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舞 >

第98章

天舞-第98章

小说: 天舞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想来,自己对白帝的这位幕僚,也不甚了解。

但兰王的怨忿,或许事出有因。

邯翊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在他心底埋藏极深的一个疑问。他忽然有种感觉,兰王必定是可以回答他的那一个人。

他遣散了侍从。

“小叔公,有件事,我一直很想知道——”

话到嘴边,他忽然又迟疑了。

他曾经问过这个问题。那是在帝懋五十五年的春天,他问了虞妃。她正病着,但是她的神情依然很温柔,他以为她病得不重。如果他知道她已经活不过一个月,他就不会问她了。

记得当时,那个恬静平和的女子,在瞬间变得脸色惨白。她张皇失措地看着他,喃喃地说:“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是谁对你说了什么?”

他说:“是我自己想到的。”

虞妃忽然将他拉到怀里,掩住他的嘴,说:“别想,别问,一辈子都别告诉别人。”

虽然她的怀抱很温暖,但是像个小孩子一样被搂着,让他觉得很别扭。所以他挣脱开来,追问:“为什么不能问?”

虞妃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叮咛:“别把这念头存在心里,也别告诉别人,尤其是,千万不能在你父王面前露出一丁点来。翊儿,你一定要记着!”

他别开脸,不肯点头。

“翊儿,你一定要答应我!不然,我怎么能放心地……”虞妃说着说着,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淌下来,滴在他的手背上。

他最怕看见她哭,所以立刻就说:“好了、好了,我答应你就是。”

但,即使他曾经对亲生母亲般的女人,有过那样的承诺,他依旧是不甘心的。

于是,借着一股冲动,他用几不可闻的声音,终于又问出了那个问题:“当初,四叔公他们一家,到底是怎么死的?”

兰王流露出些许怔忡的神情。大概,连他也要算一算,才知道邯翊所说的是什么人?

一经明白过来,从来无大事的兰王,吓了一大跳。“邯翊!”他声音大得出奇,随即又压得极低:“你问这个作甚么?”

邯翊反问:“我不该问?”

兰王接口说:“是,你不该问。这么多年我冷眼旁观,若说这世上有一个人,是他一点也不曾亏欠过的,那就是你了。”

“我明白。”邯翊语气平板,“没有他,就没有我。我以后不问了就是。”

兰王眯起眼睛看他,许久,说:“你不用玩这套,你要是真想知道,我就告诉你。你真想知道么?”

邯翊怔了怔,半天不说话。

然后,他慢慢地垂下头,低声说:“不,此刻我还不想知道。”

隔日午后,萧仲宣果然来拜。

四十上下的文士,脸色略显苍白,眼垂极深,有些酒色的痕迹,然而一双眼眸深邃如渊。

邯翊含笑看他,说:“萧先生,我等你好久。”

萧仲宣一揖到地:“多谢大公子。”

“诶?”邯翊挑起眉,“这话从何说起?你有什么可谢我的?”

萧仲宣从容应答:“大公子传召,原本就不敢不从。只是萧某生性疏散,赖得两年自在日子,全仗大公子宽容。这,自然要谢。”

邯翊一笑,“怎么,萧先生愿意不再过疏散日子了?”

萧仲宣瞬了瞬眼睛,笑道:“这得要看大公子喽!大公子天潢贵胄、一言九鼎,萧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扛不起哟。”

“我不欲强求。”邯翊很平静地说,“我不过是投对胎。先生是国士,我全凭先生自己的意思。”

萧仲宣略觉意外,颇玩味地看看他。

“这也不急,先生慢慢想。”这样说着,便转开话题,徐徐问起萧仲宣曾游泰器山的情景。

此后几天,兰王日日游山玩水,将仓平四面可观之处逛了个遍。邯翊却一直在行馆,每天召萧仲宣来,却只是下棋品茗,恍若无事地闲谈。偶尔提及政事,也是点到即止。让萧仲宣也不由疑惑,以邯翊的年纪,何以能这么耐得住性子?

转眼已过六月中,满池荷花,蝉声嘈杂,一派盛夏景象。

两人渐渐熟络。这天提起徐淳的案子,邯翊细问缘由。

苦主原是当地一个大世家的家主,姓齐,半年前被毒杀。疑凶是他的小妾,姓莫,原先是一个青楼女子。齐夫人是个厉害人物,齐世炯偷了腥却又怕老婆,收了莫氏,又不敢往家里带,便置了外宅。平常齐世炯不在,宅中除了莫氏,只有她的贴身丫鬟芸香,一个厨娘翠姑,还有门上一个打杂的小厮。

这件事倒也瞒得严实,一两年间平安无事。齐世炯不大敢在那里过夜,经常白天去。那日又去,到了中午,便留下来吃饭。那日莫氏身边专管做菜的丫鬟告假,回家去了,莫氏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齐世炯吃得十分高兴。

谁知吃完没有半个时辰,忽然间脸皮发紫,只叫了一声:“肚子好疼!”便一头栽倒。翻过来再看,七窍流血,已然断气。

莫氏大惊失色,赶紧遣人报官。仵作来验了尸,验得“七窍流血、口唇破裂,皮色发黑、外肾肿大”等状,又问过死前情景,毒发甚快,腹中剧痛等,有了结论,“系中紫珠草之毒而身亡。”再验饭食,那日菜并不多,荤菜只有一条红烧鱼,验下来毒正下在这盘红烧鱼里。

齐家不依不饶,要将莫氏打成死罪,然而徐淳却一直压着没断。

“因为另有隐情。”

“哦?”邯翊以目色相询。

萧仲宣笑笑,只说四个字:“醋海生波。”

邯翊轻轻地“啊”了一声,却也没显得意外。沉吟片刻,他问:“齐家那位夫人,姓姜吧?”

“不错。正是当今姜妃娘娘的嫡亲堂姊。”

邯翊不作声,过一会,说:“这层其实没什么,倒是……”

他没说下去。萧仲宣便问:“倒是如何,大公子心里可有底?”

邯翊说:“大致有数。”

萧仲宣委婉提醒:“此人不简单。”

邯翊点头,“二十多年隆宠不替,自然有他的本事。以我眼下,还动不了他。”

“诶——”萧仲宣将袍袖一甩,“虽然小心为上,但大公子毕竟是大公子,王爷面前,终究亲疏有别。大公子又何须说这等话?”

邯翊面无表情地,默然不语。

再开口时,却说:“我已经命人先行在帝都置了一所宅子。”

萧仲宣微感意外,“大公子不是说过——”

“先生不要误会。”邯翊笑着打断,“这不是为先生预备的,是为了‘别人’。前番先生肯来见,可不是看的我的面子,这点斤两,我还掂量得出来。”

说完,哈哈大笑。

萧仲宣起初愕然,继而望着年轻的大公子,神情复杂。

又两日,孙五从帝都回来,宣示白帝手谕,命提京会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诸人都早有准备,因此只隔一日便启程。

依旧便装轻骑,不几日,帝都便已在望。

兰王忽然省起:“你那个萧先生,怎么没与你同行?”

“他么,”邯翊笑答,“跟‘别人’一路走。”

兰王不虞有他,进了城自行回府。

邯翊往天宫来见白帝。

一进乾安殿,阴寒之气扑面而来,仿佛陡然间由夏转秋,换过了季节,邯翊禁不住打了个寒战。内廷总管黎顺迎上来,告诉他,白帝与三位辅相在东安堂议事。

“王爷很不痛快。”黎顺小声说。

邯翊一怔,“为了什么?”

黎顺低垂着头,用极轻的声音说了两个字:“秋陵。”

那是虞妃的寝陵。

白帝想必是希望,身后能与那个他深深宠爱过的女人合葬,所以将那座陵墓造得奢华无比,整整五年,还未曾完工。

邯翊微一颔首,进了东配殿。

白帝还是那副略带疲倦的神情,也看不出有什么怒意。他含笑望着邯翊行礼,然后指给他下首、辅相以次的座位。

直到开口,才能听出森冷的意味。

“这个于定省是怎么回事?又说陵工费用不足。正月里才给过一次,这才六月,七十万两银子怎么就又没有了?”白帝目视次席的匡郢,“秋陵的工程一直是你在过问,你来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已近花甲的匡郢,看起来却像是四十刚出头。他站起来,向前走了两步,越过首辅石长德,从容地回答:“这件事不能怪于定省。送到秋陵的石料,如果用船运,要过汉沧峡。那里水势湍急,实难行舟,因此改用陆路,走朗柱山,那就必须要开凿一条山路,所费甚巨。”

“秋陵也不是这几个月才开始修的,以前的石料是怎么运过去的?”

匡郢说:“以前用的都是小块的石料,用船还能够运过去。如今都是整块的石料,非得用大船不可。大船却又过不去,只好走陆路。”

邯翊注意到首座上的石长德,低垂的眼皮似乎微微跳动了一下。

论起天下名川时,萧仲宣说过:“汉沧峡极险。如果有船要过,往往得挽上纤绳,船工下到水里,背拉而过。经常因为水势太急,或者纤绳拉断的,船工给卷走,十之八九,保不住性命。”

邯翊吃了一惊,“如此说来,岂非秋合山本不宜修建寝陵?”

萧仲宣发觉失言,含糊地回答:“但那是王爷亲往勘察,选定的地方。”

但白帝去秋合山,本就是因工部的勘合。

工部又是谁在主持?

邯翊的目光由石长德又转回到匡郢的身上,不由暗暗冷笑了一下。

白帝沉吟良久,语气和缓了些:“即便如此,一开口就说要一万人手,六十万两的银子,未免太多。”

匡郢回奏:“这里面,水分是有的,但也不会太多。这几年往秋陵投的银子有多少,工部是清楚的。朝中拿不出那么多来,他们也是知道的,所以报高估计有,不过可能压不了多少下去。”

白帝难以察觉地一笑,转过脸问石长德:“你看怎么样?”

石长德慢吞吞地说:“这,等臣与户部、工部的司官们商议之后,看看能不能哪里先腾挪一下。”

是“等臣”,不是“臣等”。白帝听得很清楚,顺势回答:“好,那便依你所说。”

匡郢眼波一闪,没有作声。

陆敏毓却说:“臣以为,或许该查一查工部那些官员。”

白帝不置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