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好大的口气!”警予一把拉住斯咏,“走走走,牛皮哄哄的,有什么好看的?走!”
两人刚转身,听到身后传来其他女生读启事的声音:“……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
斯咏猛地站住了,她一把甩开警予的手,回过头来。启事的末尾,霍然是那句“愿嘤鸣以求友”!
回到寝室。斯咏拿出那本《伦理学原理》,翻开了扉页,露出了那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她几乎是下意识地把这一页翻过去,又翻回来,反反复复。
“你说我们周南这是怎么了?平时连门都不让男生进,今天倒好,外校男生的征友启事,居然也让贴在大门口,真是怪了。”警予在趴在床边,摔打着一个旧布娃娃。
一贞也轻轻应和着:“就是,我也觉得怪。”
“哎,你们猜猜,会不会有人去应征啊?”警予看看斯咏,又看看一贞,问。
只有一贞回答:“不会吧?”
“你肯定?”
“男生征友,女生谁会好意思去呀?那还不让人笑话死?”
两个人聊着,却发现斯咏坐在一边出了神,警予把那布娃娃扔了过去,砸在斯咏头上:“哎!大小姐,今天怎么回事?一句话都不说。”
斯咏没抬头,仍然盯着那句诗。
“这丫头怎么了?丢魂了?”警予上前把那本书一把抢了过来,“想什么呢?”
斯咏抬起头,忽然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说:“我想去应征。”
四
毛泽东接到陶斯咏的信已经是第三天,自和李隆郅见面之后,他一直也没有弄明白,李隆郅为什么一言不发便走了。而黎锦熙这回交给他的信,落款居然是“周南女中 悠然女士”,分明是个女生,他就更是犹豫,直到了约定的周日上午,他还拿不定主意,便来找蔡和森。
“老蔡。”毛泽东把信放在蔡和森面前,“陪我走一趟好不好?”
蔡和森看一看信上的落款,顿时笑起来:“想不到,润之兄天不怕地不怕,倒怕和女学生见面。”
毛泽东哼一声,说:“我怕?我怕他个鬼!我就是觉得头回见面,一男一女,总不太好嘛。”
蔡和森沉吟说:“人家肯来应征,足见思想开明,不是那种扭扭捏捏的传统女性。”
毛泽东点头说:“这个我晓得。不过……我还是觉得不太好——再说,这么思想开明的女性,你也应该见识见识嘛。哎呀,走走走,走嘛。”
来信约在岳麓山的半山亭,二人直出了校门,过湘江上山。
半山亭在岳麓山的半山腰,此处原建有半云庵,后废弃,亭子是六方形,亭周苍松半隐,杂花乱放。松外半边晴日,半壁山石嵚嵌。
“看样子还没到。”两个人上了亭子,毛泽东环顾四周。
“还不到时间吧。” 蔡和森全不在意,看那亭子上“半山亭”三个字,说道:“润之,这半山亭还有个来历,你还记得那首诗么?”
毛泽东正要说话,忽然背后一个女声传来“请问——”
毛泽东和蔡和森同时回过头来,斯咏、警予、毛泽东、蔡和森都愣住了。
“怎么是你?” 四个人几乎是不约而同。
毛泽东大笑起来,一扬手中的信说:“两位谁是悠然女士?”
警予一指斯咏笑说:“本人周南女侠,这位悠然女士。谁是二十八画生?”
“敝人毛泽东,正好二十八画,这位第一师范蔡和森。”他向斯咏一笑:“两位女士好。”
斯咏怔了一怔,这两个名字实在再熟悉不过了,想不到毛泽东就是他,立时伸出手来笑道:“你好,陶斯咏,向警予。”
她话未说完,警予几乎跳了起来,“你就是蔡和森,你是毛泽东,去年一师入学考试的一二名?”指着蔡和森,“你还笑,你怎么骗我。”
蔡和森尴尬一笑,毛陶二人奇道:“原来你们认识?”
警予哼了一声,说道:“鬼才认识他。” 蔡和森却一抱拳笑道:“女侠气量如海,得罪之处,还请恕罪。”
警予一摆手,撇嘴说:“也罢,本女侠肚里能撑船,暂时饶了你,下回再犯,定斩不饶。”
一时四个人坐定,慢慢说起缘故,从向陶二人冒名考试,到蔡陶街头擦鞋,从毛陶二店偶遇,再到街头躲雨,原来都是对面相逢不识君。说到好笑处,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叫无巧不成书啊。”毛泽东一捅蔡和森:“你看,你还不打算来,不来怎么碰上你这位崇拜者啊?”
警予冷哼一声说:“还说!想起来就叫人生气,说什么‘我跟蔡和森是同学’——为什么骗我?”
蔡和森笑说:“我可没骗你。”
“还不承认!” 警予得理不饶人。
蔡和森笑一笑说:“当时你只问我认不认识一师的蔡和森,我说认识也没错呀——我能不认识自己吗?”
警予瞪了一眼,说道:“狡辩!”
“好了,偶像也碰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斯咏笑说,“再说刚才你怎么说的,‘本女侠肚里能撑船’。”
警予一扭头反驳她:“谁说他是我偶像了?”
“不是偶像?不是偶像你那床头贴的是什么?” 斯咏含笑说道。
警予脸上微微发热,顿时反唇相讥:“不准说了啊。是谁又送书,又抄诗,还说我?”
斯咏立时羞红了脸。
“好了好了,以前的事都不提了,今天,就当我们正式交个朋友。来,握个手吧。”
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四个人的手大大方方地握在了一起。
五
读书会的周日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这一天也正是斯咏、警予头回参加活动的日子,毛泽东一早便告诉了萧子升有两个新成员要加入,春色和暖中,读书会的人在一师门前陆续聚齐,萧子升一直留意,却不见有新人来。一时问:“润之,你说的两个新成员呢?”
毛泽东笑说:“莫着急嘛,马上就到。”
这时身后传来了警予的声音:“毛泽东。”萧子升看时,斯咏穿一件淡黄的连衣裙,一头乌青的长发如缎子一般飘动,高挑身材,眉如细月,目似澄波,神色从容,举止冷静。警予穿白色校服,短发,修眉俊目,文采精华,这两个人, 斯咏艳如霞映澄塘, 警予却是素若秋蕙披霜,一艳一素,看得萧子升不由怔住了。毛泽东大笑说:“你看,说曹操曹操就到吧。来来来,介绍一下,萧子升,我们读书会的负责人。这两位是周南女中的向警予、陶斯咏。”
警予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你好。”
子升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掩饰着自己的失态:“你好。”
斯咏也伸出了手,与子升相握:“你好。”
毛泽东一拍巴掌说:“哎哎哎——人都到齐了,兵发湘江,走喽!”
一行人浩浩荡荡过了湘江,向岳麓书院而来,一路上玩笑不断,向、陶很快和众人混熟了。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代开宝九年,书院前抵湘江西岸,背延至麓山之顶,占地数百亩。众人远远便见苍松老柏之间,院堂相接,楼阁勾连,自有一番气势,都不觉肃然起来。
众人一时缓缓行到了桃李坪,却见正面是单檐硬山式的三间大门,额书“千年学府”。萧子升微微一笑,说道:“有人说一大段的时间,才凝聚出一点历史,一大段的历史,才凝聚成一点文化,文化之重,自古使然,这里是中国千年文化之地,虽然只有这简单的四个字,但其中的分量,实在有泰山之重。”
蔡和森沉吟说道:“自来游名山大川,就有两种人:一种是明白人,积蕴深厚,胸中有丘壑,因此于简单处见文化,于平白处得性情;一种是糊涂人,只知道搜奇猎胜,更有人附庸风雅,不知所谓,实在糟蹋了这些名山胜景。”
警予笑说:“你说我们是明白人还是糊涂人?”
蔡和森笑一笑,不置可否。毛泽东却笑说:“他一向的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
几个人说笑,已经进了那三间头门,这里就是正门了,只见五间出三山屏风墙,也是单檐硬山顶,门额“岳麓书院”,门联大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外檐石柱一幅楹联:“地结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警予念着门联,回过头来,手点着身后众人说:“哎,你们说,是不是于斯为盛呀?”
斯咏笑道:“人家千年书院,才敢这么说,我们算老几?”
警予哼一声:“那千年也过掉了嘛!以后呢,说不定就是我们。蔡和森,你说是不是?”
蔡和森笑一笑说:“我可不敢做此奢望。”
萧子升却沉声说:“为什么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焉知今后就不是你我之辈?”他的目光转向了斯咏,说道:“陶小姐,向小姐,请吧!”
众人纷纷向里走去,斯咏却回头在找什么,只见毛泽东还站在原地,仰望着对联出神,招呼道:“毛泽东,走啊!”
“哎!”毛泽东答应一声,又认真看了对联一眼,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向里走去。
向里便是书院的主体讲堂所在。自初创至今,讲堂堂序共有五间,前出轩廊七间,东西深三间,一体的青瓦歇山顶。讲堂明间正中设讲台,屏风正面刊着张栻撰、周昭怡书的《岳麓书院记》,背刊岳麓全景摹刻壁画。左右壁嵌石刻“忠、孝、廉、节”四字。轩廊后壁左右,分置石刻,为乾隆二十二年山长欧阳正焕书“整、齐、严、肃”四字。内壁四处都是木刻、石刻,刊满学箴、学规、题诗。
蔡和森长吸一口气说:“这就是湖湘千年学术之滥觞啊。”
萧子升点一点头,“站在这儿,想想当年,朱熹、张栻、王阳明、王船山这些先贤巨儒,就曾在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我们站的地方,就曾坐过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魏源这些学生……”
警予扬起脸补充:“还有杨老师。”
萧子升愣了一愣,笑了起来,“对,包括杨老师——身处圣贤故地,举目而思先哲,油然而生敬意啊!”
警予突然一撩裙子,席地端坐了下来,招呼说:“来来来,都坐下,体会一下。”
众青年纷纷学着古人听讲的样子,席地端坐下来。
警予点头说:“嗯!感觉不错。可惜呀!就缺上面坐个老师了。”
斯咏仰头说:“那上面谁敢坐?那可是朱熹、王阳明讲课的地方。”
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