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255章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255章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美国人才多,却太贵了。

以美国的中产阶级来说。他的收入,至少要达到三万美元。而高科技人才,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是达到十万、几十万,也不奇怪。如果照萧强这种开发,微软为了设计这款操作系统,三年下来,还没有收获成果之前。先就倒闭了!

“您……您的研发开支,是他地多少分之一?”记者压住内心的狂跳,有些颤抖地问道。这是个极大地发现,如果将这段谈话登出去,将会引起轰动性效应啊!

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美国地计算机产业。还会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他一下觉得,先前地所有草稿,都应该推翻。这段话。才是本次访谈的精华所在!

“秘密!”萧强神秘地一笑。“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是个还没有充分开发地钻石原矿。在中国投资,是一项战略性投资!”

战略性投资!

时代周刊的记者低头沉思了一下。会谈现场出现了冷场。

对于中国市场。其实在八几年,中国开放的时候,就曾经掀起过一阵高潮。当时大家都想着,在中国市场上,赚取多少多少钱。

那个时候,有一句名言。叫做:十亿中国人,每人购买一美元的产品,就能收获十亿美元!

不过。因为最初,对中国政策是否会转变,而有所疑问,所以在中

国投资地欧美企业,并不是很多。现在拥挤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主要还是台湾、香港地商人。

而且。中国市场太大,地域太广,真地想要全面占领这个市场,代价太大。

那些少数到了中国的公司,有些人失望了。他们关闭了公司,重新回到美国。回到欧洲。

但现在。萧强这一席话。猛地点燃了这个记者心头的火焰!

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利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中国创立研发基地。不,还不如在中国直接开办生产线,更加有利可图!

他稳定着己经快要跳出胸膛的心脏,问道:“中国的普通技术工人,月收入是多少?”

“八百到一千人民币吧。”萧强仿似随意地回答道。

记者差点没坐到地上。

他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要求他们开阔地视野。他当然知道现在美元和人民币地兑换比例。年中的时候,这个价位是一比五,现在人民币进一步下跌,达到了一比五点二。他还听说,在中国的黑市中,这个兑换价位更高。

即便照这个官方兑换比例计算,一个中国工人的开支,只需要一百五十多美元。到两百美元!

这就相当于白打工一样啊!

这个记者的心脏已经跳得非常之快。就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也忍不住在考虑,是否在中国投资,搞点什么……

就他一个月两三万美元地超高薪水,在中国。足以给上百的工人开出工资!

中国。果然是一块原矿地啊!

“听说,中国国内,对工人的管理是很严格地。我们到中国去,恐怕找不到足够的工人吧?”记者完全放低了姿态,以求教地态度,向萧强请教道。

萧强大声笑道:“以前是这样。不过,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问题,也渐渐不成为问题了。现在工人可以随意自己选择就业渠道方式。国家早己不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了。你如果愿意,财力又许可,就是招收上百万受过训练的工人,也是轻而易举地事情!”

“百……百万!”那个记者被这个庞大地数字。给吓得惊呆了。

萧强看着他痴痴地表情,在心里叹了口气。

改革开放。就必然要引进市场竞争。国内地企业,好多都无法适应国外地竞争,有些倒闭了,有些虽然没有倒闭,但也维系艰难。

听说,随着寰宇地成功,国内对于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寰宇精密仪器制造公司,所提供的高精密仪器地帮助下,取得了不小地进步。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产业升级。

可是我们的底子太薄了,负担太重了。要想升级换代成功,又何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许,让美国人到中国去投资。也能尽量多吸收一些下岗工人。在此有工作可干吧。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能不能奏效,我也不知道……

时代周刊的记者,有些心神不定地回去了。

他彻夜未眠,将萧强的谈话,作了全面整理。尤其是最后一段话,他反复听了十多次,提笔写下的各种心绪思路变化,就达到了三张纸。

第二天。他睁着一双通红的眼睛,来到了总编室,和他密谈了很久很久。

没有多久,一队一百多人地庞大记者队伍。就离开了美国,来到了那个陌生的国度。他们是访了很多地方,听取了许多地方政府的规划设想,询问了那些仍然在中国开办公司的外国企业,了解了当地的就业情况。

从十二月开始,一篇篇专访报道,从中国传到了美国。

年底,一份中国特刊,出现在各个报纸销售摊点。

在这份专刊上,对中国的巨大生产潜力、令人惊叹的人才储备。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这里面,即有好的观点,也有负面的评论。

例如:他们如果发展起来,会对美国地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

只不过,这篇报道,并没有引起美国人足够的重视。世界工厂?日本不就是世界工厂吗?他们对我们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什么威胁?

中国热,迅速从一本专刊开始,向所有的媒体扩散。

在九零年到九二年,如果一份报纸杂志、没有关于中国的分析报告、它就不能称其为严肃的报道。无数的媒体,都向中国派出了驻外记者。

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要求、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他们的吃苦耐劳,不逊于日本。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中期之内,都很难会出现工资飞速增长的可能。

这太难能可贵了!

基础设施,还稍显落后:电力供应,似乎有些紧张。

不过,当地的政府正在全力建设基础设施,全国正在投建、大大小小的火电站、水电站。这种情况,应该能够比较快地得到改善。

他们经过严密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投资,大有可为!

在这个地方开办工厂,他们将获得超额利润,丰厚的超额利润!

大批的公司,奔赴中国。

他们并不打算占领这个市场。商业老板们都很冷静、这个市场还很小,还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动机、大规模消费市场。

但是,这个庞大的人力市场,太珍贵了!

这里面,尤其以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代表。

全世界投资中国,在九零年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第一百五十三章 技术,原来应该这样玩

到中国投资,在此后地整整好几年间,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人们在谈论到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要求地时候,都会感到惊讶与不可思议。自然、也有劳工组积,对中国这样“不公平“的竞争表示了抗议,提出了许多异议。

但是,追逐利润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那些大老板、大公司企业负责人。他们才不会管工人们怎么想。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厚的报酬,他们就会将工厂搬迁到中国去。

而这,也是萧强所希望达到的最好结果。

只是在十月一号,他通过时代周刊,向美国、向世界推销中国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能有多大效果。

正因为这样,他才在访谈中,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作了一定的夸张。

九十年代,每年大约有二十到三十万毕业生,还远远谈不上数量“极其”庞大这个形容。不过、萧强明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非常的不理想。

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在竞争中落于下游。他们尽管已经开始学着寰宇的榜样。重观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开始升级,但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阵痛期间,大量的工人处于闲置状态。工厂不开工、少开工。他们也无所事事。

工资时时拖欠。他们一家老小,需要收入来生活。

大批的人摆摊、做生意。“下海”这个词。成为近一年来,提及程度最高的一个词汇。

人们希望安定,下海地确有可能挣大钱。但更可能的,是生意惨淡。血本无归。

萧强希望通过全世界对国内的投资,能够多建一批企业,多让一些人重新就业。作为个人,他所能付出的太少。作为企业,寰宇也不可能将所有闲散的人员。全部吸收进来。

他只有暗地祈祷,到中国去的公司企业,能够更多一些吧……

同时,又为了替国人争取更好地持遇,他又对工人的工资。做了大幅度上浮。

时代周刊派出地庞大考察团。到达中国以后,所得到的信息,更加让那些全业家们惊喜:中国地城镇平均工资,只有一百多。不到两百人民币!

合几十美元!

这等于他们随便从生产的某个过程中。稍微节约一点,就能省出工人的工资啊。

于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一场布局中国。抢占先机的产业大转移,就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他们先是从相对交通设施更完善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慢慢扩张到长江流域。到沿海的工资水平,开始逐惭上涨的时候,内地的各项配套施,也基本完善。

配合着世界对中国的投资,国内一个口号,也在迅速流传:要想富。先修路。

这一次人类历史上。颇具规模的产业转形。断断续续一共持续了十多年。

许多外国公司,通过中国工人。赚取了丰厚地超额利润,有些,甚至一跃而成为世界级的顶尖公司,成为其所经营行业的巨头。

而国内的就业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地舒缓。为国内经济快速转型,增加人们地收入。剑造了有利的条件。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在十月一号,萧强接受时代周刊专访的时候,微软在今年内,第三次于纽约市立戏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第一个展示地,是微软的新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viewwindows”所有参与发布会的人,都很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