帆几天前竟在军部里对手下的参谋大吼起来,这在过去可是从未有过的,一直伴在他身旁、参与了整个前期作战的参谋长杨坤却知道自己的长官的烦恼。
杨帆是在为进攻受挫,而海军和空军和一部分主力又被分去湖口登陆作战而苦恼、焦躁。
九江以东的道路、桥梁、车站、码头,到处都挤满了乱哄哄的行军队伍。
司令部制定的前进路线和开进部署并没有什么问题,杨坤这个参谋长最清楚。
但是7、8月份的长江流域,一会儿烈日酷暑,一会儿淫雨连绵。行军道路的恶劣、讨厌的梅雨和炎热以及劳神费时的渡河,后勤补给的混乱,像是有意与杨帆的几万大军过不去。另外,霍乱、疟疾等战场上最令人恐怖的传染病肆意横行。战端未开,野战医院就躺满伤、病官兵,每天都有不少人死在病榻上。疲惫、死亡使人苦不堪言。官兵们在武昌时的那股子求战的迫切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部队中开始流露出怨言和消极士气,显然这是战前兵之大忌。
他们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来振奋士气,这时候就能看出李大帅战略眼光的毒辣,如果湖口登陆成功,不止南浔线国民革命军会振奋起来,同时也是给南浔线绝死抵抗的北洋军沉重的心里打击!
杨坤建议道:“不如让部队休整几天,也好调整混乱的后勤补给。湖口登陆成功之后,发起进攻不是更合时机。”
“不行!”杨帆一口回绝,而且态度十分坚决:“决不能停顿!而且部队要加速向九江集中。九江方面,断不能让北洋军有喘息之机。湖口登陆之成败,也在我们能吸引多少北洋军的注意了。”
杨帆还有呼应湖口登陆的艰巨任务。他是个地道的职业军人。他知道,多给北洋军一天的时间,他进攻的难度就将加大一分,日后的伤亡代价也就要大一分。眼下国民革命军难,北京的袁世凯也难,军事上硬碰硬的较量,既比实力、智慧,但在一定程度上更比意志。
杨帆是很信赖李大帅的“战略眼光”的。他说道:“我想现在下决心是很困难的,但是,我觉得近卫军可以撑过去。”
“理由是什么……根据呢……”
诘问从师长们口中喊出来,然后又交头接耳说着什么。
“理由是到现在为止的北洋军的防御的都是几天内逐渐萎缩的,这次我想也会是这样。”
“这是理由吗?是你一厢情愿的猜测吧?”
“这不跟算命一样嘛?”
会场里交织着批判和讽刺的声音,近卫军的将领可都是桀骜不驯的人物,讨论在嘈杂中继续进行。
“因为我相信李大帅的判断!他一直指引我们走向胜利!这次也是一样,他会指引我们创造新的辉煌!”杨帆忽然一拍桌子说道。
会场一下子安静的能听到外面夜空的风声。李大帅一直带领他们创造奇迹,“李大帅”就像充满魔力一样,确实已经不需要解释。这样的迷信,他们一厢情愿的相信,奇迹就是李大帅指引的方向。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北洋军的内情也是很残酷的。
交战至今,我们俘虏了北洋军1753人,根据他们的供述,推测南浔线北洋军的兵力为“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实际兵力82590人”。实际上就算比这多一点,也多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北洋军中定编11000人的师中没有一个是满员的。第6师10000人、第7师9000人、第9师9350人、第13师9000人,这几个师算是兵员比较多的,第7师和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