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鉴定师-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少俊杰,难免有些傲气,骆天,不要放在心上。”黄立德看着骆天,骆天摇头:“不,他这样反而激发了我,明天我也还想看看他到底有几把刷子。”
“这就好,他说得有一点很对,明天见真章。”朱静之拍着骆天的肩:“明天好好表现!”
“必须的。”骆天看了看时间:“那么我现在回去,再做最后的温习了。”
“好。”两位前辈也正是这个意思,于是骆天回到黄立德的四合院里,又难免重新整理了思绪,将那些步骤一一地温习了一下,刚才参观场地的时候,骆天很高兴地发现,修复的场地是完全独立和封闭的,每一名选手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操作,这要的用意原本是为了公平起见,可是对于骆天,就格外地有利了,也就是自己哪怕利用异能,也没有人会发现,这一点很值得庆幸。
骆天与黄立德等人到达比赛场地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不多,不过五十来个人,这比起当初的赌石大赛还有斗宝大赛,规模上要小上不少,而且这五十人中,其中不少都是各地的古玩修复公司在内部选拨以后派过来参赛的,也都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做一下公司的营销了。
有些人骆天和黄立德曾经见过的,都给骆天做了简单的介绍,比如上海一家古玩修复公司派过来的就是他们的副总,年纪有些大了,四十有三的样子,平时涉猎古玩比较多,不过两人对于这位副总的修复能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对古玩的认识还算不错,再有,就是从天津过来的那位张奇伟了,不过三十岁上下,是个瘦高个子,样子很谦虚,没有太多的表情,骆天下意识里对自学成才的人格外有好感,毕竟自己也是自学开始的。
这一次大赛是全国古玩协会联合各大古玩修复公司共同主办的,品轩堂也是协办之一,所以朱静之一开始就在评委席列,前来会场观摩的也以同行为主,再就是一些古玩玩家,或是一些对古玩有些兴趣的人前来凑热闹,每一个类别的修复比赛会产生一名优胜者,将可以得到十万元的现金大奖,十万元,对于骆天来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打响名声。
主持人上台介绍了一下这一次的比赛背景,比赛的规则和奖金的设置,最后则介绍了这一次比赛的评委,评委一共有六个人,三个人来自北京,其中一人是顶替朱静之上来的,还有一人来自于杭州,还有一位来自于天津,最后一位来自于西安,都是古玩修复方面说得出来名号的,倒也有些说服力。
首先举行的是瓷器的修复,哪一朝代的,产地哪里自然无人告知,五十人前面,均摆放着一堆碎片,参赛人员首先要从这碎片上鉴定出来是哪种瓷器,写在答题纸上,答案正确的人,才能进入第二环节的修复。
摆放在骆天面前的这堆碎片,足足有一百多块,有些摔得极小,环顾四周一圈,不少人脸上已面露难色,还有一些人正在里面翻找着,试图找到瓷器的底部,寻找到落款来进行判定,可是就算能够找到落款,如何认定它的真伪?这又是一个难题了,骆天不想费太多心思在鉴定下,修复大赛,一会儿的修复才是最关键的事情,所以他凝神看下去,这一堆碎片突然就在眼前还原!当然了,只是虚像而已,骆天心中已经有底,他快速地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然后交到六位评委手上,时间不过是两分钟,骆天率先交上答案,这上其他的人都有些慌张了。
骆天心中有底,这一堆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就是民国时期的瓷器,它在民间还有一个名称——蒋介石瓷器,民国瓷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在这38年内,江西景德镇仍然是中国的制瓷中心。民国建立后,专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为了生计,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间,在百业萧条、唯有古玩行业兴旺的背景下,为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国虽不足40年,但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器生产几乎遍及全国,烧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精致的有洪宪瓷、新粉彩瓷、仿古瓷以及一些书堂款的瓷器。
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的。这里面的原因:一大概是因为“民国”这个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其实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了。这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罢了。而时间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向前。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骆天看到六位评委脸上都有些惊讶之色,这也难免,自己的效率太高了,再看其他人,有的正在把碎片按照上面的纹路拼凑起来,有的还在翻找着落款,总算有人第二个交上答案了,是张奇伟,骆天下意识地去看袁杰的脸色,果然有些不妙了,不过他也是第三个交上答案的,其他人大约在半小时以后才陆陆续续地交上答题纸,六位评委开始检查答案,将入选到第二轮比赛的人筛选出来,一时间,忙得不亦乐乎。
身后的围观者们都与参赛的人一般,心情有些紧张,这种类似于海选的比赛形式正是得鉴于时下流行的选秀方式,这放在原本应该严肃的古玩圈里,很是新颖,骆天回头看师父和黄立德,两人居然双手悠哉地放在胸前,一幅很自信的样子,至少,比自己自信,骆天心中偷笑一下,自己这一次是不是太不自信了呢?
第477章 商业修复
结果终于出炉,五十人提交答案,只有十二人入选下一轮,淘汰率很惊人,退出第二轮比赛的人垂头丧气地退到观众席上,现在留下来的十二个人当中,骆天、张奇伟、袁杰自不必说,还有九个人,年纪都有些大了,大多是四十岁朝上跑的,不过也属于名不见经传的,骆天平时广泛阅读相关杂志,全然没有这些面孔的印象。
最终的答案是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所产的粉彩瓷器,图案是香山五老。现在,要进行第二轮了,所有人拿着那一堆碎片,进入到准备好的格子间里,里面已经准备齐全了所有工具,这些工具也是由品轩堂来独家赞助的,原本预备了三十套,没想到派上用场的不过十二套而已。
骆天拿着所有碎片进入到格子间里,马上有人把门关上,里面亮起灯来,主办公也算是大费周章了,居然每一个格子间里都准备了明晃晃的灯,骆天将碎片摊在桌上,心中已然有谱。
总的来讲民国瓷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般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现代化制作的痕迹明显。民国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各窑厂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窑炉通常均已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各种彩料通常采用科学配制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因此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这件瓷瓶上的人物为香山五老,唐会昌五年,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墨客在河南洛阳香山聚会宴游,被称为“香山九老”。宋至道年间,有九老集于京师。至和年间,又有五位退休后居住在睢阳(今商丘)的德、才、寿兼备的重臣,结成“五老会”,他们赋诗论文,优游宴乐。这五位老人分别是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老人们的诗词酬唱,引发了当时著名文人和官员欧阳修、晏殊、范仲淹、文彦博、司马光、苏轼、黄庭坚、苏辙等18人的奉和,一位画家还为他们绘制了全身像,世人称这五老为香山五老。
骆天知道了这瓷器的特点,又知道上面人物图的组成部分,心下已经有了几分底,他先将碎片分好类,因为这瓷器原本就保管得好,所以并不像刚出土的文物一样有泥或水锈,无需单独清洗,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骆天直接把碎片放在容器中,然后加入丙酮进行浸泡,大约二十分钟以后,就取了出来。
换作其他人将碎片与器物的关系用纸头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图,按各个碎片之间的关系做好记号,骆天直接跳过了这一步骤,而是直接找出碎片接口有斜面的,因为首先要粘接的就是有斜面的碎片,在粘接的时候,骆天又小心留意有没有有些部位异物沉积而产生黑斑线,假如有,就需要特别清洗,这样才能减少缝里的色差,粘接后的吻合面不会留下痕迹。
还真让骆天找到一块,有一块碎片上有黑斑线,骆天拿着棉花条沾上84消毒液反复地敷在黑斑线上,将黑色物质“钓”出来,如此反复了半个小时,彻底地将那条黑斑线清除干净,再将每块残片及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用双氧水清洗擦净。等待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适合于陶瓷器的环氧树脂进行粘接。
就这样,骆天花上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奖碎片粘接成功,骆天不知道的是,他的速度是十二个人当中最快的,不过修复工作并没有完,接下来要检查粘接成功的瓷瓶上有没有需要补缺的。
如果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