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古今地名对照表 >

第18章

古今地名对照表-第18章

小说: 古今地名对照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术于此。②今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或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黄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与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西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北,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著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国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北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今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於——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於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於。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天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著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而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县。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水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领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②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淮东。淮西治寿州(今安徽风台),南宋治庐州(今合肥);淮东治扬州。

  淮安——①今江苏淮安县,汉置射阳县,晋为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又为山阳。民国为淮安。②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治淮安,即今县。后改州。元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国废府。⑧隋以显州为淮安郡,唐有唐州淮安郡,均治比阳(今河南泌阳)。

  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