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 >

第36章

王立群读史记-第36章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国把山西全占了,得不偿失。第一,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时机,第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而让秦国占了一个大便宜,这是它灭亡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就是疆域锐减,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国土,如果国土面积迅速减少,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定会大大削弱。这个时期赵国的国土为什么会迅速减少呢?两方面原因,一是秦国攻占,二是以地封人。秦军攻占我们不说了,有一些土地是送人了,这个送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讨好秦国。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的时候,赵国的国君竟然拿出赵国的一块土地送给吕不韦,说这是你的食邑,想讨好吕不韦,通过吕不韦,减少秦国对赵国的军事进攻。这种方法决不可取,完全是一种短期效应,目光短浅。你的地给了秦国,只能使秦国更强大,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封给有功之人,比如说信陵君,信陵君是魏国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窃符救赵,回不了魏国,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年。赵国国君就拿出一大块地封给信陵君,作为一种报答,但是同时,自己的国土面积也在减少。而且给信陵君的是一个军事重镇,这是第二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已经有不妥当的地方了,最可惜的一种,第三种,以地换将,这种最可气。这是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燕赵之间发生一场大战,赵孝成王想用齐国一个著名的将领,田单。田单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贡献,就是火牛阵大破燕军。田单是一员名将,但是他之所以不能列入战国四大名将,战国的名将,我们现在看,谁能跟秦国打,才能称得上是名将,互相之间打的,都是小菜。赵孝成王想请田单,他拿出济东三城,57个城市来换田单,这57个城市是赵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竟然要献给齐国,让田单到赵国来挂帅,带领赵军和燕军打仗。赵国没有人吗?我们讲过赵国是名将辈出,不在四大名将之列的,还有赵括的父亲赵奢,赵奢就找到当时主政的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问他,为什么拿这么多城市,去请一个齐国的将领,为什么不让我赵奢挂帅出征?我曾经逃难到过燕国,燕国的国君任命我为上谷郡太守,我对燕国的地形太熟悉了,田单都没有我熟悉。如果让我率领赵军,不到一百天,就可以摆平燕国。平原君无话可说,只能说我请示国君了,国君也答应了,您就别再提意见了,就让田单带兵吧。其实平原君这时候完全可以向赵王报告,改变意见,其实提出这个馊主意的就是平原君,如果再改,自己很没面子。但是没了面子,里子还在啊,里子是土地啊。现在面子保住了,里子丢了,就这,他都听不过去,最后还是请了田单。田单果然没有超出赵奢的预料,跟燕国打疲劳战,最后两国是筋疲力尽,田单走了,你说赵国能不灭亡吗?

我们讲了四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因,赵国庸君多,庸主多。我们看,赵武灵王是兴业之主,赵惠文王是守业之主,赵孝成王是毁业之主,赵王迁是败业之主。四位国君,唯独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算明君吗?前半生算,后半生把自己饿死了。赵国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个军事强国,我们讲了赵国灭亡的四大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庸君多,庸主多。从这个方面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秦始皇统一中国,两大原因造成,一方面是秦国的崛起,一方面是六国的衰亡,一上一下,一盛一衰,最终导致赢政统一中国。赵国的灭亡是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又一个战果,灭了赵国以后,秦王赢政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国家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秦始皇21:水淹大梁

【画外音: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终于拿下了顽强的赵国,赵国灭亡后,赢政的野心日益膨胀,他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魏国。魏国的命运将会怎样?秦王赢政会用什么办法对付魏国呢?】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大将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秦军到了大梁以后,发现大梁的地势非常低洼,所以秦军就在大梁城北边,掘开了黄河,水淹大梁。大梁城的城墙,是用夯土制成的,黄河水浸泡三个月以后,土制的城墙全部坍塌了。这个城墙目前就埋在开封市地下十几米,就是魏国的都城大梁。然后秦兵就涌入大梁城,把最后一个魏王,魏王假活捉了,魏国就灭亡了,成为第三个被灭的国家。我们说,魏国的灭亡几乎是水到渠成,水到,城塌,国家就灭亡了。魏国曾经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开国之君是魏文侯。魏文侯在位长达50年,而且魏文侯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重用李悝实行变法的国家。所以魏国在战国前期非常强大。那么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赢政灭它的时候,如此不堪一击呢?

【画外音:魏国的灭亡,真的就像水到渠成一样,难道上天真的垂青于秦国吗?翻开《史记。魏世家》,看到短短的十个字,“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没有记载秦国灭魏的详细过程,也没有记载魏国内部的迎战情况。我们很难再还原那个场景。但是魏国曾经的历史,还是在史书中熠熠生辉。或许透过某些记载,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丝历史的痕迹,解开秦王赢政拿下魏国的真实原因。魏国也是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建立的一个诸侯国。魏文侯时期,曾用李悝变法,国力迅速增强。它的国土横跨中原腹地,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它后期的国都,就是今天的开封,当时叫做大梁。魏国由于占据有利的位置,在战国初期和中期一直是七雄中举足轻重的强国。然而面对秦军的进攻,魏国是那么的手足无措,这是为什么呢?王立群先生,今天将专门从魏国的人才入手,看看一百多年中,魏国都发生了哪些误国的事情。】

战国时期,各国人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魏国比较多的,像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都比较多,人才是最完备的。而韩国最多的是思想家,我们讲过申不害,韩非。赵国最多的是名将,廉颇,赵奢,李牧。韩赵魏三国中间,只有魏国的人才是最多的。但是这个人才最多的国家,最后竟然灭亡了。魏国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的大量流失。我们先介绍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吴起。吴起有两种身份,第一是名将,第二是政治家。魏文侯初年,他来到魏国。当时魏文侯并不了解吴起,就问手下的一个大臣,李克,也有较李悝的,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回答,“贪而好色”,但是这个人如果领军打仗,就是齐国名将司马穰苴都打不过他。这个司马穰苴是古代齐国著名的将领,传到今天的还有《司马穰苴兵法》,说这个人是个非常能干的人。然后魏文侯就重用了吴起,吴起带领魏国的军队,一连攻下秦国五个城池,魏文侯就以这五座城为中心,建了一个西河郡。吴起打胜仗,有一条,他特别能跟士兵同甘共苦。文献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吴起的军队中间,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疮,里面有脓,吴起亲自为这个士兵用嘴把脓吸出来。这个事情被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了,这个士兵的母亲就哭了。这个小故事说明吴起爱兵如子,关系非常好。吴起是著名的军事家,作为政治家,吴起还有一点,非常重视德政。魏文侯死了以后,魏武侯即位,又一次和吴起坐船,在黄河里漂游。魏武侯看见黄河那样壮丽,非常感慨,说江山如此壮丽,雄伟,就是我们魏国的天险。魏武侯说完,吴起就告诉他,一个国家能不能的以保证安全,在德,不在险。如果你对老百姓实行德政,老百姓就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如果不施德政,光依靠地形险峻,不足以防守。这话出自一个军事家之口,是极难的。所以我们说吴起既是一个名将,又是一个政治家。魏国有这样的人才,是魏国的福气,但是这个福气不久就消失了。因为魏武侯的时候,出现了一件事情。武侯即位以后,有一个丞相,叫王错,他非常嫉妒吴起,认为吴起的才能比他高。他的想法很快就被手下的仆人知道了,仆人给他献了一条毒计,说你首先告诉魏王,说吴起才能很大,魏国很小,吴起很难长期留在魏国。魏王一定会问你,怎样才能留住吴起,你就告诉他,把公主嫁给吴起,看吴起要不要。吴起如果愿意,说明吴起愿意在魏国长期干,要是不愿意,他一定不会长待。王错之所以受信任,就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公主。他说,你和你的妻子,就是魏国的公主,再约上吴起,三个人一块儿回家。路上,你要让你的妻子,就是那位公主,表现的非常蛮横,千方百计地羞辱你。吴起看到公主这样飞扬跋扈,一定不敢娶魏王的公主。到那个时候,魏王就会猜忌吴起。然后事情就按照仆人的建议进行,后来魏王问他愿不愿娶一个公主,吴起就一口拒绝了。这样,魏王就开始怀疑吴起,吴起就立即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可能遇害。吴起离开魏国以后,到了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一个顶级人才。那么魏国除了吴起以外,还流失了一个顶级人才,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是卫国人,后来到了魏国,在公孙痤手下做臣子。公孙痤临终前推荐商鞅,但是魏王并不重视他。公孙痤的话都说到这个程度,这是个奇才,要么重用他,要么杀了他,决不能让他出国。结果魏王既没有杀,也没有用,最后商鞅到了秦国,帮助孝公变法。秦国的崛起,第一步就是孝公变法,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二个顶级人才。

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就是孙膑。孙膑原来是在齐国,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和他的同学庞涓一起学兵法,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就悄悄派人把孙膑召到魏国。如果孙膑和庞涓两个人联手的话,那么魏国就多了一个顶尖级的军事家。但是实际上,庞涓没安好心,他用计把孙膑的双脚砍掉了,让孙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终生不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