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御-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心中对《三字经》还是十分赞赏的,只是,一种隐忧还是挥之不去。
“你是蔡伯喈的弟子?”刘宏接着问道。旁边,刘辩斜着脑袋好奇地看着刘槊。
刘槊回答道:“蒙的蔡师看中,正在跟随蔡师学习。”
刘宏声色不动,只是盯着刘槊看了看,良久才幽幽问道:“你觉得《三字经》若是流传出去,对于我大汉天下,是福是祸?”
刘槊心中一惊,愕然看着刘宏,没有丝毫的掩饰,直勾勾的盯着刘宏,一会儿,才茫然的摇摇头,道:“不知道。”
刘宏默然,落寞一叹,最近一段时间,可真够乱的。
刘槊看到刘宏不在看他,也没问什么,才悄然松了一口气。
方才刘宏发问,他才想起来,封建统治者统治天下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愚民。
而自己的《三字经》则是完全与之相对,背道而驰的,也就刘宏没找自己麻烦,否则,自己还真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
【欢迎让书评区热闹一点,谢了。】
第三十三章 初九祭祖【上】
刘宏沉着神,默默不语,周围也没人敢打扰,一行人就停在这里,诡异的一片静悄悄地。
刘槊沉默,刘松不解,同时好像又有些恍然。伍正和周康则是一脸担心,尤其是周康,本来就有些胆小和世故,背着祭品,在不断地祈祷,念念叨叨说些什么。
而周围其他官员则是茫然的看着,同时心中对刘槊的分量不断加重,就算是个孩子,得到陛下的青睐,那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刘槊几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现在的灵帝刘宏,虽然已经没有了大的志向和雄心,可是那份作为帝皇的心机并没有消失,他并没有历史的描述中那么昏晕不堪,无能荒淫。
或许是惯性的思维,哪怕刘槊作为汉室宗亲,仅仅是个孩子而已,刘宏也是有所疑虑的,不过终究刘宏是个昏君,而不是暴君,并没有动不动就杀人的习惯。
“走!”沉默了一会,刘宏飘忽的说了一声,伺候的太监闻言,放下帘子,随后有人发号施令,队伍又开始缓缓移动。
刘槊让开,站在旁边,看着队伍缓缓离开,才整理了一下情绪,刚才几乎被冷汗打湿脊背。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主要的是刘槊没有安全感。这不是后世,做什么都需要光明正大的理由,这是封建时代,皇帝最大,你没罪,皇帝说你有,你就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不是梦里面那个轮回,自己有一帮兄弟,有一个庞大的势力,有坚实的后盾,自己是最大的,掌握生杀大权。
看这皇帝车架缓缓离去,刘槊心痛突然变得火热起来,那种压抑而缺乏安全感的感觉,让他十分的不自在,反而对于未来,充满了渴望。
终有一天,自己也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再也没有人能给自己带来压力,自己再也不会缺乏安全感,而且,自己还要给别人安全感。
……
“槊弟,陛下好像对你十分看重?”刘宏离去,刘松和刘槊朝着刘松的马车走去,他们不能被拉太远。
刘松看着刘槊,对于这个弟弟,刘松心中还是十分看重的,而且,他也没有将刘槊当个孩子看,如果刘槊是个孩子,刘松相信,那些轻视刘槊的人,一定会死的时分悲催。
刘槊长舒一口气,笑道:“这是自然,不过陛下好像对《三字经》有些反感,怎么回事?”刘槊虽然知道,但是还是感觉自己问一下,保险一些,毕竟,刘松的父亲是大汉朝的宗正,太尉,对于皇帝的心思或许是能猜测一下的。
刘松好笑的看这刘槊,这个弟弟,还真能装,不过,装一下也好,太聪明,遭人妒忌。
“父亲说了,没事,你就放心吧,不过陛下确实对你十分看重呢,为兄可从来没有过如此的礼遇。”刘松说着,竟然有股酸溜溜的感觉,刘槊无语。
刘宏以前对于汉室宗亲怎么样,他还真不知道,不过,看刘松的表情,刘槊就想笑,至于么。
但是,刘松的志愿……若是给他一个发挥的舞台,刘槊心思一转,这或许是个机会,想必对于刘宽的面子,某些人还是会卖的吧。
“对了,兄长,方才在马车边伺候陛下的是谁?怎么看我们的时候,让我感觉浑身有些发冷。”刘槊突然想到,方才除了刘宏带来的压力,还有那些士兵和官员注视的压力,就旁边拖着帘子的太监,给他的感觉最为恐怖,那眼神,像是一条毒蛇,会择人而噬。刘槊先到了一个人,但是不能确定。
“那是张让,一个阴险,残忍的太监,在陛下面前经常进献谗言,朝中有好几位大臣,就是被那个阉狗给害死的。”刘松说到张让的时候,咬牙切齿,显然痛恨至极。
刘槊哦了一声,心中了然,对于张让的面孔也刻在心里。
不过,刘槊却并不打算现在就招惹张让,就蹇硕一人,在十常侍那里插个钉子就好了,招惹的太多,那些个心理扭曲的家伙,刘槊可不能保证自己招架得住。
……
马车跟在后面晃晃悠悠的,刘槊闭目养神,刘松也是沉默,刘松觉得,自己遇到刘槊,见到刘槊的能耐和行为之后,变得越加的多愁善感了。自嘲的笑了笑,刘松看了一眼刘槊,又想起父亲的评价:若是大汉能有一人匡扶,必是此人。若是大汉能有一人中兴,必是此人。
刘松还听懂了刘宽话里的意思,大汉朝,必是此人匡扶,自己可以跟着他达成自己的梦想。也明白,大汉朝,中兴,必然是改朝换代,效仿光武帝。父亲在提醒他,早日作出抉择。
儿父亲常常叹气,愁眉不展,显然也是忧心不已,不过,最近父亲好像对天下安定顾不上了,反而对未来的铺垫做得更多了。
刘松虽然对刘槊充满期待,可是想想刘槊刚才说的血流成河,就觉得心里发闷,父亲不能给自己希望,可是,能给自己希望的人却是一个双手染满鲜血的魔头。
一时间,刘松心思杂乱,沉默不语,至于刘槊,则在闭目,仔细的思量着今日之事,蹇硕,刘宏,张让,刘辩,还有已经到皇陵准备的宗正刘宽……
一个个人影在脑海中闪过,刘槊迅速的整理他们的关系,分析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目的,缘由,和自己的关联。
《三字经》的利弊,自己由于惯性思维,后世公开的人人知晓的东西,所以没有加以考虑。但是他们肯定知道,这东西会造成什么影响。就算自己老师蔡邕是因为《三字经》的经典,想要让其传世,没有多加思考,可是刘宽等人都是老狐狸,难道没有想过么?只是他们没有理会的目的是什么?
刘槊现在想到,《三字经》不仅仅是传世而已,它更加开创了一个文化时代,是一个可以在大汉文坛这潭死水中激起波澜,一个可以开启民智引起文化界风气大变的小石头。
从此之后,跟风之作必然不少,也就意味着大汉朝的舆论自由,被自己解放了。那种文体,太简单了,太通俗易懂了,口口传唱,却包含着大道理。
刘槊也不能保证,以后传出来的各种言论话语,就一定会维护圣人之言,维护皇家统治。
……
马车晃悠悠,刘槊沉思,不觉之间,已经到了城外的皇陵。
刘氏的皇陵迁过几次,乱过几次,刘槊还知道,若是放任历史自由发展,将来,这些皇陵,还会遭到魔王董卓的洗劫,更不用说曹操还封了个“摸金校尉”,就算董卓放过了,曹操能放过么?财帛动人心,那些东西,都是大量的粮草,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和士兵。
下车,刘槊吸了一口新鲜空气,这才打量周围。附近鸡血已被清理,当然,那些陵墓静静地在哪里,没人敢动,刘宽带着一些人,静静地候在那里。
队伍停了下来,然后很自居的排队,跟在刘宏身后,朝着陵墓近前走去。御林军已经警戒在周围,守护刘宏的安全。
刘槊由于身份特殊,距离刘宏比较近。刘槊还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不过也没太在意,而是在其中寻找熟悉的面孔,果然,蔡邕杨彪崔烈等人都在。
这次祭祖,可不是在家里在宗庙对着排位祭祖,而是到皇陵,到陵墓处亲自敬献贡品,上香,念祭文……
刘宽显然来得很早,东西都准备得很齐全,只是静静地等待皇帝圣旨,开始祭祖。
太阳在乌云背后,天有些冷,众人也有些肃穆,静静地等着侍从有序的准备各种事项。
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这种种,都十分严肃,一点点差错都不能有。
刘槊看着前面摆的香案和几个小铜鼎,颇有些钟鸣鼎食之意。
第三十四章 初九祭祖【下】
汉代的祭祀以及宗庙礼仪,都是由太常主持,不过,刘宽德高望重,更兼宗正太尉于一身,而此任太常,还不够资格主持如此盛会。
刘宽身份足够,学问气质人品更是没话说,在这种讲究的场合,刘宽能够应付自如,灵帝对刘宽也十分放心。
祭祀,向来是大事,不论是平民,还是皇室帝胄,都不能对祭祀等闲视之。
中华民族最注重传统,在汉代,正是传统逐渐成型的时候,人们对于祖宗荣耀都十分看重,许多人一生所求便是名利二字。
而名,更在利之上。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鬼神,对于天地的敬重,敬畏,远远不是后世所能比拟的,人们敬畏的同时,更是感激感谢天地馈赠,鬼神庇佑。
在刘槊的记忆和观念中,后世的人们,对于天地自然,一直宣传着善待,敬畏,感谢自然,却并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甚至没几个人能怀着感激,而是觉得理所当然。
刘槊看到现在这隆重的场景,虽然有些思想准备,可也被狠狠的震撼了一下。来自人们的虔诚,来自人们的敬畏。
科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进步……
庞大的陵墓,丰盛的祭祀品,虔诚的人们,神色肃穆,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后世看来十分繁琐却又毫无作用的程序。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