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 >

第4章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第4章

小说: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男萍洗涮碗筷毕,蹑手蹑脚走进小黎办公室,这时人们都未上班(上班时间为两点半),他见小黎正在抄写稿件,便开玩笑道:“牛哥,你可把我的胃撑破了,撑得我不能走路了!”

“扯蛋!比平时多买了一碗汤,知你早餐未吃,喝汤抵粥呗。”顿了顿又道,“这下有劲有精神了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来来来,我这篇通讯正等你润润色哩,快点,下午交稿的。”小华走到小黎办公桌前一看。原来是昨日采写的内容,标题是《亚父圩晚稻飘香》。通讯全文六张纸,一千五百来字。小华精细看了一遍道:

“写得好,文字不需要润色,保管明天见报;不过标题得改一改。”

“啥标题?你给想一个吧?”

“还用想?调过来就行。”小华道,“就叫《晚稻香飘亚父圩》。”

“啊嗬,美,美!太美了!就这样定了!”小黎眉飞色舞,连忙换写了标题。

第二天报纸一版刊登《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二版上半版转四版刊登了人民日报长篇社论;而二版下半版头条则一字未动地发表了署名本报记者黎则生、华男萍的通讯《晚稻香飘亚父圩》。小黎把小华的名字署上去未征同意,为此小华跟他争了几句:“包办代替,你不知道我不愿在报上署真名吗?况且我陪你去并未采写这方面材料。你不该这样做!”

“好好好,我认错行了吧?你发表那篇散文时也带我个名得了。”小黎道。

“那你得署个笔名才行。”

“行,随你想个什么名字得了。”

就这样,在周日副刊上发表的千字散文《旗鼓幼儿乐》作者署了虎子、牛儿笔名。小黎见了暗自直笑:“这个小华,真也够逗的……”

秋天悄无声息地早早来到了。夜露很重,夜晚在室外行走需要穿着中山服才行。大街上晨昏行人都较稀,只有晴天的晌午,气温短暂升高。蚊虫好象也比往年过早地躲藏着。9月17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这是千古习俗。尤其是农村,尽管生活还很苦,但总不肯忘记过中秋佳节。不过一周多以来,小华为了收录有关中印边界的军事冲突新闻,每夜都工作得很晚才休息,有时几乎通宵达旦。他感到很疲劳,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熟,精神比以往差了不少,再这样下去有可能生病哩。小黎心里着急,想替他忙,可是不得要领,只能干着急,为他照顾生活,晚上给他买饼子补养。小孔、小朱也知道了,看望了两次,劝他自己保重,白天多卧床休息,什么也不要想、不要做,只管静静躺着睡大觉。这两天还好,担子轻了,中印边界问题似乎不再发展了,要闻也少多了。

中秋节是星期四,小华由于夜里工作不到三点就结束了,睡的早,所以七时就起了床,想到食堂吃点稀饭后到卧牛山上散散步。这时小黎来了:“小华,跟我走,我上午请了假,咱们一起到小孔家吃鸭子去,还有小朱也去哩。”

“好吧,有鸭子吃,我也不想去食堂吃粥了。”小华乐起来。

“饿不饿?饿了就去喝一碗。”

“留点地盘装鸭子吧,不喝粥了。”说着就要锁门走。

“把中山外罩穿起来呀,不要着了凉!”

小华披好衣服和小黎一起上卧牛山,朝小孔家方向行走。他们过了南亭,沿靠花园、广播站、大广场、科展馆,很快到达北亭。小黎踏进北亭道:“咱们在这里歇口气,还早哩。”“好呀,我也好象腿脚重了,正想坐坐。”小华进亭便就石磴坐下来。

卧牛山顶的南、北两亭一种建筑,盖着青色瓦,四边仅四根木柱撑着,亭中一块石方桌、四个石圆磴都是牢不可破的栽在那里。亭底也是青石嵌成,高于地面,于地面不到两尺(二级)。进亭很方便,东南西北都是敞开的。小黎坐下看看表:“现在才八点。忘了,要是把象棋带来咱们奕两盘多惬意呀!”“是呀,还是牛哥没作好充分准备哩。”

顿了顿小华又问:“你怎么不把王嫂约来?”“她来不了,今天正好她值日。哎,你说啥?王嫂?瞎扯,我和王英是老乡,朋友,你怎么称她嫂子来了?扯蛋!下次不准这样称呼!”“是,是!”小华咧咀笑。

小黎站起身,朝亭西远眺,又前走几步,靠向一根木柱,望西,又望西北,又望西南,足足望了五分钟不吭声。

“望巢湖吧?这里可是远眺巢湖的最佳处,有人称之为‘望湖亭’哩。”小华道。“是的。这巢湖真美,在我家乡可见不到这样绝美的湖景啊!你看那湖上波涛,浪里渔船,还有金色的太阳光,尤其西南湖岸过去的银屏诸山,苍苍翠翠,真是美不胜收啊!”小华知小黎诗兴要发了,便引逗他道:“何不吟首诗?以助今日中秋之兴?”“说得对,我正有此意。不过你也得吟一首。来来,你再仔细看看。”小黎终于吟道:

太阳照在巢湖上,

湖水散着片片金光。

打鱼船儿穿梳来往,

南岸村庄紧靠着山梁。

啊!那就是咱新渔民美丽的家乡。

小华兴奋地鼓起掌来,高喊:“好诗,好诗!可以登在咱们报纸的副刊上,标题就叫《安居落业巢湖新渔民》,或叫《幸福的巢湖新渔民》。”

“要得。”小黎笑答,“你也来一首,咱们来个‘古今合璧。’”

“不行。我那旧体诗词报纸是不会刊的,我也不愿拿出来出丑。”小华连忙推辞。小黎坚持:“你不发,我也不发,都放在肚里变成屎排掉。”小华见小黎有点愠意,便缓和气氛道:“牛哥不用见气。今天是晴天,我就带想象也吟一首《巢湖中秋夜捕》吧,献丑,献丑!”说罢吟道:

月映巢湖白浪滔,渔家喜兴捕鱼潮。

村前女唱渔歌调,船上男开网线筲。

网网银鱼心激乐,船船壮伙气冲豪。

中秋月夜巢湖美,一代渔民逞绝招!

“妙!律诗寓意深邃,写得很美。咱们都记下来,明天交给颜组长斟酌。”小黎依然兴致不减。

“得了吧。我这是闹着玩儿的,还当真?”

“不行,我偏要你第一次在报上发旧诗!”说着他看了表,“快十时了,我们走吧。”他们顺小道走下了卧牛山北坡,拐向城北街道,不远便是孔令祥的家了。小孔排行第三,大姐出嫁肥东县,二哥在省城合肥工作,也已结婚生子,眼下家里有奶奶、父母和他四人生活。父亲在小商店当经理,一家生活可过。

“我说牛哥,今天过节,我们可不能空手到人家吃饭。我这里有一斤糖票,月饼不要票,我去买一斤糖、两个大月饼,表示表示意思。”“对,你买去,我在这里等。”小华离去不一会工夫便买好了,然后一同走不到二三十米便进了小孔家。

近七十岁的孔奶奶见两个年青人到了,嗬嗬笑道:“盼着哩,那小朱早来了,正在祥儿房里说话。”他们打招呼:“奶奶好!”把礼品放下后就到小孔房间。“啊哟哟,带什么东西呢?又破费你们了!”孔奶奶说着到厨房帮忙去了。小孔埋怨:“小黎、小华见外了……”

“别,今天是节日,给你奶奶和父母拜节哩!”小黎打了圆。小朱帮腔:“不说了,应该的。”原来他也带来了东西。说了一阵,小黎、小朱、小华便到厨房来,“孔妈,累您了。我们又来打搅。”小黎代表大家说了客气话。“孔妈好!”小朱、小华共同作了揖。

孔妈道:“哎哟哟,不用客气。你们小哥们处的投气请都难请来哩!”小黎道:“孔妈可有什么要我们帮手的?”孔妈道:“没有事,没有事,你们在堂屋把桌凳椅子摆好,坐等着吃得了!”【小说下载网﹕。。】

四个青年到厅堂略加摆设:大方桌上首两把木椅,左首上一把木椅;余下四张木凳围桌摆开。摆好后他们就桌坐下来谈天,天南海北、巢城内外海侃。小黎忽然提高声音道:

“孔妈,少烧一点,我们年少、胃小、吃的也少,烧多了会撑破胃啊。”

“嘿嘿嘿,看小黎咀甜的,尽瞎说!你们年青胃口大,撑不破。今天烧得不多,除了素菜,只有两只老鸭、二斤猪肉,不过火腿冬瓜汤倒是不少。平常放开肚皮我不赞成,今天得都要放开吃,不得羞口!”孔妈妈一边说,一边盛菜。“哎呀,这下可要接受考验了!”小朱、小华不约而同地惊呼着。未几,菜来了,小孔又跑进厨房帮助端菜,拿碗筷和酒杯,桌上放了八盘菜、一盆汤。孔妈从房里拿出一瓶古井酒,道:“你们孔伯今天中午代班,不回来陪了,他要祥儿把你们陪好,要你们别客气,一定要吃好、喝好。祥儿,你听好了,陪不好,你爸可不饶你啊!”

小孔道:“是,遵命!”接过酒瓶打开盖准备倒酒。小黎道:“等等,请奶奶上座,请孔妈上座。”小朱、小华道:“孔奶奶和孔妈妈不坐,我们怎么敢坐?”

这时孔奶奶来了,道:“娃儿们尽管自便就是,我们两个坐在桌上有恐大家受拘束,不上座为好,不上座为好。”孔妈接着道:“讲得很对,厨里留着菜哩,祥儿奶奶和我在厨房吃。再说我们都是滴酒不沾的。你们开始吧。”说罢,孔妈扶着孔奶进厨房去了,那里有一张小

方桌,并有四张小木椅,配套装置。于是客厅里重摆座位,从小孔房里搬来一张木椅,将三张木凳挪到墙边,围桌四边都换上木椅,四个年青人一并告了座:大牛小黎在上、二牛小孔在左、三牛小朱在右,小华在下。小孔不忍,说:“我是主陪,应坐在下席。”

小华道:“今天哥儿们主客不分,只分年龄。”小黎、小朱也道:“不必多礼,就这么坐行了。”小华又道:“我来服务吧。不过有个要求:我不胜酒力,各位兄长尽知,我自己只喝三杯,以后就看你们赖也好,吵也好,猜拳行令也好,我只管给你们倒酒服务。可同意?”“不行不行,你起码得喝五杯,一两,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