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家风传乡里,人们至今还在传颂,而他的父亲及诸弟却依仗权势,干预地方官事。尽管曾国藩家教极严,其弟则违教者多、听从者少,尤其是其四弟曾国潢(字澄侯),在乡最为跋扈,颇为人们所怨恨。
就说同治年间,湖南哥老会起,特别是湘乡地方,原来参加湘军的人多,遣散返乡后,参与哥老会的甚多。曾国潢在乡,不仅剿杀哥老会卖力,而且地方有什么〃憎恶〃的人,他就捆送县府,请求杀掉。凡是他有所请,县府不敢不服从。有时捆送五六十人,也很难有几个生还的。当时的湘乡县令熊某,是个佛教徒,秉性慈善,接到曾国潢的请求,不答应攒不过他的权势,答应了又良心折磨太甚。所以每接到要他杀人的手令,总要躺着哭几天。友人间他哭什么,他回答说:〃曾四爷又要借我的手杀人了!〃有一年,湘乡县城新建一个码头,按惯例是杀猪宰羊,用〃三牲〃来祭祀,后在曾国潢的主持下,杀了十六个人举祭。
曾国潢在乡间为人所恨,曾国藩是略有所知的。他常在家信中告诚诸弟:〃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作衰时设想,总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在倡导〃八字〃家风中,对其弟特别强调〃宝〃字,即〃人待人为无价之宝也〃,居乡勿作恶事。1857年曾国藩奔父丧在籍,听得曾国潢在乡间杀人太多,为人所怨,想要惩教其弟。一天,趁弟弟在床上睡午觉,曾国藩计上心来,向夫人要了一个锥子,猛刺其弟的大腿,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被褥。曾国横对哥哥的这一举动,高声直呼:〃残暴!残暴!痛死我了!〃曾国藩又问:〃吾只用锥刺了你一下,你就痛死了,你杀人家,人家痛不痛耶?〃
经过曾国藩这一训诫,其弟不仅居乡杀人有所收敛,待百姓的态度亦有所好转。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作为邻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关系处理不好则会虽然日常也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但只要我们抱着〃让他三尺又何妨〃来处理这矛盾与问题,定会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关系处理好了,则会自己心里舒畅,大家愉快,再说天底下谁没有个急事,这样也好请人家帮忙。方便别人也就是在方便自己!
做事必败的四种人
曾国藩语录: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译文:做高官的人,昏庸懒惰,任下而为者必然失败,刚愎自用,骄傲凶狠,胆大妄为者必然失败,贪得无厌、没有顾忌者必然失败,三心二意、对手下玩弄权术必然失败。
居官为宦的人,许多人走向失败,有的原因很清楚,也有不清不白稀里糊涂被免职罢官的。居官而败的〃软原因〃不外乎与上司、同僚关系处理得如何、是否与时代合拍等,但〃硬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曾国藩在总结古代高官失位的原因时,归纳出了居官司而败的四者:
其一为〃昏惰任下者败〃。曾国藩说,为人主者,不可能知晓所有的天下事,不能不委派任用贤能的属下,但属下的贤与不贤,又难以全部了解,就不能不信任自己左右的臣属。然而受到左右臣属赞誉的人,未必就是贤才,受到左右臣属所诋毁的人,未必就是庸才。所以,耳目不必依靠别人代替,予夺之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古庸臣在位,他的才能遇事处理时就显得不足,巩固自己的宠遇则很有办法。这类人羞于粗茶淡饭,大多贪心且行事卑鄙,善于阿谀奉承,一旦大权旁落到这类人手里,政治将日非一日,国家将大难临头。
唐玄宗李隆基,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集明君和昏君于一身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前期,励精图治、任人唯贤,重用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人,把贞观以来的大好形势,推进到了开元盛世。然遗憾的是,唐玄宗未能做到善始善终。在他执政的后期,纵欲无度,生活奢摩,昏惰任下,造成了天宝危机。公元736年,唐玄宗因废太子事,听信了李林甫的谗言,罢免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改任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口密腹剑,给党营私,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在位十九年,政治败坏、天下大乱。李林甫死后,外戚杨国忠继任宰相,使政局更加昏暗。唐玄宗除了任人唯亲外,还重用宦官。玄宗后期,宦官增至3000多人,五品以上者就有1000余人。按唐旧制,宦官品级不得超过三品,而宦官杨思勖的品级竟从一品,一直封为国公。更有甚者,开元末年,四方奏表都有高力士阅示、处理。像宇文融、李林甫、
第37节:第三章 曾国藩的圆融之道(10)
安禄山这样的误国之臣,都是走了高力士的后门才取得将相之高位的。唐玄宗的用人不当,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终于造成了天宝危机,暴发了〃安史之乱〃,使强盛的唐王朝由此而走向了衰败。历史的经验说明,为人主者要敏于观察,知人善任,在用人上,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国家兴亡、事业兴亡的关键。历史上,亡国之君,败事之臣,其祸都源于昏惰任下。
其二为〃傲狠妄为者败〃。曾国藩常说,〃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人因骄傲而妄为,而奢、而淫、而佚,而无恶不作。人欲求成立,就必须除掉骄傲的恶习,〃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且不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明思宗朱由检,在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即位之后,改革旧弊,诛杀阉党,大有励精图治之志,然遗憾的是,思宗本人刚愎自用,自作聪明,在内忧外患俱存的危急之秋频罢宰相,〃用匪其人〃,遇事急于求成,误杀、乱杀了诸多朝臣。例如:思宗希望增强辽东一带的防守,在群臣的推荐下,他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袁崇焕赴任时,他还赐酒慰劳。后来,皇太极亲带大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人塞劫掠。因袁崇焕以前曾与清议和,有人诬陷他引诱清兵来逼迫议和,将要缔结城下之盟,思宗便将袁崇焕逮捕入狱,第二年处死。如此等等,使本来就缺乏人才的明朝更加无人可用,思宗又重蹈前帝的覆辙,起用宦官,终于导致了明朝灭亡,思宗吊死煤山的残局。明思宗既不知人,又不自知,因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恶果。
其三为〃贪鄙无忌者败〃。为官不可任情放纵,随心所欲。汉桓帝、汉灵帝好利贱义,成为有名的昏君;隋炀帝奢侈腐化而死于非命;吕不韦贪鄙无忌最终自饮毒酒;田延年贪赃枉法事败自刎。在《蜀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秦惠文王准备攻打蜀国,苦于不知道出兵蜀国的捷径,于是就让工匠雕刻了五头石牛,并把金子装在石牛的屁股后面。蜀人看见了,以为石牛能屙金子。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将石牛运人蜀国,运石牛的道路修成了,秦国的军队便跟随其后。对蜀国发动突然袭击,蜀国便亡国了。历史上像这样亡国、亡身的教训不可胜数。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既居高位,享受厚禄,就应立身忠正,行事廉洁,切不可贪鄙无忌,引火烧身。
其四为〃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曾经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诚相见,不玩弄权术。《旧唐书》云:〃去邪勿疑,任贤勿二,可以兴矣。〃去除邪恶之徒不要犹豫不决,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三心二意,这样任何事情都能兴旺昌盛。明太祖朱元璋在乎乱之时对徐达信之任之,从来不对其进行任何节制,朱元璋对徐达说:〃将军的智谋勇敢超群绝伦,因此才能遏制贼人,削平群雄。逢事一定禀报,这是将军的忠诚,我对此十分赞赏。但是,将在外,君主不便指挥。将不视军中情况缓急便宜行事。我不加以约束。〃即使徐达订了败仗,损失残重,也未遭受过朱元璋一句指责。正是由于朱元璋的高度信任和宽容博厚,才使得徐达有了拔取两座都城、三个省会、百余个郡邑的战功,为明朝的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用人才时候,要给与充分的信任,不能存在任何猜疑之必。身为人主,切不可多疑善忌,用人不专,朝令夕改,反复多诈,否则将自引其咎。当年的〃赤壁大战〃,曹操就是由于对水军统领蔡瑁、张允缺乏信任才中了孙刘的〃反间计〃,从而使其水师失掉了水上优势,导致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史实证明,上以推诚待下,下必谒诚而效命,只有上下一心,上下同德,才能成就大业,兴旺百事。
历来仕途多变幻。曾国藩置身官场的漩涡之小。且能洁身自好,常保盈泰,除了他自身聪敏,善于处变而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他在总结居官四败的基础上又从〃责任、道德、才具、态度〃四方面,提出了为官的要求,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己践行,没有一刻放松对自己的戒惕和监督,因而才得以在宦海的风浪中稳步前进,步入辉煌。
第38节: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1)
做一个成大事的人,要善于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曾国藩所说的失败原则,指出了仕途中所引以为戒的主要方面,对现今当领导之人,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韩国的大宇汽车集团,后期领导层决策昏暗不明,盲目贪图企业规模,致使自身不断膨胀,终于无法控制,陷于破产解体的窘
迫境地。
第四章 曾国藩的牵手之智
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曾国藩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并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并且随着地位越高越善于经营,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真可谓明白人做明白事。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就会越多,你所能够利用的资源也会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曾国藩语录: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