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

第65章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65章

小说: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9年春,苏维埃共和国国内形势仍然十分艰难:粮食和油料危机加剧,国家仍处在四面受敌的状态,战线长达8000公里。国内外反革命武装计划在3月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主要突击力量仍然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高尔察克在东线实施主要突击,邓尼金在南线,尤登尼奇在彼得格勒,末勒尔在北线,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民族主义分子在西线分别实施辅助突击。各线白军共15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51万人,协约国利用其海上优势,对全线白军实施广泛支援。此时,红军共有140万人,其中作战兵力38万余人。至4月中旬,各线白军不断进攻,使苏维埃共和国的形势渐趋恶化,东线形势尤为严重,它再次成为共和国的主要战线。俄共中央分析了当时形势,确定了粉碎高尔察克,解放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战略任务,并采取措施,增加武器生产,改进交通运输,给东线增调人力物力。
几经削弱的东方面军到4月中旬补充到14万人,编成两个集群:由第一、四、五和土耳斯坦集团军组成南方集群,伏龙芝任司令员,其任务是由布祖克地域向乌法实施深远包围突击,在450公里宽的正面上粉碎敌西集团军;由第二、三集团军组成北方集群,绍林任司令员,其任务是向萨腊普利、彼尔姆方向实施正面突击,击溃敌西伯利亚集团军。东方面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粉碎了高尔察克的西集团军和西伯利亚集团军,进到了乌拉尔山前地带,向前推进了350—450公里,解放了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重要产粮区和工业区。通过反攻,红军在东线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取得了对高尔察克白军的决定性胜利。
1919年上半年,正当东线红军大举反攻之际,获得协约国大量武器援助的邓尼金已成为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突击力量。邓尼金在从伏尔加河到德涅斯特河1300公里的正面上大举进攻,企图迅速占领莫斯科,消灭苏维埃政权。于是,邓尼金成了主要威胁,南线再次成为主要战场。对此,7月9日列宁向全党发出了“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红军总部制定了在南线反攻的计划。为了便于指挥,把原来在1300多公里宽正面上作战的南方面军分编为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到10月中旬,南线红军总兵力已达18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红军的变化。南方面军的反攻从10月11日持续到11月18日。其间,实施了奥廖尔—克罗梅进攻战役和沃罗涅什—卡斯托尔诺耶进攻战役。到11月17日,红军攻克了库尔斯克,重创了邓尼金志愿集团军,切断了它同顿河集团军的联系。到11月下旬,南方面军的顺利反攻已发展成南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全线总攻。南线红军的进攻从1919年11月19日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至1920年1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53天。此间,红军两个方面军在11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前推进3550公里,粉碎了邓尼金白军主力,解放了近5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在进攻中,红军选择白军兵力薄弱的结合部,沿捷径实施主要突击,发挥骑兵兵团和军团作为快速手段的作用,加速了战役进程,割裂了敌军集团。这一切都加速了红军的胜利和邓尼金的失败。
1920年初,各路红军纷纷出击,扫荡白军残余,几遭打击的各线白军残余纷纷逃往边远地区。至此,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内战的决定性胜利。红军在南线击败了邓尼金,在东线击败了高尔察克,在西北击败了尤登尼奇。从1919年下半年,外国干涉军除远东白军外,已先后撤出俄国,国际帝国主义的封锁已经破产。此后至11月,苏维埃共和国打退了波军的进攻,签订了《里加和约》(参见“俄波战争”),粉碎了邓尼金的残部——弗兰格尔白军的进攻,结束了内战,国家开始转入和平建设。
在持续3年的苏俄内战中,苏维埃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经过奋战挫败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及其所支持的反革命白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使刚刚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得以站稳脚跟,为尔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之所以能克服艰险,战胜强敌,除了战争本身具有的人民性和防御性外,主要是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在战争中实行了严格的集中领导和指挥;着眼苏俄内战的特点,采取坚决、灵活的作战方针,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发扬红军之长,利用白军弱点,化被动为主动,逐个歼灭了敌人。

77 俄波战争
波兰向东出击的一次领土战争
俄波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利用苏俄内战之机为获取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和立陶宛而对苏维埃俄国发动的一次领土战争。战争从1920年4月25日波军进攻乌克兰开始,至1920年10月12日以双方签订和约,达成妥协而告结束。
战争初期,波军大举进攻,迅速占领了西乌克兰及其首府基辅,但被红军反攻所打退。在反攻中,红军轻易取得胜利,挥师西进,并越过国界,直逼波兰首都华沙。但波兰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利用红军轻敌冒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等弱点,迅速调整部署,突然发起反击,致使远离本土、疲惫不堪的红军全线溃退,撤回涅曼河畔。在战争中,红军共损失兵力达20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
在战争爆发前,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苏维埃俄国宣布废除了过去沙俄政府签订的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有独立和统一的自决权。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波兰的革命进程出现高涨。但是,作为波兰国家元首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毕苏茨基,把恢复1772年波兰被瓜分前的历史边界和建立包括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波兰联邦共和国作为复国的基础。他的联邦制主张既符合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利益,也反映了国际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俄国的愿望。因此,波兰在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中得到了协约国的物质支援。
1919年初,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先后向俄国中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苏维埃俄国的内战形势正处在紧要关头。毕苏茨基利用处在内战之中的苏维埃俄国无力他顾的时机,挥师东进,入侵并占领了立陶宛和白俄罗斯。1920年初,波兰仍积极备战,准备在弗兰格尔白军的配合下,向乌克兰发动进攻。
此时,苏维埃俄国虽已取得内战的决定性胜利,军事实力明显增强,但其经济状况仍十分严峻。为避免与波兰的冲突,苏维埃俄国向波兰提出建议,在承认“寇松线”以东250—300公里为波兰边界的基础上双方举行和谈,但遭波方拒绝。鉴于战争不可避免,苏维埃政府开始加强西线兵力,着手制定对波作战计划。
为了向苏维埃俄国发动进攻,到1920年4月,波兰武装力量由1919年初的11万余人扩充到约60万人之多。波军计划首先歼灭红军西南方面军,夺取乌克兰,尔后变更部署,挥师北上,与东北方面军配合,打败红军西方面军,占领白俄罗斯全境。进攻乌克兰的作战计划是:以第二、三集团军围歼红军第十二集团军,尔后向红军第十四集团军进攻,夺取敖德萨,并在方面军整个地带内抵近到第聂伯河。为了夺取西乌克兰,波兰政府与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彼得留拉签订了共同作战的条约。
在波军正面,红军部署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方面军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北的白俄罗斯境内,辖第二、四、十五、十六4个集团军和骑兵第三军,到5月底共有步、骑兵8.1万人,方面军司令员是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他年仅27岁。
另一个方面军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南的乌克兰境内,辖第十二、十四集团军和骑兵第一集团军,共有步、骑兵4.6万人,方面军司令为叶戈罗夫。
到1920年5月底,苏波双方兵力对比暂时处于均势,但红军西方面军正面波军左翼集团兵力较弱。因此,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计划由西方面军向波军左翼实施主要突击。1920年4月28日,俄共中央批准了加米涅夫制定的战略反攻计划。该计划规定,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密切协同,分别从东北和东南向华沙实施向心突击。西方面军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北担任主攻,沿明斯克、比亚威斯托克方向直取华沙。西南方面军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南配合西方面军行动,沿罗夫诺、卢布林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反攻前,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满以为波兰的工农革命正处在高潮之中,他对战争前景作了十分乐观的估计。图哈切夫斯基也基于这种估计,结果导致了他在战争中轻敌冒进,功亏一篑。
1920年4月25日,波军在普里皮亚特河至第聂伯河宽500公里正面上发动进攻,短时间内向乌克兰腹地推进了200公里,5月7日夺占了基辅,但未能合围红军第十二集团军。
此时,波军战线已长达1000公里,后勤补给日益困难,已成了强弩之末。5月14日,红军西方面军在预备队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在白俄罗斯向波军率先发起反攻,但因兵力分散,协同不好,被波军所退。5月20日,红军完成了反攻准备,并从南北西翼先后转入反攻。实施了基辅战役、七月战役、利沃夫战役和华沙战役。反攻前期,红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华沙、利沃夫城下。进行了决定此次战争命运的大决战——
华沙战役。
鉴于红军的顺利进攻和波军的全线溃退,加米涅夫于7月22日改变了原定作战计划。命令西方面军不作战役休整,继续追歼败退的波军,至迟于8月12日以前强渡维斯瓦河,攻战华沙,而西南方面军改向利沃夫进攻。此一变化,使两个方面军的突击由向心变为离心之势,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协同,削弱了突击力量。
8月8日,图哈切夫斯基签发命令,欲图迅速攻占华沙,全歼波兰守军,具体部署是:第四集团军在骑兵第三军协同下从北迂回华沙,然后向南直插普洛次克,切断波军退路及西方国家对波军的补给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