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着切齿之恨,只要有一个火星,他就会发生连环大爆炸,但这不是恐怖事件,这是一个反秦大起义。所以,我们认为,贾谊讲的“民心尽失”是完全有道理的。
【画外音:据统计,《史记》中汉人评秦朝教训的记载有81处,其中指责秦始皇施行暴政的有67处。所以汉儒认为秦始皇施不施仁义,最终导致民心尽失。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对于种种弊端,难道秦始皇的大臣们看不出来吗?所以贾谊在《过秦论》中明确指出,大臣失语也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臣们集体失语呢?大臣失语与秦朝的灭速亡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最后一点,大臣失语。大臣的集体失语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贾谊这一点讲得非常准确。我们为什么看中大臣的失语?因为我们觉得秦始皇很重要的一个贡献是创立了皇帝制度,这样一个制度创立以后,它有没有生命力,看什么?就是看这个制度它本身有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一种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如果说是比较完善的,他一定有一种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就是决定当一个人个人犯错误的时候,能不能去纠正她。那么皇帝制度之下,纠正皇帝制度的败政有几种呢?三种。第一,皇帝罪己。就是皇帝下最己照,检讨自己得的错误,这可以挽救一个王朝的败政,比如像汉武帝,就这样做了;第二,大臣劝谏。大臣们看见皇帝皇帝做错了,向皇帝提出意见,皇帝改了,这也可以挽救一个王朝的败政;第三,易代易人,把这个皇帝给换了。这个易代易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难的了,皇帝是典型的终身制,都是到他死才交权,没有说活着就交权,这个很少。所以你要换皇帝,你觉得这个皇帝危害了这个帝国、危害了这个制度,你要换皇帝,在中国古代只有三种模式:死亡、政变、易代。死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不要期待一个昏君他会自然而然地死亡,他是个昏君,所以他死得就快,没那个事儿,他该活多大救活多大,这个我们很难期待。企盼一个昏君早一点四,没有这种可能性。第二政变,在皇帝制度下发生政变有没有可能性?有。但是极其困难。第三就是易代。易代易人,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易代无非是两种情况,一个是自下而上发动民变,这个我们称之为农民起义,把这个朝代推翻了,皇帝就换了。姓刘的换了姓赢的,就是汉代换了秦代,这是一种。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凭借军事实力逼迫皇帝退位,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太多了。比如操丕逼退了汉献帝,比如司马炎代理魏国,再比如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代替了后周,都是依靠军事实力逼迫皇帝。所以,我们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政变跟易代,都非常有危险,这是我们讲成功的,没有成功的太多了,我们就不讲了。所以,皇帝换人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按我们今天来说,在皇帝制度下,来修正一个皇帝的错误,挽救一个帝国的命运最还好的办法就是大臣劝谏。这个代价最小,但是我们看到,在秦始皇这个时代,大臣们患集体失语症。大臣们都不吭声,不说话了,没有人指出来秦始皇的错误。大臣失语对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是一种灾难,因为我们不能要求一个皇帝时时事事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得完全正确,而皇帝又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所以大臣失语对皇帝之都来说是个致命的伤,挽救的办法就是让大臣们说话,但是要大臣们说话是有条件的。秦始皇建立的这个皇帝制度的本身就扼杀了大臣的发言权。秦始皇在设定这个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时候他有一个预设,建立了一个权力的金字塔。最下边是县,在往上世郡,再到中央的三公九卿,最后到皇帝。皇帝位于这个金字塔的塔尖上。这个制度设立的时候就设立了一个塔尖上的皇帝,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任何制度设立的时候都不应当设立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统治者。谁的屁股摸不得?谁都应当摸得。如果有一个人不受约束,这个人就会成为这个制度的破坏者,皇帝就是皇帝制度本身的破坏者。我们不妨把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和秦始皇取代的周朝,还有商朝作个比较,你也可以看出来,商、周、秦者三代王朝不一样。比如说商朝,它的最高统治者叫王,商朝王有一点他跟秦朝的秦始皇不一样,商朝的商王在举行所有的事情之前,他要举行一个占卜的仪式,他要向鬼神请示,商代非常盛行占卜,商王在举行任何事情都要向鬼神请示,这在无意中,商王就把自己权利的一大块给了鬼神,鬼神的神权就干预了商王的王权,换句话说,神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王权,所以商王就没有秦始皇这么大的权力。
我们再看周,代商而起的是周,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叫王,我们叫周天子,周天子它并不能直接统治老百姓,它是把他的国土分给天下的很多诸侯,他通过诸侯来统治卿大夫,卿大夫再统治老百姓。这样一来,周天子实际上把他的很大一块权力分给了诸侯诸侯分给了卿大夫,这也叫分权。商、周都有分权的性质,所以商、周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集权制,不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建立的是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这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它是不允许分权的,从县令、郡守到三公九卿,所有的政治、军事、司法所有的权力都在秦始皇一个人手里,没有任何分权,这样一来,政治的清明与腐败完全取决于皇帝本人的个人素质和品德,这就坏了,皇帝不受任何约束。我们知道,一个人都有善恶两面,一个不受约束人,他一定会膨胀,最后膨胀的结果就是皇帝本人毁掉了皇帝制度,导致大臣失语。所以我们说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而且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政治遗产,这个政治遗产就是皇帝制度。这一整套皇帝制度的统治模式,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才从形式上终结了皇帝制度,但是并没有从思想上完全清楚皇权思想。所以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本身导致大臣失语,这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贾谊《过秦论》最重要的四点,也就是我们介绍的汉代的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这个评价有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叫做“评秦皇一无是处,论速亡重在实用”就是评论秦始皇的话,没有说秦始皇一点好处。你看看《过秦论》那里面哪一点是夸秦始皇的?一点都没有。把秦始皇说的一无是处,这就是汉人评秦的第一个特点,对秦始皇评价特别低;第二个特点我们刚才说叫论速亡重在实用,就是汉人评论秦始皇的也很大的特点是实用主义,实用性很强。这种对秦始皇和秦帝国的否定性评价,不是偶然的,它是现实政治的诉求,汉帝国是在秦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所以汉人评秦的出发点是总结秦朝和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为新兴的汉帝国提供一种经验,所以这个时候人的着眼点全是看秦始皇的错误。这个时候来不及全面地评价秦始皇,所以汉儒评秦给人的感觉是:一、评价低;二、实用性强。这是因为政治的思考从来都是服从于政治的现实,有关对秦朝的评价是服从于汉朝的现实的,视为汉王朝的统治服务的,这是我们介绍的汉人对秦和秦始皇的评价。那么后代呢?后代人评价秦始皇也像汉人一样吗?我们下次再讲,谢谢。
秦始皇45:唐人论秦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汉朝刚刚建立,汉朝的统治者和臣民们急切地想借鉴秦朝速亡的教训。为了证明汉朝的正统,汉朝的儒者都是立足于秦始皇推行的暴政。所以以贾谊为代表的汉人大部分都认为秦始皇是一位十足的暴君。汉代儒生对秦始皇的评价揭开了两千多年以来对秦始皇评价的一个序幕,之后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历史上一直与汉朝相提并论的唐朝,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十分热衷,像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牧,大文学家柳宗元,大唐英主唐太宗等等,都对秦始皇有过精彩的评论,那么为什么距离秦朝八百多年的唐人也那么热衷评论秦始皇呢?唐人论秦究竟有怎样的新意?】
两汉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评价揭开了对秦始皇评价的一个序幕,序幕拉开以后,正剧要上演。其实汉儒评秦只是一个序曲,真正对秦始皇评价最重要的是唐代、明、清和近代,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越来越深入。这里边我们要特别提出来的是唐代。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一个帝国,时间很长。第二个强大统一的时间很长的帝国就是唐代。所以我们讲中国古代前期的王朝的话,离不开两个王朝,汉唐,一个是汉一个是唐。那么唐人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呢?唐人评价秦始皇有一个什么特点呢?
从形式上看,唐人评秦第一个特点是形式多样,唐人评秦的形式非常多,贾谊就是一篇散文《过秦论》,唐人辞赋有、诗歌有、奏疏有、散文也有,它的形式多样。从内容上看,唐人评秦,既有批评也有肯定。毕竟,唐和汉还有不同,就是唐人对秦的评价中间出现了一种肯定的声音。
所以我们从唐人评秦的史料来看,虽然秦始皇到唐代已经相距了很长时间,但是历史并没有因为秦始皇渐行渐远而忘掉这位始皇帝。相反,唐人对秦始皇充满了关注,这种关注首先表现在秦始皇在唐代成了一个反面教员,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
秦始皇留给后人最丰厚的遗产,就是他创立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两千多年以来,没有因为秦朝的速亡被人们扔掉。
大家回想一下,公元前205年的12月,刘邦在乌江逼杀了项羽,转过年来,公元前206年的二月,刘邦在山东的定陶当了皇帝,从项羽之死到刘邦称帝,中间只隔了一个多月,刘邦就迫不及待地当了皇帝。刘邦当皇帝大家看起来是个很平常的事,但是你如果纵观整个中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