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念故旧铁心肠
中国人是一个讲究情面的民族,然而蒋经国却在许多方面丝毫不讲情面,让许多人对他含恨不已,这也多多少少透露出他的从政性格。
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王正谊的“贪污案”,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个案。
王正谊是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老先生主政时,对王正谊信任有加,大家一般也都将王正谊当作是老先生这个系统的人看待。
后来,老先生卧病,蒋经国想做一些锐意革新的事,就多方整顿。中国人所谓新人行新政,没有新人似乎新政就无从推动,所以,蒋经国就要大量安插自己的人马,我想这方面,老先生也是相当理解和支持他的。当时就有一种传闻,指蒋经国有意让他的人——曾在“国防部人事次长室”服务的宋某来接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长之职。这是蒋经国的想法,可是,当时大概王正谊一方面还想继续在人事行政局的位子上,发挥所长。加上自己错估形势,认为还有老先生在背后支持他的施政,所以,并不理会外面的一些风言风语。
不久,爆发了所谓中央国民住宅的舞弊案,被捕的人赫然包括了王正谊。到底王正谊的涉案程度有多深,大概除了情报单位,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王正谊后来被判刑入狱,被判的是无期徒刑,一直到蒋经国卧病的时候才假释出狱。后来蒋经国不知道是怎么打听出来王正谊出狱了,还曾经问人:“是谁把他放出来的?”当然,以王正谊的脾气,出来以后逢人还是说:“我是天大的冤枉,根本是被栽赃的!”
对犯错的人,或是“不听话”的人铁面无情,对一些所谓的亲朋故旧,有事情去向他求情游说,蒋经国还是从不懂得什么“网开一面”。
在祖国大陆的时候,老先生有位侍卫长姓王。这位老侍卫长,对老先生的忠心可以说是没话说,在1949年,老先生一家撤退溪口的时候,王侍卫长当时早已退休在溪口养老。在此之前,特别是抗战时期,王侍卫长可以说是跟老先生寸步不离,老先生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以前,老先生既不叫他的名字,也不叫他的职衔,就叫他“卫兵头”,为老先生的安全工作,王侍卫长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
从祖国大陆撤退的时候,王侍卫长扶老携幼、变卖家产,然后跟随老先生来到台湾。可是,王侍卫长身无长技,在台湾又是人生地不熟,眼看就要坐吃山空,没有办法,就想到去找老先生帮忙。可是,他想老先生成天忙于政务,哪有时间去处理他的私事,就去长安东路找蒋经国帮忙,他当然是希望蒋经国能给他介绍一份工作,可以让他糊口度日。
当时,为了找工作去麻烦蒋经国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不轻易替别人介绍工作的。蒋经国那时大概只是敷衍地答应帮他介绍工作,可是一直没有下文。王侍卫长碰了几次钉子,心中实在气得不得了,心想,我为了追随蒋介石,最后连家产都变卖了跟到台湾来,怎想到连个糊口度日的工作都没法为他代为安排一个,气得从此不再来往。
另外一位王姓军官是“安全局”的高级首长,王从“安全局”下来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有实权的职务,他太太和蒋方良关系一向不错,而且经常一起打高尔夫球,有空还时常在一块儿聊天聚会。她想,先生职务之事请蒋方良去和蒋经国讲讲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于是,王太太就直接去找蒋方良。蒋方良一听,这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她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蒋方良一口答应了下来。等蒋经国下班回官邸,就向他转述这个事情,没想到蒋经国第一句话便说:“你不要管这个事!”一方面,他不愿意蒋方良插手公事,另方面也等于拒绝了王姓首长的关说,不准备给他做任何安排。
王姓首长对这件事情,到底心里作何感想,当然没有人知道,但是,以他在蒋经国身边那么久,加上服务蒋家那么多年,为了谋求一官半职,得到的竟然是这样的回复,当然是满腹不是滋味。
对故旧的态度是如此,对亲戚的态度其实也是一样。
蒋介石生前的最后一任秘书就是蒋经国侄子,他的父亲与蒋经国是堂兄弟关系,孝文他们几弟兄都称这位长辈伯伯,是官邸老一辈的侍卫,官拜少将高参退役。这位孝字辈的侄儿在老先生去世之后,无所事事,他的母亲蒋太太就以堂嫂的身分,去找蒋经国,想请他为儿子帮帮忙,能够安排一个适当的职位,好歹这位蒋先生也是老先生的秘书,论学问、论人品,谋个职位自忖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哪知这些全是蒋太太一厢情愿的想法,蒋经国根本不理会蒋太太那一套,就直截了当地回绝说:“你叫他参加考试啊!”
这位蒋太太所以会去找他,主要的因素也是以为蒋经国对自己人说不定会比较照顾,谁晓得他还是铁面无情,说不帮忙就是不帮忙。
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对他们很关照,给他一个相当于侍卫室内卫组主任的位子,后来,因为蒋经国不肯帮忙,这位孝字辈的侄儿只好在士林官邸等退休。
蒋经国从来不曾为了亲朋故旧的私事,以公家的名义下条子做什么指示,惟一的一次例外,就是为了陈立夫。
记得陈立夫回国,蒋经国知道他进出没有车子,十分不便,马上下了一张条子给士林官邸车队,要他们拨一部凯迪拉克五人座的汽车给陈立夫。这是我所知道的蒋经国惟一的一次为了故旧的私事,下条子叫下属办,这算是例外中的例外。
廉洁不阿
在台湾如今这样一个日趋腐化贪婪的社会,对蒋经国在世时期的廉洁作风,不得不让人兴起一股怀念和景慕的心情。
蒋经国一生忙于公务,是一个大家都普遍认同的看法,但是,对他的廉洁自持,大概一般人还很难去体会出来。
在“七海”时代,“行政院”或是“总统府”都会派专员,每个月固定时候把他的月俸、眷粮等等一些生活日用品和经费,送到官邸给蒋方良签收。然而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逢年过节都有送礼的习惯,在他主政时期,他一再强调,要革除送礼浪费的恶习,所以,他是极力反对公务人员或是民间送礼的。
可是,在现时社会当中,送礼好像早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办法在一时半刻的时间内彻底革除。但是,他不能禁绝别人送礼,他却坚守了自己不收受任何礼品与馈赠的基本原则。
如果,他的办公室收到了任何的礼品,诸如外国朋友送的高贵礼物、金门酒厂固定送给“总统”或“行政院长”的高级金门高粱酒,全部都在年终举办一个全体员工(他自己除外)摸彩大会,把所有的礼品提供大家摸彩同乐。记得有一年,有一位宪兵抽到大奖,是一块劳力士金表,那个宪兵抽到奖简直高兴得不得了,可是,蒋经国自己到死为止,手上都还是戴着一块普通的石英表。
一丝不苟,是蒋经国从赣南当专员以来,就养成的一种习惯,这方面是任何人都不容置疑的。
细说蒋经国的政治性格
从整体来看蒋经国的政治性格,我觉得他之所以和他父亲在性格上截然不同,是因为他独特的成长背景因素,这些是不容忽视的。到底有哪些个背景因素呢? [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第一,蒋经国早年在苏联艰困的生活经验。
我们要知道的,他早年在苏联,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前,中俄关系并不好的那个阶段,为了蒋经国的家世背景,他备受俄共的歧视和打击,甚至被当作人质,生活非常艰苦;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求生存,当然要有一套生存哲学,这套生存哲学的养成,对他后来的人格发展,乃至生活方式,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
第二,蒋经国早年曾经是俄国共产党党员。
共产党讲的是唯物主义,在思维方式上,讲究的是唯物辩证法,他的意识形态是不是受到这套辩证法则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问题。当然,在共产党的生活环境里面,要懂得利用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蒋经国在俄国的时代,刚好是苏联宣传这一套东西最厉害的时候,他作为那个年代的人,对人生乃至政治都有他的一套思维逻辑,这是后来的一代人不能轻易了解的。
第三,老先生的刻意培植。
最早,老先生会答应让蒋经国这个儿子去远方的苏联,除了政治上的考虑之外,当然最大的原因也是为了培植蒋经国,将来能够独当一面,或者继承衣钵。后来既然回来了,当然更要好好栽培一番,要不是祖国大陆的政权被共产党所夺取,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来,凭蒋经国在国民党党政军内部的资历,要想那么快就蹿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兵败大陆,无异也是蒋经国得以更快继承大统的契机。
在蒋经国继承老先生的权位之前,老先生当然给了蒋经国最好的一些学习机会,让他懂得去操作国民党的党政军这部大机器,并且了解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诀窍和技巧,让他能够更得心应手地去掌控这个权力。
由于蒋介石在释放他的权力之初,是先把国民党引以为豪的“情治系统”的这股力量,交给蒋经国,他在“情治系统”这个圈子里浸淫那么久的时间,当然在个性和作风上,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个影响。
综上而言,他的双重性格、神秘性格、翻脸无情、威权性格等等,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固然已经显得有些格格下入,可是毕竟当时的时空背景不一样。何况,他的年轻时代乃至他的家庭背景,也和外人不同,特殊的主客观条件,特殊的个人际遇,当然会塑造出特殊的性格,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十四章:蒋经国的私人生活
蒋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