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楚国的灭亡具体来讲,就是三点。第一,改革不力;第二,政治腐败;第三,不明大势。我们先说改革,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进行了改革。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国家是魏国,楚国变法的时间也不算晚,是在楚悼王时期。这时候魏国有一个名将到楚国来,我们讲过,就是吴起。吴起到了楚国,先做了一年边地郡的太守,一年以后,楚悼王发现吴起很有才,就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令尹,就是宰相,让他主持变法。吴起的变法从时间上来说,比商鞅变法还早二十年。吴起变法包括四项内容,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就是一些贵族家庭,在政治上可以继承爵位,在经济上可以继承俸禄,这就是世卿世禄。这种制度是西周时期非常普遍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那些杰出的人才,由于祖先没有立功,就没有继承权,政治上的特权,经济上的特权继承不了。这些人才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是的不到应得的报酬,所以这些人没有积极性。吴起的做法就是均爵平禄,“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封君,就是贵族,子孙到了三代,他的爵位和俸禄就要收回来,当时这是很了不得的。那些封君都是老干部,他们的子孙要享受他们的爵位俸禄,但是到了第三代,就要收,收回来给当代立功的那些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第二条叫整顿吏治,楚国的官员制度有两大毛病,“大臣太重,封君太重”,就是大臣和封君太多,这些人享受国家大量的俸禄,但是不为国家立功,所以吴起就是要废除他们这些人享有的特权,减少这些人的数量。第三点,奖励耕战,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农业,就是耕;第二,军事,就是战。吴起非常重视对耕和战的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和士兵这两部分人的积极性,这样国家有粮,战斗力增强。第四点,广辟土地,楚国是个大国,不像三晋韩赵魏处在中原,地域狭窄。楚国的土地本来就很广阔,再加上楚国灭掉一些国家之后,他的土地更多,吴起就建议让一些贵族去开荒,这样一来,楚国的土地扩大了,粮食收成增加了,国家也就富裕了。从这四个方面看,吴起的变法广度,深度,力度相当大,如果能持续下去,楚国可以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有一个相国叫蔡泽,他评价吴起变法时说:“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可见吴起变法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最终吴起的变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楚悼王去世;第二,反对派强大。那个时代,一个大臣实行的改革,最根本的需要是国君的支持,而国君支持的力度,又取决于国君寿命的长短。吴起的运气不好,他的变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处在楚悼王的晚年,变法刚刚开始,楚悼王死了。他一死,就在灵堂之上,那些大臣贵族们就拿箭要射死吴起,吴起没有办法,就跑到楚悼王尸体上,把身子伏在上面,然后被乱箭射死了。当然吴起很聪明,最后趴在楚悼王的遗体上,这些箭有些射中吴起,有些射中楚悼王的尸体。所以等安葬仪式结束后,查出这个案件的时候,新楚君把射中楚悼王遗体的这些宗族灭族了,这一次牵连了七十多家,还有没射中的呢,你想想反对吴起的人有多少。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他,触动了既得利益,所以吴起最后是死在反对派之手,这样一来,改革就失败了,这是楚国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楚国的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用人方面,楚国的用人,前期主要是用公族,就是国君的亲戚。中期,用的是屈,召,景三大姓,屈原就属于屈族。晚期,重用了一个人,我们重点讲一下,就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也属于公族。应当说,楚国的用人,主要是公族和一些大姓,这种制度有他的好处,就是信得过,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其他家庭出身的杰出人才没有出头之日。秦国强大,是用了很多六国的人,这些人很多都不是贵族,而楚国用的人主要是公族和贵族。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生活十分奢侈,他开始在淮北封了十二个县,后来他提出自己的封地离齐国太近了,又改封在江南,在原来吴国的都城又建了自己的豪宅。春申君晚年的豪宅,在《史记。春申君列传》最后有一个太史公曰,就是司马迁,个别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的,有这样几句话:“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说我到楚地,看见春申君当年豪华的住宅,太漂亮了。春申君晚年修建的住宅,一直完好的保存到西汉中期,司马迁还看到了,可见他生活腐化到什么程度。我们再看看春申君,政治上十分糊涂。当时楚国国君楚考烈王执政能力很差,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生育能力。春申君为这件事情想了很多办法,《史记》记载了一件事,说楚国当时有一个人叫李园,李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妹妹,他想把他的妹妹献给楚考烈王,但是又听说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如果直接献上去,将来没有孩子就会失宠。所以,李园就先投到春申君门下,然后请假回去,该回来的时候,他有意拖延了几天,等误期回来以后,直接找春申君解释。春申君问他你为什么误期了,他说我有一个妹妹非常漂亮,我回家的时候,刚好赶上齐王来我们家提亲,以为这个事儿耽误了。春申君一听,就比较感兴趣,就问,齐王要娶你妹妹,结果怎么样啊?李园说我没答应。春申君就说,能不能让我见见啊。李园说可以,然后就安排自己的妹妹入宫,跟春申君见了一面。春申君非常喜欢,笑纳了。过后不久,李园的妹妹怀孕了,这时候,李园的妹妹和李园商量了一下,然后李园的妹妹就和春申君说,说楚考烈王很信任你,你在楚国作了二十多年相国,国君对你的信任超过对他兄弟的信任。现在国君无子,一旦国君下世,没有孩子不能传位,只能传给兄弟。他的兄弟继承王位,用他们信任的人,你这个相国就保不住了。眼下有一个办法,第一,我怀了你的孩子,第二,咱们结合的时间短,外人不知道,你不如把我献给楚考烈王,将来万一生了儿子,肯定是太子,将来一继位,你就成了国君的父亲,何愁相位不保。史书记载:“春申君大然之”,认为非常有道理,就赶快让他住进宫里,然后向考烈王推荐,考烈王见了以后也很喜欢。入宫以后,到了生孩子的时候,生了一个儿子,考烈王就把这个儿子立为太子,把李园的妹妹立为王后,李园也受到了重用。
在这个时候,考烈王病危,有一个人去见春申君,一张口就说了三个问题,说你有三个想不到。第一,有想不到的福,第二,有想不到的祸,第三,有想不到的人。想不到的福,这个人说,你做了二十五年相国,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掌握了楚国的实权,楚王如果病故,太子太小,继承王位以后,实际上还是你掌权,你既可以辅佐太子,也可以夺过王位自己当,这就是想不到的福。第二,这个继承王位的人,实际上是你的孩子,据我所知,李园豢养了一批刺客,就等着谋杀你,老烈王一死,李园就会抢先入宫,等你入宫的时候,就会把你刺杀掉,这是你想不到的祸。第三,你想不到的人就是我,我能给你解决这个危难,你把我送到王宫的卫队中间做个下层职务。楚王一去世,李园就要进宫,我就把李园杀了,你就没有事儿了。春申君听了以后,大不以为然,不相信。他说,第一,李园是个很软弱的人,做不了这种事。第二,我对李园很好,他不可能杀我。这个门客看春申君不听,就知道春申君会被杀,自己也会受到牵连,连夜就逃了。只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就立即入宫,然后春申君入宫,李园就让刺客把春申君杀了,紧接着,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件事足以说明楚国的政治腐败了。春申君是楚国晚期最受重用的人,被杀那一年,是公元前238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九年,离赢政发动统一中国的战争只有八年。你想想,春申君实际上是楚国最后一段时间作了二十五年相国的人,这样一个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作出这样的事情,这是楚国用人上非常失败的一点。
楚国灭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大势,不了解战国发展的大趋势。春秋时期最大的趋势就是争霸,所以有春秋五霸这一说。战国时期的趋势是统一,如果明白这一点,要么让楚国强大起来,由楚国统一天下。要么看清形势,把最强大的国家给抵制住。结果楚国没有强大起来,当时最强大的是秦国,对秦应当遏制。我们讲两件事,看看楚国的国君是不是意识到这件事。第一件事,邯郸之战,我们讲过,秦军围困邯郸,想要一举灭赵,平原君搬来魏国和楚国的救兵,打败了秦军。这时候,山东六国的国君,最需要做的事,是尽快联手对付秦国,一步一步削弱秦国。结果,燕国认为赵国的壮年人都死于长平,去进攻赵国。赵国不休养生息,连续四年攻打燕国。魏国也去打燕国,楚国趁机把鲁国灭了。这样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这六国之间就开始互相吞并,没有一国的国君了解天下大势。再举一个例子,《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一篇非常长的上疏,叫楚国上疏,是一个楚国的使者,给秦国最后几位国君中某一位国君的。它代表了当时楚国的一个观点,这封上疏的内容,重要的有两点,第一,伐楚不如善楚,讨伐楚国不如和楚国联合起来。第二,灭楚不如灭韩魏,就这么两点内容。可以看出来,这封上疏明显是嫁祸于人,希望秦国把矛头指向其他国家,说明一点,没有战略眼光,只看到局部利益。楚国可能暂时免除了被灭掉的危险,但从长远来看,这个上疏只能够让秦国的国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