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医-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老爷子嘴巴是个刁的,若是那日三娘做的饭食合了他的心意,他就多说两句与四郎;若是那日没得新鲜菜式,便只是不搭理四郎便是!
三娘便每日一道开胃菜,并一道汤品,吊着杨老爷子的胃口,只是一个半月,三娘也伤了脑筋--搜肠刮肚的想菜式。
若说杨老爷子,也不是故意为难三娘,实在是这个小姑娘有几分聪明劲,饭食也是极好的,只是懒了些,若不是拿捏着四郎,想吃她一顿,千难万难。杨老爷子本着不是自家的孩子不心疼的想法,努力的压榨着三娘。
三娘想饭食的事,想得头疼,干脆不去想。每日只去厨房,有甚食材,创意发挥,做给杨老爷子吃。
做饭嘛,不外乎炒,煎,贴,烹,炸,溜,熬,烩,焖,烧,扒,汆,涮,煮,炖,煨,焐,蒸;鲊,卤,酱,熏,烤,炝,腌,拌,拔丝。偏偏杨老爷子不喜欢轻火慢炖,少油少盐的。三娘少了好些选择,又怕杨老爷子大鱼大肉,得了三高,为着菜式伤透了脑筋。
四郎却是如鱼得水,杨老爷子对他是青眼有加,和他日日讨论武艺,把钩和枪结合起来,取了名字叫钩镰枪。将镰刀用麻绳绑扎在长枪上。用于步兵战斗,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兵器。其形制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专门用于对付敌人骑兵。当骑兵突入阵中,阵中士兵可使用钩镰枪,迫使敌骑不得在己方阵中乱窜。因为钩镰枪可以在地上横割马腿,从而迫使敌军落马,创造战机。
这钩镰枪却像戟,只是把戟横向的锋刃向内侧弯了而已。
四郎请人做了一把钩镰枪,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写了用法,托了威武镖局的镖师带与裴老爷子,以求克制契丹骑兵。
裴老爷子看了四郎带来的兵器,训练了一批士兵,专门用这钩镰枪,钩镰枪带有一个钩子和一个弯镰,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铁盔甲勾下来,然后用弯镰割掉他的脑袋。
裴老爷子用此法,破了契丹骑兵的连环马阵。沙摩柯听得消息,不免悲痛欲绝,与人说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四郎得了杨老爷子指点,不单单是学了如何使钩,连鞭子,流星锤也能耍两下子,只是不精通罢了!三娘便笑他道:“你这是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四郎被笑得窘迫了起来,杨老爷子解围道:“十八般兵器本是相通的,必先学了哪门功夫,才知道如何能破。不然,林老爷子为何要叫他出来求荐书呢!”
通州货运昌达,南北行人颇多,又紧邻上京、岭南,杨老爷子这等英雄也只是开个小饭馆为生,并不敢张扬。
到了腊月二十三,三月之期算是满了,杨老爷子一家热情的挽留了四郎和三娘,让他两过了春节再走。四郎和三娘便留在了钱家饭馆,等了过节。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前边的都没他两什么事,只是杀鸡,蒸糕、包饺子而已。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喝了酒,便是包饺子、守岁。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初一,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初一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
饮屠苏酒的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四郎与三娘与杨老爷子拜了年,杨老爷子给了他俩一人一个红包,饮了屠苏酒,这个年就算过去了。四郎和三娘出来这么久,虽然时时往家里寄书信,在这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两人还是想家了。
外面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只是这些都冲淡不了两人的思乡愁绪。
第63章 元宵夜
却说三娘中秋节时感慨没有在涿州看着花灯,这花灯确实涿州最好,然通州的花灯也是不错的。
从正月十二开始,整个通州就忙起来了。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又有诗云: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是夜,明媚如昼。街市上花灯一片,夜空里火花点点。天上人间,光海一片。远处,铁桥未锁,城门大开。元宵夜是不设宵禁的。城门口游人如织。城外星火点点,是孩童挑的灯笼在游戏。家家户户柴门尽开,走邻访友,共度元宵。
而城内街道上更是人群如潮。间或有人骑马观灯,一路惹起尘烟漫步。且街上时有歌声四起,那是花枝招展,姿容艳丽的女子们随性而歌。大户人家更是笙歌阵阵,麝香萦绕。许多公子小姐们也都漫步出府,赏花猜灯谜。
各式各样的花灯四处悬挂,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形状有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有飞禽,有走兽,有人物,有花朵,高高低低,错错落落。
忽听得锣鼓声响,舞出一条金龙,长数十丈,有龙首,身体中间数节,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如真龙一般,甚为壮观。
街上还有许多摆摊的小贩,出售着形形色色的提灯。这些提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做的端是精巧,逗了许多人前来相买。
又有那过山号和文武乐队、狮灯龙灯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歌、秧老鼓、霸王鞭及彩装的剧中人物,随了写有‘太平花灯‘的大灯和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各形彩灯沿途表演,沿街向人家祝贺。
四郎喜欢那走马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三娘却喜欢那大红纱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为圆形,通体大红色,在花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
那走马灯却是不卖的,只能买了那影纱灯与四郎。那影纱灯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兄妹两提着灯笼缓步与街上,间或猜上一两个谜语,只当逗趣。河岸有许多少女在放莲灯,三娘提了灯,呆呆的看了人家放莲灯。四郎打趣道:“三娘莫不是也想嫁人了!”
三娘却没有回答他的话,指了一旁的一个蛾子状的飞虫,对着四郎道:“你可见过大红色的蛾子?”
四郎笑道:“蛾子不都是灰色的么?”忘了三娘指的方向看去,一个大红色的蛾子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缓缓而行,少女停,蛾子就围着她转圈,少女走,蛾子也走。
说话间,就觉得有一道目光恶狠狠的向他们盯了来,要来是一个黑衣男子,手上纹了无毒的图案,头上却带了一朵红花,寒冬腊月,却不知道他那花儿从何而来。
三娘扯了扯四郎的衣袖道:“那是黑苗的人,我们却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了!”
苗家寨子分两处:一处是白苗,一处是黑苗。白苗和黑苗之间服饰不同,却也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水火不容。
白苗和黑苗的具体区分情况不过两点:一是信仰的神不同。白苗信仰月神,黑苗信仰夜神。月神喜欢白色,夜神喜欢黑色。是故白苗和黑苗的服饰不同。
二是对待敌人的态度。白苗信奉的月神是位女神,宽容大方,所以白苗人得饶人处且饶人。黑苗信奉的夜神是位深沉的男神,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所以黑苗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白苗和黑苗井水不犯河水,白苗圣女擅医,黑苗圣女善武。白苗人也会给黑苗人看病,黑苗人也会给白苗人庇护。白苗和黑苗都一个姓--苗。白苗重女子,黑苗重男子。
裴氏就是出自白苗,却不是纯粹的白苗人。她的母亲是白苗圣女苗若兰的妹妹苗若思,当年苗若思外出采药,救了中原的一位游侠儿,得了裴氏,只是最终他的父亲内伤过重,仅活了两年就去了。是去爱人的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