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另类解读『搜神记』 >

第15章

另类解读『搜神记』-第15章

小说: 另类解读『搜神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很同情这个狐狸。

从这个故事来看,她并没有害人的意思。没勾引男人,也没装神弄鬼,每天出入田间地头儿,不过正常的生活。对于黄审的询问,虽然不便作答,但也报以礼貌的微笑。她可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你种你的地,我走我的路,可是她想错了。这一错,就让她失去了一条尾巴,估计,还有千年的道行。

是的,人固然怕鬼,而鬼又何尝不畏人呢。今天还是甜言蜜语,明天也许就是拔刀相向。正人君子也好,阴险小人也罢,内心之叵测,用显微镜也不一定能看清啊。

不了解人的本性,那是要倒霉的,鬼也不例外。

且说三国时期,魏国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书法家,名字叫钟繇。钟繇字元常,河南长葛人。这个人一生,算是出尽了风头。做官,人家当了太傅。太傅为正一品,位列三公,绝对的高层领导。有这一项,这辈子就值了。别忙着羡慕嫉妒恨,这只是个零头儿。

真正让钟繇流芳百世的,是他的书法造诣。什么隶书啦、楷书啦,全不在话下,随便拿出一样,都是祖师级的水平。就连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也得屈居人后,并称为“钟王”。

这还不算完。大书法家还有两个宝贝儿子,一文一武,名冠天下。文的叫钟毓,官做得挺大,并有文集五卷传世;武的叫钟会,曾与名将邓艾联手攻蜀,战功赫赫。

有这些资历,钟繇在朝中腰杆挺得倍儿直,显然是炙手可热的角色。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钟繇有点反常,连续几个月没有上朝。这天一来,大家便围上去,嘘寒问暖:“钟大人,这阵忙什么呢?看上去有点儿憔悴啊。”

有会说话的:“那还用问,大人要么秉烛夜读、勤于治学,要么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哪像我们天天晚上泡在养生会所,虚度光阴。”

钟繇拿出小镜子,照了照:“脸色是不太好啊……这阵没睡好。”

又有人凑过来:“大人日理万机,失眠是难免的。听说有个姓崔的也睡不着觉,要不问问他,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子。”

钟繇连连摇头:“不是失眠的问题。大家都是男人,我也不必藏着掖着。实话和各位说吧,最近有个美眉,叫露露(化名,为行文方便,原文无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天天来找我。这姑娘又漂亮又性感。天天晚上就伺侯她了……”

哦,原来是纵欲过度啊。

有的人提醒说:“大人,您的府上戒备森严,一个年轻的女子怎么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呢。况且按您所说,她的姿容超出了常人,每天寻欢作乐不知疲倦,没准是鬼怪魅人,您要注意啊。”

钟繇一想,很多地方确实可疑,便下定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天晚上,露露又来了。她来到门前,左顾右盼,迟疑着不肯进来。露露一向作风泼辣,怎么今天这么扭捏呢?钟繇感到奇怪,热情招呼她:“darling,进来呀!”

露露盯着钟繇看了几秒,说:“你身上有杀气,不是要害我吧?”

我都笑成这样了你还能看出来有杀气,肯定不是凡人。

“怎么会呢?你净胡思乱想。快进来吧,我都等不及了。”钟繇一个劲儿地邀请,手里却偷偷抓起了钢刀。

露露又犹豫了一下,才磨磨蹭蹭地踱进屋里。等她走到近前,钟繇突然出手,对着露露就是一刀。露露躲闪不及,被砍中大腿,鲜血喷涌而出。她惨叫一声,夺门而逃,边跑边用棉花擦拭腿上的伤口。血流如注,染红了走过的道路,疼在腿上,痛在心里:妈的,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第二天一早,钟繇马上派人沿着血迹去找,找来找去,来到一座大坟前,就这儿了。众人挖开坟墓,打开了棺材,只见一个漂亮的女人躺在里面,身上穿着白色的丝绸衫,里面是红色的绣花棉背心,栩栩如生。左边的大腿上,有一个明显的伤口,旁边是一堆从背心里掏出的新棉花,上面血迹斑斑。

这个可怜的女鬼,可能是想通过和人交往,沾染人气,实现复活的愿望。没成想刚刚攒了点精血,便遭毒手。受伤的女愤青说,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男人那张嘴。不知道从此以后,人世间会不会又多了一个怨妇。

33、谁的脑袋在飞

不怕死的人常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多少多少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别管以后是好汉还是混蛋,这话当时听着绝对壮胆。不过,仔细一琢磨,这里面似乎也包含着对今生的放弃,潜台词就是,这辈子是完了,要出风头,也只能指望下辈子了。

这种无奈,当然是有道理的。作为人来说,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脑袋一掉,game over,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头百姓,统统推倒重来。毕竟大家不是孙悟空,脑袋搬家还能回来。

朱桓原来也是这么想的。

朱桓,字休穆,三国时吴国名将。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桓得到了一个丫环,名叫莫愁(化名,为行文方便,原文无名)。这小丫头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大家都挺喜欢她。一天夜里,莫愁的室友半夜尿急,起身上厕所。这个室友人不错,怕吵醒大家,灯也没点,蹑手蹑脚地找衣服。

正在这时,她忽然觉得睡在旁边的莫愁有点儿不对劲儿。她凑近一看:妈呀,莫愁的脑袋没了!当时这姑娘吓得头皮发麻,尿直接就下来了,就地解决。厕所是不用去了,呆了几秒钟,发出一声杀猪般的嚎叫:杀人了——

大伙听到喊声,赶紧点灯来看,一进屋,直接就晕过去三个——只见莫愁身体还躺在被窝里,脑袋却不见了踪影。奇怪的是,脖子上并没有血迹。有胆大的男仆走过去,伸出咸猪手摸了一把,感觉身体还有温度,呼吸很微弱,好像只剩下了一口气儿,这说明人还没死。

天快要亮了,大家用被盖住了莫愁的身体,正战战兢兢地互相议论,忽然一个东西从天窗飞了进来。众人抬头一看——天哪,正是莫愁的脑袋!两个耳朵像小翅膀,忽闪忽闪的,带着头向床上飞来。头到了床上,来回寻觅,看样子似乎在找身体。可是怎么也打不到,一落到枕头上就骨碌到地下,反复好几次都是这样。

这时,莫愁的头发出了一声叹息。有聪明的丫环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伸手把被子拿开。头果然飞起来,安在了脖子上。莫愁睁开眼睛,揉了揉,说道:“哎呀,你们怎么起得这么早啊?”

朱桓接到家人的禀报,也过来看。听大家一说,他也吓坏了。这丫头大概是个妖怪吧?什么也不用说了,我不杀你,你也别害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别在这吓唬人,这谁受得了啊。

莫愁知道自己闯了祸,含泪离开了。

莫愁走了,可朱桓这颗心还没放下。唉,这孩子除了脑袋乱飞,别的哪都好。说她是妖怪吧,可来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害过谁。朱桓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派出人马,四处打听莫愁的下落。他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愁没找到,可是却有重大收获。原来,在秦朝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叫落头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脑袋能离开身体,在空中飞翔。可能莫愁是落头民的后裔,所以保留了这个特性。要说朱桓,不过是少见多怪。因为当时有些南征的将军也得到过这种人,有个别缺德的,还曾经拿铜盘死死盖住身体,结果头不能接上,这个人就死掉了。

人往往这样,蜀犬吠日,自己不知道的就认为不存在,甚至做出荒唐的反应。如果不知道世界上有假牙这玩意,哪天谁从嘴里掏出来,估计也得被当成妖怪。

日期:2013…04…17 14:29:00

47、其实不想走

吾有一友,喜欢饮酒,又做得一手好菜。说起来,也算是性情中人,每当酒酣耳热之时,总是念叼两句话:活着没信心,死了没勇气。话很简单,但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境。别看大家平时抱怨活着如何如何操心、生存如何如何不易,如何如何不想活了,可真要对自己下死手,大部分还真就没这个勇气。君不见,那么多嚷嚷着跳楼跳桥的,有几个成功的,最后还不是等到消防车来。要是真想死,纵身一跃,什么消防员、什么气垫、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啥也来不及了。

故土难离,但有一线希望,谁不愿意活着?所以,求生是人的本能,有时候,顽强得超乎想象。

西晋咸宁二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琅琊郡人颜畿病了。家人把他送到医生张瑳那里治疗,连打针带吃药,始终不见好转,最后死在了张家。那时候民风淳朴,医风医德也过得去,所谓生死有命,谁也没有什么异议。要是放到现在,就得算医疗事故,家属早在张家设灵堂、挂条幅了,不把张大夫一家折腾死才怪。

家人忍痛含悲,将颜畿装进棺材,放在张家,待等良辰吉日,入土为安。

这一天,到了出殡的时候,送葬的队伍抬着棺材,吹吹打打,将颜畿送往风水宝地。可是,走到半路上,引路的魂旗(出殡时孝子打的一种特殊旗帜,作用一是为死者的灵魂带路。二是震慑恶鬼,也叫灵幡)总是缠在路旁的树上,解都解不开。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家里人更加悲痛。正在这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人忽然跌倒,称自己是颜畿,哭喊着说:“我的阳寿没到,根本不应该死。只是吃药太多,伤害了我的内脏。今天我会活过来,你们不要把我埋葬!”

活见鬼啦,大家后背直冒凉气。他老爹赶紧走过来,这老爷子反应挺快:“孩子,你别着急,如果你的阳寿没到,就一定能活过来,我们也不想你死啊。现在,我们就是接你回家的,不会埋你。”

这番话说完,倒在地上的人马上恢复了正常,魂旗也松开了树枝。

回到家里,一家人魂不守舍。夜里,颜畿的妻子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丈夫对她说:“我复活的时候到了,你们赶紧把棺材打开,里面空气质量太差了。”丈夫一走,梦就醒了。她不敢怠慢,赶紧叫醒家人,讲述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