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鉴宝-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这些破瓷片都算是捡来的,”
地摊老板想了一下,又把那些瓷片的数量清查了一遍,最后点了点头,和王浩明握了一下手之后,道:“就按你说的价,成交。”
王浩明闻言也没显露出什么高兴的样子,伸手掏出钱夹,掏出两张一百和一张五十的钞票,递给了地摊老板。
等那老板接过钱之后,王浩明马上蹲下了身子,也顾不上有些瓷片上都沾染了泥土,小心翼翼的把那十六个蕴含灵气的瓷片装到了自己的手包里,至于那搭配的碎瓷王浩明又随手给丢到了摊个上。
“谢啦,老板,咱回见。”
王浩明压抑住心头的兴奋,向那个被他这番举动搞的有些莫名其妙的地摊老板,打了个招呼之后,马上离开了。
这回头还是别见面的好,否则要是被那地摊老板知道了这些瓷片的价值,恐怕跳河的心都会有了。
“难道那些瓷片里面有宝贝?”的摊老板在心中猜想着,不过这时说什么也晚了,已经是钱货两清了。
走在玉器街这青石马路上,王浩明只想大喊几声,来泄一下心中的快意,单凭这手包里的十来个碎瓷片,王浩明就是此行不虚了。
有些人就不明白了,这不就是买了些破瓷片嘛,值得这么高兴吗?就算是这瓷片是钧定汝等名窑生成出来的,那也不过就值个千儿八的。
放到四五年后,也不过就是万儿八千,这漏检的也不算出彩儿啊。
这话也没错,五大名窑的瓷器值钱,这是世人皆知的,但是五大名窑瓷片,还真不怎么值钱。
即使你拿去卖给‘片儿白’,他也不过能给个四五百一片的价格,那还要看瓷片的大小,不过王浩明收到的这十几个瓷片,组合起来之后,那价格就是无法估量的了。
在王浩明看到那个底座瓷片的时候,他已经认出来了,这是汝窑的瓷器碎片,并且是官窑的瓷器。
因为他在碎瓷片里又找到了剩下的几个底座瓷片,将之拼凑起来之后,从原本的一个‘士’字,变成了‘奉华’这两个字。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北宋末年,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
像汝窑的款识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甲、乙、丙之类的编号,但这种编号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第二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一听就是姓氏,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蔡京当时的的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还有一种就是王浩明手上的这一类了。在瓷器底下写有很明确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拿王浩明手上这些瓷片拼凑出来的“奉华”二字打个比方,奉化指的就是南罗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是罗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当时刘贵妃所用过的。
史书上记载,刘贵妃其人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刻着‘奉华’两个字,画完以后盖在上面,奉华款的汝窑瓷器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这足可以证明,王浩明包里的这些瓷片,绝对都是南罗的官窑瓷器。
最让王浩明兴奋的是,这十几个碎瓷片,都是一只汝窑瓷器上面的,并且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全部都在这里了。
也就是说,王浩明用这些汝窑瓷片,完全可以修复出一只完整的汝窑瓷器出来。
说句题外话: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
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老幺,捡到什么宝贝了?看你那张脸都笑开了花。”
王浩明正准备去找张乾和老四的时候,张乾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手上似乎还拿着件什么东西。
“老大,今儿这鬼市,没白来,给你看看。”
王浩明自个儿兴奋了半天,正找不到人倾吐呢,一把拉住张乾,打开自己的手包,把那些瓷片展露了出来。
张乾看王浩明说的神神秘秘的,把头伸了过去,这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一脸不屑的说道:“切,不就是些破瓷片嘛,我还当你捡到了个金元宝呢。”
王浩明没和张乾一般见识,这地摊检漏所带来的满足感,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其中美妙不足以与外人言道。
张乾有些不大相信,把手伸进包里。拿出一块汝瓷碎片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
随手把瓷片放回王浩明手包里,将信将疑的问道:“老幺,都碎成这样了,这还能拼凑起来吗?你是不是看走眼了?你听谁说这破烂玩意值钱的?”
“去去去,和你没共同语言,不信拉到,回头去了上京,就你嘴里的这些破烂玩意儿,我能换来五百万,你信不信?”
和张乾说这些,等于是鸡同鸭讲。王浩明没找到一丝满足感,干脆将手包拉上夹在腋下,不和他废话了。
王浩明之所以对汝窑瓷这么关注。其实还是拜被陈曼菲购买了的那件成化斗彩鸡缸杯所赐,在荣叔修复那件鸡缸杯的时候,曾经给王浩明说过一个有关于汝窑瓷的真实故事。
荣叔进入古玩行,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不过他修复瓷器的技艺,在国内都是很出名的,是全国有名的古瓷修复专家。
国内一些专业考古队如果出土到破碎瓷片的时候,都会找到荣叔来帮忙,而荣叔之所以和北大一些考古系教授认识并且关系良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曾经有一个河南的藏家,专程跑到中海找到荣叔。那人暂且称之为老赵吧,老赵是专门收藏古代瓷器的。
藏友们都知道,在本世纪的初期,很多藏家没事都喜欢往农村跑,像京津等地的藏家,最喜欢跑河北和山西。
而这位老赵因为就是河南汝州市人,对传说中的汝窑瓷就多上心了几分,一到周末有空闲的时候。经常会在汝州周边的农村里转悠。
有一个周末老找开着摩托车跑到相邻的宝丰县一带,刚开到一处村子的时候,谁知道原本好好的天气,忽然下起了大雨,当时他就到一处农家去避雨,这农家的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带着檐下避着雨。
那时正好是夏天,雨来的快停的也快,没过十分钟就停了,老赵正准备走的时候,这家男主人回来了,不过是被别人扶回来。
夏天农村人下地干活,有时候都不穿鞋子的,这位也是,赤着脚正干活的时候,看到下大雨了,就急忙往家里跑,刚到路边一脚不知道踩到什么东西上了,顿时将脚底划了一个大口子。
当时那是血流如注,还好旁边也有人在地里忙活,就扶着他回来了。
这男主人的脾气挺倔的,临走的时候非要把那块划破他脚的东西挖出来,这不,进到院子里还死死的拿在手上呢。
等到脚包扎好了,这位一看手里的东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原来是个碎瓷片,应该是个碗的底座,有小孩巴掌大不知道是哪个缺荣鬼给扔到地里头去的。
当时这男主人骂骂咧咧的就将这破瓷片扔到了院子了,正好扔到老赵的脚边,摔成两半。
老赵是玩古玩的,习惯性的捡起来看了一下,虽然这瓷片上还沾染着泥土,不过那汝窑瓷特有的天青绿釉马上就吸引住了他的眼球,老赵很快就判断出,这绝对是一件汝窑瓷器的碎片。
第二百二十章 汉白瓷…… 抱歉,时间设定错了,把226章设前面了
压抑住心中的兴奋,老赵将已经变成两半的汝窑瓷收到包里。
掏出烟来,和那男主人套起了近乎,这年头,谁都不傻,再说时常都会有像老赵这类人,来村子里收一些瓶瓶罐罐的,这要是件整瓷器,这男主人肯定会待价而沽。
不过碎瓷片他就没放在心上,把刚才被扎脚的地方,很详细的告诉了老赵。
老赵当时那叫一兴奋,将摩托车压在农家,借了把铲子,也顾不上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花了十块钱请送这受伤男人回来的人,带他去到男主人被扎脚的地方,仔细的找寻起来。
老赵整整在那里翻找了五个多小时,搞的一身泥水,一手伤口,居然让他将整件瓷器的碎片全凑齐了,整整十二个碎片,他大致的拼凑了一下,一分不差,是一件汝窑瓷的碗。
古瓷器的修复是一件很考究手艺的活。老赵自知手艺不行,就找了关系打听到荣叔的身上,从河南赶过来,请荣叔帮他修复了这个汝瓷官窑碗。
而这个由十二个瓷片修复的汝窑瓷碗,拍出了四百八十八万的高价。远远的高出了张莹那件成化斗彩鸡缸杯。
王浩明也是得知这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原来汝瓷名贵瓷器,即使是碎瓷修复出来的,那也是价值不菲。
自己刚才淘到的那十六个碎瓷片,其表面釉色莹润,而王浩明通过灵气看到,断面釉内气泡稀疏有致。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也是一件北宋宝丰清凉寺的汝官窑。
现在已经证实了的汝窑地址有两个,一个是张公巷汝窑,另外一个就是宝丰清凉寺的汝官窑。
虽然都是汝窑,不过在市场上,北宋清凉寺汝官窑的价格是张公巷汝窑的十多倍。
按王浩明的想法,自己这件汝窑瓷修复之后,怎么也能卖到个两三百万。
只花了区区两百多块钱,这简直比抢银行来钱都快啊,并且最初他也是凭借着眼力看出来的,这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不过这会王浩明的好心情,全被老大这不识货的家伙给搞坏了。
张乾看到王浩明一时没有说话,还以为他被自己打击到了。
得意洋洋的把手抬高,对王浩明说道:“老幺,你看我收的这件瓷器怎么样,告诉你,这可是正宗的汉朝白瓷。”
汉朝白瓷?
王浩明被张乾的话给说愣住了,汉朝基本上都是青瓷,而且烧制的都很粗糙,白瓷到是也听荣叔说过。
不过那是在青釉烧制时减少含铁量,很偶然的情况下才能烧制出来白瓷,数量少的可怜。而且和后世精美的瓷器相比。收藏价值也不是很大,这样的物件到今天根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