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凤谋江山 >

第85章

凤谋江山-第85章

小说: 凤谋江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琳,你想通了就好,我真高兴你这么说!”古清华大为高兴。一直以来,她和湘琳的关系都很微妙,坐在皇位上的那个是她,可是古清华其实又是湘琳,她不开心,她总觉得是自己欠了她的!

“别光说我,”湘琳抿着嘴微笑,虽然脸色有些苍白,笑容依然甜美,她的目光顺着她的身子往下移,停在她的小腹上,狡黠的眨眨眼,打趣道:“我觉得,这种假怀孕的把戏不玩也罢了,跟苏公子计划计划,什么时候真正要个孩子吧!”

古清华的脸腾的红了,有些扭捏别开脸,吭吭哧哧道:“湘琳你,你不讨厌苏浚了吗?”

古清华明白湘琳的意思,她不是真建议他们现在生孩子,而是表达了自己不反对他们在一起的意思。古清华一直不肯跟苏浚走到最后一步,潜意识里其实也有对湘琳的顾忌,毕竟古清华这副身体可是人家的,而且,还是人家心心念念的太子哥哥所钟情的呢!如果真正的古清华远在千里之外她完全不需考虑,可是她天天就在她的身边,那种被人不满盯着的目光追随的滋味一定不会好受!

“你喜欢不就行了?”湘琳心中感动,忍不住也好笑起来,沉默片刻,认真道:“其实我看得出来他是个好人,你喜欢他,他也钟情你,我希望你幸福,古清华幸福了,太子哥哥才可能会幸福。呵呵,这副皮囊从今天开始完完全全是你的了,古清华至始至终也只有你一个,往后做事,你不要再顾忌我了!至于我和太子哥哥,”

湘琳的眼中水亮亮的带着几分迷蒙,她下颔微扬,凝着前方幽幽说道:“我们约好了生生世世都在一起,错过了这一世,我们还有下一世、下下一世、下下下一世……真的,不要紧的!”

古清华听得鼻腔有些发酸,她一直担心湘琳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一蹶不振一病不起,其实,是她小看了她了!她这段时间卧病在床一事不问,不是软弱,而是在对过去做一个神圣痛快的埋葬与晚悼,她没有她想的那么脆弱!

“湘琳,你也一定会幸福的!”古清华看湘琳微微向她点头,她一急忙又加重了语气道:“真的!世事难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未必不会转入又一村,湘琳,古氏列祖列宗,还有大公主,他们都会保佑你的!”

“谢谢你!”湘琳展颜向她一笑。

那一日起,湘琳便走出了房间,从新侍奉在她的身边,携手共同进退,暗地里一道一道的摆着议政王。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议政王的声望一时之间几乎跌落谷底,湘琳甚是高兴,向古清华笑着说今年的科举,必定可以从中好好挑选一批得用的人才。

朝中旧吏大多是议政王的党羽,即使像清流那样的也基本是保持中立,古清华自己可用的除了一个暗中收服了的刘嘉,剩下的包括当年古清奇安排的人,都没有什么高职位。因此,她们对这次科举选拔人才抱有很大的希望。

而且,从目前形势看起来,她们确实很有希望选到一批可用的人。一来,议政王声誉大损,古清华名气大盛,只要是有点气节名望的都不会投入他的阵营;二来,这次天寿城古氏一族也获得了直接参考的特赦令,这些人理所当然是站在古清华一边的,而且因为他们的身份,古清华纵然破格录用提拔,只要不占了正规军的名额,大家不但不会有意见,相反恐怕还会赞她宅心仁厚;三来,通过苏浚的周旋安排,亦有不少他昔日结交的有识之士将会参考,这些人中,大多数将会参加武举考试,这也正是古清华目前所欠缺的。

不料,五月初,发生了一件事将朝堂诸臣轰炸得晕头转向,在民间掀起了狂风大浪,一时间将女帝古清华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一天是昭宁五年五月初三,古清华正在上朝,突然间,一阵沉闷的鼓声从远处嗡嗡传来,渐渐的越来越大声仿佛雷霆,朝堂上众臣一怔,无不睁大了眼,先是错愕,继而凝神侧耳,听闻鼓声响彻天地,洪若雷鸣,无不脸色大变!

古清华亦不觉敛了敛神坐直了身子,黑漆漆的眸子一眨不眨往前望去,越过宽阔的殿前广场,目光投在左边的鼓楼之上。

“是登闻鼓!”

“有人在敲登闻鼓!”

“怎么回事!”

原本所议朝事早已不觉停止,人人的注意力都被这震天彻地的登闻鼓声吸引了去。

古清华暗暗心惊,紧张得心突突直跳。

登闻鼓是开国太祖皇帝所设,鼓身直径两米,鼓面为最上等的牛皮所制,漆红如血。这是一面鸣冤之鼓。登闻鼓响,皆为天下奇冤,天子必须亲自审问,而倘若此案够不上天下奇冤的级别,妄击登闻鼓之人将遭受千刀万剐之刑,其家人亦受将遭受流放三千里之牵连。

是以,从未有人敢轻易去敲这面红得刺目的巨鼓。

开国至今,登闻鼓仅被敲响两次。

一次是太宗晚期西征大将杨名锋被国舅暗算,杨氏一门父子叔侄五将皆含冤战死在疆场,杨名锋二子杨靖凯还被诬投敌叛国,先帝震怒,下令抄了杨家,将杨家上下二百来口尽数流放的流放,没籍的没籍,后来大难不死的杨名锋历尽九死一生上京击登闻鼓告状,在父亲叔父昔日部将帮助下,终得还以清白。

再有一次,也就是古清华的曾祖父英宗时期,一位叫做彭雪琴的御史奉旨南下查案,结果查出一连串上下勾结的贪墨案,案情巨大,惊心动魄,涉案金额达八百余万两,从地方县令到朝中一品大员皆有牵涉,彭御史全家上下三十来口一夜之间惨遭大火,一个不剩,御史本人也在南边死得不明不白,却为地方官员上下勾结,报了个“死于意外”,其女当时在外祖母家侥幸得以脱险,后在乡亲们帮助下上京击响登闻鼓,英宗震怒,着令彻查。

今日,是登闻鼓第三次被人敲响。

“启禀陛下,击鼓之人带到!”执事太监引着为两名羽林军押送前来的击鼓人上殿,尖声尖气的声音一响起,偌大金殿立时鸦雀无声,人人睁大眼睛打量着这大息朝第三位敢击登闻鼓之人。

为防刺客混入,依例击鼓之人被带上金殿时是要反剪束缚着双手,带着铁链脚镣,由羽林军卫押着来的。

众人往那击鼓之人看去,忍不住又叽叽喳喳低声议论了起来。

只见那跪在殿中之人,是位身着缁衣的中年尼姑!形容清瘦,颧骨微突,也许是长年不见光的原因,脸色白得吓人,嘴唇也毫无血色,一双狭长的眼睛却又黑又亮,深沉如潭。

她直挺挺跪在殿中,目光下垂,头却未低,面色平静,仿若止水,一动不动,任人观看毫不露怯,虽然带着脚镣,缚着双手,却不见惊慌,也不见局促,一派浑然天成的自然。

☆、第110章 翻旧案出人意料(二)

她直挺挺跪在殿中,目光下垂,头却未低,面色平静,仿若止水,一动不动,任人观看毫不露怯,虽然带着脚镣,缚着双手,却不见惊慌,也不见局促,一派浑然天成的自然。

古清华不由暗赞:有胆识!看气质,是个读过书的。

诸臣亦被她气度所震,议论了没多久便渐渐停了下来,一声不响等着古清华的裁决。一时间,殿内静可闻落针。

“抬起头来。”古清华终缓缓开口,在寂静辉煌肃穆的大殿中带起颤颤的回音,听起来格外威严。

女子缓缓抬头,目光与她一碰,随即弯腰俯首,拜道:“民女林凤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的双手皆被反剪在后,无力可借,无处可撑,弯腰顿首的动作做得十分吃力,但她仍是努力的做得规规矩矩,毫不失礼,也不打折。

古清华忍不住对她生出几分好感,群臣看她的目光也一样。

古清华觉得,人家一个尼姑,这样作践也有些过了,于是便扬声道:“来人,给林凤松绑!”

殿中侍奉小太监恭声应“是”,向立在殿外的羽林军招招手,便有一名军士向上躬身施礼,然后上前,将缚着林凤双手的麻绳解了下来。

古清华心想既然大方了索性大方到底方显气度,便又道:“将脚镣一并去了!”

那军士愣了愣,不敢违抗上意,于是照做。

林凤微微挪动了得以自由的身体,轻轻揉了揉手腕,再次俯身叩头道:“民女,谢陛下恩典!”

古清华道:“击登闻鼓的是你?”

“是。”

“规矩你可是知晓?”

“民女知晓。”

“你有何冤屈尽管说来,朕同你做主。”古清华点点头,又道:“还有,朕看你一身缁衣打扮,却是为何?”

林凤眼泪簌簌而下,微微侧身垂头抬袖擦拭,哽咽道:“回陛下话。民女作此打扮实迫不得已,民女冤枉,恳请陛下做主!”说毕浑身颤抖了起来,因压抑着哭声肩背耸个不住。

群臣里又泛起一片轻微的叽叽喳喳声。

古清华耐着性子,看她情绪平静了许多,方才和颜悦色开口道:“原来如此!有何冤屈,你但说无妨!”

“是,陛下!”林凤终于控制住了波动起伏的情绪,一五一十向古清华娓娓道来,古清华却听得心一阵一阵发凉,尴尬无比!

林凤虽未明言,但在朝所有人都听得出来,她要告的,其实是古清华的母皇,前朝女帝古凤倾!

林凤所言,是十三年前一桩旧事。她是昔年文采风流、名满天下、诗文无双,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的儒林泰斗林无涯之女。

古清华隐隐记得,林家乃是南郡名门望族,世代书香,祖上出过状元,也出过太子太傅,乃儒林泰斗,但是在十三年前,林无涯因一本诗集被人告发有谋逆之心,后来为古凤倾所问斩、抄家,说白了,就是**。

古清华觉得,要说**这种东西,比莫须有还缺德还没道理,完全是看当权者的心情,给罪行判定留下了巨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或者是训斥一顿说你没大没小,或者就是一刀挥下说你谋逆叛国。

林无涯遭受的显然是后一种。据说当时,天下读书人无人不为林无涯扼腕叹息,可是,也曾有人拼着一死替他鸣冤,结果,这拼死之人果真就死了,以“同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