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官运 >

第44章

官运-第44章

小说: 官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志强这才明白过来,坐回到桌边,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怪你,责任在我身上,是我不让通知你的。王书记说,我知道高书记您不会怪我,您大人大量嘛,但我自己怪我自己,我太没有政治敏感性了,太缺少党性原则了。高志强身上就来了毛毛火,低声吼道,别说得这么吓人,这算什么卵事嘛。王书记这才停止了自责,可怜巴巴地站在高志强的桌前,不声不响,一动不动,就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高志强甚觉好笑,望着王书记,放慢了语气说,你回南安去吧,不要把这样的小事放在心里:王书记这才低了头慢慢往门口退去。这时高志强忽然想起洞口镇那个给他在卫生间外面站岗放哨的谭书记来,心想南安县的干部怎么从上到下都是这个熊样子?于是把王书记召回来,问他道,你说说,洞口镇的谭书记这人怎么样?王书记说,您是说谭爱群么?这人还不错,不错,他可是市妇联谭主任的亲弟弟,高书记您的意思是?高志强说,我哪来那么多意思?我没什么意思,只是随便问问。

王书记走后,高志强摇摇头,脸上苦笑笑,心里说,这个王书记。但高志强很快静下心来,觉得应该好好把手头的工作理一理了。是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二三四工程还不能放松,要尽快搞出大成效。特别是紫黎公路不能等了,至少年底前要有一个眉目。可是毕云天还在紫云中学搞试点,要早点让他从那里脱身开来,着手操办紫黎公路的事。高志强突然想起昨天银秘书长曾向他请示,说中央行政学院准备举办一期青年干部学习班,省委要求市里派一名负责意识形态的领导去参加。高志强想,就让毕云天去参加吧,虽然他没分管意识形态,但安排他去北京,可趁机跑跑紫黎公路的事。高志强准备开个常委会,听毕云天汇报一下紫云中学转让得怎么样了,让他把教育这个摊子交给另一个副市长。但高志强给毕云天打了几个电话,他的手机都没开机。打到他家里,他夫人董小萍说,她也在找他没找着.他已经两天没回家了。高志强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没离开临紫吧?

毕云天当然没离开临紫,此时正躲在紫云中学。他是高志强没去洞口镇前就和私人老板何卫国约好了,找个地方把转让紫云中学的事定下来。何卫国建议把会面地点放到他投资修建的紫竹山庄去,一切开销由他包。毕云天想了想说,紫竹山庄尽管是你的地盘,但我们在那里呆上两天,别说破费你,至少会影响你的生意,我建议还是到紫街海叔家去吧。何卫国一听就笑了,说,毕市长你真会出主意,我想有你毕市长出面,这世界上恐怕没有办不成的事。毕云天知道何卫国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他们两个都是海叔的人,只要一起走进海叔家,他们的协议就等于已经达成了多半。毕云天说,我是说海叔家里的茶水好,不要错过了这个公私兼顾的好机会。何卫国说,好,到海叔家喝茶去。

这天毕云天和紫云中学李校长赶到海叔家里时,何卫国已经先到了。何卫国的发迹离不开海叔的提携。这事说起来也有点意思。那时雷远鸣还是紫东区的区长,一位多年前给他开过小车的姓孙的司机通过他贷了一笔款子,跟人合作在广东那边做了几年生意,发了一笔财,做起了老板,于是折回来准备开发紫东区一处叫做陶家冲的房产。因为仗着雷远鸣的势和手下的一帮帮凶,孙老板仅仅给陶家冲的居民发了一笔廉价的地皮钱,一切该办的手续都没办,就一边圈地,一边逼着陶家冲的居民搬迁。那时在紫东区房管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何卫国也是一时气盛,知道姓孙的是雷远鸣的人,又没别的办法奈何他,便发动圈在孙老板地皮范围内本来就不想迁走的陶家冲人,一夜工夫把孙老板砌起来的围墙统统推倒。孙老板气愤不过,带了人去找何卫国算账,何卫国早不知去向,他只得一状告到雷远鸣那里,雷远鸣就借故撤了何卫国的职。这样姓孙的又把推倒的围墙重新砌了起来,开始在里面建房。

房子还没建成,姓孙的就把一楼的门面租了出去。这里地势较低,门面下面还有地下室.那些租门面的人并不是看中门面,而是盯住了地下室,好以门面做掩护,在地下室里搞非法经营,有一家甚至在里面偷偷加工烈性炸药,以牟取暴利。一天深夜,加工炸药的工人疲劳过度,操作不当,碾压炸药的石碾失去控制,撞击起火,一声巨响过后,那栋还没封顶的楼房便烟消云散,死伤百多人。孙老板那天晚上正在紫西区一家娱乐城里快活,听到爆炸声.预感情况不妙,慌忙骑着摩托车回到陶家冲,只见他投资所建的那栋楼房已经没了影子,惟有哭声叫声和警车的笛声乱成一片。孙老板不敢久停,租了一辆的士连夜离开了临紫,从此黄鹤一去,杳无音讯。这件爆炸案惊动了中央,公安部第二天就来了人,抓了一批嫌疑犯,通缉了孙老板等当事人。省里成立了专案组,对相关的人和事进行追查,雷远鸣也被调离紫东区,贬到一个边远县里做了副书记。专案组还作出决定,这个被炸为平地的陶家冲物归原主,让原先的居民收回去。那些居民这才发现自己居住了几辈子的陶家冲原来是个黄金码头,便纷纷行动起来,准备建房,今后好再迁回来经营。可他们去办有关手续时,却发现好多关节要打通,他们一些普通居民,在政府部门里也没什么关系,要想一下子办好这些手续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时何卫国站了出来。他已经在这片废墟上转了好几天了,他跟陶家冲几位想建房的居民聊了聊,提出愿意给他们代办手续。有人能解决这个最棘手的问题,何乐而不为?而且他们清楚,也只有何卫国才有这个能耐。何况何卫国还带领他们扒过孙老板的围墙,他们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己的人。他们就动了心,问何卫国代办费要多少。何卫国说,如果你们愿意,可先按现在的市场价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定金,房子建好后再补另一部分的差价就行了,至于什么手续费一分钱都不要你们的。居民们想了想,觉得这样他们不亏,就答应了。

其实这个想法何卫国也是突然产生的。他纯粹是想找点事做做,对能不能把事情办成,赚不赚钱,他根本就没想过。现在既然决定来做这件事,他一下子变得谨慎起来。要知道他当时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别的资产,身上仅仅有三百元现金。何卫国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想找个人商议商议,讨点主意。找谁呢?何卫国就想起一个人来,他便是紫街的海叔。何卫国是无意间认识海叔的。何卫国被罢了房管所副所长的职后,虽然所里给他一份基本工资,但新来的所长并不让他插手任何事情,他只有天天东游西逛的份,连所里都很少去。这一天他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紫街,猛抬头见街旁的一个店子名日四海书店,就信步走了进去。何卫国在临紫师专读过三年书,师专盛传的关于毕四海的一些趣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何卫国当时就想,这个书店莫不就是那个叫毕四海的人开的?也是两人有缘,刚好那天海叔就在书店里,两个在临紫师专呆过的人一见如故,一谈就谈到了一起:临别,海叔还送给何卫国一本名日《三十六计》的小书。何卫国开始不肯接,海叔说,以后这书你用得上的。又说,其实这本书是从临紫师专图书馆里拿出来的,你是临紫学子,这书归你也是适得其所。从此之后何卫国有事没事就往紫街跑,海叔还把何卫国请到家里去喝茶,两人的交情日见深厚。

这天晚上何卫国去了紫街海叔家,把自己投资建房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跟他说了。海叔说,你在房管所工作.开发房产是你的优势,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资金从何而来。何卫国说,我去银行贷款。海叔说,银行利息是高了点,但目前你恐怕只有这条路可走,这样吧,你先搞起来再说,有什么困难再来找我。有了海叔这句话,何卫国的信心就足了,第二天就用身上的三百元钱把几个主张他来牵头建房的居民请到馆子里吃了一顿饭,又用剩下的两元钱买了一瓶墨水外加一支毛笔和两张红纸,写了两份公告,贴到路边,叫大家以四百元一个平方的造价的百分之二十交钱到他手上,他立即办理报批手续,保证一年之内让大家搬进新房。众人就了解了一下当时市场上的价格,商品房的造价至少也在每平方五百元以上,而何卫国只收取百分之二十的定金,条件确实优惠,加之那几个主张何卫国来建房的居民从中说合,何卫国两天工夫就收到了四十多户的定金。何卫国马上开始运作,把自己做房管所副所长时的关系调动起来,跑图纸,办手续,贷款子,一个月时间就办得熨熨帖帖,第二个月施工队就进了场。

可两栋九千多平方共一百一十多套住房的建筑刚打好地基,何卫国就发现他贷的款子已经告罄。何卫国天天往银行跑,熟悉的银行已经贷了一笔款子给他,再贷已经很困难,不熟悉的银行根本就水泼不进,何卫国一时陷入了困境。眼看就要停工了,何卫国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搞建筑不比别的行当,是停不得工的,停工不仅影响进度,还要贴补工人工资,还要背利息包袱,还要当心工地上的设备材料,弄不好就会蒙受巨大的材料损耗。这时何卫国突然想起了海叔,匆匆跑进了紫街。海叔听了何卫国告完急,笑道,你怎么不早来找我呢?你把你的账号告诉我,明天就给你打八百万元过去。何卫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问海叔说,多少?八百万?海叔说,是呀,八百万,少了么?何卫国摇摇头说,不少了不少了,我是说,您出八百万元,以后我们怎么分成?海叔说,分什么成,你按百分之五的年息给我就是。何卫国又吃一惊,当时的贷款利息至少是百分之十以上,海叔怎么吃得起这么大的亏?不过何卫国想不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