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宝路天行 >

第97章

宝路天行-第97章

小说: 宝路天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老对此印象特别深刻,这些年来一直也想淘弄一个,哪怕是残品都行!

“呵呵,哪里去找那么多的黑釉盏!你要想看,还得跟刘老哥借去。”黄老摇了摇头,黎老口所说的黑釉盏,正是斗茶的最佳器具。

在宋代,黑釉盏的烧制,盛极一时,以至于,在当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瓷窑,包括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名窑,均有烧制黑釉瓷。在这些窑口之,又以建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著名。

根据烧制出来的效果分,大致有纯黑、兔毫、油滴、鹧鸪等类别,但是最珍贵的要属于建窑曜变。

现存的建窑曜变盏只有四只,可惜都收藏在日本,因为日本人叫建窑黑釉瓷为“天目釉”,所以那四只建窑曜变盏也叫“曜变天目”。

就连刘老大手里的,也只是保存完好的兔毫盏。可惜了,堂堂天朝国宝,想要看,却只能去日本了!黄老叹息了一阵,回到正题,对几个年轻人说道:“你们谁来说说这斗茶?”

吴晨本就是个好茶之人,跟茶有关的事,多少有些了解,这斗茶一说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没有专门研究过,他打定主意要藏拙,在这些长辈面前就不想出头。

“斗茶!听说过,没见过!”孔四就更干脆,他北方人,大冬天都大瓢冷水直接灌下去,就算是喝茶,那都没什么讲究,一骨碌吞下一大碗的那种,之所以听说过斗茶,主要还是混了这些年的古玩行当,偶尔听到过这个词。

第108章斗茶雅俗上

说到茶,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是茶化的源地,国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母系社会晚期,也就是神农氏时代,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了,不过斗茶的历史就没有那么久远了。

这种习俗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茗战’,后来在宋代盛行一时,称为斗茶。

因为在宋代时期,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需要一种方法来评定茶叶品位高下。根据点茶法的特点,民间兴起了斗茶的风气。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术语叫“相差几水”。

“之所以会有斗茶的产生,除了贡茶制度的影响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田老说完,卖了下关子,喝了口茶,还故意闭上眼睛,品了品,看得孔四直翻白眼。

在宋代以前,我国的茶道还是以煎茶道为主,而到了宋代,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代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等等!这还是茶么?不跟芝麻糊的做法一样?”吴晨皱了皱眉头,他是喝惯朝山功夫茶之人,讲究个茶色清澈,像这样搞,真跟南方黑芝麻糊一样了。

“呵呵,少见多怪!现在有不少地方的‘茶’还是这种糊状的呢!”田老哈哈一笑,也不多加解释,继续给他们普及斗茶的习俗。

在当年,凡是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

胜负的决定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

社会上一些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苏轼在《七碗茶诗》就说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字五千卷。四碗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徐少东也算是正式拜过师的人,基础的东西自然不在话下,这些东西也有很多他是知道的,现在温习一遍,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吴晨跟孔四却是听得很仔细,不过心思各自不同,吴晨对于宋代这个读书人的天下,无限神往,这才是悠然人生啊!孔四则在心里想着,那些家伙真是吃饱了撑的,难怪两宋合起来三百多年,被人轮番欺负!

王佑荣也觉得那些人无聊,一会瞄着白荷的胸部,一会扫过她裸露的大腿,脑海里变幻着姿势折腾她。

“呵呵,别酸了,田土豪!”黄老见田老还沉浸在诗里,哈哈一笑,打断了他的思绪,径直走到案桌上,掀开一块黄布,却是一副画卷。

“这是小老头在前段时间,偶得的一幅《斗茶图》,怎么样,大家给过过眼吧。”他便摊开,边说道,语气颇为自得,看来自己也是挺看好此画的。

斗茶图并不少,因为斗茶是宋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时人跟元明都有一些画家,留下了关于斗茶的画作,就连清明上河图,也有斗茶的场景。

黄老拿出来的这幅《斗茶图》,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充满生活气息,全幅共画有五个人物,人物旁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脚穿草鞋,一手持杯,一手提茶桶,袒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优美,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身后一人双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壶,正将壶茶汤注入怀。

整个画面结构紧凑,动感鲜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的人物,看起来就知道不是什么高官显贵,而是民间茶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斗茶之风的普及程度。

吴晨对字画最是没有研究,更不敢轻言,转见孔四一副大咧咧的样子,也看不出到底是看懂了还是不懂,徐少东却是一脸皱着眉眼低头不语,脸有迟疑之色。

“怎么了?”吴晨轻轻碰了一下徐少东,要论真才实学,自己这个粉嫩新人,还有孔四这个二道贩子,可都不是徐二的对手,人家正经是师出名门!

“怪,这张画好像是赵孟畹陌桑以谔ū惫使┪镌嚎吹焦T趺凑饫镉殖隽艘徽拍兀坎换崾呛笕肆倌〉陌桑俊�

徐少东正在出神,回忆画作的细节之处,被吴晨碰了一下,就对他解释了一下,声音不高,但是厅里很静,大家却都是听到了。

吴晨听得心里一紧!赵孟钫庵殖鱿衷谘Ю肥榈拇笫Γ彩翘倒模獠皇撬鹁脑颉A钏鹁氖牵焐俣饷此担导噬暇褪窃谥室纱嘶恼媸敌粤耍∫廊绻嬖谟诓还苣潜叩墓使┪锕荩馔吩儆幸桓币荒R谎模饨峁谎远鳎”暇故榛皇谴善饔衿鳎鼓苡幸皇蕉喾莸摹�

“你的意思是……?”果然李老听完,也是皱吧着眉头,宋代一些大家,他也算熟知,如果说范仲淹、苏轼等人,是以诗歌表现斗茶的实况,那么,历代画家则是以绘画来为斗茶“写真”。

最早表现斗茶的画家,当数刘松年,而最著名的则是赵孟畹摹抖凡柰肌罚夥髌匪杌娴氖且桓觥罢诮惺薄钡亩凡璩【啊�

这赵孟畋臼撬纬淖谑遥谒瓮鲋笕胧嗽渖砭痈呶唬使际笔辈荒芡场K囊恍┗鳎枘〉氖撬未耸⒁皇钡氖挛铮菜闶乔鄣厥阕约憾阅切┮蝗ゲ桓捶档娜耸戮拔锏母谢常夥抖凡柰肌芬彩钦庋尘跋碌囊桓弊髌贰�

但是赵孟畹摹抖凡柰肌废衷诓赜谔ū惫使┪锕荩闶谴杏行虻模鞘潜坏粒裨虿豢赡艹鱿衷谡饫铩�

第109章斗茶雅俗下

“咳,咳!”刘老见他们几个面面相觑,不禁莞尔一笑,缓缓说道:“东子,这不是赵孟畹摹抖凡柰肌罚敲鞔夜吮』娴摹A交季止顾妓淙幌嗨疲曰撬母鋈宋铮饣锶词俏甯鋈宋铩!�

“噗嗤!”白荷先忍不住笑了出来,孔四跟吴晨也是使劲憋了憋,才没哈哈笑出来。

糗到姥姥家了!徐少东一脸通红,对刘老的话,他自然不会怀疑,只怪自己大意了,怎么犯下这么低级失误!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字画本就不是他的长项,此两画又非常相似,咋看之下,还真有些真假莫辨!

“此画非常独特!现在主要是要判断一下,看看此画是否的确为顾炳所临。”刘老也是想敲打一下徐少东,这小子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子,这些年虽然稳重了些,性子里还是有股傲气的,不敲打早晚吃大亏,现在见他老实了许多,也就不为己甚,转头对黄老说道:“呵呵,孟溪兄,既然拿出来了,应该也有结果,不如就还是你来说说吧。”

趁着这会,王佑荣跟白荷他们,凑过来向徐二少请教这顾炳到底是谁,好在徐少东还是知道的,多少挽回一点面子,就低声告诉他们,顾炳字黯然,浙江钱塘人,是明代知名的花鸟画家。

黄老也不客气,这幅画作他到手之后,也研究了一段时间,无论纸张、笔画等都没有问题,这点他心里还是很有底的,当然就说道:“这幅画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仅见于顾炳所刻绘的一部书,而书又特意注明,这是从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同名画作上临摹下来的。”

“这也算是传承有序啊!出处都有了,还有问题?”孔四忍不住问道,这种可算是正经有谱的!

“问题是,无论是阎的原作还是顾的临本却都湮沦无传。这就为画史留下了一些耐人寻味的谜团:作为唐代初年的画家,阎立本有没有可能绘制这样一幅画,而这幅临本会不会也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呢?”

不能怪黄老先把问题摆出来,关于这幅图,历来是有争议的,如果这件临本是对的,也算是解开一个谜团。

黄老说完看了一眼几个年轻人,见徐少东跟孔四、白荷都是一脸深思,随着自己的话点头,王佑荣那小子根本就没法看,心思都不在东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