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舞 >

第21章

天舞-第21章

小说: 天舞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想起去年的此时,我在深秋的寒风中企盼好运的来临,我希望今年的冬天也是如此。

十一月廿二,我期待的好消息终于传到了帝都。

同一天送来的,还有一份弹劾的奏章,指责胜利的将领,坑杀了上万俘虏。

我考虑良久,收起了这份奏章。

我知道这瞒不了多久,但我需要的只是两天而已。

两天之后,嘉奖前方将士的诏书,用六百里加急送了出去。

这天散朝之后,我将储帝请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我从怀中抽出那份奏章,双手奉上,然后跪倒在地,叩首谢罪。

储帝很久都没有出声。

我知道他在看那份奏章,我听见他的呼吸渐渐急促了些。

“子晟,你怎敢如此?”

他的声音里有淡淡的愤怒,更多的是惊骇。

我顿首道:“当时朝会在即,臣弟一时情急,出此下策。臣弟自知胆大妄为,身犯重罪,并无自恕之词,惟请储帝责罚。”

储帝似乎有些不耐烦,他很快地说:“你先不必给自己定罪。我问你,你为何要扣下这份奏章?”

我说:“因为臣弟深知,储帝断不会容忍这奏章上所说之事,必会有所惩戒。可臣弟以为,当此喜庆之时,实在不宜如此,所以臣弟自作主张。”

“喜庆?你所说的喜庆是说那场胜仗?”

储帝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淡漠,完全不像在发怒,然而我分明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一股寒意。我的心里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冷。

“臣弟恳请储帝体谅前方将士。他们憋闷了一年,急待发泄,否则必会有损士气。”

“发泄?用一万多条人命发泄?”

我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是,此举确实过头。可眼下大局是平定东府之乱,所以臣弟以为,万不能在这个时候伤了前方将士的士气。”

储帝叹了口气,说:“子晟,你要知道,东府百姓,也是我朝子民。”

“是。”我轻轻地回答,“但战事多延一日,天下苍生便多受苦一分。”

储帝不说话了。

良久,在我以为他已经被我劝服的时候,他却忽然说了句:“你不必再说了。”便要转身离去。

想不到他竟如此执拗。

我连忙高声叫住他:“储帝留步,请再听臣弟说一句话!”

他似乎迟疑了一下,但终于还是转回身来。

我叩首道:“臣弟斗胆,恳请储帝,将此奏折留中。”

储帝沉默片刻,断然道:“不行!”

未等我再说,他又说:“此例一开,将来再有这样的事情,如何处置?”

“储帝可以私下里严斥,但不可公开削他们的体面。这是开战以来初次大捷,两日来帝都上下何等欢喜振作,储帝想必也都看在了眼里。臣弟请储帝三思!”说完,我连连叩首。

储帝好像很犹豫,他在我前面慢慢地踱步。

看着他的衣摆在我眼前来回晃动,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我又高估了自己?

好半天,他终于停下脚步。

“子晟,你为何要如此做?”

这问题他刚才已经问过一遍,但我明白他话里不一样的含意。不知为什么,我脱口反问:“我为何这么做,储帝真的不明白么?”

我想他肯定吃了一惊。

因为我自己也吃了一惊。

他沉默良久,再开口时,一贯淡漠的声音变得有些缥缈不定:“是不是你担心我这样做,会让祖皇和朝臣觉得,我不懂得顾全大局?”

我默不作声,他果然是明白的。

“我知道你是全心为我打算。可是……”

他没有说下去。我有种感觉,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底下是什么。

停了一会,他说:“你起来吧,我不会再追究你的罪责。”

我没有动。我问他:“储帝答应臣弟的请求?”

等了很久,才听见他与一声长叹交缠在一起的回答:“这一次,我就答应你吧。”

我一直在等他这句话,然而真的听到了,却只觉说不出来的疲倦。

我吁了口气,然后站起来,躬身告退。

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又听到那种落寞得几近悲哀的声音。他问:“子晟,你怎样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呢?”

我下意识地回过头,我们的视线在空中相接。

那瞬间我们咫尺相望,然而我却觉得,我们像是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

储帝再见到我时,恍若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便也绝口不提。发生在我们之间的那场小小争执,很快湮没于无形。

虽然我知道那件事不可能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但还来不及仔细审视,时光已经匆匆地过去。等我重新再想起的时候,却发觉记忆已开始变得模糊。

侍女如云从我身边走过,我叫住了她。

她低眉顺目地站定,因为方才走得很急,脸颊微微泛红。我忽然发觉,其实她生得十分秀丽,一时有些怔忡。我恍惚地记起,她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头发焦黄的小姑娘,此时却已经亭亭玉立。

只是在我的母亲身边,她便如同盛开的牡丹花身侧的一株小草儿,毫不起眼。

我问:“娘这两日可好?”

她想了想,说:“王妃这些日子精神很好。”

我轻轻舒了口气,准备转身走开。

如云在我身后小声地问:“王爷,你不去看看她么?”

我迟疑了一会,隐隐的内疚悄悄地涌上心头。我回身问她:“娘此刻还没有歇息?”

如云说:“我出来的时候,王妃还在院子里,她说还想多坐一会。”

母亲的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桂花树。去年母亲跟我提起,她喜欢桂花,我便命人在府里种了许多桂树。秋天来临的时候,府中一定芳香馥郁。

母亲独自坐在桂树下,月光穿过树叶,斑驳的光影投在她脸上。清凉的空气中,有种春天特有的混杂着泥土和草木叶的新鲜味道。母亲阖着双眼,安详得宛如睡着了一般。

我看见她嘴角含的微笑,知道她只是又沉浸在冥思中。我常想,也许不必等到秋天,母亲其实早已闻到了桂花的甜香。

我在她身边坐下,静静地望着她。我已经有好一阵不曾这样陪伴她了。

近来我很忙。

我已不再沉默,近几个月储帝的许多举措出自我的进谏。但我仍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掩藏在储帝的身后,尽量让我的谏言,看起来像是出于储帝自己的意愿。

去年的年底,我向储帝进谏,天界的冗员太多,无谓地耗费许多支出,我建议他将州郡县的三级改为州郡二级。

储帝采纳了我的建议。

这一过程十分繁琐,眼下东乱尚未平定,不可能真正实施,因此只在申州一州试行。但即便如此,也涉及到众多官员的调迁。

借这个机会,我将那些对储帝心怀不满的人,逐一调离帝都,或者将他们分割开。

这件事情花费了我很多精力,我必须仔细考虑每一步的后果,以免过激的举动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我想储帝对我的真正意图也许有所觉察,然而他仍采纳我的大部分建议。

我对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虽然我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与从前有些不同了。

“真像又回到了碧山。”

母亲梦语般地喃喃。

我发了会怔。碧山是皇家御苑,母亲以前从未跟我提起过有关皇家的只言片语。我一直深信,除了父亲之外,她不愿记起任何与皇族之间的瓜葛。

我小心地问:“娘,你去过碧山?”

母亲睁开眼睛看着我,她的目光清澈异常。她笑了,说:“我在碧山落桂亭,遇见了你的父亲。”

大概是记起了往事,她笑得很温存。静静地呆了一会,她又说:“那天晚上在御苑,天帝夜宴。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定要我也去,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那种场面。我头很疼,他们玩的那些我不觉得有趣,我只觉得很吵。我想我根本不应该在那里,于是我就悄悄地溜走了。”

母亲的声音坦然而平静,我意识到也许她不是不愿记起,而是那些事情在她心里原本就没有位置。

“我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那些闹哄哄的声音越来越远,我心里也就越来越静,然后,我听见了箫声。”

母亲忽然停了下来。过了会,她说:“你父王吹得一手好箫。”

父亲精通音律,即使在北荒,府里也养了一个小小的歌舞班。但我从未听父亲自己吹过箫。

母亲看看我:“你大概都不记得了,那还是在你很小的时候,他常常吹箫给我们听。可是——”

她的脸色黯淡下来,似乎有些茫然地说:“后来他就再也不吹了。”

我望着母亲,月光下她的脸庞依旧晶莹而光洁,然而仔细观察,也会发觉她的眼角已经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

蓦地,好像有什么在我心底最深处闪动了一下,一些零星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飘荡而来。随风晃动的树影、沙啦沙啦作响的树叶、母亲温暖的怀抱,还有清朗的箫声。我脱口而出:“我记得,在一棵大树底下。”

母亲惊奇地看着我:“是谁告诉你的?”

我说:“没有谁告诉我,是我自己想起来的。”

母亲笑了起来:“你怎么可能会记得?那时候你还没满周岁呢。”

我也笑了:“是啊,我怎么会记得?”

可是我确信那真是我的记忆,因为那种温暖而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真切。原来也曾有过那样快乐的日子,虽然那些日子已经如同指间的沙砾一般流逝,留下的只有记忆。

我问母亲:“父王当时吹的是什么曲子?”

母亲回答:“秋江月。”

我本想告诉她,我也会吹这支曲子。但转念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知道在母亲心中,有些事是无可替代的,就算是她的儿子也不行。

经过一年半的消耗,东军已是强弩之末。

从帝懋三十九年六月起,中土军开始了凌厉的反击。

帝都朝中,为平定东乱之后的功劳,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由于四十万大军在东府作战,鹿州大仓储粮已然不足,需得从申州调运。沿途既不经过战场,几无危险可言,事后功劳却又不小,眼热这杯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储帝问起我的意思,我含糊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