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已经做好了准备,邦迪已经做好了准 备,作战室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热线已经接通,侵略者必将受到他们永世难忘的教训。 认真阅读关于古巴问题的报道的人中也有尼?谢?赫鲁晓夫。这位部长会议主席对那些冷战 言辞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他自己也说过不少。他所感兴趣的是,这位新总统,年轻而又缺乏 经验,这一跤摔得真够呛。肯尼迪这会儿似乎还有点晕头转向,这看来是对他猛击一拳的大 好时机了。 白宫知道,克里姆林宫准会这样看待美国这次的大失败的。华盛顿在估量了经过猪湾事件残 存的自信心之后,感到惊惶,这是主因。本来在2月间已经安排让肯尼迪同赫鲁晓夫6月初在 维也纳举行会谈,赫鲁晓夫在5月12日还写信说,邀请仍然有效。肯尼迪想延期,但感到这 可能会被看做又一软弱表现。他说,宁攀高峰,勿近边缘这是一句双关语,高峰 指最高级会议,边缘指战争边缘。——译者。因此他丝毫没有放松,而且是加倍努 力 进行维也纳会谈的准备工作。有人告诉他,苏联主席认为艾森豪威尔两次在和他进行最高级 会谈之前都缺乏充分准备,因而对他很看不起。艾克每遇到一些困难问题总要问他的助手怎 么回答。于是肯尼迪决定,一切重要会谈都只由他们两人和一位译员参加。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一样,也受到国内强硬路线派,即斯大林主义分子的压力,他们认为,要 想从对方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惟一办法就是硬索强夺,咒骂恐吓。赫鲁晓夫本人就很善于 搞这一手。斯大林对他这一手是赞赏的,正因如此,他显得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似的。前年 秋天,他就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了一次令人难忘的表演。这几年来,刚果使得许多地理政治 学家的名誉扫地了。由于U…2事件的出现,同艾森豪威尔举行日内瓦最高级会议的流产,美 苏缓和的希望的破灭,赫鲁晓夫早已不痛快了,现在加丹加省的新的耻辱更使他气急败坏。 他原 来一直责怪达格?哈马舍尔德,说他是殖民国家的工具。他要求废除联合国秘书长一职,提 议由一个三人组成的执行机构来代替,以代表西方、共产主义和中立国家三个国家集团。他 根据俄国的一种三马并拉的车子,把这种安排叫做“troika”(三驾马车)。他当时脱下鞋子 在桌上有节奏地敲了几下以示强调,使联合国大会为之哗然,主持大会的一位爱尔兰人为了 恢复秩序,把木槌都敲断了。这样混乱使那位苏联主席很高兴,回到莫斯科后还扬扬得意 地说:“联合国虚弱极了,眼看要完蛋。” 1961年1月6日,赫鲁晓夫为了反击美国自由派对不发达国家的政策——经济援助和必要 时 进行军事干预的双管齐下计划——提出了共产主义在整个60年代的巨大挑战:“无限支持为 求解放而斗争的民族”的“正义”战争。六个星期后,他的刚果同盟者帕特里斯?卢蒙巴在 加丹加省被谋杀。于是这位狂怒的俄国人就称这一谋杀事件为“哈马舍尔德罪恶活动的最高 成就”,再次要求立即撤销他的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 俄国的右派力量还有其他一些不满也由赫鲁晓夫表示出来了。原先眼看就要投入他们怀抱的 老挝,现在却正在转向中立道路。红军中的强硬派要求恢复苏联在1958年秋季暂停的核试验 ;他们现在已经有了2000万吨、3000万吨、5000万吨和1亿吨级的武器,急于要加以 试验。 这些冷战症候每天不断刺激人们,使外交气候保持寒冷,但又不致酿成世界危机。但是对他 们来说,还有一个盖过一切的关键问题。赫鲁晓夫有时称它为“卡在喉咙里的骨头”,有时 称它为“需要割除的一种毒瘤”,或可能导致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这个问题就 是柏林的分裂。 15年来,俄国人一直把西方驻扎在前德意志首都一事看做是眼中钉。1948年斯大林力图逐 出盟国军队,但被大规模的空运活动所挫败。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抬高了苏联的身价的时 候,赫鲁晓夫抓住机会,要求使柏林成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他当时给盟国六个月的 期限,后来由于艾森豪威尔把延长期限作为邀请赫鲁晓夫访美的一个条件,才加以延长了。 艾克曾经作了若干让步。他同意柏林形势是“不正常的”,提出可以就西方在该地卫戍部队 的规模,以及西德利用该市作为宣传和情报活动基地的限度问题,进行商谈。   txt小说上传分享
27。美国的一代新人(7)
现在赫鲁晓夫又利用这一问题来偷袭肯尼迪了。他在关于解放战争的演说中大做文章,公开 威吓肯尼迪。他说,如果“帝国主义者”拒不“正视实际存在的形势”,苏联就将“采取坚 定措施”,“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和约”。这样,肯尼迪现在又面对着艾森豪威尔曾经 驱除过的恶魔了。赫鲁晓夫明确宣称,这样一个协议要包括下述保证:任何对东德边界的“ 侵犯”都将认为是对华沙条约所有成员国的“侵略行动”——实际就是要西方或则放弃柏林 ,或则准备打仗。他真是要这样吗?夏尔?戴高乐表示怀疑。他劝总统坚决顶住(“要吃得住 这一棍子”)。他说,如果肯尼迪坚决顶住并计划新的空运,那位部长会议主席就会退缩的 。艾夫里尔?哈里曼一心只惦记着维也纳会议,便表示赞同这意见,不过建议采用另一策略 。他预言,赫鲁晓夫一定会凶相毕露,大肆恐吓这位年轻的总统的。最好的对付办法就是不 理睬他的话,但态度却要温和。而且,肯尼迪绝不要把他的对手估计过高。哈里曼说,赫鲁 晓夫本人也一定神经挺紧张。那位主席惟一的另一次西方之行已经失败了,而美国的克里姆 林宫学家还一致认为,赫鲁晓夫对自己出身卑微始终放心不下。维也纳会议上不可避免会出 现紧张情况的。他一定会很无礼,因为他只会这一套。哈里曼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总统就 必须不为所动,而付之一笑。 肯尼迪飞奥前夕在巴黎收到了哈里曼这个建议。巴黎的这一段行程对年轻的第一夫人来说, 是首尝胜利。11年前,她是巴黎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却带着两卡车行李,满身珠光宝气 ,随员成群(包括欧洲头等的理发师),来到了这里。戴高乐几乎目不转睛地瞧着她。法国报 纸惊呼她是如何“动人”、“迷人”、“艳若天仙”!总统在走进一次记者招待会的会场时 说:“我想我应该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陪杰奎琳?肯尼迪到巴黎来的那个男人。” 维也纳却不一样了。肯尼迪夫人也曾跟赫鲁晓夫开过玩笑,例如说:“哦,主席先生,请不 要拿统计数字来烦我了。”但是阴森气氛过于沉重,甚至连她也无法付之一笑。自赫鲁晓夫 的俄造黑色海鸥牌汽车一穿过铁丝网,进了美国驻奥大使馆那座石砌和拉毛水泥面的巨大建 筑物,整个气氛就和当时的天气一样恶劣起来。肯尼迪对助手说,他的对手是个“滑稽其外 ”、“ 凶恶其中”的人。在两天的会谈中,他的凶恶也形之于外了。经过最后一次交锋,詹姆斯? 赖斯顿要求访问总统。那天,肯尼迪一走进赖斯顿等着他的那间屋子,就一屁股坐到沙发上 ,把帽子往下一拉,长叹一声。赖斯顿感到他似乎处于半震荡状态。他问总统:“很难对付 吧?”肯尼迪回答说:“我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难对付的事。” 后来,赖斯顿写道: 他(总统)走进美国大使馆一间阴暗的屋子,神色沮丧,怒气冲冲。他在同 赫 鲁晓夫对谈时,像平常一样力持冷静,极力想同对方讲道理,要他明确表示苏联准备干什么 和不准备干什么,而赫鲁晓夫却恫吓他,在柏林问题上拿战争对他进行威胁……肯尼迪在 那间屋子里所说的话,使我完全相信如下事实: 赫鲁晓夫已经研究过猪湾事件。如果肯尼迪当初不去碰卡斯特罗,或干脆把他搞掉,赫鲁晓 夫倒都能够理解。但是肯尼迪动手打古巴时很轻率,却又没有胆量打到底,这就使赫鲁晓夫 感到,同他打交道的是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领袖,他大可对他威吓讹诈一番。 肯尼迪告诉赖斯顿:赫鲁晓夫非常粗暴、野蛮,有时简直像要向肯尼迪冲过来。只在一个问 题上他还讲点道理,那就是他认为无足重轻的老挝问题。讨论任何其他问题时,他始终表现 出一副凶恶的、冷嘲热讽的态度。他坚决要求,哈马舍尔德必须撤换,代之以三驾马车。美 苏之间的任何裁军协议,也都需要由代表世界上三大政治阵营的三方委员来监督执行。肯尼 迪对他说,这种安排必然会由于一方使用否决权而陷于无效(“即使俄国的三驾马车,也只 有一个赶车的嘛!”),但也无济于事。赫鲁晓夫在柏林问题上发出了最后通牒,说:这根骨 头必须从苏联的喉咙里去掉,不管同美国能不能达成协议,他在今年年底以前一定要同东德 签订和约。如果美国要在这个问题上打仗,那他也没有办法。对付企图发动战争的疯人,只 能给他穿上紧身衣。 在肯尼迪的要求下,他们举行了最后一次密谈。总统竭力劝阻赫鲁晓夫不要采取这样莽撞的 步骤。赫鲁晓夫断然拒绝,说:“我要和平,但如果你要战争,那是你的事。”他签订和约 的决心是不可改变的,他要在12月签订这个条约。他们分手时,肯尼迪说:“今年冬天想必 会很冷的。”在《赫鲁晓夫回忆录》中,这位主席评论说:“……对于我们在维也 纳的会晤,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尽管我们没有达成什么具体协议,我看得出来,他对于寻求 世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是感兴趣的……他是一个讲理的人,而且我认为,他知道在柏林问题 上发动一次新战争是毫无道理的。” 肯尼迪对赖斯顿说:“我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干,而且采取 这样敌对的方式;二是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