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盛世古玩商 >

第38章

盛世古玩商-第38章

小说: 盛世古玩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这样做,也算找个心理平衡。于是嘛,一件不伦不类的竹雕作品就出现了。”伍子一口气讲完事情的前因后果。

韩笑雨和王帅目瞪口呆,一件竹雕、一顶小小的王冠,竟能繁生出如此丰富的想象,看来搞收藏不仅要有好眼力,还得有丰富的想象力。李凯生对伍子的解释倒没有感到意外,一件古董,如果它有不合常理的地方,必然得用不合常理的想象去理解。连不合常理的想象都解释不通的话,只能认为东西是假的。

伍子的解释毕竟是一面之词,你说刘起崇拜刘备,凭的只是一句话,恐怕还不能服众。刘起离现在有好几百年,他本人是不能开口说话了,所以是不是他的作品只能由后人来判断。至于判断的依据,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有的人可能压根就找不到依据;有的人可能像伍子一样,全凭丰富的想象;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能从作品本身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断定作品的真伪和年代,这种人人们通常称为专家。

第54章 竹雕笔筒的秘密

现在这屋里唯一能称得上专家的只有李凯生,他对这件作品持什么态度,有何判断依据,成了在场其他人最关心的问题。伍子、韩笑雨、王帅三个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李凯生身上,期待他给这件竹雕作品一个最合理的解释。

李凯生把竹雕放在桌子中间,正好距离每个人都差不多,这样大家鉴赏起来比较方便。李凯生也不卖关子,直接步入正题,讲起他对这件竹雕的一些见解——

“这个竹雕笔筒通体棕黄、色泽自然,是老东西无疑。不过年代呢还到不了明代,明代的竹雕作品年代实在久远,一般都呈暗红色,品相好的还带有一种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为棕色和棕黄,年代越近色泽越浅。从色泽上判断,应该是清中早期的东西。刘起生活的年代横跨康雍乾三代,时间上十分吻合。我们再看雕工,这件竹雕作品刀法细腻、意境悠远,仔细看会从中发现一些书卷之气,属于典型的明清文人之作。仅就这份书卷之气,现在的竹雕技师就很难模仿。刘起在雍正十年曾入国子监深造,也算是当时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故而他身上那种书卷之气体现在竹雕上,也合情合理。还有就是你们已经提到的,上面有可笔老人的款识,可笔老人就是刘起晚年的雅号,但是这也不能证明这件竹雕就出自他之手,后人完全可以用一件普通的老竹雕刻上他的名字,然后借助名人效应升值。刘起在书法上学的是王献之和虞世南,王献之大家都知道,以行书和草书著称,而可笔老人这四个字恰恰也是行草字体,而且笔法豪迈气势宏伟,一般人很难模仿。从这一点看,是刘起的亲笔无疑。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这件竹雕作品确实出自刘起之手,并且称得上上乘之作。”

李凯生一段长篇大论,说得伍子、韩笑雨和王帅跟吃了点头丸似的,除了点头还是点头。专家就是专家,人家看东西的深度和广度不是一般古玩爱好者所能比的。再有就是鉴定古玩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候鉴定一件古玩,所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历史、音乐、物理、化学、人文社科、风土人情等等,这就需要鉴定者博览群书,不断增加阅历。那些古董鉴定方面的大腕,往往专攻一项的原因,要么玉器、要么书画、要么瓷器、要么青铜杂项,很少有人面面俱到。

韩笑雨突然想起来,李凯生说了半天,根本没有提刘备头上那顶王冠是怎么回事。“李老师,你还没有说刘备头上那顶王冠是怎么回事呢。”韩笑雨忍不住对李凯生说道。

李凯生淡然一笑:“我们看古董,有时候要特别注重细节,有时候又要不必拘泥于细节。既然已经认准它是刘起的真品,又何必在意其中一点瑕疵呢。也许真如伍子所说,刘起对刘备有典型的个人崇拜,也许另有原因,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真品。”

李凯生的话令伍子受益匪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家对于古玩的鉴赏和认知,远远要比自己豁达得多。古玩这一行真的是长到老学到老,伍子竟然有一种要拜师的冲动。

“这个竹雕笔筒,市价能值多少?”王帅问了一个最直接、最现实同时也是伍子和韩笑雨最关心的问题。

“以如今的行情来看,明清的竹雕作品行市一路走高,目前值五六万没有问题。几年以后可能会翻几倍也说不定。”李凯生也来了一个最直接的。

伍子和韩笑雨面露喜色,这次总算捡漏了,一转手能赚三四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收获。尤其是伍子,自从那边吴王夫差剑以来接连打眼,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力,这次终于打了个翻身仗。虽然赚的钱不多,终归是个好兆头。

伍子兴奋地用眼看向韩笑雨,正好韩笑雨也在拿眼睛看他,四目相对,除了喜悦和相互祝贺还夹杂着意思暧昧。伍子赶紧把头扭向一边,心咚咚直跳。

事情到此告一段落,伍子三个人起身告辞,刚走到门口,李凯生突然想起点什么,赶紧把伍子叫住:“伍三思你先留一下,我有事问你。”伍子闻言停住脚步,韩笑雨拿着竹雕笔筒和王帅先一步出去。

伍子关好门重新回到李凯生对面的坐位旁边,“李老师,您还有事?”

李凯生摆摆手示意伍子先坐下,微闭双眼琢磨了老半天才开口说话:“伍三思,你的相貌和某些神态让我想起了一个多年前的老伙计,他也姓伍,不知道跟你有没有关联。”

伍子听完这话随之一愣,想不到李凯生把自己叫住是为这个,“是吗,姓伍的人虽然不如李姓、王姓那么多,可也不少。同姓的多得是,李老师会不会认错了?”伍子解释道。

李凯生点点头:“也许吧,不过事情实在太巧了,我那老伙计也是搞古玩的,也姓伍,而且应容相貌跟你颇有几分相似。对了,你爷爷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搞古董的,早年是不是在北京?”

伍子听李凯生这么一说,心里一动,对呀,爷爷的岁数跟李凯生也差不多,顶多也就大那么几岁。说不定爷爷还真与这位李老师相熟呢,要真是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能跟李凯生盘上关系了。这对伍子日后鉴定古玩可是大有益处,他不敢怠慢,如实回答道:“我爷爷外号叫伍秃子,早年间确实在北京城开一家古玩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回了河北老家。”

李凯生身体一抖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不过他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外公是不是姓王,外号王狐狸?”

伍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我外公确实姓王,不过外号是不是叫王狐狸就不得而知了。我是晚辈,不可能追着赶着打听长辈的外号,我爸我妈还不揍我。我爷爷伍秃子的外号也是我连蒙带猜得出来的,据说他二十年前头发就掉光了,人们都秃子秃子的叫他。”伍子现在也有几分信了,李凯生不可能猜的这么准,看来他真的跟爷爷有关联。

第55章 家族衰败的秘密

李凯生听完伍子的话点点头,他现在已经基本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反倒平静下来,刚才的激动情绪完全消失。“想不到伍秃子的孙子都这么大了,嗯不错,仪表堂堂,是个人才。以你现在的古玩鉴赏能力,假以时日不会在你爷爷之下。”李凯生用欣赏的眼光盯着伍子,提到他爷爷时,眼神里又透出一丝羡慕。

“这么说您认识我爷爷?那我也该叫您一声爷爷了。”伍子巴不得跟李凯生攀上关系,既然有攀关系的机会,当然不能浪费。他甜甜的,毕恭毕敬的叫了李凯生一个李爷爷。

这一声把李凯生叫的嘴巴张得老大,脸上每一条皱纹几乎都要绽放,“好孩子,嘴挺甜。不过我喜欢。哦对了,你来北京是你爷爷教你来的,还是你自己偷偷跑来的?”李凯生问了伍子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伍子有些纳闷,自己来北京干嘛非要扯上爷爷?除了爷爷教自己来和自己偷偷跑来,就没有第三种可能?比如自己心血来潮一个人很随意地就来了。好像自己来北京非要跟爷爷扯上关系似的。在伍子印象里,爷爷确实曾经对他说过,没有他的同意不许来北京!并且语气严厉,跟立家法似的。弄得伍子当时莫名其妙,还不敢不答应。

伍子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我来北京爷爷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爷爷确实告诫过我,没有他的允许不准我踏进北京城半步。”伍子跟李凯生说了实话,既然李凯生连这个秘密都知道,证明他跟爷爷之间关系绝非一般,实话实说也无妨。还有,伍子有一种感觉,爷爷一再强调不准他来北京,里面肯定有重大隐情,这在伍子心里一直是个谜。李凯生作为爷爷的老相识,又问道自己这个敏感的问题,他肯定知道其中内幕。伍子心里胡思乱想,思绪在情绪的带动下禁不住回到十八年前——

那时候伍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爷爷在北京开着一家挺大的古玩店,爷爷和父亲整天在店里忙活,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他记得店里的随便一间房都比学校好几间教室宽敞,他当时的身材,站一百个都不觉得拥挤。他经常在店里的大厅里玩耍,和店里的伙计捉迷藏、躲猫猫、甚至有时候还在一些瓷器里尿尿。店里所有的伙计都哄着他,夏天给他买冰棍,冬天买糖葫芦,就差叫他一声“伍少爷”了。那时候是伍子记事以来最快乐的一段童年时光。

好景不长,突然在一天夜里,伍子他爸爸抱起睡梦中的伍子,还有她母亲、他爷爷、他叔叔婶婶,全家老小连夜离开北京。伍子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抱着他走出家门老远,他趴在父亲背上回头看了一眼,偌大的店铺在夜里模模糊糊,除了一团黑乎乎的影子,什么也看不见。这一眼竟成了伍子对他们家古玩店的最后一眼。

伍子全家人连夜回到河北老家。说是老家,其实伍家好几代以前就已经离开,只不过祖坟尚在而已。一开始住在伍子爷爷的一个族弟家,后来自己盖上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