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讲 女主称制
从古至今皇帝的继承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现象,在皇朝时代,皇帝是最高的权力统治者,皇位之争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事关荣辱成败,所以皇位继承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谁也马虎不得。公元前187年,吕后仅存的儿子惠帝去世,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应该选择惠帝的儿子或者刘邦的其他儿子来继承皇位。而在此关键时刻,任何一派都有可能异军突起,任何一派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败局。那么汉朝的江山能够平稳过渡吗?手握大权的吕后将如何面对这次宫廷危机呢?
惠帝的去世对吕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惠帝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是依靠惠帝来维持这个政权的,而且惠帝还给她带来了另外一个难堪,就是惠帝没有儿子。惠帝无子,又导致吕后不能再立一个皇孙,所以,惠帝的去世给吕后带来了一个无子无孙的双重尴尬。而这时候的吕后手握大权,她又不愿意放弃她奋斗多年到手的权力,因此她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选择。摆在她面前的路并不是没有,至少说有这么两条路:第一,这时候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已经去掉了三个,一个是庶长子刘肥,在惠帝六年去世;一个是被她害死的赵王刘如意;再一个是她的亲生儿子刘盈。还有五位皇子健在,这五位皇子应该说是继承大统的合法的继承人。但是这五个人,不可能在吕后的选择范围之内,如果选择了这五个人做继承人,有可能意味着吕后将失去对朝政的控制,所以这条路吕后不会走。那么另一条路是什么呢?另一条路就要选择惠帝的儿子。但是我们刚讲过惠帝没有儿子,那怎么还能说选择的话呢?这个事又要从汉惠帝的婚姻开始说起。
吕后这个人早年她确实还有一些非常好的品格,比如说善良、温顺、恪守妇道等等,但是到了后期,她掌权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掌握了最高的皇权以后变化极大。这个时候的吕后,她从自己的身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作为一个女人,要嫁就嫁给皇帝。这就是她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中间悟到的一个真谛。她就是因为嫁了刘邦才有今天的生活。吕后的女儿许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生了一个外孙女叫张嫣,于是她作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决定,她把她的亲外孙女儿许给了她的亲儿子。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近亲,亲舅舅娶了亲外甥女儿,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简直就是疯了。当然,吕后这个做法自有她的道理,她这样想,女儿虽然没有嫁给皇帝,如果她的外孙女嫁给她的儿子,岂不是将来她的外孙女儿又成了皇后吗?我们知道吕后跟刘邦生了两个子女,一个是女儿鲁元公主,另一个是儿子汉惠帝,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并不大。汉惠帝是十七岁继位,继位的时候,他姐姐鲁元公主的年龄估计大概也就是十九、二十岁这个样子。那么,鲁元公主的女儿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推算出来。鲁元公主的女儿这么小,就许给了十七岁的舅舅,也就是吕后的亲儿子汉惠帝,这样一来坏事了,没有孩子。我们先看看汉惠帝有没有生育能力。汉惠帝虽然没有跟他的皇后张嫣,也就是他的亲外甥女生孩子,但是,他和后宫的宫女生了六个儿子啊,这说明汉惠帝生育能力很强,而且是专生儿子。有这么好的条件,张嫣为什么没有生育呢?这个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亲外甥女太小。汉惠帝姐姐也就是二十岁左右,他姐姐能够生育的时候是多大年龄?他外甥女出生是什么年龄?外甥女嫁他的时候是什么年龄?她能生育吗?当然,汉惠帝一共在位七年,如果张嫣年龄大一点,可能还是能生育的。这里还有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婚姻这个事不是强扭到一块儿就可以的。汉惠帝和张嫣俩本来就亲,亲舅舅和亲外甥女亲上加亲,但不一定两个人就亲得了。其实汉惠帝对这个婚姻并不满意,早先是这个皇后不能生育,到后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个皇后,所以,一直无子。
我们刚刚说过,汉惠帝和后宫的宫女生了六个儿子,这也是可以备选的皇帝人选,所以吕后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她在后宫这六个儿子中间选了一个,做法也是极其残忍,她是存子去母,把儿子保留下来,把生母杀掉。然后把这个儿子交给没有生育的张皇后抚养,对外诈称这就是汉惠帝的儿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叫前少帝,前少帝就这样进入了吕后的视野。吕后既然不愿意选刘邦其他五个儿子的后代,就只能在汉惠帝的六个后宫儿子中间选了这么一个前少帝。前少帝继位时仅三岁,继位以后,所有的朝中大权一律归吕后掌管,吕后亲自坐朝接见大臣,商讨国家大事。这一年在历史上的纪元就叫高后元年,即公元前187年。这一年,吕后算是正式称制。什么叫称制呢?制就是皇帝的制书、诏书,称制就是直接代替皇帝行使皇帝的权力。这样,吕后就代替了皇权,掌握朝纲,时间长达八年。吕后做的这件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吕后为了自己对最高权力的控制,她违背伦理,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惠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吕后的这个亲外孙女皇后没有生育。吕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惠帝死后,吕后又选择了一个惠帝与宫女所生的三岁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并残忍地杀了这个孩子的母亲。然而皇位继承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当时刘邦的儿子们也一定是对皇帝宝座虎视眈眈,汉朝的开国功臣们对吕后也不会听之任之。那么吕后为什么最终能够直接掌握朝纲呢?
吕后能够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皇后直接称制行使皇权,这在中国皇权继承史上是第一次。她为什么能够做得到这一点?我想大概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吕后的权力欲非常强,而且她深深懂得权力的厉害性,一个人对权力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权力不仅能够满足一个人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权力,特别是最高统治权,一旦被统治者抓到手以后,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上,有哪一个皇帝愿意在自己一息尚存之前,把皇权交出来呢?几乎没有。再一个原因是恐惧感,很多不愿意交权的帝王,他们源自于内心有一种恐惧感,他们知道皇权的厉害,知道自己利用皇权做了些什么事情。吕后也知道,她虐杀戚夫人这个事件,连她的亲儿子都认为她做得不对,更何谈天下的公议呢?朝臣们会怎么看这个事件吕后很清楚,她做了那样伤天害理的事,天下的公议饶不了她,一旦交出权力后果也是难料的,所以她不敢交权。从客观上来说,这也是她能够称制的原因。
吕后是一个极具政治才能的人,吕后的政治才能我们讲了许多,比如说,她应对刘邦的废立太子之事就做得非常成功;再比如说她应对戚夫人挑战皇后之事,也做得很成功;另外,她诱杀韩信、诱杀彭越,都显示了她作为一个政治强人的潜质,她有这么一个能力,这是她称制很重要的条件。你看刘邦废立太子一上朝,大臣们是反对声一片,而吕后一称制,往皇帝的大位上一坐,所有的大臣没有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所以吕后的政治才干我们应当承认。更重要的一点是吕后所占有的政治资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吕后与汉初宫廷的三派势力的关系上看,就刘氏皇族派来说,以五个皇子为首的刘氏皇族派与吕后的关系如何呢?这五个现存的皇子虽然不是吕后所生,但是他们见到吕后都得称嫡母,就是嫡生的那个嫡。这样一来,吕后和皇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母子关系,还有君臣关系,所以说,她对皇子们是有控制权的。再一点,吕后虽然在前少帝、后少帝的废立上,做了一些对不起刘姓皇族的事情,但是她毕竟没有把姓刘的位置赶走,然后把姓吕家族的弄上去;吕后所做的事情,还都是在刘姓王族能够容忍的底线之上,所以,刘姓王族和她的关系还能够维持,在刘姓这一派她还能玩得转,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吕氏外戚派那更不用说了,吕氏外戚派她是核心,这一派毫无疑问全听她的。最棘手的一派是功臣元老派,这一派跟吕后的关系有一个过程,吕后一开始对功臣元老派最不放心。我们讲过她杀韩信、杀彭越的事,她对功臣元老派的做法是能杀一个就杀一个,能多杀一个就多杀一个,能早杀一个就早杀一个,她对功臣元老们有一种天生的敌对情绪。吕后在刘邦死后竟然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连续四天秘不发丧,就是不向外面宣布刘邦死了,她和她一个最亲信的宠臣审食其商量,要把当时的那些功臣全部杀光,而且她特地点明是诸将,就是指手握军权的那些人。吕后说了一句话:“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如果不把这些手握重兵的人杀掉,天下不得安定。你看吕后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始终想着要把掌握军权的功臣一网打尽,她甚至动了这个念头。这个事情被审食其的一个叫郦商的朋友知道了,这个人是一个掌兵的大将,而且跟吕氏宗族的关系还比较深,他听说此事以后,立即找审食其,要他赶快告诉皇后,说这个事情是千万做不得。你现在想一想,周勃和樊哙带领20万大军在燕代边境,陈平和灌婴带领十万军队在函谷关一带,如果你在这时要杀朝中的大将,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那将是大臣内叛,诸侯外反,“天下亡可翘足而待也”,也就是抬抬腿的工夫天下就完了。郦商此话说给了审食其,审食其说动了吕后,吕后一想这才改变主意,于是向天下昭告高祖驾崩了。一开始吕后和功臣派的关系非常紧张,后来她做了一些调整,把功臣分为两派,她特别提防的是那些手握兵权的诸将,而对文臣,比如箫何、张良、陈平这些人,她还是比较信任的。这样一来,吕后和功臣派的关系大体上还是可以的。
吕后凭借自己的政治才干破天荒地以母后的身份临朝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