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极品鉴定师 >

第335章

极品鉴定师-第335章

小说: 极品鉴定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黄立德打车回家,立马睡觉!

产生在古代中国的典籍、载籍、书籍,就是中国古籍。我国古代社会的断限以1840年为界,但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只有产生在1840年以前的典籍才是中国古籍。1840年,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但此时统治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度、上层建筑、思想意识、文化传统等,并没有发生质化。直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统治,才正式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所以在讨论中国古籍的定义时,这个时间断限应延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

凡产生于1911年以前,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著作方式、装帧具有中国古代图书传统装帧形式的典籍,就是中国古籍。这就是中国古籍的确切概念。广义的中国古籍,则是在1911年前产生于中国同时具有传统装帧形式的著作。它不仅涵盖了中国人的著作,也包括了外国人在中国时的著作。

古籍修复比赛较瓷器略简单的一点是,古籍并没有被撕得四分五裂,甚至是碎片,袁杰并没有参加古籍的修复比赛,今天骆天的对手应该是张奇伟,他来自天津,天津一派对于古籍修复是很有研究的,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这人骆天有印象,他曾经帮助明朝古墓开掘时,不幸被损坏的明朝拓本进行了修复,而且效果很卓越。

现在放在骆天面前的这一本古籍,照样要做出精确的判断,才能进入下一回合的修复,骆天小心查看着,这是《赵城金藏》,哇,这次比赛虽然规模不大,可是下了血本啊,这是《赵城金藏》啊,骆天看向其他人手上的古籍,看来每一本都不一样,但年代相近,这也是为了比赛的公平性!

不过,这并不是原版的《赵城金藏》,而是明代的抄本,原版的《赵城金藏》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里,《赵城金藏》是图书馆的四大馆藏之一。

《赵城金藏》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得到了精心细致的保护。1949年入藏时,由于长期存放在潮湿环境中,当时的《赵城金藏》破损霉变非常严重,纸张粘连板结在一起,十之六七无法打开。为修复这批文化瑰宝,自1950年起,中央政府在当时战火硝烟尚未散尽、国家经济状况困难的情况下,特地拨出修复款项,并经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董必武、周扬同志亲自批示,从琉璃厂请来四位师傅开展修复工作。香港佛教界也募集云南纱纸和贵州皮纸资助修复。赵万里先生精心筹划修复工作,首次采用“整旧如旧”原则修复藏经。经过16年的努力,到1965年,《赵城金藏》全部修复完成,被精心保存在恒温恒湿库房和楠木书柜中。

这个轰动全国的修复案例被无数图书杂志记录在列,骆天也有深刻的印象,《赵城金藏》的修复工艺如下:

蒸:将因霉变粘在一起的经卷包上毛巾、外面再裹上纸,放在特制的笼屉里用蒸。

揭:将蒸过的经卷外面的纸轻轻揭开,直到揭不开为止。然后再蒸,再揭,直到书叶全部揭开为止。

托:在揭开的书叶背面粘贴一层纸,上墙绷平。

裁方:将托好的书叶裁成四方形。

接纸:将书叶按顺序粘连在一起。

上褙:在书叶背面粘上褙纸,上墙绷平。

砑光:在褙纸上打腊,用石头砑光。

裁齐:裁齐经卷的上下两边。

装天地杆:在经卷首尾两端加装天地杆。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容易、省时省力。这些全是因为《赵城金藏》的数量多所决定的。《赵城金藏》共4814件,其中有很多受过潮长了霉的卷子急需修复,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把全部经卷的四边都镶上绫子或绢等丝织品,装裱成精致的手卷,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当时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由于采用了工序简单的方法来修复《赵城金藏》,一方面提高了《赵城金藏》的修复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正因为如此,以区区4个人的力量,10余年的时间完成《赵城金藏》全部的修复工作才成为可能。

第481章 明拓

对于《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来说,最大的遗憾是修复期间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和资料。这一点非常可惜。前后10多年的修复工作,现在留下的只有一册“金刻赵城藏修理簿”,记录了自1949年7月14日至50年6月、54年3月15日至55年4月26日从书库提取《赵城金藏》经卷400余卷的记录。此工作薄的字迹前后不同。

1949年至1950年的笔迹为墨迹,只记录了每次从书库取了几种几卷《赵城藏》经卷,并登记了经名和修裱以后的归库时间。而1954年以后的字迹为钢笔书写,记录更为简单,每次从书库提书仅登记几种几卷,连经书的题名都没有,使得我们现在要想了解一下当时修复的赵城藏的情况而无从下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赵城金藏》一共有4000多卷,其修复过程长达16年,而前前后后没有留下一个字的工作记录,一个字的档案,这对于国内第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工程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骆天想到真正的《赵城金藏》不由得心血澎湃,再看手上这一本,虽然是明朝的拓本,可是也是正儿八经的文物了,所以骆天才会认为主办方下了血本儿,骆天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又是第一个交上了台。

有了昨天的经验,对骆天今天的表现,评委们淡定了不少,他们轮流看了一下答案,不动声色,骆天此举无疑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骆天经过张奇伟旁边时,扫了一眼,张奇伟拿到的是明代的精刻本——《监本四书——大学中庸》,看损坏程度比自己的要轻,再扫一圈其他人手上的古籍,骆天头皮一毛,自己拿到的无疑是最难的一本!

骆天趁其他选手还没有提交答案,先自行研究起手上这本拓本了,这本拓本是将石刻上的经文用纸张印下来,拓本自唐朝起就已经出现,明朝的拓本就又其特点,修复工作正要基于此特点还有纸张的特点来进行。

比起昨天进入到第二环节比赛的人,今天的人更少,不过六个人,悲剧啊,果然像黄立德所说,全国的古玩修复现状堪忧啊,人才就能反应某些方面了,骆天拿着手上的拓本准备进入格子间里,旁边的格子间里,正好是张奇伟,他冲自己一笑,然后大拇指朝上,比了一个“好”,然后就钻进了自己的格子间里,骆天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不过被夸肯定是一件好事了。

骆天进入到格子间里,明拓本拥有自己的特色,由于明朝造纸业十分发达,纸的名目颇多,有黄棉纸、皮纸、红筋罗纹纸、太史纸、连史纸、白棉纸、镜光纸等。这些纸一般来说比宋纸要薄一些,但纸质坚韧,纸色或黄或白,一般淡黄色居多。至于墨,除了由宋墨遗存下来外,明代造墨法十分讲究,墨色乌黑,但总的来说远不如宋代的墨精良。

至于明代的椎拓大多仿宋法,捶拓碑刻一般采用质地坚厚的纸,拓墨浓重。拓帖,一般用或黄或白色的纸,拓墨浅淡或浓。除此之外,明代在拓墨方面,尚有捣煤和胶拓。俗称煤拓。

这一本《赵城金藏》用的纸张是皮纸,书皮则是用粗丝绢制成的,因此,补书页也要选用皮纸,骆天在主办方准备的材料中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皮纸。

用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纸质柔韧、薄而多孔,纤维细长,但交错均匀。一般是供糊窗和皮袄衬里等日用需要,特殊的则作誊写蜡纸、补强粉云母纸等的原纸。现在很少生产。

皮纸是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已有使用皮纸的,宋以后的图书典籍中,皮纸是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皮纸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棉纸、宣纸、桑皮纸等。

骆天翻找到皮纸,有些惊讶:“这可是高丽纸啊。”

高丽纸就是楮皮纸,无论从纸张的年代还是从纸张的纤维来说,用来修补同样皮纸制成的拓本都是非常合适的。至于绢,现在还找不到和书皮用的一样的绢,但是主办方准备了现在能够买到的最好的绢。

材料就续,骆天继续研究,书皮已经破损,首先要做的就是书皮的修复,骆天把破损处周围掀起1厘米左右,然后用颜色近似的丝织品修补。用作书皮的纸板修复时,要把纸板分层揭开1厘米左右,把补纸插进,然后在补纸上再粘纸,直至补纸和纸板厚度相同为止。

整个过程骆天就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可是思路却很清晰,动作之快,就像是机器在进行修补一样,只不过二十分钟,书皮就修补完毕,骆天停下手来,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有如神降一般。

书叶的修复,以“掏补”为主,即在不拆掉书皮和纸捻的情况下,把毛笔、补纸伸进书叶中间修补书叶上的破洞。选用的补纸要比书叶薄一点,四周用手撕出纸毛纤维,补纸与书叶相搭的碰接,然后按平时补书的方法用薄纸在补纸上再补一层,以降低补纸和书叶互相搭接处的厚度。

由于书叶的修复方法和以往不同,压平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每次修补8…10叶左右的书叶,就要用宣纸夹进书叶之间,用压书板把书夹住,再加重物压平。待补过的书叶压平压干以后,再补其余的书叶。

锤书也不能和平时一样,要把书皮打开,用压书板托住,然后再锤。每次只锤几叶,没有补过的地方不锤。当然,最好是把补书用纸选择好,这样不好的书叶就可以不用锤或少锤了。

骆天越战越神勇,一旦思路打开,动作就没有停顿过,假如这时候有人在旁边观看,一定会被骆天的动作震惊到,几乎是一气呵成,骆天完工之后,看了看时间,今天不过是花了两个小时四十分钟,比起昨天的瓷器修复更要来得快,值得一提的是,古籍的修复比古瓷器更要精细,有很多注意事项。

首先要登记书号、卷、册、书叶的数量。记录书籍破损部位、破损面积、破损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