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 精神分析概念模糊,不容易进行操作性定义,大多数理论很难被科学地评价。
* 弗洛伊德理论是好的历史,却是不好的科学。
* 它是一个发展理论,但它从不包括对儿童的观察或研究。
* 它弱化了创伤性经验的作用,将它们重新解释为一种记忆中的幻想。
* 它有以男性为中心的偏见,没有考虑女性是如何的不同。
* 系统地探索无意识的概念,一些结果支持了弗洛伊德的总的概念。
* 一些对应激的应付方式可以归结为一般意义上的防御机制的范畴。
3、后弗洛伊德理论
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有以下改变:
* 他们更强调自我的功能,包括自我防御、自我的发展、意识思考过程和个人控制。
()好看的txt电子书
* 他们认为社会变量(文化、家庭和同伴)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 他们较少强调性冲动或利比多的重要性。
* 他们认为人格发展不仅限于儿童,而是持续一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有生命都会被寻求办法克服自卑感而控制。通过补偿获得胜任感,更多情况是过度补偿而追求优越。人格就是围绕着这种基本的奋斗来建构;以克服基本的自卑感的特定方式为基础建立生活风格。人格冲突不是源于人们之间的竞争,而是起因于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奋斗的矛盾。
凯伦?霍妮假设男性妒忌怀孕、母性、Ru房,并且吸吮在男孩和男人的无意识当中是一种动机力量。这种“子宫妒忌”使男人低估女人,并通过无意识中创造性工作的冲动加以过度补偿。霍妮比弗洛伊德更强调文化因素,更强调目前的人格结构。
卡尔?荣格(Carl Jung)整个民族共同具有的基本心理事实,即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集体无意识可以解释你对普遍存在原型的原始神话、艺术形式和象征的直觉性理解。原型(archetype)是特定经验或人物的原始的象征性表达。对于每一种原型,人们都有一种本能性的倾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感受它、思考它或体验它。
健康的、整合的人格为对立力量的平衡,这种在动态平衡中补偿内部力量的人格观点被称为分析心理学(analytic psychology)。
他提出两种同样强大的无意识本能;个体的创造需要与和谐一致的整体需要。
三、人本主义理论
1、人本主义理论的特点
人本主义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儿童感到尽管他们可能有错误和过失,但总是处于被爱与认可的气氛之中,而这种爱与认可纯粹发于自然,不是他们必须努力才可能争取得来的。
霍妮坚信:人们的“真实自我”需要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如:温暖、别人的美好祝愿、父母对子女“独特个体”式的关爱等,才能得以实现。当缺乏这样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时,儿童会产生基本焦虑,进而压抑了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阻碍了有效人际关系的形成。
霍妮: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加强其内部人性中的建设性力量,支持他们不断走向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凯伦?霍妮理论中一个共同而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都强调自我实现与实现真实自我的过程。
人本主义的特点:
* 整体性是因为它从个体的整体人格来看待其分散的行为,个体并不应被看做仅仅是那些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行为的分离特质的总和。
* 先天倾向性是因为它关注影响、决定行为方向的个体内在特征。
特质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一样认为先天倾向是行为当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主题。人本主义的先天倾向专指创造性与成长。
* 现象学性表现在它强调个体的参与框架与对现实的主观看法,而不是观察者或治疗家的客观视角。人本主义理论不认为个体的当前行为受到其过去经验的无意识的引导。
罗洛?梅等人的人本主义理论具有存在性:他们高度关注那些高级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帮助个体解释当前经验并使得个体要么满足现实中的挑战,要么被其打垮。
2、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直接关注个体陈述与生活史的研究仍然可以部分追溯到人本主义的传统。
心理传记——一种用心理学理论去理解个体生活中的细节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研究。心理传记(psychobiography)是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将人生转换成连贯而具有启发性的故事。
四、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提出了关于习得的内驱力,反应抑制,以及习得的习惯模式等概念。
机体未得到满足的驱力引发了相应的行为以减少紧张度。由于这些行为能够成功地减少有机体的紧张感,于是得到了强化,而且最终变为一种习得的习惯。个体通过社会模仿来学习:即个体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且这种学习可以不依赖强化而进行,行为的获得和行为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习得的习惯的总和产生了人格。
认知人格理论:在对外界情境的理解和定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认知理论强调心理过程在人们对现实的感觉和知觉印象进行组织时的重要性。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并起到决定性作用。
1、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
人们如何对特定的环境刺激进行反应取决于一些变量。它们来自于人们的观察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同其他有生命个体和无生命物理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
()好看的txt电子书
行为模式的重要性。
米希尔强调人们对于他人人格的判断不应当依赖于对不同情境下行为的总体表现所做出的平均,而是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行为的原则进行考察。
2、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提出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的互动系统。这三者中每一个都会影响并能改变另一个元素,并且这种影响极少是单向的。
交互决定(reciprocal determinism)要完整地理解人格和社会生态学就必须全面地考察所有的这些因素。
随着理论的发展,班杜拉(1997)将自我效能作为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
除了根据现实的成绩和表现,人们还从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自我效能:
* 各种经验——你对其他人的表现的观察。
* 说服——别人可能让你确信你能够做一些事情,或者你让自己获得这样的确信。
* 当你考虑或开始某项任务时对你的情绪唤起的监控。
班杜拉自我效能模型:(表示了人们和他们行为之间的效能期待;结果期待在行为和预期的结果之间)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也承认环境的重要性。还有对于自己能力的知觉。行为结果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和对环境的知觉。
3、坎特的社会智力理论
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是指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时期需要的专门技能。三种类型的个体差异:
* 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目标和任务的区别对人们是最重要的。
* 社会互动的知识。人们之间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在社会任务和个人问题解决方面的技能上。
* 完成目标的策略。人们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策略也是个不相同的。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目标、知识和策略使用是具有一致性的。
寻求亲密关系的目标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较高的亲密关系目标时,人们对关系的满意度很少受到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报告的关系满意程度均较高,当共处的时间较少时,较低的亲密目标的个体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较低。
4、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
一种批评是这些理论往往没有把情绪作为人格中一个重要的成分。认为认知理论没有注意到无意识动机过程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的批评是关于认知理论在描述个人概念和能力过程的模糊性。
五、自我理论
詹姆斯将自我经验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以及精神我,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1、自我概念的动力性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它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内心及人际的行为和活动。
“知识块”——对环境结构的综合概括表达——的图式。自我图式让你能组织有关你自己的信息,经常用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图式也会影响你对有关别人信息的加工方式。
可能自我(possible selves)定义为“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和害怕实现的自我”
2、自尊和自我表现
某些人有着消极的自我概念。我们也称之为低自尊。一个人的自尊(self…esteem)是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
当你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你也许会采取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你在故意破坏你的任务完成!
自尊的某些重要方面和自我表现有关。当人们知道结果要公开的话,采取自我妨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自我的文化结构
马库斯与基塔雅玛就每一种文化对于自我的不同解释有过讨论:
* 个人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独立的解释(independent construal of self)——“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