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理想年代 >

第501章

理想年代-第501章

小说: 理想年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民革命安西军发起进军青海夺取西宁的战斗命令。井勿幕兵团由临夏取循化,过黄河,经甘都、化隆直取西宁;张云山兵团从永靖渡黄河,经民和、乐都,沿建水以南山区小道进军西宁。

两路大军犹如两股强大的铁流,形成了钳取西宁的态势。光复青海夺取西宁的历史性大进军,就在这浩浩荡荡的铁流的滚动中开始了。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为了防止已经溃散的马安良残部重新集结反扑,不给溃逃的敌人以喘息之机,不使光复青海的历史进程有分秒的延误,张云山一方面组织大部队迅速过河,昼夜兼程西进;另一方面抽调军直及兵团四个骑兵侦察连和九个团侦察排的骑兵班,以及各师侦察科长、各团侦察参谋等共六百余骑兵,组成军的先遣部队,披星戴月,轻骑疾进,急趋西宁,查明进军西宁沿途敌情、道路、地形等情况,为安西军光复西宁开辟道路,大部队随后跟进。

先遣侦察部队开进十分顺利。虽然还有那么一小撮孤臣孽子妄图凭借黄河、大通河构筑工事,焚毁渡船和破坏桥梁。但报来的消息比预料的情况要好:马安良、马廷贤父子等先后进入西藏,准备由西藏逃往印度流亡了;马安良残部在安西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已成为惊弓之鸟,不战自演。西宁部分开明人士及当地群众组成了维持会,自动维持社会治安,看守敌人遗弃的财产,只等待安西军接收了。

完全应了李想之前的论断,“兰州之战后,剩下的就是走路和接收”。

先锋部队长驱直入,在平安驿与前来迎接的开明人士一起进入西宁,受到各族群众热烈欢迎。

高原古城西宁光复!

第四百二十四章 走路和接收

李想回到武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其落迦山的豪华官邸紧急召见了曾高和李西屏。

曾高和李西屏一进屋,李想没待他们坐定就单刀直入地问:“安西军在西北的攻势怎么样了?”

“进攻青海占领西宁的工作早已完成。”李西屏汇报了一下进攻青海的情况,又说道:“在进军青海的同时,安西军还进行了打通甘肃河西走廊的战役,对甘肃永登以西、安西以东武威、张掖、酒泉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了长距离的追击作战。”

当时,清廷两大柱石长庚和升允纠集残部正向河西走廊撤退,加上河西原有的清军,仍有四万余人。他们撤至古浪后,先在乌鞘岭布防,幻想鄂州革命军主力为了应付北洋军突然攻击襄阳,无力顾及河西,可再喘息一段时间。谁知道,北洋军发起的襄阳一战,虎头蛇尾,就在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大总统之后悄无声息的结束了。长庚和升允遂于在古浪以北之双塔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继续向西撤退,企图退至玉门地区。

“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李想急切地说。

为防止敌人退至新疆带来后患,安西军发布进军河西的作战命令:井勿幕兵团自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张掖进击;黄钺兵团沿兰新古道及其右侧西进,张凤翙兵团为右路,绕乌鞘岭、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安西军附野战军炮兵团、战车营为左路,直取武威、酒泉。

安西军全线出动。由于逃敌军心涣散,指挥混乱,不击自溃,各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疾进,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投诚或逃窜。

由享堂、河桥驿向永登及以西前进的先头部队,光复永登后,跨越乌鞘岭,光复安远驿。

由安宁堡、沙井驿沿兰新古道向永登方向前进的安西军,接受敌骑兵残部投诚。

由哈家咀、小涝池向松山、大靖前进的安西军,进至古浪以东松山时,敌骑兵八百余人在协统带领下投诚。

安西军作出攻占古浪、进军武威的作战部署时,在尚未发起攻击时,敌先行逃走。安西军顺利进占古浪、大靖等地,后即进至武威以南及以东地区,先头部队攻克武威,驻武威附近敌官兵共七千五百余人投诚。

至此,安西军各部全部集结武威,并以骡马组成的快速部队向张掖前进。在此期间,先头部队经十七天七百公里的行军,抵达山丹,敌溃兵六百余人,携马和骆驼三百余匹,于山丹东乐镇投诚。

……

安西军的捷报雪片般飞入李想在武昌落迦山的豪华官邸。安西军就这样走路和接收,日进千里,这让当初没有抛弃西征公债的人们疯狂了。

与此同时,井勿幕兵团由西宁北进。在攻占大通、门源后,顶风雪、冒严寒,连续行军,进入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区。

祁连山脉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绵延千里,崇山峻岭,高峰人云,高处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变幻无常,人烟稀少,鸟兽亦视为畏途。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状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史地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行军之难可想而知。但安西军为迅速打通河西走廊通道,占领酒泉,却必须走此险途。

由于进军急速,又是天气严寒的冬季,即使李想之前做了西北冬季作战的充足准备,但是在这个季节翻阅平均海拔四千米的祁连山,这是连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也不敢想象的苦差,其中的奇苦难以言叙。

一早,部队从黑石头出发,走了二十多里路就开始下起雪来,各班的宣传鼓动员喊起口号:“翻过祁连山,消灭最后的敌人,光复大西北!”……歌声、口号声在高原上空回荡着,部队的行军速度加快了。

风雪越下越大,旋风夹着干燥的雪粉,竟然打得人脸生疼,战士们用毛巾缠着头脸,仍然坚强地爬着盘旋的上坡山路,但是速度明显放缓。

鹅毛大雪把祁连山整个包裹了起来,战士们顶着风雪往前爬,沉甸甸、冷冰冰的,透心地难受。腿重得像灌了铅,迈一步要吃力地吸一口气,总觉得空气不够吸,越往上走越觉得气短,体弱的战士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有的就用手巾捂着嘴巴,但不大一会儿嘴上的毛巾便冻成冰块,队伍拉得更长了,开始有人掉队了。

“向前走呢,还是休息?”

雪越下越大,风势越来越猛,呼吸越来越困难,胸膛好像要炸裂一样。有人干脆走不动就坐下了。可也不能等着冻死呀,部队只有向胜利前进的传统,没有等着死的习惯,指挥员下令坚决地向前走。

夜晚的高原一片苍茫,雪不停地下着,狂风卷着雪花,像脱了缰的野马尽情地奔驰着,衣服被风刮得瑟瑟作响,刮得战士站不稳脚跟。队伍在茫茫的雪原上前进,像一条雄伟的巨龙,路旁掉队的战士仍然一拐一拐地昂着头走着。这是对胜利的憧憬,对革命的理想,激励着指战员,以非人类的意志顶着暴风雪爬祁连山。

革命者们青春的心里充满着对革命理想的豪迈快意,一切困难,对于他们微不足道。

这支部队,正是继承了他们的革命意志,才能继续坚强地走着。

在离俄博四十多里路时,寒冷的雪花密密地撒到人们身上。这里已是海拔五千多米了,不少人觉得头晕,显然是空气更稀薄了。寒风像钢针一样,刺痛着人们的肌肤,冻得难以支持,牙齿碰得咯咯作响,浑身直打哆嗦,最讨厌的还是想吃点干粮取暖,但干粮冻得像冰块一样,硬梆梆的啃不动,只好憋住气喝口烧酒,不过这也只能暖一小会儿,过后更冷。许多战士还是掉队了,行军队列里有人走着走着,猛地就栽倒了,闭起双眼躺下了。他们为了光复大西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家含着眼泪,用白雪埋葬了战友们的尸体,昂着头,挽着臂,又继续前进了。

部队经过二十八小时强行军,走了二百二十里,终于通过祁连山山梁,到达俄博。

接着,又以二十多小时的连续行军,攻占民乐县城。先头部队进至张掖三堡,击溃企图增援民乐的清军,对张掖实行包围攻击。经十九分钟短暂的战斗,即歼灭守敌。

张掖光复后,各部队星夜西进,迫使逃窜张掖以西之敌先后放下武器。

井勿幕,黄钺,张凤翙各部会师张掖,然后挥戈西进。

逃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清军残部大多为机关、后勤单位,战斗部队仅有五个协,而且各协都已零零落落,仅有五百至千余人,人数较多的也只有两千一百余人,〖TXT小说下载:。。〗士气极为低落,根本无法支撑局面。地理条件上,没有可以利用的关隘和可以固守的坚固城池;后勤保障上,已面临枯竭,官兵三个月无晌,兵员和物资得不到补充;在其内部已分崩离析,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日益尖锐,不可能再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的抵抗。因此,当安西军先头部队兵临高台、酒泉时,河西清军残部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顽固派首领长庚和升允先后于兵变中被杀,清廷最后的三大柱石全部陨落,主和派将领掌握军权,酝酿投诚起义。

在这种有利形势下,安西军坚决贯彻李想的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双管齐下的方针,一面是大军急速西进,一面是通过多方关系,宣传鄂州政府的政策,做政治争取工作。

清军残部终于在酒泉共约三万人起义,发出全国通电,接受鄂州革命革命安西军改编。

至此,河西走廊全部光复。

战役的胜利,不仅使河西广大地区得到了光复,更为重要的是,为安西军进军新疆打开了必经之通道。

远在南京的孙中山在接到河西走廊全部光复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来电嘉奖:

李想老弟:

将士用命,一举而光复甘肃,功在民国,雪我民族二百六十余年积愤,殊堪嘉赏,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

中山。

袁世凯就于三月十日在蔡元培专使观礼之下,正式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了。但是其时仍留在南京的临时参议院,却扳请孙大总统,继续负责中枢政务,直至袁总统的内阁完全建立之后再‘解职’。所以孙中山这时候的嘉奖令,还是很有实际用处,至少表示民国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