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夫君,你好! >

第44章

夫君,你好!-第44章

小说: 夫君,你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死要活的,都还没有怎么样呢,就喊救命,难道是大姑娘自己派人过来给程姨娘送信的?哼,现在知道害怕了,可惜已经晚了!

程姨娘终究被拖了出去,镇远侯揉了揉头疼的脑袋,这儿女都是债,就这一个女儿,都给自己弄了这么多债!都说债多了不愁,但是哪有不愁的?

“一个姨娘,都敢在这里撒泼,这院子里还成了集市了,赶紧给我好好的整顿整顿,以后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见!都是什么事!”镇远侯喝了一口茶,觉得苦的要命,把杯子一顿,直接又去外书房了!心情极其的不爽啊。

当然,李子珍的事,已经被大太太给严令禁口了,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免得姑娘们听了污了耳朵。李子瑜只知道,这大姑娘是孩子没有了,一直在修养。五姑娘和六姑娘因为是二太太和二老爷都不在府里,所以尤其的低眉顺眼,也不那么嚣张了!

没有靠山的人,低调是王道啊。

不过说起来,这大姑娘和钱二两个人也不是好人,倒霉了,也算是报应,还没有等李子瑜自己动手呢,就这么简单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严重的怀疑,是那人暗中动的手脚!没由来的觉得是他。可是红衣却说自己不知道。奇了怪了,做好事不让人知道,不是那人的风格啊,难道自己猜错了?

可以说,这镇远侯府的年过的还没有李子瑜在乡下的时候热闹有趣,下人们也只想着能到时候能领红包,发新衣服,而府里的主子们也大同小异,只不过做的衣服比下人们好一些罢了。

哪里像乡下的过年,虽然没有这里奢华,但是气氛比这里浓厚,还可以出去赶庙会,看舞狮子,吃各种各样的小吃?

这里只要出个门,就要坐马车,还不许人朝外面看。何其的枯燥无味。

正月十五有灯会,早早的镇远侯府就在那灯会一条街占好了位置,打好了彩棚,就等着晚上的时候,主子们过去看!

这是京里的风俗,那一天,很多功勋世家,和朝臣们都会提前的占一片位置,到时候赏灯观灯。还会相互比较谁家的彩棚做的好,做的华贵。到时候面子里子都有了。

镇远侯府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财大气粗,但是这样挣面子的事情一点儿也不会落后。等李子瑜姐妹几个过去的时候,看见一条街都是五彩缤纷,早早的就有仆妇们守在一边。

镇远侯府的彩棚在灯街的中间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坏,太夫人金氏今天也有闲情逸致,和四太太邹氏带着一帮姑娘少爷们过来观灯。

一路上也遇见了几个有姻亲关系的人家,都一一打了招呼。只是太夫人不算热络。李子瑜估计那些人家并不是大红大紫的人家,要不然太夫人也不会如此。

果然,在遇到齐国公家的人的时候,太夫人就热情的和齐国公夫人说起了家常,又给了齐国公夫人身边的几个姑娘和哥儿们都准备了见面礼。

因为是大太太的娘家人,三姑娘李子琪就收到了热情的招待,表姐表妹的都快分不清了,李子琪很少见的露出了笑容,看来和外祖家的这些人关系都不错。

李子瑜也顺带的被介绍给了这些人。齐国公夫人,李子琪的舅母笑着说道:“这是府上的四姑娘吧,原来也远远的见过几次面,只是一直没有细看,如今这近处一看,果然是个标致的小姑娘,也不知道以后哪家有这个福气,能娶回家这么一个漂亮的人儿呢。”

李子瑜做害羞状,太夫人笑道:“你可别夸她,咱们家的孩子,可不禁夸,我只盼着啊,以后找一个老老实实的,能好好的待她就好了,这孩子以前吃了不少苦头,要不是这年岁摆在那里,我都想多留几年。”

如果不知道太夫人做过的事情,大概谁听了这些话,都会觉得她是个心疼孙女的好祖母,面子上的功夫谁不会做,齐国公夫人跟着感慨了半天,太夫人看着时辰不早了,就带着众人去了自己家的彩棚,坐定后,有关系好的人家也派人过来问候,顺便送一些时鲜的小点心。

上官家也派人送了东西,只是太夫人面上淡淡的,等承恩侯府送东西过来,太夫人才是真正的高兴起来,一叠声的要让李子瑜去给承恩侯夫人送谢礼去。李子瑜的脸色一沉,红衣在背后偷偷的拉了一下她的袖子,李子瑜就依言送过去了。

等跟着一起去的人回来后,太夫人没有见到李子瑜,就问道:“四姑娘怎么没有跟着你一起回来?”

“承恩侯夫人看着四姑娘就喜欢,留下她说话来了!”

太夫人笑着点头,也就没有说什么了!大家的脸色各异。

而李子瑜是给承恩侯府送东西去了,只不过当时那承恩侯夫人去了别家串门去了,李子瑜根本就没有看见。只是跟着一起来的下人倒是不见了,红衣道:“姑娘想不想见一见真正的灯会?”

“就知道你有把戏,刚才那些人是不是你绐弄走的?”李子瑜笑道。

“哪里有?红衣只是按照主子的意思,看姑娘不是真的高兴,所以想这带姑娘出来透透气。姑娘,咱们走吧。”红衣说道。

唉,这个红衣,李子瑜不再说什么,想来事情都安排的好好的,那就好好的逛了。李子瑜和红衣转过了一个角,路上有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姑娘,请上马车。”

李子瑜掀开帘子,钻了进去,马车里果然有一个人。

“果然是你。”李子瑜不奇怪,能让红衣做事的人不是他是谁?且既然自己要出来,就不怕他会跟着一起。

“你倒是一点儿也不吃惊。也好,先去换—身衣服,咱们再逛吧,你还没有逛过京城里的灯会吧,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自来熟的人,说话间就安排了下面的事。

红衣和赶马的人在外面,有说有笑的,一点儿也没有觉得冷。

马车停到了一个小院落,李子瑜换下了华丽的衣服,穿上了这平头百姓的衣服,这人连抹额都准备了,估计是怕自己的胭脂痣太明显被发现了。

等李子瑜换好衣服出来后,那人也换成了一套粗布衣服,人长得好看,穿什么衣服都好看那,这是李子瑜看见此人的感想。

“这套衣服不错,像村姑了。”那人调侃道。

李子瑜穿着小碎花的棉衣,是很村姑的,但是这人也不带这样说的,“你这一套也不错,不过,不像农夫。”

“哦?是吗?”那人犹豫了一下,“要不,我再去换—套?村姑配农夫嘛。”

旁边赶马车的和红衣都偷偷的笑了,李子瑜说道:“你就不能正经说话?非要让我和你吵起来。”

“大过节的,说那么正经的话干什么?看看,锦衣和红衣都笑了,我这话说的值,也不错嘛。”

原来赶车的叫锦衣,这人说话就是贫,李子瑜不搭理,于是再上了马车,继续赶路。李子瑜一点儿也不担心那边怎么应付太夫人,既然他敢带自己出来,肯定是想好了对策。

李子瑜把车帘子打开,早就想弄这个动作了,现在在这人旁边,也没有顾忌,发现发车越走越像外城,“这难道是出城?”李子瑜问道。

“不是出城,是去外城,那边才更有趣。你最开始到的灯街,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地方,没有什么意思。好东西呢,还是到民间看,才最有意趣。”

果然是不打无准备的仗,衣服换得好好的,去的地方也是老百姓的地方。

“我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也去过几次,吃了好多东西,只是后来父亲病的严重,就没有那个心思了。”李子瑜说道。心情不由的沉重起来,父亲,这个时候,也只有自己还记得起他来吧,镇远侯府的的人还有谁会记起你?还有外祖父一家,什么时候能够为他们正名?母亲现在和父亲是不是也在想着自己?

“小丫头,过节的时候,不要露出这个表情,否则一年都会不高兴的,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往前看,就一切都好。”

李子瑜笑了,说道:“都说是大年初一的时候不能愁眉苦脸,现在都十五了,你还说这个话。”

“都一样,都一样,要不,一会儿我请你吃糖葫芦。”真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了啊。

李子瑜道:“我说,你今年多大了,怎么老是一副大人的口吻对载说话呢?你要是个老头子嘛,我还勉强接受长辈的教训,可是我这怎么看也不像啊。”

“鄙人今年二十,哦,不对,过年了,应该是二十一了,比你大是不是?所以呢,说说你这小姑娘还是够资格的。你要是不吃糖葫芦,咱们就吃别的,可不能再不高兴了,我今天可没有让你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是吧。”

李子瑜想的是,大哥,你这年纪也该娶亲了吧,可是看你这逍遥自在的样子,和光棍没有两样吧。李子瑜一下子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万一这家伙是个有老婆的哦,然后被老婆抓住了,自己岂不是要遭殃?虽然和他之间是清白的,但是别人不这样看啊。

又想到,这家伙本事挺大,应该不会出现那一幕,不过这样想一想,还是有些失落。得了,把这人当成是好朋友就行了,行得正比什么都好。总不能当着这人的面问:你有没有娶亲,有没有老婆吧,问了还以为自己对他有意思呢。

其实吧,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还是挺开心的,李子瑜想起了师傅讲的那种有求必应的人,在李子瑜的眼里,这人就是师傅口中的有求必应人,反正不是对自己不利的,跟着就跟着呗。

说起来李子瑜也觉得自己有些自私,不想打听这人的其他的事,就是不想麻烦上身,在适当的机会得到适当的好处,且没有回报,唉,李子瑜都有些鄙视自己了!阿弥陀佛。

连现在都没有问,他叫什么名字,真是不应该啊。想到这里,李子瑜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话就说呗,难道我是老虎不成?”这人就像是时刻等着自己一样,对自己的一举—动都看得那么清楚。李子瑜道:“那个,你叫什么啊。”

“哈哈,你可终于问出来了。我还以为你会一直不问呢,小丫头是不是想什么都不知道关于我的事?”

“说真的吧,我觉得你麻烦挺多的,所以还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