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祐之如子。”
【爱鹤失众】喻因小失大。《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爱毛反裘】反裘:指反穿皮衣。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爱屋及乌】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素好古】《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爱莫之助】见“爱莫能助”。
【爱钱如命】见“爱财如命”。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既称月老,又号冰人,爱钱如命,说谎能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爱财如命】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爱人利物】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三国志·吴志·孙和传》“且志土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道,高山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萧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爱如己出】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明·周辑《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沈从文《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她出世半岁,就丧了父亲,一岁半时,就随母来到邓家。母亲自然是爱的,后父也~。”
【爱如珍宝】形容十分喜欢。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申屠娘子,已是身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个儿子,爱如珍宝。”
【爱生恶死】喜爱生存,厌恶死亡。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爱惜羽毛】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后以“爱惜羽毛”喻珍惜自己的名声。
【爱憎分明】爱什么,恨什么,态度很鲜明。
【爱礼存羊】《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爱礼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碍手碍脚】妨碍别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二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宝钗因说道:‘咱们别在这里~。’说着,和宝玉等便往迎春房中来。”
【碍足碍手】同“碍手碍脚”。
【碍口识羞】因羞而不说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碍难从命】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
【暧昧不明】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之私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安安稳稳】十分安定稳当。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安邦定国】见“安邦治国”。
【安邦治国】使国家平安稳定。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安常守分】习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安常守故】习于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安常处顺】见“安时处顺”。
【安常习故】谓习惯于成规,守旧而不思变革。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安常履顺】见“安时处顺”。
【安车蒲轮】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安堵乐业】见“安居乐业”。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安土重旧】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安之若素】谓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安之若命】将遭受之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参见“安之若素”。
【安不忘危】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安内攘外】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再别胡行乱闹了。”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感到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安富尊荣】安逸富足,尊贵荣耀。《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安富恤贫】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安国富民】使国家平定,使民众富裕。《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安魂定魄】使人心安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亦圣道之大同。”
【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言即:同样是一个人。明·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