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鬼医-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巴在大山之间盘旋起伏,但是总体上还是以爬坡居多,一路走一路停乘客上上下下,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因此车速十分缓慢。
晚上九点左右中巴来到距离南丹县城十五公里的车河镇,迎面开来的一辆中巴在会车时停下,向康宁所在的中巴车司机通报消息。
“老四,县城路口又设卡查车了,交警刑警都有阵势挺大,如果超载的话你要小心,搞不好罚个三五百的划不来。”
被称作老四的司机大声回答:“多谢了二哥,我在关卡前面放人就是,不会再上警察的当了。”
康宁紧张起来,很想立刻下车规避风险,但听司机说会在关卡前面停车放人也就暂时忍耐,如果下车返回河池说不定更加危险,因此康宁决定到时再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否则要是留在此处还真不知道何时才能过去。
中巴继续前行,二十分钟之后在距离关卡两公里左右的路边停下,车上的售票员也不管乘客有何意见,连哄带骗一个劲地往下赶。
康宁站起来自觉地走下车,站在十几个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身后目送中巴离去。
很快,乘客就三五成群陆续向县城步行而去,只剩下一个守着一袋复合肥一袋饲料的瑶族老太太蹲在原地没动。康宁想了想,上前问道:“老人家为何不走?”
老人看到康宁挺热情,拄着根扁担站起来,用夹杂着浓重土语口音的桂柳话回答:“今天去小女儿家喝外孙子的满月酒,谁知回来坐了一会车全身都不舒服,这两袋东西实在挑不动了。”
“你老人家住在县城里吗?”
康宁知道这是晕车之后的症状也很想帮助老人,但又怕老人住在城里自己不敢冒险过关,于是小心地询问。
明亮的月光下,老人用手一指前方五十多米一个狭窄的路口:“我住在从那里进去七八里的村子,唉——这么晚了,村里哪还有人出来啊,如果知道今天这趟车走得这么慢,我就不回来了。”
康宁一听略作思索,觉得反正今晚也难以对付,干脆就送老人回去还好一些,说不定能问出一条绕过县城的小路来。
想到这儿,康宁上前接过老人手中的扁担:“老人家,我送你吧,七八里也不是很远。”
老人客气了一会儿,也就没有推辞。
康宁挑起一袋二十五公斤重的复合肥和一袋十五公斤的饲料跟在老人身后。进入小路走了大约一公里左右,从未挑过担子的康宁觉得担子两头摇摇晃晃十分别扭,干脆停下来解开捆绑的麻绳,将两袋东西紧紧捆在一起,又做了两根背袋之后蹲下背起,这才感到舒服多了。
看着康宁迈开轻快的步子,老太太高兴地笑了起来,一面走在狭窄崎岖的山道上,一面和康宁拉起了家常。
一个小时之后,两人终于到达村里。过了一座四米多长的石板桥,转过几丛茂密的竹林,就进入老太太家的晒坪。康宁发现昏暗的白炽灯光下,蹲着一个头上围着白布的老头,看清是老太太后,他立刻收起旱烟杆,用土话不停地问候。
老太太拉着康宁的手领进堂屋,老头手忙脚乱卸下康宁背上的两袋东西,咧着嘴露出满口黄牙对康宁傻傻地笑着。
康宁在老头热情地招呼下坐在墙边的竹榻上,接过老头递来的一盅水,喝完之后从包里拿出毛巾慢慢擦汗。
这时,屋后传来了抓鸡的声音,康宁猜想老太太要杀鸡招呼自己了,连忙站起来想要推辞,哪知道从门外突然进来三位穿着白裤瑶盛装的年轻女子和一位同样服饰的中年妇女。
就在康宁感到惊讶的时候,笑容可掬的中年妇女已经将酒坛里的米酒倒入三个姑娘手中的大海碗里,三位姑娘将酒碗端在胸前排成一行,对着康宁大声唱起了山歌,一时间把目瞪口呆的康宁唬得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第26章 瑶寨风情(一)
可怜的康宁根本就不知道三个瑶族女孩原生态的歌声里唱的是什么,只是觉得三人配合起来歌声颇具韵味。随着歌声响起两分钟不到,大门外已经围着男男女女二十多个人。
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康宁在老头的示意下从中间那个女孩手中接过一碗酒。
喝了一口,感觉这种甜甜的低度酒口感非常不错,也就端起碗将剩下的一饮而尽,结果换来门里门外一阵喝彩声。
女孩客气地接过康宁手中的空碗,第二个女孩又将盛着满满半斤多酒的大碗送到康宁面前。康宁在二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只能硬着头皮接过来缓缓喝下,三碗酒下肚之后一张俊脸开始发烫。
门外的人都涌进堂屋,女人们到后面帮忙去了,七、八中青年男子和老头围着康宁坐下热情地攀谈起来。
一个矮壮的年轻小伙子笑着对康宁说道:“哥子,如果刚才你不喝完三碗酒,我肯定马上转头回家继续睡觉。”
“别听他瞎说,他闻到酒的香味就象蚂蟥闻到血一样。”
边上一个长相精明的中年男子急忙插话,大家一听轰然大笑,待大家笑完,他对康宁问道:“听我姑婆说下车后所有人都离开,没有一个人理她老人家,是你连夜帮她挑担送她回来的,谢谢你老弟,如今外面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瑶家一般情况下不怎么相信外人,但是今晚你的举动让我感觉你是咱们的兄弟!我姓何,老弟怎么称呼?你是汉族还是壮族?”
康宁擦去头上的汗水礼貌地回答:“我叫小宁,汉族。各位叔伯兄弟,这么晚打搅大家我很过意不去,几位老人家那么大年纪该早点儿休息才是,稍作休息我也要告辞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兄弟从来没有进过咱们瑶寨吧?”
看到康宁诚实的态度,中年汉子大有好感,于是详细地介绍道:“这就不怪你了,咱们白裤瑶从来都是热情好客的,平常有人走进山寨都会很客气地款待,何况你还是帮助我们的朋友,我代表村里三百多号老老少少感谢你!”
康宁一听有些意外,看来这中年人很可能是村子的村长支书类的人物,否则怎么会如此熟练地使用外面通行的客套话?
康宁于是客气地说道:“举手之劳哪用如此感谢,老哥的桂柳话说得很地道,一定是见多识广的人。”
中年人看到康宁的神色立刻明白过来:“哈哈,老弟有水平,我今年都快五十了,我们这是八圩乡小洞村,我当了二十几年的村长经常出去开会,做了十几年的人大代表。哈哈,这几年上级非常重视我们瑶族,每年各村都会挑选一批人到兰宁、桂林等大城市交流、学习和表演歌舞,我们白裤瑶的铜鼓和竹笙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嘿嘿,不过在村里官最大的不是我,族长是我这位姑丈,全村谁也不敢得罪他老人家,当然,我姑婆除外。”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纷纷向康宁介绍自己村里的事情,康宁好奇地看着身边的黄牙老头,很难想象这个高鼻深目的老人会怕老婆,但是得知自己送回的老太太已经七十一岁高龄,平时还能挑上一百斤柴火走十几里山路时,康宁不禁发出声声赞叹。
大家有说有笑交流了半个小时左右,女人们出来摆上低矮长桌,一碗碗康宁从未见过的菜肴瞬间摆满桌子,让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康宁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康宁端起碗向族长敬酒:“老人家……”
“孩子你得改口,不要总是什么‘老人家、老人家’的,以你这年纪得按辈分叫他姑公!”
老太太端上一大碗黄焖山鸡肉放在康宁面前,毫不客气地对纠正康宁的称呼,让大家一听就明白老太太对康宁十分看重和喜欢,老太太看到康宁颇为惊讶的样子,责怪地瞪了他一眼:“不愿意?哦——我知道了,是我们瑶民高攀不上!”
“不不!晚辈求之不得!姑公、姑婆,晚辈敬两位老人家一杯!”康宁连忙站起恭恭敬敬地向两位老人敬酒,七十五岁的族长痛快地接过康宁手中的酒碗,喝下一大口之后递给身边的老太太,老太太喝了一口再递给康宁让他喝完,康宁端着酒碗一干而尽,众人立刻发出一阵欢呼声,从这时开始,康宁才算真正被瑶民接纳了。
接下来就是另一种喝法了,康宁按瑶家的规矩得向每一个人都敬一小碗酒,七、八碗下来老头看到康宁已经不胜酒力,便制止众人向早已面红耳赤的康宁回敬,提起筷子每一样菜式都给康宁夹上一块。
坐在康宁下首的村长热情地向康宁介绍每一样菜式的名字,火蔴鸡、糯米腌肉、烟熏野猪肝、腌蕨菜、腊黄猄、酱木耳……让饥肠辘辘的康宁吃得大呼过瘾不亦乐乎,两位老人看到康宁如此吃相不禁笑逐颜开——自己家的酒菜能得到客人的喜欢,是瑶族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
酒席到半,从里屋女人们专用的桌子旁走来两位花枝招展的女孩,一左一右大大方方坐在康宁身边。康宁认出是进门唱歌敬酒的其中两人,看到两位姑娘靠着自己坐下感到十分拘束,但两个姑娘以及在座所有人都表现得十分自然。
第27章 瑶寨风情(二)
通过交谈,康宁才了解到一些白裤瑶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独特族群,千百年来从不与外族通婚,通常是妇女在家庭中拥有比男人更大的权力,依稀残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子。康宁也了解到,只要是尊贵的客人到来,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一定来陪酒,并且都以客人能留宿在自己家里为荣,许多女孩不惜拿出珍藏的锦被给客人使用,还在床头挂起一个特制的香囊以示尊重。
于是,新一轮的敬酒随即开始,在姑娘和小伙子们的歌声中,康宁不知被灌下了多少碗酒。
连续一个多月来的潜逃和躲避,巨大的心理负担让健壮的康宁足足减轻了十公斤,深切的忧虑和紧张的防备无时不在折磨着他的心智,此时在这远离危险繁杂都市的偏僻瑶寨,面对如此诚挚直白的情感,康宁终于可以将紧绷的神经放松,几碗香醇的瑶家甜米酒下肚之后,康宁终于抛开所有的顾虑和哀伤,尽情地享受着这纯朴热烈的亲情。
第二天,头痛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