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红楼之贾瑚 >

第11章

红楼之贾瑚-第11章

小说: 红楼之贾瑚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房一切顺遂,就显得二房的日子不太好过了。

虽然诸先生离去后如约闭口不言,但贾珠拜师不久诸先生就辞官而去已经人尽皆知,一时半会儿根本找不到能与诸先生相媲美的先生,加上一向拿来与贾珠比较的贾瑚先是由礼部侍郎启蒙、后入宫读书,贾政夫妻的眼界愈发高了,等闲人都入不了眼,连累的贾珠如今只能在家学里随贾代儒读书。

贾政只为贾珠读书一事忧心,王氏却另有一桩心事。

王子胜夫人携女来荣国府小住,为的就是与贾瑚的亲事。毕竟以王家的家事,若是不想女儿进宫受磋磨,能做个国公府的当家奶奶就是上上选了。

王氏之前在与兄嫂的信件中信誓旦旦保证婚事必成,又说已经得了公婆首肯,王子胜夫人这才带着王熙凤过来任贾家人品头论足。

结果王家母女还在荣府里住着,贾代善就直接应了周家的亲事,这让王家的脸面往哪里搁?

不说受了大委屈的王子胜夫妻,就连正在西北军营的王子腾都写信来责问,说王氏思虑不周。

王氏收到信就病倒了,手上好不容易揽得管家大权也不要了,只推说不舒坦,太医来看,便说王氏是郁结于心、心病还须心药医。

史氏无法,想让周氏将繁杂琐事接回去,周氏又使人来告病,太医刚从二房出来就被大房叫了去,家里一时倒是十分热闹。

不知道是不是史氏多年不曾理过细务,忙的脚打后脑勺,疏忽了贾代善的缘故,正值盛夏,偶然与老友外出赏荷品酒的贾代善竟突然病倒了。

最初连贾代善自己都没将这点病痛放在心中,只叫相熟的太医对症开了副药吃下去,以为发一夜汗自然就好了。

谁知一向身体康健,去年还曾跨马游猎的荣国公就这么一病不起了。

药愈灌愈多,太医换了一个又一个,贾代善的身体却一丝儿不曾好转,反而愈发坏了,还未入秋,就病得下不了床、握不住笔了。

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周氏还是王氏都不必再养病了,连贾赦、贾政兄弟两个一起,轮流陪伴侍疾。

家中最着急的还是史氏。夫死从子,儿子再孝顺,丈夫一没,她一个寡妇再想管家理事,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能服众了。

史氏急的嘴角起了一溜火泡,先发卖了贾代善病发那几日伺候的姨娘通房丫头们,又一天三次的催贾赦贾政拿荣国府的帖子请太医来看,后来见贾代善实在不好,干脆就抢了喂饭喂药的活计,天天守着丈夫抹泪。

只怕错眼不见,贾代善就那么撒手去了,留下她一个人无依无靠。

折腾了小半年,常为贾代善看诊的几位太医终于隐晦的给了句准话,请贾家准备后事。

贾代善在床上熬了这许久,心中早已猜到了结局,也并不失望,吩咐众人不必再到处为他寻医问药以后就闭门不出,趁着他如今心里还明白,写起了临终折子。

在贾赦看来,父亲临终遗折必定要为他请封的,连周氏私下都做好了搬进荣禧堂的准备,二房则是惶惶不可终日,颇有大势将去之感。

只有贾瑚心里清楚,荣国公贾代善,是要做最后一搏,为他那一辈子考不出功名的二叔挣一份前程了。

15弹劾

只是贾瑚到底还是低估了某些人心狠的程度。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贾代善的临终遗折还没递上去,一位刘姓御史就在朝会时参一勋贵人家嫡长子不孝不悌,于老父病重期间外出饮酒作乐,并口出怨言,贬损一母同胞的亲弟。

“其父尚在,此子便罔顾人伦,他日老父若去,焉知此子无弑母虐弟之行?其心实可诛也!”

刘御史手持笏板,一封奏折是背的慷慨激昂,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参的不是别人,正是荣国府大爷贾赦。

顶顶妙的是,这刘御史竟然还是周泽之妻刘夫人的族亲。

当今以孝治天下,这等不孝子简直人人得而诛之,当即就有不明就里的官员出列附议。朝中老人却知道这贾赦乃是故去的周老尚书的女婿,就算此事属实,也就是个可大可小的家事,周泽这个堂堂礼部侍郎还在朝上立着,万万没有当着他的面吵嚷着处置他妹夫的。

毕竟本朝出过三代帝师的,只有一个周家而已。

贾赦是个什么结果,无非是看周家眼下在当今心里还有多少分量罢了。

果然,任刘御史说得天花乱坠口沫横飞,当今只淡淡给了句“知道了”,就把此事揭过,下朝后便单独留了周泽去上书房说话,午间又赐周泽一同用膳之荣。

不提周泽揣着参贾赦的折子离宫回府的路上如何思索应对之策,周泽一到家,就对妻子刘氏与长子周林讲明了来龙去脉。

不等王家的仆人传信给在荣国府内坐立难安的王氏,周家的管事媳妇就把周林抄录的折子内容递给了仍然毫不知情的周氏。

等王氏终于知道这一次的毒计功亏一篑时,刘氏的车辇已经进了刘府的二门。

周氏接到信的时候刚刚被史氏像使唤丫头一样磋磨了一上午,真真是心困神乏,本想回屋偷着歇息一会儿,谁知道就接着这么个晴天霹雳,手都有些抖了。

牛嬷嬷虽然也识字,不过勉强看看账本子,奏折上尽是些之乎者也,聱牙诘屈,牛嬷嬷原本只看得出此事关乎自家老爷,因此周氏一回来就急忙拿了出来,丝毫不敢耽误。此时瞧着周氏的脸色,想也知道事情很是不妙,连忙出门叫人去请大爷过来。

贾赦与周氏夫妻多年,晓得周氏不是无病□的矫情之人,听得丫头说大太太有事相请,把手上正把玩的金石随手一抛,就赶了过来。

“可是舅兄有何要事?”

贾赦进了院子,见牛嬷嬷亲自在院子里侍候花草,一众丫头婆子都被驱赶到远离正房的回廊里由周氏的几个陪嫁看管着做活计,就知道出了大事。等他掀帘子进了屋,瞧见周老太太生前的心腹婆子正敛眉坐在个小杌子上,周氏脸上是他从未见过的冷然,心里突地一跳,因无人理会他,只好压下那份不自在自己干巴巴开了口。

周氏嫁过来不足一旬就知道自己这个夫君是个十足十的庸人,也曾回家向周老太太诉委屈,可夫妻相伴多年,又育有两个孩儿,周氏也十分期盼贾赦能多几分出息,亦时常劝诫,硬的不行就和风细雨的劝,总以为贾赦多少该有些长进。

就算半丝儿长进也没有,都是养儿育女做了老爷的人了,怎地轻重缓急都不分?

强忍着没把那张纸扔到贾赦脸上,周氏深深吸了一口气,方平缓的对贾赦道:“今天早朝,有御史上了份折子,与老爷相关的,我哥哥记下来了,这是默出来的一份,老爷自己看看吧。只请老爷看在瑚儿琏儿的份上,莫再如此行事。”

说到最后,想起在宫里小心翼翼的贾瑚和厢房里睡得香甜的贾琏,周氏再也忍不住红了眼圈儿,忙拿帕子死死捂住了脸。

贾赦听周氏说得不详,抓过信纸一目十行的看完,登时唬得三魂七魄去了大半。

“这……这……舅兄如何说?”

不用周氏多说,贾赦自己瞬间就明白了此事的后果,哑着嗓子念了半晌,终于记起周泽这个靠山,几乎是一脸迫切的盯着周氏问道。

周氏此刻真是一眼也不想看到贾赦,却知道现在并不是赌气的时候,压着冷笑低声道:“哥哥自然要保着咱们的。可双拳难敌四手,只怕如今市井之间已经有了流言了。”

便是当今看在周家的面子上有意放贾赦一马,刘御史背后之人却不会就此罢休,等到贾赦的名声臭的街知巷闻,就是为名声计,当今也要惩戒贾赦一番以儆效尤。

何况周家立足朝堂多年,因公因私也不知与人结了多少梁子,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踩一脚,传言只有愈演愈烈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古语恐怕要应验了。

16至亲

贾赦好歹也是在故去的老国公贾源身边教养过的,并非真的对官场一窍不通,周氏稍微点一句,他便自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不由面如死灰。

“是我误了你,误了瑚儿琏儿。”

贾赦这一生,儿时承欢老国公贾源夫妻膝下,在荣国府里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等老国公夫妻去了,又被父亲打骂了许多年,处处矮弟弟一头。若不是实在憋得很了,他也不会在有了一丁点儿期盼的时候,让酒盖了脸,说些混账话。

偏偏这混账话还让人告到了御前。

贾赦的声气已经低到了泥里,周氏却不好穷追猛打,到底是要过一辈子的夫妻。周家派来的老嬷嬷也算是看着周氏长大出嫁的,忙对周氏使眼色,又知趣的悄声退了出去。

周氏此时心绪渐渐平复下来,明白嬷嬷是为了她好,便强迫自己收起那些自怜自哀的念头,上前一步握住贾赦的手,拉他到塌边落座。

“夫妻一体,老爷再休说这样话。便是瑚儿琏儿,也不会心生怨愤,知子莫若母。”

横竖境况已经不能再坏了,还不如一家子齐心合力,好歹还能和和美美过下去。

贾赦一怔,只垂眼瞧着自己腰上悬的玉佩,却不接周氏的话。

对周氏,贾赦心中是有愧疚的。

他与周氏的亲事是最疼爱他的祖母、先一品国夫人穆老夫人下大力气苦求来的。若不是靠着祖母那张老脸,他贾赦何德何能求得帝师周老尚书的老来女为妻?

周老尚书当初为女儿定下这门亲,一是觉得穆老夫人颇有诚意,那时的史氏也凡事以婆婆为尊,女儿嫁过去不会受气;二是觉得贾赦虽然平庸无才,没有多少本事,却胜在孝顺本分,也闯不出多大的祸,原本就是要袭爵的嫡长子,日后本本分分做个闲散勋贵也十分好。

以周老尚书爱女之心,真的是只求女儿安稳富贵,一生顺遂。

谁又能想到贾代善夫妻竟然在老母去后待亲生儿子如仇敌一般?

因为听下人酒后说起贾代善曾经有意让周氏改嫁贾政,又偶然听闻有人叹周氏跟了他真是巧妇偏伴拙夫眠,贾赦成亲之后很是疑心疑鬼了一阵子,怎么瞧周氏都觉得她心中也是嫌弃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