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文字统一成一种容易识别的字,叫小篆。对书法稍微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小篆是一个很重要的书体。一般说〃真草隶篆〃,〃篆〃就是小篆。大篆非常难认,而稍微有一点儿书法知识,或者让人家教一教,小篆基本就能认,跟现代汉字书写的方法基本一致。电影《英雄》里有这么一段:梁朝伟扮演的残剑,天天在书馆的沙盘上练一个〃剑〃字,这个字是小篆,可他写在李斯前头了。残剑是赵国人,他〃心中有剑〃,要拿下天下,可他让我看就是一个残废的剑。他天天在书馆里练李斯后来发明的小篆,还差着好些年呢,这字是后人发明的,所以这是一个常识问题。在看电影当中,如果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你觉得很自然;但当你了解这段历史,你会觉得很滑稽。我看这一幕时就觉得特喜剧……他写着不该写的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我们民族的好处是后代人不能想象的,是后代人应该感恩的。历史上我们的民族无论怎么分裂,最终要合一,就是因为汉字。如果汉字不统一,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没有分裂。欧洲就是一个例子,欧洲的文字非常相近,比如英文、法文、德文中有很多字根非常相近,但文字并不统一。中国的方言很多,我想一个人很难掌握中国所有的方言,比如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基本上就听不懂人家的话了。但是没关系,我们只要写字,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文字为准,聚集在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种文字之下的国家,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这就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好处。
【汉俑】
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非常庄重;另一类是说唱俑,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一般来说,要了解一个文化的背景,应该了解它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方,大多是当时歌舞升平的地方,是国土安宁的地方。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非常多,四川是后方,生活相对来说比中原地区好得多,中原地区战争频繁。连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人们都撤到大后方,撤到四川重庆,因为那里歌舞升平。文物一定是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不会脱离这个写照。中原打仗,就塑造兵马俑;后方歌舞升平,就塑造说唱俑、杂耍俑。
【市场上的陶俑】
我们今天对陶器的认识非常低,所以在收藏市场上,陶器的价位一直偏低。
早年北京潘家园市场刚刚形成的时候,有大量陶俑涌到市场,比如小型的汉兵马俑、说唱俑;还有一些动物俑,比如骆驼、马。因为说唱俑很容易讨一般人的喜欢,所以仿制的特别多。
有一年,潘家园这种俑的数量突然增多,买的人也随即增多,各类消息也增多,很多人都冲过去买,甚至很多大单位都去买。有一个单位买了很多,乐不可支,又找了许多专家鉴定,当时把我也请去了。看完以后,众说不一,有人说这东西对,有人说这东西不对,闹得矛盾比较激烈。
当时这些俑都搁在地上,在一个大走廊里排了很长的队。我当时提了两条。第一条,我说:〃我们现在已看到的这部分俑,从西汉起到隋唐止,几百年时间,历朝历代的俑都有了,从无间断。这些俑同时凑在一起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从统计学角度上讲,概率有多大?〃第二条,我说:〃你们注意没注意,所有的俑神态各异,非常精彩,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俑上附着的土都是一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历史上所有下葬的地方,都是事先想好的。历朝历代的东西,不可能都跑到一个地方下葬,绝对不可能。这些俑有山东出土的、河南出土的、河北出土的、陕西出土的,这就决定上面附着的土质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件事特别可疑。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凡事都激动的人,一听说这事,他就说:〃我不能落空!〃上去就买!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去潘家园,指挥一辆卡车,让工人往卡车上装。他的俑买得都很便宜,装满一卡车后就运回家,他在大兴租了个院子,运了满满一院子。我劝他要慎重,但他不死心,还说:〃你看那么多人都在买,还有那么多单位,不能等到最后,机会让我给丧失了。〃后来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来找我,说:〃那事儿有点危险。〃我问:〃怎么危险呢?〃他说:〃这事儿有一个问题,我去洗这些俑发现的。〃俑上全是土,他就用水冲洗。有一个陶马的肚子是空的,里面填满很细的黄土,他就用手往外掏黄土。掏的时候,里头有一块玻璃,把他的手拉了一个大口子。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摆在他眼前:如果是出土的,玻璃是怎么搁进去的呢?肯定是人家造假时无意中混进去一块玻璃,把他的手拉一个大口子。他手上包着纱布来跟我说:〃当时拉的时候,我的心比手还疼呢,一看这东西就是假的了。”
所以从收藏的角度上讲,有时不能一时兴起就冲锋打仗,更多的是要去分析,也不要设想那么多好事一下全涌到你跟前了。这里有一点是我们一般人不知的:过去收藏是〃老乡对专家〃,老乡来作伪蒙你,但他的知识有限度,所以在作伪的过程中很容易露出这样或那样的破绽;但现在的作伪是〃专家对专家〃,对方也是专家,他把所有可能露出来的破绽事先全部抹掉了,所以你很容易上当。还有,你不要认为卖你东西的人就是作伪的人。过去卖东西的人还得挑长相呢,需要长得憨厚的,但他身后有一个庞大的智力后备军,所有人都给他出主意,帮他设计。所以我看到近些年陶制的仿品都仿得非常逼真。
20世纪80年代末我去香港,香港的荷里活道有大量文物涌入,出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历史上没有见过,比如大型的陶犬。陶犬非常大,跟真狗一样大。我第一次见到非常震惊,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过去出土的陶犬没这么大,大的也就有真的一半大小。陶犬身上还有皮带,特别写真的一个狗,而且这种狗看着很现代,不像古代的狗。其实咱们也没见过古代的狗长啥样,就是老觉得不像。这种大型陶犬刚出现的时候,价钱非常贵。香港有一个大收藏家,他买了两个,还叫我去帮他看,当时一个就100多万港币。后来陶犬数量多了,就没那个价钱了,变得很便宜。大家不是很认知这个东西,其实它反映了当时我们豢养动物的文明,是很重要的文物。
【釉陶】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有突出的贡献,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汉代的陶器上釉这个技术,有一种说法是西域传过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凡是釉里含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色。
秦代统一了中国,打好了基础,汉代受秦代的恩泽,经济快速发展。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经济高峰,很多文物可以反映这一点。比如汉代的绿釉陶楼,就是普通民宅的样子,非常漂亮,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种富裕状态。汉代的陶器,除了建筑造型以外,容器开始大量增加,像陶壶、陶罐、陶盆等等。
汉绿釉的盛行,导致包括西方人在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收藏中国的汉绿釉。汉绿釉讲究什么呢?讲究〃反铅〃。一说汉绿釉,就是反铅。汉代的文物距今有两千多年了,不管是汉绿釉还是汉黄釉,在地下长时间的埋藏,使它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行话叫〃反铅〃。现在大部分人收藏汉绿釉,都以反铅为鉴定依据。一看反铅了,就觉得这个东西是真的;一看不反铅,就觉得有点儿二乎。其实反不反铅,与它的真伪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多不反铅的陶器都是真的。
【唐三彩】
汉绿釉的出现,影响到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损。我们先讲一下唐三彩的概念。〃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唐三彩的烧造温度,相对以前的那种灰陶、红陶,又提高了一百度,大概达到1100度。一旦温度提高,硬度就能提高。
唐三彩都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竭,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厌恶厚葬之风。所以东汉以后,墓葬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
那么,唐代变成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是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
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这些年才逐步加深。早年对它认知很浅,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砸掉,觉得不吉利。西方人首先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我们过去由于认识局限,所以在拍戏当中也不太注意。早年看电视剧《红楼梦》,贾母的屋里摆一件唐三彩,这是一个大误。《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在乾隆时期,不可能把唐三彩摆在屋里,因为当时认为它很不吉利。
【唐人爱马】
唐代人非常喜欢马。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所以,马在古代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其中两骏在20世纪初被盗到美国去了,至今还在美国费城博物馆里展出。另外四骏已经被打碎了,准备运输出国时,被政府截住了,今天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六骏〃是指拳毛騧(音瓜)、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