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太后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此为‘三令五申’!”
他目光坚毅,扫视四周,大声道:“令出即行,令行禁止,明白了吗!”
“明白!”底下排山倒海般的声音,整齐划一,仿佛出自同一人之口。
远处天空中,隐隐有雷声传来。
“操练!”
一声令下,士兵们按照台上的鼓点进行阵法操练,一时间旌旗如云,斧钺交错,却纹丝不乱。
廉颇见王后看得津津有味,便在一旁介绍。赵相如这才明白,原来赵国军事强盛的原因,除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项改革居功至伟外,赵国还收编了一大部分投降的楼烦骑兵。这些骑兵骁勇善战,单兵素质极高,但大部分在李牧手下,留守代郡,廉颇手中只有一小部分,北郊大营还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眼前正在操练的正是步兵。
赵相如有些纳闷,既然骑兵好用,机动性又大,为何不对这一兵种进行推广,大面积扩编呢?
结果廉颇的答案让赵相如十分惊讶,因为骑术好的人不多,骑上马还能射箭、拔刀的就更少了。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生存,自然玩得转,赵国农耕系数比较高,骑上去又能拉弓又能射箭的自然很少。
赵相如在自己的时代曾经骑过马,觉得驭马并不困难,稍作练习也能骑马战斗。但是连老将廉颇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必是有什么难以绕开的结,也许是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于是赵相如并未说话,只是随着廉颇慢慢走到点将台前。
赵相如走近,渐渐看清了刚刚号令三军的武将,不由眼前一亮,只见此人猿臂蜂腰,身材颀长,目光如电,五官如刀刻一般坚毅分明,晒黑的皮肤绷得紧紧的,发号施令时底气十足,浑身透着自信与威严。
天色愈见暗沉,耳边已是雷声滚滚,闷热的暑气让操练的士兵汗如雨下,但偌大的校场无人说话,只有士兵阵型变幻移动时发出的声响,蔚为壮观。
赵相如叹为观止,操练场上足有万人,能如此治军,着实令人佩服。赵相如低声询问廉颇,“台上着铠甲者何人?”
廉颇答道:“正是中军主将,庞澈。”
“此人原是贫家子弟,不仅作战英勇,而且足智多谋,能升为中军主将,完全是靠实力,只是为人不苟言笑也不喜攀结权贵,有些偏执。”
赵相如听廉颇说完,笑了笑,走上点将台。庞澈原是背手而立,听到声响,回过头来,见是廉颇与王后,只轻描淡写的行了个军礼,就又回身检视台下了。
廉颇被庞澈这一下气得下不来台,又知他一向如此,只好赶紧跟王后赔礼。心中一顿数落:臭小子,王后在你面前不行大礼,竟然还以背对着王后,平时在军营就算了,如此关键时刻落了王后脸面,万一回去吹枕边风,有你受的。
当事人丝毫不觉,赵相如倒是觉得此人很有意思。中国人做事一贯爱全脸面,说话、行事总要反复思虑,唯恐得罪一人,通常这样的人都是老好人,却不是能做事的人。因为一个人专注于事情,对细枝末节的事关注的自然少了,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栋梁之才。
赵相如笑着让廉颇不必拘礼,还对庞澈的行为赞赏有加,廉颇越发觉得王后大度,对武将也足够礼遇,实在是众将士的福音。
突然,远处一道闪电划过,一声炸雷就在耳边,大雨倾盆而下。
小春将伞撑起,硕大的雨点打在伞上,噼啪作响。廉颇劝王后回营帐,赵相如只是默立在台上,看着庞澈。
庞澈并不知身后有人注视着自己,他示意一旁擂鼓的军士变幻节奏,又大声念道:“军者当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底下军士齐声道:“诺——”声音洪亮,直冲云霄。
雨点冲刷着在场每一名士兵的脸颊、盔甲、兵器,校场变得泥泞,却仍然寂静无声。
而庞澈,此时盔甲里外都已被水浸湿,汗水和雨水交杂在一起,沿着脖子往下流淌,此刻的他,正是不动如山。
轰隆隆——雷声大作,雨势越下越急,狂风突起,远处天地一色,越发看不清楚。而庞澈却不为所动,继续操练。
这时伞已几乎不起作用,赵相如下身已是湿透,面上也被溅了好些水花,狂风吹来已有些微寒,小春和廉颇劝了几次,她仍不为所动。她就是想看看,庞澈是如何练军的。
直到半个时辰后,雨势渐缓,天色放亮,庞澈才结束操练,此时已近午时。
庞澈转身,正欲回营帐换衣服,猛然看见王后和廉颇都站在身后,二人衣衫俱已湿透,尤其是王后,一根白玉簪斜插在乌发上,螓首蛾眉,不施粉黛,杏眼明仁,顾盼生辉,被雨淋湿的衣服紧紧包裹着身躯,风一吹来,微微发抖,尤显弱骨纤形。庞澈闪过一丝歉疚,他虽已三十岁,却未曾婚配,碰上女人便有些不知所措,何况是国母,因而难得抱拳道:“军事繁杂,让王后久等了。”
赵相如自不会跟他在意这些事,只道:“将军操练甚是用心,本宫在旁叨扰了,还望将军不要嫌弃。”
庞澈见王后如此客气,有些出乎意料,微微愣神。
赵相如趁机道:“刚才看了将军操练,有些疑问,不如请廉将军在营帐内设宴,邀请众将,本宫也好当面请教。”
廉颇称“诺”,便命人下去布置。赵相如又对庞澈道:“容本宫更衣,去去就来。”
庞澈称诺行礼,目送赵相如远去。
当赵相如进入营帐时,诸将都已脱去甲胄,坐在两旁。
赵相如穿着月白裙裾飘然走上主席,幽韵撩人。
主角到了,宴席自然开始。赵相如看大家吃得沉默,于是主动问道:“本宫不谙军事,想请教庞将军,素日军士所练也如今日一般?”
卸甲后的庞澈褪掉了军人的刚毅,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硬朗。突然听到王后点名,他立即放下筷子,起身抱拳道:“正是。”
“将军坐着回答便可,不必多礼。”
赵相如等庞澈坐下后,方又问道:“只是每日操练士兵如何排阵?”
“也有骑射等项目练习。”
赵相如“唔”了一声,埋头吃饭。
大家见王后问得奇怪,又不说话,都很是好奇,却也没人敢问。倒是庞澈,觉得疑惑,朗声问道:“不知王后有何指教?”
赵相如看着他棱角分明的五官,以袖遮掩,柔媚一笑:“本宫有些粗陋想法,若是无用,诸位权当饭后笑谈。”
大家都说王后谦虚了。
赵相如这才道:“本宫觉得,军队作为整体,排兵布阵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士兵战斗水平的强弱仍然决定了这场战斗,试想,若我国与秦国交战,我方一人能击倒对方两人,那么对于阵法的实行也是有益无弊的。若是只注重阵法,而不关注士兵自身的能力,那么阵法再好,恐怕也不能实施到位。”
赵相如的意思很简单,打仗将领的打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士兵整体素质不高,打仗砍不过别人,那么阵法再好也会被人强行破解。
席间诸将一片哗然。
内讧
底下众将纷纷交头接耳,左右军主将王奂、范矩一脸的不以为然,只不过碍着王后的面子上,并未直言辩驳。
而廉颇、庞澈则是一脸若有所思,凝神在想着王后刚刚的话。
王后看见太子不在,这才想起他昨晚说起今日巡防的话,知他轮值,不会出现,便也丢开了。
倒是剧辛出言力赞王后,声音大得吓人。其实他并非拍马屁也不是搞政治投机,相反他是个很耿直的人,说白了就是一根筋,脑容量很小,之所以出声赞成,是因为他觉得王后人很不错,没有看不起他们武人,也没有以权势压人,一直客客气气,春风化雨,笑不离唇的,又这么漂亮,说得自然不错。
所以他的智商,也只能是个副将。
王奂和范矩本就瞧不上剧辛,觉得他脑子简单、行为粗鲁不说,身为副将还每每压在他俩之上,此刻竟然不顾军队内部事务禁止外人插手的潜规则,公然拍起王后的马屁,如此媚上欺下,孰不可忍。
王奂发飙了,起身对着剧辛严厉斥责道:“妇人于军中,一向是大忌,剧辛你一味逢迎王后,存的什么心思?”
廉颇暗叫不好。
果然,剧辛立即跳起来指着王奂的鼻子骂道:“我知道你跟范耳朵瞧不上我们楼烦人,想尽办法抹黑我!”
范矩因为耳朵大,绰号是范耳朵,但是他本人很不喜欢这个绰号。
王奂气得要命:“你口说无凭,何况你我之事,不要夹杂旁人!”
剧辛暴跳如雷,叫齐帐内几个楼烦的千夫长就想动手,一摸腰间才发现进营帐前就被卸除了,想赤手空拳就打,却被余下的千夫长一拥而上给抱住了。
剧辛一边推搡,一边喷着唾沫大喊:“你们赵国人欺负人,我明天就带兵回草原去!才不受你的鸟气!”
赵相如也是始料未及。她其实只是想提个合理化建议,而且之前话也说得很圆滑,即便不合理,也不要怪罪,因为她毕竟不懂军事,谁知一不小心挑起内部矛盾了。
廉颇一向知道剧辛与王奂、范矩合不来,因为王奂、范矩均是大夫世家出身,受过良好教育,也有本事,而剧辛是楼烦降将,说话做事都带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作风,嬉笑怒骂全写在脸上,不修边幅,一语不合便要抄家伙杀人,极不服管,是个刺儿头。之所以留他做副将,不光是因为剧辛脑子简单,好控制,更因为他还领着一大队楼烦骑兵,那些可是赵国最精良的部队,却也只听剧辛的话,他一走,精锐尽失。而且剧辛上阵杀敌从不含糊,作战勇猛,每每作战,他都冲在最前,将别国军队打得七零八落、叫苦不迭。现在王奂跳出来反对剧辛也就算了,还要把王后扯上,这就不对了。
廉颇正要发作,不防旁边有一人冷声道:“剧辛、王奂,私自在营内挑唆斗殴,去军法处各领二十军棍、二十皮鞭!”
说话之人正是一直沉默的庞澈,王奂看着眼神冰冷的庞澈,嘴巴张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