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激情福利电子书 > 落花之美 >

第8章

落花之美-第8章

小说: 落花之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初离开你是那么欢喜那么激动,后来离开你是那么不忍那么感伤,而回到你身边的等待越来越难耐越来越漫长。你是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小最寒碜的支线火车站,同时又是我最大最壮观的感情枢纽站。虽然以后极少有机会回到你的身边,但你永远是我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你如天边缥缈的牧歌,每每唤起我一缕缱绻的乡愁;你如远山闪烁的夕晖,悄悄点燃我童话般的梦想;你如母亲慈爱的目光,轻轻抚平游子百结的愁肠。
  上家站——我生命路程中永远的小站,我是旅客,更是站长,而且永不下岗。
  
不高兴赵本山
不高兴赵本山。
  赵本山总拿农民说事,甚至寻农民开心。在他和他的女搭档身上脸上嘴上,农民分明成了时尚加恶俗的标本——永远戴不正的帽子,袖口带商标的西装,鲜红鲜红的领带,雪白雪白的运动鞋;女方总是嘴巴一撇一咧的,眼睛一翻一斜的,腰肢一歪一扭的,语声一阴一阳的,有时还居然抹着口红……如此这般,完全颠覆了有史以来的农民的正面形象,摧毁了田园牧歌风光,扯断了人们对乡间缱绻的情思,因而也铲除了都市漂泊者肉体以至精神的最后宿营地……
  故而,我不高兴、也不喜欢赵本山。
  我曾是个农民。准确地说,我的生命水流曾拐进农民的河床,在那条河床流淌了三四年时光。如今年纪大了,我开始从都市寓所阳台的窗口,让目光透过黄昏时分苍茫的远空或月华下迷蒙的雾霭辨认那条河床,寻觅曾在那里邂逅的乡亲,思索那段岁月在我后来人生旅途、尤其情感园地留下的痕迹和影响。
  转眼快四十年了。我1965年上初中,1966年“文革”开始,学业随之中断,1968年“毕业”后别无选择地当了农民。农民其实不容易当的,需要体力、需要技能、需要经验。而我哪样都不具备,无非一个满脑袋文学幻想的瘦瘦的十几岁少年。由于不能顶整个劳动力用,生产队长就派我跟妇女组薅地。薅地,就是在谷子( 粟 )地里把杂草从谷苗中薅掉。草和谷苗长得差不多,很容易“良莠不分”,薅的时候必须蹲下仔细辨认,蹲着挪动身体。清晨一蹲,蹲得满屁股满裤腿都是凉津津的露水;中午一蹲,蹲得满脑袋满脸都是热辣辣的汗珠。而且一蹲就是两三个钟头,腰痛腿痛,断了似的痛,恨不得趴下爬行。但其他人好像全然不痛,三四十个姑娘媳妇婶娘们如云彩一般飘乎乎移向前去,留下我这个惟一的“大男人”在后面欲泣无泪欲哭无声。抬头看去,苗垄长得简直像要通到月球上去,周围原本赏心悦目的绿茵茵的禾苗也好像成了无边的荆棘把我狠狠困在中间。“歇气”( 中间休息 )时间到了,相继薅到垄头的妇女们围坐在田间树阴下说说笑笑,我眼巴巴望了一眼,赶紧低下头继续薅草。薅着薅着,忽见另有一双手薅了过来。扬脸看时,人已起身离开了,只留下背影和没了杂草的爽净剔透的苗垄。原来是同村的杨大娘接我来了!她四十多岁,很少说话,接我接碰头也不出声。没等说句感谢话就默默转身走开了,每次都是这样。
  她有个儿子在县城念高中,不久也回来务农。上、下工路上我们时常交谈。他说话总是害羞似的低着头,只两眼朝上笑眯眯地看人。岂料一次批斗我爷爷时,他忽然从我身旁举起拳头,昂首挺胸,厉声高喊“打倒地主还乡团长× × × !”听得我目瞪口呆,从此再不理他。可他的母亲杨大娘薅地时照样无声地接我。
  除了杨大娘,还有一个人接我。是一位姑娘,和我同住在五户人家的小山村里。二十三四岁,脸圆圆的,红扑扑的,眼睛特别好看。接碰头时,她便朝我微微一笑,从不说话。因此留在我记忆里的她,只有笑容,没有语声。
  再后来,我离家上了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我打听过杨大娘和那位姑娘,得知大娘搬走了,姑娘嫁去了异乡。不用说,两人都是极普通的农民,极普通的村妇和村姑,而给我的帮助却是极不普通的。正是因了她们的接应,我得以熬过初当农民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使我不至于在众人休息时甚至收工后仍一个人孤零零留在后面忍受痛苦、劳累、孤独和绝望。多少年来我走南闯北,亦曾浪迹海外,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接应。但庆幸和感激之情,似乎都没超过当年薅地接碰头那无声的一刻。无声的背影、无声的笑容……
  至今我也不喜欢喧闹和饶舌,一如我不喜欢有人取笑农民。
   
博客七日小记
犹豫再三,到底抵挡不住新浪网估计长得足够漂亮的女编辑的再三忽悠,决定在那上面开博客,开了再说。所以犹豫,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认为博客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试想,在一群明眸皓齿的俊男靓女帅哥酷妹歌舞正酣谈兴正浓之际,忽然有个半大老头儿傻愣愣呯一声开门进来,岂不大杀风景?二是因为鄙人虽无官无职,却也天天瞎忙,又丢三落四,若一连两三个星期都不露面寒暄,客厅里的来宾再有耐性怕也要拂袖而去;三是因为校园生活单调乏味,没什么好报告的。若是章子怡徐静蕾李宇春等演艺明星,今晚奥斯卡明晨百老汇后天好莱坞,或今天千里走单骑明日满城黄金甲,说者眉飞色舞听者如醉如痴,点击率自然爆豆一般。而若像我这样上午讲课两节下午政治学习一个半小时晚间阅卷十份写稿250字早餐油条一根晚饭馒头两个夜宵钙奶饼干三块——每天不屈不挠絮叨这个,别人不烦我自烦了,我不烦别人烦了。万一眼巴巴等一两个小时都没人点击一下,岂不自讨无趣,恼羞成怒把电脑砸了亦未可知。如此,不如不开。
  但我终究决定开了。除了有感于“新浪”的汹涌热情,主要还是因为我也不是就没有同朋友、尤其读者朋友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较之书信和E?鄄mail,毕竟博客更直接更方便更活泛,肯定让我获益多多。随即遵嘱写了几百字的“开张絮语”,又拣三篇现成的文字交“新浪”挂了上去。三篇,一篇作为翻译匠谈翻译,一篇作为教书匠谈教书,一篇谈我的老搭档村上春树。“絮语”中特别强调但请赐教,“骂”也无妨。
  也是因为忙,第一日姑且按兵不动。第二日到底耐不住了,就在夜深人静时分蹑手蹑脚溜进“林家铺子”偷偷窥看。说实话,我的确有点怕冷场。选了照片发了简历贴了开场白挂了文章放了鞭炮,结果却一个人也没等来或来了两三个马上扭头走了——自讨无趣且不说,还有负“新浪”女编辑一番张罗。还好,点击率4350。第四日再看:12657,第五日蹿到23271,第七日也就是昨天忽一下子跨过了十万之数。留言也联翩而至,少则一两行,多则一两页。刚开张就有这么多朋友捧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由又惊又喜。仔细拜读,我很快意识到此乃我迄今人生中做出的第三个英明决定——第一个是当老师第二个是译村上——她给我带来了一种迄今所没有过的全新的幸福感。
  不错,平日的读者来信是让我品味到了幸福感——在台灯柔和的光环中慢慢跟踪一行行温煦的手迹,仿佛暮春黄昏时分在林荫道上缓缓散步;而博客留言则富有震撼性和密集性,潮涌浪翻,风急雨骤,令人屏息敛气,目不暇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匿名性”——只知所来时间,不知所来何处,甚至不知真名实姓。也正因如此,随之而来的感觉才是新鲜的、缥缈的、意犹未尽的,因而是幸福的。试想,你的一个不无青涩的感觉、感受,一个并不成熟的想法、看法,竟会有那么多人在匆匆行旅中驻足浏览,还有人友善地留言致意或热情声援,对此你能不为所动吗?他( 她 )们既可能来自同自己的履历相关的齐鲁大地、松辽平原或南海之滨,又可能来自迄今无缘去过的南疆漠北、青藏高原或丽江古城,既可能远在天涯又可能近在咫尺,既可能有一面之缘又可能素不相识。一句话,可以来自这颗星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位朋友。想到这里,一瞬间我产生一种同所有人的心灵触角接通的感觉,就像推上电闸刹那间出现万家灯火的辉煌。同时让我发觉,原来自以为性喜孤独的自己其实是那么渴望理解,渴望友谊,渴望与人沟通的快慰。
  自然,批评、指责甚至“骂”也是有的。坦率地说,“骂”是叫人欢喜不起来——又有谁能对“骂”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呢——但我宁愿相信一位网友的劝慰:“骂”大多出自理解的偏差,未必出自恶意,有时善意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再说,反面意见可以促进自己冷静地反思和反省,进而校正视角以至人生的准星,同样是可贵的认知资源。当然,如果地毯式轰炸一般清一色是“骂”,我再阿Q或再宰相肚也怕熬不住,不出一星期就要摘牌关门,灰溜溜趁夜逃走,这是实话。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席间”的范曾
日前同S君和Y君聚餐。时值敝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刚刚飞离青岛,而S君在范曾先生逗留青岛四十天时间里陪同二百小时并承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加之Y君亦对书画界颇为熟悉,于是席间谈起书画,主要谈画家。二君所谈两位画家印象尤深,触动尤大,感慨尤多。
  一位是八十八岁青岛画家张朋先生。张氏被誉为近六十年来四大在野画家之一,李苦禅等亦叹不如也。S君谓张氏为小学教师出身并止于小学教师,若有齐白石之机遇,声望绝不在齐之下。八十年代因李苦禅等人举荐而成名,遂被邀请入京,婉拒之。又请其为京城高端人物作画,数量近百幅,张氏遂掷笔于案,不复作画,迨至今日。居室为八十年代旧房,三室无厅。十平米左右起居室仍水泥地石灰墙,家具极为简陋,整体印象惟一“寒”字可喻——先生看透一切,心中别无长物,室之“寒”乃心之“寒”之外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