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小说巨匠-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
“现在还没想到,到时再说。”
柳敬亭一阵恍惚,再次为古人那句“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话折服,看来《倚天屠龙记》中那个着名桥段并不是凭空捏造。
“那就这么说,不过必须是我力所能及的啊。”
柳敬亭总算切身地体会到张无忌的心情。
“那是当然,不然有什么意义。”
……
亭穿十一年二月,诺贝尔风波早就平息,柳敬亭也彻底沉默下去,再没有威尼斯的留作表现,也没有像在法国卢浮宫那样的公开露面。
整整四个月!
大家理解他心中的失望和愤怒,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急切地催他回归。
不过,眼见约定日期日益临近,大家心中也是暗暗着急,看情形,赫斯塔和蓝图斯并没有打算让步,而被淘汰了一次的柳敬亭今年完全没有递交新作,得奖的可能基本为零。
也就是说,当十月份来临的时候,柳敬亭必须要做一个艰难的选择。
退出文坛?
基于这种担忧,古庸生的读者越发不敢在论坛里提这件事,希望大家渐渐将那个赌约忽略,一年之后,古庸生正式归来,然后开新书,一切照旧。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如果柳敬亭今年没得诺贝尔,就真的要退出文坛了吗?”
网络上,永远不会缺少好事者,一直隐忍且尽量避免这个话题的读者们恨不得立即将发帖者痛扁一顿,但是大家也知道,掩耳盗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还在说这个话题吗,全世界的专家和读者都认为柳敬亭具备诺奖资格,这还不够吗?”
心中愤愤的读者眼见避无可避,只好烦躁地出面辩论。
“而且古大说得很清楚,只是‘柳敬亭’和‘古庸生’退,不是龙贪杯和林欢,更不是维尔特和戈明克!”
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种声音一直持续。
“说过的话好似挖过的坑,都要自己去填,不论是柳敬亭还是古庸生,从出道到现在,几乎没遇到过什么真正的挫折,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那么不顾后果地对着镜头说下那个赌约,因为没失败过,所以不知道害怕,我个人以为,这次的教训未必是什么坏事。”
风头过去之后,一些知名评论员,微型博客大V们开始出面聊这件事,他们普遍都肯定柳敬亭的成绩,然后再指出“这是一次修行”、“年轻不怕历练”、“挫折使人成长”……
“时评人”组团的情况在网络世界并不新鲜,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如果想炒哪个话题,只要在圈子里号召一下,大家集体出动,两天之内基本就能炒出一个热门话题。
……
“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这么沮丧,只要读者支持,随他们怎么说好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匠录》副主编王见山安慰大家道。
大家嘴巴上“嗯”着,心里却另有想法,这是一个看重结果的时代,一切理由和解释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是实力不济的体现。
几乎每个人在听他人为一件失败的事情做解释时,内心深处的想法都是:“实力不济。”
就好像去年当柳敬亭彻底失去诺贝尔时,已经有人在分析可能的原因,开始寻找那两部作品的瑕疵。
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败也光荣”这种事。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拳击运动员在泰森的拳头下支持了很久才倒下,大家可能会顺口说一句,输得伟大,但是那个运动员会接着名不见经传下去。
柳敬亭的问题也是一样。
要么是带着这个污点继续写作,要么是灰溜溜地换个笔名。
……
柳敬亭的新笔名叫做“T—海贝”,一个美国女性的名字,本意是“泰海贝”,之所以用女性的笔名是因为《老人与海》出版合约的签名者叫做“徐晴”,申报诺贝尔文学奖的材料也是这个名字。
《老人与海》虽然没有像《等待戈多》和《威尼斯商人》那样轰动一个洲,但是这部作品在美国却是掀起不小的动静。
“洗练的文字,深邃的哲理寓意,精湛的结构,昂扬不屈的情操,共同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耶鲁道兰顿教授为这部作品拨冗作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
《纽约时报》同样给出了高度赞扬。
之后,世界顶级畅销书作家蓝图斯在自己的个人推特上热情地推荐了这本书:“唯有精神不败,才能让人心灵震颤,这是一本值得全人类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你会记住那个伟大的老头!”
不得不说,经蓝图斯推荐之后,《老人与海》的销量开始呈几何式暴增,其中包括许多知名的主持人、评论家和明星,接着又是一边倒的上佳口碑,销量随之再涨。
仅仅一周之内,《老人与海》在美国就卖出了620万本,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古庸生武侠在中国的号召力,不过,正版意识不同的两个国度,实在缺乏有效的类比意义。
柳敬亭本人对这个销售数字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感觉,毕竟曾经创造过48小时520万本的销售奇迹。
徐晴却有些难以置信,特别是手里握着那张以她的名义办的稿费卡时,心中不免生出一种古怪的情绪。
一本不足十万字的小说,居然能成就一位千万富翁!
这是不是美国梦的一种实现方式?
当然,这种情绪只是一闪而过,本质上,走南闯北习惯了的她,对金钱的欲望还是较常人为淡。
“卡给你,不要忘记给璐璐的稿费。”
“卡先放您那里吧,回国后再统一转三分之一给她。”柳敬亭轻描淡写地说道,好像在说几千块钱的事情一样。
徐晴也不是矫情的人,回手把卡装进钱包,说:“那就回国再说吧,反正后面路上还要用钱。”
……
“这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如此评价道:“很难想象得到,这不作品出自一位女性作家。”
“不要忘记,赫斯塔也是女作家。”另外一个女院士提醒道。
“估计这次,又要对那个中国男孩说抱歉了,格兰教授你认为呢?”
牛开朗笑着摇摇头,未置可否。
因为柳敬亭的事情,老牛今年的表现明显低调和沉默许多,其他院士也是心照不宣。
“不过,这位徐晴也是中国人吧。”
“我知道中国南港有位叫做徐晴的女作家。”牛开朗说。
“不管那么多,今年我支持这本到底。”
“我也是。”
“我仍然支持柳敬亭。”牛开朗脸上的笑意有些不易察觉的复杂。
《老人与海》最终顺利进入决选,并以13比2的悬殊选票被裁定为今年的诺贝尔作品!
第三百五十八章 擦眼而过,翻江倒海!
亭穿十一年七月,柳敬亭和徐晴躺在夏威夷海滩上的木椅上,柳敬亭第一次正视自己若隐若现啤酒肚的问题,徐晴在旁边悠然而满含嘲讽地说道:“二十几岁就这样,等到了四十岁,低头就看不到脚了吧。”
柳敬亭不敢深思那个画面,表情惊恐,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躺到沙滩上,连做十五个仰卧起坐。
徐晴哈哈大笑。
柳敬亭侧头看着一身比基尼的晴姨,说:“我也没见晴姨你怎么运动,为什么身材可以一直维持得这么火爆?”
这话里面的不恭敬,已然带有反击的意味。
徐晴不以为意,说:“你敢调戏晴姨我,以后有你好果子吃。”
正在临时抱佛脚,努力做运动的柳敬亭心中微惊,急忙将脑中那股模糊轻幻的岔路念头排出脑海。
徐晴坐起身,意味深长地看着柳敬亭,过了一会,又笑着摇头,说:“长途旅行最能考察一个人的品格,你,也算不错了。”
想起两人一路走来,翻山、越岭、涉水、探险,难免会有各种亲密接触,抛开杨丽璐的关系不说,他们就是尘世中一对普通的正常男女,柳敬亭能让“晴姨”这个长辈的身份成为习惯,足见心境。
至于此刻,她已拿出这种装扮,如果他还能熟视无睹,心中无半点涟漪,她或许也需要重新跟大侄女聊一聊选对象的问题了。
这是属于徐晴个人的自信问题,而且,当初杨丽璐曾警告过柳敬亭,没有哪个男人能在小姨面前保持原型不露。
现在想想,这话果然大有深意。
七月底八月初,两人参观了一家农场,柳敬亭跟那位长着两撇胡子的农场主聊了两个多小时,临走时还一副获益良多的样子。
八九月,足迹遍及芝加哥、休斯顿、洛杉矶、底特律、圣安东尼奥、达拉斯、波士顿以及迈尔密,这个行程自然出自柳敬亭的手笔,而且是在没有看任何攻略和地图的前提下定下的计划,其中的逻辑联系让徐晴郁闷不已。
“他们都是NBA冠军城市!”
柳敬亭公布答案时的那种语气一如徐晴解释米兰达是谁的模样。
“你要知道,一个铁杆球迷到美国的第一件事,绝对不会提什么食物美女游戏话题,而是,这个城市的球队是哪个,以及它的历史。”
徐晴一脸无奈地敷衍着,不过她确实没什么好反驳的,毕竟当初把人从乞力马扎罗山上叫回来时,她的姿态可是放得很低呢,而且,行程虽然由柳敬亭信口安排,但是浏览的顺序和具体的项目还是由徐晴主控。
一个月匆匆而过,不论大家摆出什么样轻松写意的POSE,不论大家聊什么无关紧要的话题,那件事终于到了了结的时刻。
“大家都假装忘记,其实每个人都记得很清楚。”
十月,柳敬亭和徐晴各戴着一顶帽子站在时代广场,徐晴对柳敬亭说:“这是一个发表言论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年代,每个人都是审判者。”
“那谁被审?”柳敬亭笑着问。
“站在台上的人,站在聚光灯下的人。”
“老话题了,鲜花和板砖齐飞嘛。”柳敬亭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有个露天酒吧。”
徐晴点点头,和柳敬亭一前一后走了过去。
今晚酒吧的主题可能是怀旧或者感伤之类,因为背景音乐赫然是那首《寂静之声》,客人聊天的声音也刻意压低,偶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