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48章

大隋萧后-第48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拖延他的战机,好等隋朝大军回国征讨。可是他不明白,反而远离了真正能为他出谋划策的李密等人,终于把自己推向了失败的绝境。眼光决定胸襟,胸襟决定气度,当这些内在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外部条件再成熟,最终成功的也不会是你,你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所以杨玄感起义的作用只能是加速了隋朝的衰落,为以后的李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蹄声催的更紧了,杨玄感“哐啷”一声拔出了腰间的佩剑,横在颈间,却又久久下不了手。天哪!我竟然想学做一回乌江自刎的楚霸王也是不能够了,是天觉得绝我绝的不够吗?他回头看看,只剩下杨积善跟着他,仓惶无神的看着他,他对杨积善说:“事已至此,你杀了我吧!我不甘心做他们的阶下囚啊!”

杨积善试了试,哭着说:“哥哥,我下不了手啊!”

杨玄感抬头看看,已经能看到隋兵的身影了,也哭着说:“你快动手啊,我求求你了,我宁愿死在你的手上,也不愿死在他们手上啊!落到他们手上,我会死的更惨的!你快啊!”杨积善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狠命朝杨玄感砍去,杨玄感人头落地,血溅了杨积善一身。杨积善又举起刀横向自己发颈脖,可是已经晚了,一个隋军将士射出了一支箭,正中杨积善的手腕,杨积善手中的刀落地,脖子上只拉出了一道小口子。杨积善和其他人一起做了活捉的俘虏。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二十五节 东都之祸

杨玄感平叛后,来护儿因功被加开府仪同三司,赐物五千段、黄金千两、奴婢百人,封荣国公,邑二千户。赠其父来法敏为东阳郡太守、永宁县公。其他人也各有封赏。杨积善等人压赴京城后,立刻收付大理监。宇文述说:“这样的忤逆之徒,是我们共同所恨的人,若不加以重刑,不以警示后人。”皇上点头同意。

杨积善此时将死,越发的留恋生命,企图为自己谋一线生机。可是他简单的头脑,不明白饱读史书皇上那复杂的心思,用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借口:“皇上!请念在罪臣手刃杨玄感的面上,饶恕罪臣不死!”

皇上一听大怒,这次杨玄感的的反叛,让他恨透了背叛者,手刃上司的杨积善,只会让他更恨,说:“你这种人最可恶!你根本就不是人,你是枭,以后你就是姓枭。”

一向喜欢有创意、惯于铺张的皇上,这回又把他的这一特性用在了杀人身上,什么万箭穿心、什么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什么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中国人习惯于发毒誓用的恶咒,他统统地用上了,并且参与行刑的人有安排了几百个。其实杨积善等人只是在死前的时候会感到这种死法恐惧和痛苦,在死之后就没有了知觉。可怜这些行刑的人却要忍着恶心去完成这一道道繁琐而费力的工序,或许在多年以后还要因为这一残忍的经历在睡梦中惊醒。当权力放在不知节制的人手里,总是会做出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被“恨”冲昏了头脑的皇上,这样做了仍不解气,继续让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留守樊子盖追查参与了杨玄感叛乱的人。他对裴蕴等人说:“杨玄感振臂一呼,跟随的人就有十万之众,可见天下的人不能太多了,太多就会有人结群作乱,危害社会秩序。如果不加以诛杀,不能惩戒后世的人。”几个人得到皇上的旨意,以“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大开杀戒,杀死的人多达三万,其中大半都是冤枉的。更有洛阳的百姓,只要是接受过杨玄感围东都时开仓赈给的米的,一律在城南挖开的大坑里活埋。

皇上回到后宫,萧后听说了这件事心里很不安,对皇上说道:“杨玄感作乱,于洛阳的百姓何干?皇上何必把他们也牵连上呢?”

皇上不悦,说:“皇后这一段时间和朕一起东征,养成了习惯也开始过问政治了,是不是想和吕后一样尝试一下把持朝政的感觉?”

萧后说:“臣妾不敢,臣妾也没有兴趣去干涉朝政。只是臣妾出身于民间,听说百姓因为接受了杨玄感的赈米要被活埋,心里感到不忍,他们可是陛下的子民啊。”

皇上怒道:“这些愚民,他们配做朕的子民吗?一点脑筋都不长,一点点米就能为那些乱臣贼子们歌功颂德,不杀了他们,怎么给其他的人以警示?怎么对得起那些不跟着那帮叛臣走的真正朕的子民?”皇上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凝成一句话就是:挡我路着死!看的萧后心惊,她知道自己对皇上已经决定的事而言,是什么分量都没有的,只有不说话了。

正说着话,宇文述求见皇上,皇上自去前殿接待。萧后坐在寝宫里神情黯然,简儿上来说:“娘娘,皇上他二次东征失败,所以才会这样,娘娘不要放在心上。”

萧后猛然抱住简儿说:“简儿!我突然觉得好害怕。”

简儿说:“娘娘害怕什么?”

萧后说:“我看皇上近来的作为,竟和以前的昏君、暴君是一样的。自古以来这样的帝王都没有好下场,即使当代不亡,国家也开始衰落,亡国不过是早晚的事。我怎么能够不害怕呢?”

简儿其实对皇上的做法心里也很不满,可她此时也不敢乱说话,只是劝道:“娘娘不要过分忧虑,皇上他目前的心态,恐怕是谁都劝不动的,娘娘不如不去想这件事。”

萧后说:“我怎么能够不想呢?想想那些无辜的百姓,想想这几年东征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心里就难受的像猫抓一样。做帝王的不耐体恤百姓,必然会激起民怨。你知道吗?现在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反民,虽说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谁知道明天他们就能壮大成和我大隋对抗的力量?可是皇上却总是一味的镇压,而不去从根本的角度解决问题,那只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只会是按住了这头,那一头又起来了,最终是疲于应付,甚至失败。”

简儿说:“就算是那样,我们也只是无能为力啊!如果皇上肯听别人劝谏早就听了,可他一直是一意孤行的。娘娘这回有什么打算?”

萧后凄然一笑:“我能有什么打算?我的打算就是和皇上同生死共患难,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不过看着样子,这一天离我们也不太遥远了。”

简儿大骇,说:“娘娘这种话可不要乱说,被心术不正的人听到了传到皇上耳朵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啊!”

萧后说:“所以,这些话我也只敢在你面前说说而已,憋在心里难受啊!”两个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苦面相对。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二十六节 三征高丽

大业四年(公元614年)春二月初三,皇上又提出要东征,一连几天朝堂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再提异议。二月二十日再次征天下兵。三月十四日,皇上率领三征高丽的大军再次向涿郡出发。

一路上,皇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萧后没有去问,萧后自己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虽然萧后不大过问皇上的政事,可各种政策还是通过不同途径传入萧后的耳朵。自从平了杨玄感的叛乱以后,国内的社会秩序并没有开始想象的那样安稳下来,反而越发的动荡起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举反旗的义军。规模虽不及杨玄感,也有不少被隋朝的官员平压下去,可势头却越来越猛。皇上似乎不在乎,就等着平完高句丽,再来收拾河山,可是这回的东征会怎么样呢?现在还不知道。摆在眼前的是,这回征兵数量比前两次都少,质量也差了很多,明显的老、弱了。隋兵当年的一声齐呼,气动山河的情景再也不复见了。这样的兵力,能挽回隋军的败局吗?

萧后一路想着,听到外面嘈杂,便叫简儿去看看怎么回事,简儿回来说:“这一路上不同于上两次,总有逃走的兵士,皇上已经下令要严抓。刚才就是又发现逃兵了。”

萧后听了一声叹息,说:“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在去打高句丽,天时站不住脚,地利更站不住脚,如今人心又这么涣散,这东征的结果真令人担忧啊!”

简儿说:“娘娘不要多想了,这原不是我们女人家能操心的事。胜利了,我们不过替皇上高兴一下;失败了,也不过替皇上难过一阵子。不管怎样,皇上他都不会安心下来,他会不停的忙碌。”

萧后笑了一下说:“你说的正是我所想的。有时候纵使满怀热情,却没有途径去释放,只能让自己的心冷下去,做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知道是自己的悲哀,还是当权者的悲哀。”萧后说完掀开帘子看看前面的路,依旧那么苍凉。除了行路的隋军,堪称人迹罕至。就是这庞大的行军队伍,也没给苍凉的路上带来多少生机。前两次的失败,令皇上平高句丽的心更加坚定,却让隋朝军队的士气大丧。

三月二十五日,皇上一行人抵达临渝宫(今河北抚宁县东),在郊外祭祀黄帝;并且斩杀抓回来的逃亡士卒,用他们的鲜血祭祀战鼓。然而,这些并没有给隋军带来多少转机,士卒大量逃亡的现象却是有增无减。所有的逃兵不外一个想法,去打高句丽是死,还不如现在冒着杀头的危险逃走,说不定还能为自己讨一线生机。曾经威震将士的军法,现在渐渐失去了它效力,杀人不过头点地,一个军队的首领不能很好的保障士兵的生命安全,一次还罢了,屡次犯同样的错误,渐渐的就失去士兵们的信任和拥护,最终走进法不责众这个不变的规律。皇上本人也开始心浮气躁起来,一连两次东征的失败,动摇了他最初的那种后劲十足的从容,显现出他自信背后的空洞,所以他急切的需要取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来弥补这个空洞。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了他的治军手段,在以后他在带军作战的过程中,明显的不如以前那般长袖善舞,显得疲于应付。这样一来,他的心态就更差了,恶性循环,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五章 三征高丽 第二十七节 高丽的投降书

七月十七日,皇上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