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娇医生的小娇妻-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一车煤矸石推出来倒在那儿,捡煤的孩子们就一窝蜂的挤了进去翻找,一时之间,只听见铁锹、火钳敲打石头的声音,大家都七手八脚把大小不等的煤块往身后的背篼里丢。正如晓山所说,今天的煤块比往天的都要多,而且李晓峰还真捡有了个大煤块。
“看我这块煤,肯定都有三斤重。”休息时,李晓峰就把他的煤块拿出来炫耀,旁边有些孩子就眼红了,心里想下一趟车出来一定挤前面去。
听得煤车上来的铃声,大家屏住呼吸,等车把煤矸石倒了出来大家就抢了过去。晓晓也不甘示弱,三步并两步挤进了人群。还没站稳,眼尖的看到一块大的,连忙扑过去抱住。
“哎哟,哎哟。”冷不防,一个铁锹重重的打到了右手上,疼得晓晓直叫,左手抚着右手,“谁打了我?”没人回答,却见一只火钳移了过来,居然想把煤块拖走。
“这是我的。”顾不上手疼,晓晓再度俯身抱着煤块。
“是我先看到的,是我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一把拉住晓晓,用力往后甩,就想要抱煤块。晓晓站立不稳,一下摔倒在地,并随着煤矸石堆往下滑。
“有人摔倒了。”就有小孩子惊叫。
“姐,你怎么了。”正忙碌的晓林顺着声音看去,见是姐姐,忙跑过去扶起她。
“这是晓晓的,不准你拿了”小男孩正准备把煤块抱进背篼,李晓峰一把拉住小男孩子的手,“我亲眼看你把她拉倒了,现在你必须去给她道歉。”
“关你什么事,这煤谁先抱着就是谁的。”小男孩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很不满意。看了看对方,虽然比自己胖,但要矮一些,应该比自己小,打起来胜算也大。于是丝毫不悔过“放手,少管闲事多发财。”
“是晓晓先抱着,你用铁锹打了她的手,见松开了你趁机把她拉出去的。”李晓峰固执的扯着他不放,并不退后半步。
“你再不放,小心我打你。”三句话不对,小男孩真的动手朝李晓峰手上打去。
打架是吧,那是我李晓峰的老本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李晓峰也火了,二人直接在煤厂的石矸堆上打起来了。一群孩子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地域限制各成团队。两人你一拳,我一脚的,越来越凶。小男孩一个扫腿踢过去,李晓峰来不及避让给踢在了左脚上,疼得他真咧嘴,照准他脸上就还了拳,小男孩顿时鼻血长流。孩子们见越大越凶,忙上前劝的劝架,拉的拉。好不容易才将两个打红了眼的男孩拉开。
“胖子,你下狠心的整啊,你把我打安逸了。”小男孩子坐在地上,鼻血长流,气呼呼的瞪着李晓峰。
“看你还敢拽不,你乖乖的把煤块给晓晓。”李晓峰揉了揉左脚,这地方,现在还痛得厉害,但装着无所谓的样子,朝小男孩喊道。
“就是,你把我姐拉倒了,你还抢煤块,看我不收拾你。”大致明白事情起因的晓林也恶狠狠的瞪着地上的男孩。虽然自己比他还小,打估计是打不赢,但凭着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还是敢和他拼一拼的。
晓山带着的孩子们全都站成一排,气势宏壮,小男孩这边只有队上的三个人。再说,也是自己贪念犯错在前,只得乖乖的交出足足有五斤重的煤块,还低下头给晓晓道了歉。
“小样,我的妹妹只有我能欺负,看你们以后还敢惹她不。”打了一架,胜利搬师回家的李晓峰在大部队撤离时,还丢了一句话给那些外面的孩子。
正文 第六十五节 修房
“这道题怎么做呢?”中午休息时,李晓峰难为情的拿了一道题向同桌的晓晓请教。自己说起来还是哥哥,但在学习上,的确比她差远了。
自从晓峰在捡煤炭为晓晓出头打了一架后,两人在学校也开始像正常的同学一样说话,李晓峰就会时不时的问同桌的问题了。晓晓总会耐心的给他解释,越来越发现,以前考试不及格,完全是眼前这家伙不认真造成的。他的聪明远远在自己之上。有那么一两次,晓晓犯病,同学们背她回家时,李晓峰也会以自己是哥哥为由主动背她一段路。快到村里时就放下来换另外的人来背。一旦回到李家沟,两人依旧保持陌生人的状态。
“你也要批地基,修小洋房?”卫民看着卫华,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你说这世事上就有这么巧合的事,卫东才来找了他问批地基办个修房造屋的手续,前脚刚离开。这边卫华又来说这事了。这两家人,这次不会又杠上了吧。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永远都透着古怪,不过,话又说回来,李家沟一个小小的生产队,短短两三年内又要修两个小洋房了,在村上甚至于十里八的人面前说起这事,自己这个队长还是很有面子的。
“兰芳,你家这个房子咋修呢。将就老屋基,依旧像现在这样共用一道墙?”赵霞闲来无事,和兰芳聊天时问道。这两家人老房子共用了一道墙,一旦动工,就意味着要么舍掉一道墙的位置,要么就要和那一家人争执一番。
“他们也是一样的要修。听四叔说日子选在了冬月初九,我们也是那天动工。所以,到时侯撤了就各修各的,中间会留一个阳沟,互不沾瞒。”兰芳和卫华早就对这件事作过详细的了解,具体咋办也想出了应对之策。
“这样也好,省得两家再瓜田李下的。”赵霞点点头“嗨,我觉得你们两家人硬是八字不合哈,什么事都凑到一起做,你看结婚、生子、娃娃上学,现在修房造屋。”这些年赵霞和兰芳的关系也越来越铁,就把这事当成笑话在当事人耳朵边说了。
“就是,是有点没对,一开始就杠上了,结果就只能这么一直杠下去了。”兰芳想想,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没有低他家一头、慢一拍的理由,杠吧,胜负总有见分晓的时候,谁怕谁呢。
“我们修的房子和卫东的格局不一样。因为有一道墙共用的,到时撤了就各修各的,再不想和他家有什么牵扯,我们的意思就是和他家挨着的那个地方就不修房间了,直接空起,当一个大的阳台用。”卫东小声的和修建师傅说着自己的房子建筑格局。
“行,我懂你的意思,就是少盖一间房,那个地方可以给你女儿种种花,养养草。现在城头都流行在阳台种花,说是什么陶冶情操,嘿嘿。”瘦高的建筑师傅听明白了,在他这种专业人士的口中说出来的话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姐,我们都来给你帮忙了。”冬月初九这天,杨氏带着早已成家的儿女们来到了卫东家,修房造屋是个累心累人的事,所以,大家都来帮一把。
“英儿,我给我煮饭,晓晓,你把你那几个弟弟妹妹带好。这饭是在卫东还是卫红家煮呢。”杨氏做事一贯雷力风行。一进门就安排着。
“娘,我们先就写信给卫红说好了,在他家吃住一段时间,反正他夫妻俩都没在家,要方便些。”看着和爹娘一起来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外加兄弟媳妇、两个妹夫,这次是全家总动员了。每一次自己有什么事,娘家人总是不留余力的帮忙。叶英很感激爹娘的无私的爱,弟弟妹妹的相互扶持。
这一两年爹年纪大了不想再走街串巷卖豆腐了,叶雨也嫌累,这门祖传的技术到此就算没有继承人了。爹也感叹了好一阵子。但,儿孙总有儿孙福,叶雨夫妻、叶平和叶红都赶上了好时期,全都南下打工了好几年,现在手上都有点积蓄,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打谷子时回来农忙了都想着看在家里能不能找点什么事来做,不再背井离乡漂泊了。所以叶英家修房时才会这么齐刷刷的来帮忙了。
晨时,是撤老房子的吉时。最先从屋顶的捡瓦开始,因为这些瓦好的还会在新房子上用上。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撤老房子时,卫东家的人手甚是壮观。叶英娘家的人,加上李家沟和卫东关系好的七八个的年轻小伙子,再加卫方夫妻俩,呼拉拉的一下有二十个人。站上屋顶的人捡了瓦,一人传一人的,直到放在指定的地方,不用来跑动,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场面热闹异常。
“兰芳,我们来给我帮忙了。”卫华家,赵霞为了不让气氛过冷,也高声大气的说笑着。但,比起那边少了一半的人,效率和效果远远不如别人了。
撤瓦,拗柃子格子,推墙,挖地基,安新的墙脚石、砌砖,所有的工序几乎都比卫东的要慢半拍。这两天,卫华家的师傅们更是加班加点,打了灯笼火把熬夜修建,因为要赶上腊月十二的黄道吉日上梁。卫东家也是同一天上梁,这两家人总是这样憋着劲,暗地里较量着。
正文 第六十六节 上梁
“那两家明天都上梁,你去吃哪家的酒。”这一天,李家沟的人见面的问侯语不再是“你吃了没?”而是关心明天去哪家送贺礼吃酒。一般来说,和这家关系好的就会和那家疏远,送礼只需送关系好的即可。但,像郑嫂子、卫民这些两边都还谈得过去,人缘相对要好的,不得不准备两份礼,一家人分成两批去吃酒了。
卫东家,老亲老戚的,加上叶英的娘家,甚至生晓林时去躲的山里的八十多岁舅公舅婆都来了。卫方用铜钱把一张张写有“上樑大吉”“紫微绕梁”“旭日悬顶”“吉星高照”的红布订在了大梁上。朝贺的亲戚很多,一根大梁上挤得满满当当的,有的红布还有黄色的彩边,看上去喜庆极了。
戴着老光眼镜的四叔被请来在大梁一头郑重的写上:一九九二年冬;另一头写上了木工、瓦工、石匠等领班人名字。写好后,四叔拿着毛笔在大梁两头把自己写的字仔细看了个遍,满意的点点头。还来不及接卫东递过来的红包,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卫华去继续这项伟大的工程了。想一想,李家沟能得此殊荣的仅有他而已,年轻人再怎么蛮横、再怎么与时俱进,再怎么改革开放,有些传统的东西还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下来。这,也是他的骄傲所在。
人们将贴上红布的正梁抬进新屋堂后。各道工序领班人在供桌上摆上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