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官人-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把这个打算告诉阿九之后,第二天阿九的官人阿发便趁上山打猎的空,替康三元挖了十几棵桑树苗回来,康三元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人家就这样顺手认真的帮了自己,她摸摸头感激的道谢,晚上忙忙的做了桌拿手的菜肴,请阿九全家来吃,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阿九倒也不推辞,抱着孩子拎着刚闷好的兔肉——山上打的。来的,还拎了自家做的的陈酿桂花酒,说说笑笑的便来了。
康三元自来小桃源,第一次吃饭热闹了一回,心情很好。
晚上阿发又帮着她将小树苗植在了房后,刚下过雨,土很松软,倒省了浇水。康三元看着半人高的树苗子,心想等这些长起来至少要个一年半载吧,那时候这十几只金蚕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这锦丝是小桃源的独一份,之所以这里的蚕会吐这样天然的黄袍御用丝,是因为这里的桑叶不同于别处,粗看看不出什么,细看这里的桑叶筋脉更细,并且叶片在阳光下是一种金绿色,十分罕见。
晚上阿九一家在康三元的房子里聊了一会儿天便告辞要回去了,到了院子里,阿九忽然望着右侧的竹林后道:“咦?阿离回来了?屋里亮着灯呐——”
康三元循着她的视线望过去,果见一直黑灯瞎火竹林内的那幢青瓦舍中,露出了一点烛光。康三元早已听阿九说过,这户人家住的是个读书人,前些日子去参加乡试了——今年的皇上不知道怎么了,本来三月初是会试的日子,所有的过了乡试的秀才——也就是举人,都要进京参加会试,这本是正常的。
但皇上同时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今年五月份各州再举行一次乡试,作为例外的恩科,凡有志的学子,在头一年冬天落榜的,今年五月份这次乡试还可以展志,只是,介于两次乡试之间相差的时间短暂,所以,五月份的这次乡试各州只取头五名,取中者可直接由皇上钦点承办差事——当然一开始不是什么大差事。
但这对于学子来说,已经绝对是千古未有的荣耀和机会了。而五月份,战事刚开始。
阿离叫韩离,因为母亲病重,去年冬天的乡试没有参加,今年皇上颁了这道旨意之后,阿离戴孝去逍遥州城参加乡试了——小桃源属于锦夜城的一个小县,锦夜城隶属于逍遥州。
看来是今日才回来。
阿九便抱着小女儿要过去探望韩离,约康三元一起来,康三元想了想,左右是邻居,以后要常见的,便将柴门带上,与阿九一起过去。
韩离家这个院落看起来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是十分整洁,更兼修竹细细,花木扶疏,因此比别人家的看着都齐整,一行人到了柴门前的时候,院子里正有一个修长的男子的身影在花棚下理着什么。
听到阿九的招呼,那男子转过身来,月色下,是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庞,书生气十足。
康三元觉得他模样上十分像小山,只是多了些书卷气,便没来由的生出了一分稔熟感,且觉得思念他们了……
这里韩离开了柴门,讶异的一笑问道:“九姐,这位姑娘我好像没见过?”人是问阿九的,目光也只看着阿九,和这里的男人一样,见了陌生的女子,有礼貌的目不斜视,康三元觉得很好……
两处的生活
因为康三元装饰上向来简单,并不像一般的清乾女子盘各种复杂的发髻,如今她因为怀了孩子,想对人说自己是已婚妇女,可是忘了改一改自己的装饰以示区分,所以,现在又被这位年轻的邻居认成了“姑娘”。
阿九纠正了过来,并代康三元述说了她的身世和来历,阿九和阿离一定是很相熟的邻居了,一进院子先看他晾在外面的金蚕,笑着问:“刚从七珠家拿回来的?七珠照料的经心,长的比我们家的都大了——”
阿离让进两个人来,便转身进屋拿出两个藤编的椅子来,放在院子里,对阿九和康三元微笑道:“是,我正打扫屋子,里面乱的很,怠慢两位嫂嫂在院子里坐一会罢”
康三元见他穿着短打扮挽着袖子,门口竖着大大的竹子扫把之类的,一些屋里的器具也都搬到了院子里,想来正清扫到一半,又见他也像吴小山一般行动举止很麻利干练,便说打扰了,又自报了名字,说:“我就住竹林那边,以后你和阿九一样叫我阿元就好了”
阿离正将藤椅安放稳当,听康三元自报了名字:“康三元”,微微诧异的打量了她一下,嘴里重复道:“康三元?”,接着黑亮的眼睛里露出笑意来道:“嫂嫂的名讳倒很别致——”
一时阿九和康三元在藤椅上坐下,阿离看起来是个很不见外的人,听阿九和康三元说不吃茶,他便也不倒茶了,说了声怠慢,人又忙活开了,一边和阿九聊着乡试的形景,一边里里外外的搬着东西,一会儿人在屋子里,一会儿人在院子里。
康三元觉得他很有意思,很像自己上一世家里的一些邻居,也是这般,有很熟的邻居来串门了 ,主人说几句话之后,一般就开始接着忙自己手上的活了,一边忙一边和客人聊天,客人有时候说话还得跟着主人追,很有趣。
阿九将他乡试的事情问了个遍之后,便要起身告辞了,这期间康三元一直安静的看着阿离忙碌,听着阿九和他的对话,觉得很温馨,因此阿九拉她告辞时,倒有一丝还没有待够的感觉——收回神站起身,阿离擦着头上的汗,打着灯笼将两人送到竹林边,又忙忙的回去了。
康三元觉得阿离虽然是个读书人,倒一点也没有读书人的文弱气,这样生龙活虎的挺好,刚一见他时的那点书卷气的感觉,这会儿也冲淡无踪了。
回到家,康三元关好柴门,将碗碟之类的洗刷好了——要说用水这个问题,康三元深觉小桃源的人很有雅趣。各家各户的用水都是取自山涧,将大毛竹打通了关节,用不知道什么油脂炼过之后,埋到土里,将水从高处引到各家各户,不用时就拿一节没打通过的细竹塞上,用起来十分方便,也不用每日提井水之类的了。
康三元闲来无事,也像这里的人家一样,在自家院子一侧开了块不大不小的菜地,从后山买了些菜种子种上,她每日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给菜浇水,直接将竹管子引过来就行,人在一边看着,浇满了一畦再浇另一畦。
康三元所住之处,离后山很近,差不多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她现在唯觉遗憾的便是没将那几卷书带出来,后山什么都有,就是不见卖书的铺子。
这日,天气晴好,康三元又坐在院子外那棵大桑树下看天,心里郁郁没什么消遣(这桑树估计有百十年的树龄了,叶子长的又小,离地面又高,因此也人采它,倒是个乘凉的好去处),忽然见邻居阿离挑着担子,满头汗水的从北面的山道上走了下来。
待近了,隔着一条溪涧,才看清他一个筐里满满的是新挖的草药,另一只筐里是些蘑菇之类的。阿离见了她,忽然站住放下了担子,隔着溪涧对她招了招手。
康三元好奇,便从泼天的绿荫下走了出来,站在溪涧的这一边笑着问:“去山里了?这些是什么草药?”阿离不答,弯腰在装草药的那个筐里掏了一掏,再站起身,手上便多了一对毛茸茸的灰耳朵的兔子,他用手顺了顺毛,道:“山里下了一阵过云雨,这两个湿漉漉的躲在草窠里,恰好被我瞧见捉了来,你要喜欢就送你罢”
康三元隔着溪涧望了望阿离手中那两只花毛小野兔那灰溜溜的眼睛,忽然就想起了家里的大壮小壮追风麝月,因此情意流动,高兴的道谢,这就要下沟涧过来拿。
阿离忙止住道:“别动,我过来——”说着三步两步下了沟涧,淌着水过来,就站在溪水中把那对小野兔递了过来,叮嘱道:“要好好拦着,不然可就跑了——” 一边说一边递到康三元手中,目光调皮的看了兔子们一眼,又转身淌水回去了,拾起担子,说:“我还要去后山赶紧卖了,阿元你有什么要买的?我帮你捎带着?”
康三元见他急切欲去的样子,知道卖东西要赶早,便又道谢说没有,阿离这才快步的走了。
康三元自抱着兔子回了家,喜滋滋的将它们放在一个箩筐里——两只兔子很胆小,乖乖的伏着不动。
康三元忽然想起怀孕的人似乎应该远离多毛的动物的,一时又开始发愁将这两只兔子放哪里养——最后,她在自己院子东南角的树荫下,用石板和竹子盖了个不大不小的窝,将两只野兔放了进去,又放上了些青草,这才满意。
现在,她有些活干了。浇浇菜、养养蚕、喂喂兔子、做做针线、喂喂自己,一天也过的颇快。她跟着阿九学了些裁剪小孩衣裳的方法,每日有空便开始给肚子里这个做衣裳——虽然这早了些……
康三元在小桃源幽居了起来,清乾国外面却是另一番风云变幻。
银姐自在康三元去后,一直唉声叹气的,康三元走时只说要找个安逸的地方住一段,也没有和她说准住多久,也没有说具体是去何处,因此,不由得叫她担心她的安危。
自康三元走后,康大家具铺里的气氛一直很沉闷,虽然还是按着康三元以前的套路做生意,但她走了,瓷器的生意便停了下来,只靠下面的家具铺子赚钱,进项便少了很多。
康三元临走前已经叮嘱过:她这一去,也不定什么时候回来,铺子就叫银姐夫妇和吴小山三个人商量着经营,如果他们看着做家具做不下去,也可以考虑着做别的,或者退租都可以。总之,这铺子就归他们三人了。至于老宅子,已经倒了,也就不用说了。步云街的宅子就叫银姐夫妇先住着,就当帮她看宅子了,把福小子的爷爷奶奶也接过来大家一起住,房子白空着也是可惜了等。
从康三元的这段叮嘱中,银姐自然意识到康三元的这个打算不只是为了离开三五个月,而更像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她知道拦不住康三元,只能叮嘱她一定安顿下了着人烧个信来,好叫人放心,在外面过一段就赶紧回来,在外面无亲无故,总不如这里好等。
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