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诀-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父帅的师伯,也是他的长辈,他怎么可能同意段木子杀他的长辈呢?安庆绪是怎么想的呢?她一直相信的相公难道也会变得如此虚伪吗?公孙大娘她甚至不明白她自己在做什么,她只好打圆场道:
“我们暂不说这样;相公,不要再说你们打战的事了。”
“夫人明鉴,不过在下还是要说一下多情兄说得对,也许怀疑我父帅想夺天下的人不只是你多情子一人,但是我安庆绪可以保证我们父子决无此心。”安庆绪仍然信誓旦旦的说道。
“恐怕你父帅想得天下,你安庆绪到时候也不得不服从。”多情子依然是怀疑的态度。
安庆绪深思片刻,然后道:
“如果两位仁兄有除贼之心不防到我安庆绪的帐下,尚若我父帅有夺天下之心,我安庆绪必以大义为重不与其为伍。”
“此话当真?”多情子故作吃惊道。
“决无虚言。”安庆绪显得万分严肃道。
大家许久没有说话,还是安庆绪打破了平静对段木子道:
“段兄弟以为如何?”
“保大唐而除贼,木子当然赞同。”段木子大义道。
“我多情子也同意段兄弟的看法。只是不想做被天下人唾骂的反贼。”
“我看你们谈得如此投机不防到我们府上细谈如何?这客栈说话也不太方便。”公孙大娘道。
“是啊!俩位兄弟万勿客气,到在下府上一聚,希望四位赏光。”安庆绪趁热打铁道
“师、、、、、、师兄,是、、、、、、是不是、、、、、、要、、、、、、要打仗、、、、、啊!、、、、、、福儿最、、、、、、最喜欢、、、、、、打战、、、、、、了、、、、、、”
“去谈谈也行。”段木子道。
“师兄,都说安禄山明说是除贼实际是要造反,师兄我们帮安将军要小心上当。”玄月小声对段木子道。
“你们不要多说了。”段木子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但是要报大仇只有借助安禄山父子的力量才有机会成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况且杨跃都那么坏,他的父亲杨国忠肯定也好不到那里去。
“看来我多情子是撇不开这趟浑水了。”多情子无奈道。
他们在安庆绪夫妇的邀请下进了安府。段木子终于被安庆绪的如簧巧舌说动了同意帮安家军破潼关,而多情子同意这件事很明显是站在公孙大娘这边考虑,他希望早点结束战争,让公孙大娘母子早点过上平静日子,男人有时候就是奇怪,为自己喜欢的女人付出,理由可以很简单,任凭这个男人多么明智,想多情子今天就犯了这个错误。公孙大娘当然明白多情子的心事,但是又不好明说,其实她现在倒希望他们没有同意帮安禄山父子攻打潼关,然而一切已成定局,她只能后悔自己不该把相公带到云来客栈。
第四十二章 潼关之变
由于前线军事紧急,安庆绪说通了段木子、多情子、玄月、福儿为其参战,便为他们四人每人备了一匹战马,安庆绪领着众人和他的随从一起向潼关进发。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守将封常清也是大唐著名将领,有不俗的军事才能。
当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一传到京城,唐玄宗便召集群臣研究对策,毫无疑问;群臣的对策是----打。因为谁都对安禄山的行为极为不满。一是安禄山在朝时目中无人群臣都对他很反感;二是安禄山受圣上恩宠拿朝廷厚禄而起兵造反此乃不仁不义不孝之罪;三是另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对安禄山的嫉妒,像杨国忠就是这部分人的代表。可是派谁去镇压安禄山的叛乱呢?这时封常清请缨出战,而且封常清向唐玄宗启奏道:“安贼谋反,人神共愤,我军出师平反必受百姓拥护,末将以为不出数日安贼必败无疑。”封常清脚有些跛,但是,他的那番话说到唐明皇心坎里去了,明皇唐玄宗觉得封常清的话里满是自信,这是打胜仗的内在信心。所以唐玄宗二话没说便同意了封常清领兵出征。但是封常清那里知道安禄山早有野心,他的军队并非乌合之众,相反安禄山的军队兵强马壮,所向披靡。而唐军虽多,由于开元至天宝年间长期处于休战状态,唐军的实际战斗力不强。
封常清出身低微而后被高仙芝启用为将,封常清一上任便显露了他超凡的军事才能。这次出兵仍然是高仙芝为统帅,封常清为先锋。封常清领兵六万与安军交锋,这一交锋封常清才知道自己判断的错误,唐军根本没办法和安军对抗,第一战便六万人死伤大半。封常清收拾残兵再次迎战,这次死得只剩几十人,封常清无奈,便带着仅剩的几十人往潼关方向逃去,安军如潮水般的向潼关追来。恰好封常清在逃往潼关的路上遇上了统帅高仙芝。高仙芝听封常清汇报知道安军势不可挡,于是二人决定从长计议,死守潼关。这种以逸待劳的军事策略可以说是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明智之举。但是,到安庆绪领段木子、多情子、玄月、福儿一行人到潼关的时候,潼关唐军的统帅已经变成了哥舒翰。
原来奸贼杨国忠听封常清说安军易破,而他又不在前线更不知敌情。心想:“如果封常清破了安军那不是他的功劳盖过我杨国忠,那我右相之位也较封常清而次之,不如找他一点错,让他也知道知道我杨国忠的厉害。”刚好封常清的先头部队惨败,现在正和统帅高仙芝合二为一死守潼关。这样唐军和安军在潼关相持数日,胜败不见分晓,于是杨国忠有点着急,便启奏万岁建议派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到潼关看看前线的情势,唐玄宗准奏。宦官边令诚到了潼关后,不是先查看军务,而是向高仙芝索要贿赂,高仙芝没有理他。边令诚回京后便在圣上面前大说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坏话,说封常清把军事当成儿戏,造成六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而高仙芝无故退军十几里使贼军围困潼关。按说杨国忠应该保持沉默,等事情弄明白了再来定夺。可是,杨国忠却火上加油启奏道:“启奏圣上,封常清出征时曾在陛下面前信誓旦旦言不出几日必大败贼军,而今高仙芝、封常清等人死守潼关不战,不知是何用意?”
唐玄宗不以为然道:
“封常清曾得高仙芝器重,说明封常清有过人之处,而高仙芝自己更不用说是我大唐名帅,尔等就不必多虑了。”
杨国忠没想到唐玄宗会搪塞了事,于是他再次进言道:
“臣以为,封常清死守潼关是小,但是,就怕多日不战低了我军士气。再者封常清言贼军易破,而他们领军到潼关与贼军对垒时,竟不出战。圣上不觉得有点奇怪吗?臣倒是怕他们和贼军有狼狈之举。”
“哦!杨爱卿言之有理。朕怎么没有想到呢!”唐玄宗一听杨国忠的这番话也大吃一惊。接着道:“依杨爱卿之见呢?”
“高仙芝、封常清等人言过其实,像他们这样懦弱之辈不可大用。再者;说不定他们有投敌之心也未可知。”
“嗯!还是杨爱卿想得周全。”唐玄宗道。
由于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和奸贼杨国忠之言,毫不犹豫的革除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军权。其实唐玄宗老来是比较昏庸的,因为他后期过分宠信某位大臣,如前期的李林甫;再就是安禄山、杨国忠。封常清深感怨恨不平,心想:“我封常清为保大唐江山社稷出生入死,对圣上忠贞不二,可是皇上竟然听信奸贼之言临阵除将,看来我大唐气数将尽。”封常清乃自尽。高仙芝见封常清以死明志,悲痛不已,乃泣道:“圣上被奸人所惑,可惜高仙芝无力回天呐!”亦自尽。
唐玄宗一听说封常清和高仙芝都含恨自尽一时悲痛不已,后悔不该听信片面之言。无奈之间唐玄宗想到了平西郡王哥舒翰。哥舒翰西征吐蕃有功,此时恰好染疾在家中养病,然而国难当头,况且潼关是长安城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潼关失守则京城必危。然而能当此任者非平西郡王哥舒翰莫属。昔日安禄山与哥舒翰在朝中便是面和心不和,如今唐玄宗命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自然不会姑息。
哥舒翰久经沙场,其军事才能非常人能比,无奈此次染疾出征行动不便,且年事已高。不过,哥舒翰到了潼关后首先整顿军纪,稳定军心。因此,即使唐军潼关守将变换安贼亦无可趁之机。哥舒翰可谓大唐杰出将才,当时有诗赞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第四十三章 多情献策
安庆绪领各位侠士入帐后,安禄山闻之大喜乃设宴为大家接风。段木子和多情子等人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他们加入安军只为除贼而并非要图高官厚禄。
安禄山早就在江湖中听说过多情子的名字,而段木子此时在江湖中的地位显然比不上多情子,但是安禄山对段木子的名字也不陌生,因为段木子是司马承祯的弟子而且与轧荤雨的恩怨之深安禄山会不知道段木子吗?可惜段木子不知道这些。当然有他们四位江湖正派人士加入安军,安禄山希望以此来改变江湖人士对他的态度。席间,安禄山举杯道:
“久闻各位大侠之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安大帅,我们几人也并非帮您成就霸业。”多情子微笑道。安禄山闻之不悦。多情子又话中带刺道:“不过我等倒想助安大帅除贼。”
“多情公子真是爽快之人,世人皆误会我安禄山心怀不轨,其实本帅志在剪除皇上身边的乱臣贼子,还我大唐太平盛世,使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此次本帅起兵灭贼如能成功便死而无憾。”安禄山慷慨激昂道。
“安大帅能怀仁义之心,天下百姓最终会理解您的义举的,但如果破了潼关大军直入长安怕是必会惊扰圣驾。”段木子停杯道。
“段兄弟,这是多虑了,因为本帅便是受皇上的旨意行事,只是有些乱臣故意阻挠。”安禄山故作轻松道。
“是啊!奸臣当道,国无宁日。正如多情兄所言,我等只希望凭微薄之力助安帅除杨国忠、轧荤雨等奸贼,其它是非我等皆不想过问。”段木子敞开心扉道。
“好,看来我儿媳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