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女-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听到外头有人说道,“世子爷回来了”
颜秉初微微一愣,便和众位小娘子一块站起身。
门外出现一个丰神俊朗的少年,穿着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长袍,目光清澈,唇角带笑,悠悠然地踏进门来。
屋里的小娘子都陡然红了脸。
谢诩刚跨进门,抬眼就瞧见老太君身边的颜秉初,不着痕迹地扫了她一眼后,才向老太君请了安,又向众位夫人行了礼,慢悠悠地左右看了两眼,便在老太君的另一边撩袍坐下,这样一来,竟是和颜秉初坐在了老太君的两边。
宋氏微微一愣。
这明显有些不合规矩,屋子里都是未嫁的小娘子,竟就这么坐下来,同不走了似的。
谢老太君笑着拍拍他的手,吩咐迎彤倒点凉茶来,“外面日头还有些大,世子才回来,给他润润喉。”
明信伯夫人张氏连忙笑道,“可不是,现在正是秋燥,倒是比八月里感觉还热些。”
众位夫人又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宋氏倒不好开口让谢诩下去了,在众人面前也不好使眼色。
因坐得近,颜秉初低垂的目光便落在谢诩的搁在膝头的一双手上,手指细长,指节分明,肤色微褐,看起来就很有力量。颜秉初这才发觉他现在的肤色比在福州初见时黑了。
屋子里多了世子,小娘子们说话的声音就低了下去,两三个凑近了脑袋窃窃私语,不时红着脸看谢诩两眼,连颜秉初都能感觉到屋子里古怪的气氛。
恰巧有下人来报,云出岫的戏台上都预备好了。宋氏便笑着请众人挪窝看戏去:“今儿请了洪福天的一班小戏儿,好好热闹上两场。”
谢老太君就一手携着颜秉初,另一边让谢诩扶着率先往云出岫走去。
云出岫是一个大园子,众人上了戏台对面的两层小楼,纷纷落了座。一时,宋氏递上戏单让老太君点戏,老太君随便指了两出便笑让众位夫人点。
台上唱着的是“二十四孝”里的一出“老莱子戏彩娱亲”。 戏台上的老莱子70岁尚不言老,头发斑白,正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台上的戏子演的活灵活现,也将老太君逗得直笑,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这个老莱子若有儿子在一边,看到这幅模样……”
一边的颜秉初正看得津津有味,听耳旁有人说话,不自觉连连点头接道:“有些为老不尊,就会为幼不敬。”
谢老太君心中讶然,看了她一眼,笑道:“你这丫头倒说出我的意思了,这彩衣娱亲的心思是好的,就是做得太过了些,孝敬长辈也不在这个上头,老莱子的父母也糊涂了。”
颜秉初又连连称是。
听两人正说话,谢诩侧过头看了颜秉初两眼,微微一笑。
宋氏见谢老太君同颜秉初头挨着头坐在一处絮絮说着话,神态亲密,不禁笑道:“看老祖宗这么喜欢初丫头,也是两个人有缘。媳妇就和颜夫人计议一番,少不得讨来做个干女儿,这样一来,也有个借口把初丫头留在府里天天哄老祖宗高兴高兴。”
这一番话,说的众人神色俱异。
徐氏和颜氏两人对望了一眼,秦媛暗暗咬紧牙齿,众位夫人都有些发怔。
谢老太君眼角瞥见谢诩身子一僵,竟要起身,不动神色地伸手轻轻按住他拍了拍,转头嗔了宋氏一眼,“哪有用别人家女儿做人情的?人家好好一个乖囡,就被你抢了来,要做现成的女儿,也不害臊。”
不用别人的女儿,就是用自己的女儿。谢家子嗣单薄,不知怎的,两个姨娘肚子一个活物都没蹦出来,还是宋氏二十出头好不容易有了谢诩,老太君常说宋氏是谢家的大功臣,这是要宋氏再养个女儿呢
一番话说得众位夫人都掩着嘴笑,宋氏也忍不住红了脸。
“不是我孙女就不能住府上了么?”谢老太君继续说道,“我做主了,让初丫头在我们府上住上个几天,好好陪陪我这个老太婆。”
说着,便再去偷偷打量谢诩的表情,果然有些怔愣,顿时心下有了四五分的了然。
从一进门就反常地赖在屋子里不走,别以为她年纪大了,看不见,两只眼睛老落在人小姑娘身上。听到他**要收人家当干女儿,就开始沉不住气,现在又是一副呆傻模样。
老太君轻轻一哼。
什么牡丹,菊花看不上眼,原来是看上一株月下美人,要守得开放,还得耐心地等着
第六十七章留住
收费章节(8点)
第六十七章留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管谢老太君怎么想,这边谢诩垂下眼睛,掩饰眼底的欣喜,可是嘴角扬起的弧度还是泄露了他的情绪。
原本只想透过她身边的人,可是既然住进了府里……这一个多月……
谢诩抬起眼,目光正好落进了正看着他的谢老太君的眼里,清楚地看见谢老太君眼里戏谑的笑意,他不由微微一怔。
祖母今天的两次解围……
谢老太君趁着众人不注意,飞快地向他挤挤眼,谢诩不由点点头,祖孙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都笑了起来。
“孙儿这就告退了。”谢诩起身,笑着向老太君行了礼,便离开了。
众人又看了一出戏,便去了楼下的大堂里用饭,期间,谢老太君竟一刻也不离地携着颜秉初,连用饭时,也不许坐到小娘子那桌,命在身边坐了,还亲手舀了一碗甜汤放在她面前。
过了正午,用过饭,众人便散到园子里看花。府里收拾了一座精雕细刻的八角亭出来,摆上果子,众人便聚在亭子里谈笑。
都是抱着目的而来,可是半天下来,无论是老太君还是宋氏偏偏都没有挨到边儿。几个小娘子有些坐不住了,便相携着要去赏菊。
秦媛想了想,笑吟吟地走到颜秉初身边,向老太君行了一礼,道,“我刚刚看园子里的花看得正好,便想邀妹妹一块看看去。”
谢老太君微笑着看向颜秉初,柔声对她说道,“可要去园子里赏菊?府里是有一株绿牡丹,一株墨荷,还有两株十丈珠帘,我记得开得最好看,外边日头有些晒,想去看,就让小丫鬟打个伞,走路仔细些。”
颜秉初看看老太君,又看看站在一边的秦媛,想也不想,就摇摇头。
“我还是坐在这儿听老太君说故事。”
她和秦媛明明已经不对付了,又不需要巴结她,干嘛还要跟着她走,这一路走出个什么事故来,少了胳膊缺个腿的,就算没这么严重,这园子里还有个大池子,一不小心栽进去,怨谁?还不怨自己缺心眼啊。
当然也可能是她自己想多了,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打定主意不去,皱着鼻子对谢老太君道,“老太君这故事说得好,‘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初儿听着,正有感触呢”又向秦媛笑道,“倒要辜负姐姐的一番好意了。”
秦媛心里暗恨,面上还要做出笑来,细声道,“妹妹说得哪里话,听妹妹这么一说,我倒是也想听听老太君说的故事。”说着,竟也在谢老太君身边坐下。
谢老太君呵呵笑道,“我倒是成了个香饽饽,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不去看那花儿,倒来看我,感情我比花儿还要好看。”
颜秉初扑哧一笑,觉得这个老太太慈祥温和,说话颇有风趣,心里有些亲近之意。
“你说说,你听得什么感触出来?”谢老太君笑着问她。
谢老太君方才讲得是一个前朝举子,太过拘泥于书本,曾得一本古水利书,爱若至宝,潜心读了几年,觉得靠着这本书能使千里成沃壤,便极力游说州官,州官便放手让他在一村中试行,谁想照着古书,沟渠才将将挖好,大水便至,将村子淹没,人几为鱼。
颜秉初转了转眼珠子,便笑道,“这个举子满腹诗书,反倒害事;可若一窍不通,真成了村野匹夫,也会害事。古人有言一语中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在家同嫂嫂下棋,照搬着棋谱却下不过嫂嫂,可是嫂嫂的棋艺却是从棋谱开始学起的;又听太医署的王姐姐说,她们替人整治,开医药方也不能尽照着医书来,太医署的学生现在背着的不还是《素问》《甲乙》之类?可见‘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这句话原是不错的。”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不念了好几本书也说不出这番话来,小小年纪真是难得。谢老太君暗暗点头。
秦媛原没注意听老太君说这个故事,听颜秉初这番话更是有些不着三不着两的,便插不上话,只得微低着头,脸上挂着柔顺的笑意。
颜秉初在旁有些诧舌,倒真没看出来这个秦媛真沉得住气。
天色渐渐晚了,有些起风,吹在身上带着微微的凉意。
各府的夫人再不甘心,也带着姑娘告辞了,因谢老太君还揽着颜秉初在东里间说话,徐氏只得在一边等着,颜氏向她偷偷使了个眼色。
恰巧宋氏送了几位夫人回来,瞧见她们,便抿嘴向徐氏笑道,“我说什么来着,我家老祖宗可喜欢你们家姑娘,今儿一天都不撒手,还说我抢人家乖囡。”
谢老太君在里屋笑道,“老太婆的耳朵还没背呢嚼我的舌根我还是听得见的”
众人都笑。
三人便转进东里间,谢老太君坐在榻上,向徐氏笑道,“还要请颜夫人回家着人将送几件初丫头的衣物来,今晚便留在我屋里同我一块睡。”
徐氏急忙笑道,“这怎么行?小女顽劣,倒是吵着老太君了。”
谢老太君佯装不高兴的模样,沉下脸来,“就不让我老太婆高兴高兴,难得见着一个中意的小辈,这府里又没个贴心的小丫头陪着老婆子。”
宋氏急忙劝徐氏道,“妹妹放心吧,初丫头在我们府里,断断不会让她受了委屈。我们都爱得什么似的,就在府上玩两天再回去。两家离得也不远。”
见拗不过,徐氏只得答应了。
谢老太君便又笑了起来,“初丫头今儿还没看菊花呢明儿我老婆子亲自带着去看”
颜秉初抿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徐氏回了府,立刻着人去纳翠居唤了缀幽来。
“去将姑娘的衣服首饰不要太素,也不要太过华丽,精致为好得收拾出几套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