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红旗 >

第13章

红旗-第13章

小说: 红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玉林笑道:“这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长江冰箱总厂应该有一套新产品,刚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和生产线,其实算是别人淘汰的技术,可对咱们来说还是很值得引入的。如果现在报批计划,差不多等两个月就能到货,价格上面肯定是根据计划内来。小杨,我虽然恰好在轻工业厅主管着这个事情,可我只是一个小科员,说话不管用,你回去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尽力,但不敢打包票。要是计划上没有批下来,咱们就只能从计划外走,多出一点钱应该还是能买到的!”

说着这话,潘玉林忍不住的咂了咂嘴,感叹道:“小杨,你可能不太懂,现在经济改革转轨,计划外的物资价格开始松动了,人家冰箱总厂卖给外面的价格比计划内高许多,肯定是尽力先满足计划外的合同。”

杨少宗没有答话。

这里面的事情,他还是清楚一些的。

从84年莫干山会议后,国内开始逐步实施价格双轨制的改革,计划内和计划外的物价脱轨,由于整体物资供应紧张,计划外物价逐年暴涨,并由此产生了80年代到90年代最有特点的官倒现象。

不止是个人在倒卖,主管计划的各级物资单位就是倒卖物资的大龙头。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88年,国内开始双轨合并改革,计划内物资大涨价,由此又引出了一场物价大闯关东变革,进一步导致了国内整体物价暴涨了一倍以上,部分的走俏产品甚至暴涨了三四倍。

为了对应这种状况,从89年开始,短短三年内,全国各行各业的薪水都激增了一倍,再次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而央行的印钞机器更是二十四小时不停机的每天印钱417亿元,创了中国金融史新记录。

从88年到94年,央行内部和各地银行讨论最多的不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而是印不印一千元的大钞和什么时候从国外引入速度更快的新印钞机器。

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疯狂,比起85年-95年绝对是差的太远了,这时候的人左起来很激进,右起来更激进。

潘玉林忽然想起来什么,和杨少宗问道:“对了,公社办肉联厂想做什么项目?”

杨少宗道:“做鱼丸、烤鸭和香肠,咱们准备利用水库和琵琶湖优势大养几十万只鸭子,再利用丘陵资源的特点大养猪牛。”

一听这话,潘玉林特别高兴的笑道:“哎呀,这可真是好办法,好办法啊,谁想出来的?”

杨少宗笑道:“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社里才派我跟着汤副站长出来办事,组织上也是要锻炼我的能力,让我能更好的为组织工作!”

“呦呦呦……看不出来啊!”

潘玉林挺高兴的啧啧称赞着,大概是因为同乡,也都是机械专业毕业,他对杨少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且,他也感觉杨少宗身上有一种他所没有的勇气。

听杨少宗说“组织”。

潘玉林就顺口问道:“小杨,入党了啊?”

杨少宗道:“我高二入的党。”

潘玉林笑道:“那算是老党员了啊,我是高三入的党,你是党员,在学校里面应该参加过很多学生活动吧,我感觉你比同龄人要稳重很多,难怪老徐书记和社长会派你出来,也好,这对你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在这个时期,入党也算是很潮流的事情,就和后来人人争当斑竹一样流行。

潘玉林很快又和杨少宗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他究竟是大杨岭人,还是杨庄人。

这一问,他才知道杨少宗是“杨团长”家的孙子。

旗山人几乎都听说过“杨团长”家的事,但不一定知道杨少宗的名字。

将杨少宗和记忆中的那些事对上号,潘玉林就明白老徐书记和宋长明为什么会派杨少宗来了,除了关系,加上杨少宗是大专生和党员,能力和谈吐都不错,适当多给点机会锻炼一下也很正常。

杨少宗家里的情况比较独特……!

潘玉林不便再拉家常,就再转了一个话题道:“我想起来,我在农业厅那边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住在机关宿舍的年轻人,要不我找一找他们,帮公社联系几个对口的科研单位搞扶持?”

“好啊!”

杨少宗当即和潘玉林道:“要能这样就太好了!”

他盘算过,如果能将公社私底下积压的六千吨煤卖掉,再加上原来剩下的二十多万元的公款积蓄,完全可以一边办肉联厂,一边搞农副业养殖。

利用丘陵地区增撒牧草种,大力办规模化的养牛场不失为旗山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潘玉林在心底稍微思索一下,和杨少宗道:“这样,咱们把这个事情办的稳妥点,先不着急,等你办完事回旗山就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再写一封信让你带回去证明此事,看看老徐书记和宋社长是什么样的意见。最好还是得让宋社长亲自来一趟省城,这才显得咱们旗山公社有诚意,我这段时间加紧跑一跑,看看农牧局那边有几个单位有项目要在下面做对口试验的!”

杨少宗道:“行,那就这么办吧。潘大哥,虽然这是咱们旗山自家的事,我还是得谢谢您啊,可惜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其实咱们旗山也就是大青虾和银鱼最让人挂念,可那些水产品真不好带,我这一火车坐到省城,怕是都成了死虾烂鱼。等以后咱们旗山搞好了,我们搞一些冷冻车,每天都能将咱们旗山的特产送到省城里,到时候,只要您想吃就给我打个电话,我天天给您送上门!”

潘玉林呵呵的笑着。

说到大青虾和银鱼。

潘玉林也咂咂的馋嘴,由衷的感叹道:“这滋味的好咂咧,我在城里那是好些天个的想啊,可惜真是没有办法啊,忒没办法,真希望有你说的那一天。”

没有几个旗山人不喜欢吃大青虾和银鱼的,特别是银鱼,那好叫一个鲜咯,而且是三千里地独此一家。

以前只有琵琶湖有,现在则是旗山水库的银鱼最好最鲜最银亮,那一捞上来都闪闪发银光,也就是丁寸大,最贵的时候一斤三四千块,便宜的时候一斤两三分钱。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十一章 汤恩国的道行

潘玉林点了三个菜,一荤一素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加上两瓶啤酒。

喝了一会,潘玉林摸出一包群英香烟,这个时候应该也就是四毛九左右,和牡丹是一个档次。

这包烟还没有拆开,崭新的。

他将烟拆开递了一根给杨少宗道:“抽一根吧,以后出来闯多了,总是要会的!”

他这番话肯定是没有说错,80年代到90年代,你出门不带烟基本是寸步难行,比后来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举个例子,80年各厂各机关的门卫还都是正式工,给一根好烟就能放你进去,90年代以后都是临时工,给一包中华,别人都不敢放你进去。

杨少宗想了想,也就拿了一根开始抽着,说实话,虽然没有过滤嘴,味道却还是很不错的,一分价钱一分货。

很多人没有在80年代生活过,其实,80年代是中国比较好的一个时期,虽然物资短缺,但在这个年代,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毕竟物价也低,关键就是好多东西未必能买到。

80年代的东西是绝对真的,很多家电买回去能用几十年,因为都是国营工厂,基本不讲究成本的问题,反正都是按计划完成国家任务,东西都得造的很扎实。

香烟也是一样。

杨少宗品了一下,很快就想起自己刚入厂的时候最喜欢抽的红灯,一个月就只能买几包,每天偶尔抽一根便觉得特别的过瘾和实在。

两个人抽着烟,喝着酒,关系就好像是一下子拉近了很多,不经意的就聊起了旗山里的日子。

这本来就是他们之间最多的话题。

杨少宗很快说到了潘庄和渔业大队,特别是大鱼沟湾的事情,潘玉林小时候经常在大鱼沟湾摸鱼打鸟蛋,那里可是他心底深处的一个玩乐的童年天堂,听说要推填成田地,不免有些唏嘘。

两个人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天色都黑了,潘玉林这才起身送杨少宗去公交站台,让他坐车回招待所,还约好明天中午继续在这家小康饭店见面。

潘玉林也有点事要让杨少宗帮忙,他难得回一趟家,想让杨少宗带一点东西给他父母和亲戚。

坐着省城的10路公交回到煤炭招待所,杨少宗一推开房间的门就看到汤恩国带着几个倒爷样子的人在床上打扑克,屋里乌烟瘴气,赵大军都叼着一根烟蹲在旁边看的不亦乐乎。

看到杨少宗,汤恩国就笑呵呵的说道:“啊呀,小杨你回来啦,怎么样啊,省里还好玩吧?”

一个剃着光头的胖乎乎的倒爷嘿嘿冷笑,道:“省里有什么好玩的,小兄弟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广州玩玩,那里现在才叫个好玩,还有坐台的小妞呢!”

“啥子叫坐台啊?”

赵大军很是好奇的问起来。

“哈哈!”

这些倒爷们和汤恩国都特别夸张的大笑起来,显得特滋润和风光,仿佛都像是真见识过大世面的人。

赵大军挺尴尬的挠着头,和杨少宗问道:“少宗,你知道不?”

杨少宗在橱柜边给自己倒了杯热水,有些不满的答道:“总会知道的,汤站长,你那边的事都忙的差不多了吧?”

“哦?”

汤恩国疑惑的看了看,心想,你小子还来盘查我的工作进度啊?

他没有作声,过了片刻才将手里的牌都卡了,和其他几个牌友道:“今天就玩到这吧,明天继续,我这还得有点事!”

大家一听这话就不继续呆着,一呼拉的都散了。

等他们这些人都走了,汤恩国神气活现的点着烟,潇洒而巴滋滋的抽了两口才和杨少宗笑道:“差不多了,打牌的时候和那几个孙子试探了一下,现在基本是两个卖法,一个是别人直接到咱们公社去拉货,神不知鬼不觉,出了事也和咱们没关系,就是价格低一点,45块钱一吨,要是好煤,估计还能再高点。另外一种办法是半公开的卖,咱们负责将货拉到省城,别人在省城里接货,48块钱一吨。不过……!”

他说到这里又故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