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马未都说收藏 >

第26章

马未都说收藏-第26章

小说: 马未都说收藏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老趴在这张椅子上写作业,他说这椅子怎么比我想象中的小了点?我小时候觉得这椅子特大啊!就是他还是有感情因素,你要现在跟他说什么席梦思床,什么电镀管椅子,他对那个什么感觉都没有,这种文化对他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一个影响。

【结束语】

家具的十讲我们到今天就结束了,我想用一段话作为今天的一个结尾,作为这一讲的一个结尾: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极易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我们起居方式的改变就是一个例证,但是100多年来我们受西方家具的影响,我们逐渐的摒弃了自己的家具文化。我们今天那个面对古人如此丰厚的遗存的时候我们内心充满的是深深的愧疚和无限的敬意,我们有惭愧的地方,我们也有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敬,中国传统家具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是深层次的,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是不经意的,正是这些享受和乐趣让我们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作者:马未都

01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

--陶器诞生

陶瓷是有着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收藏,它的文化背景也最为奥妙。要了解陶瓷,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有多长。

我今年53岁,以我这样的年纪,两个人首尾相接就进清朝了,五个人就可以看到乾隆了。乾隆当时还是盛世,是他年轻的时候,大概有33岁;十七个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宋徽宗了;二十六个人就可以看到唐太宗。一百个人首尾相接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五千年,从甲骨文出现到现在。以此看,历史没有多长,对吧?我们一旦把它量化,就会感到它没有想象的那么长。我们有文字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不足五千年,就用刚才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我这样年纪的一百个人首尾相接,大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陶器发明 】

甲骨文从诞生到现在,不足五千年。我们常说〃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里美好河山〃,说的就是我国的历史和疆域。再往前追溯,就是我们用火的历史。用火,是野蛮到文明的一个过渡。我们怎么开始用火的?最早的用火就是两个目的:一个取暖,一个熟制。人的进化跟吃熟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用火的第一个成就,当它开始烧制陶器的时候,距离现在大约只有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陶器是偶然烧成的。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火烧造一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怎么烧造一个陶器呢?我们的祖先烧造陶器时,仅是一个偶然的发现,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今天讲那是人类一个伟大的发明,但这个发明最早就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比如,用火的时候,火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非常硬,这个特征被古人发现了,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搁在火里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距今不足一万年。

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我们常说陶瓷陶瓷,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我们先建立两个完整的概念,这样对后面的若干课才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那么,我们一开始烧造陶器要干什么?首先是制造一个容器。

容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碗,一个杯子,要用它盛饭、盛水。容器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坐标中非常重要的革命。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可以以容器为坐标。我们今天不要狭隘地把容器理解为就是杯、碗,容器包括很多,比如住房,就是一个容器;比如洗澡用的澡盆,就是一个容器;小汽车也是;再比如现在储存信息用的移动硬盘,也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海量的知识在里面。所以,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跟容器有关。

陶器是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第一次使泥土改变特征,成为了一个人类的用具,这个伟大的发明载入了文明的史册。

陶器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就地取材,随心所欲。我想捏个碗就捏个碗,我想捏个罐就捏个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陶器是人类早期最依赖的一种用器。我们早期的用器,都是用物理方法采集到的,比如掰下一根树枝、砍砸一块石头,用来击打野兽,这都是最早期用物理方法去制造的一种工具。那么陶器是第一次使用化学方法,就是高温下改变物质的形态。

那么,陶器有没有缺点呢?肯定有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它易碎,费劲儿巴拉把这个碗做成了,稍一不小心就打碎了。每个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和陶器的经历。陶器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吸水。今天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缺点带给我们的困惑,而古人则是长时间为这件事困惑。比如说过去古人也喝粥,喝粥的时候用什么呢?他可能用植物的果实,比如用一个匏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葫芦,一剖两半儿,盛上粥喝;或者用一块兽皮,兜起来喝,非常不方便。自从陶器出现,他开始用陶器盛粥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陶器吸水。比如母亲盛了一碗粥,出门就叫:〃小二,赶快回来喝粥吧!〃再回头一看,粥成干饭了,是吧?陶器把水给吸掉了。

所以,古人在长时间摸索陶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改变它的吸水率,不能让它太吸水。今天能够残留的陶器痕迹,就剩下一个花盆了。我们买的陶花盆是吸水的,而且要利用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保证花能茁壮生长,瓷器的花盆养花反而不好。依赖于这点,我们才能到今天还保留有一种陶器,跟我们的生活相关;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几乎就完全摆脱了陶器。

陶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今天提倡环保,国家已经下令不许挖黏土烧砖,但是我们还能看到被保留下来的用红砖、灰砖盖的房子,它们都是这个远古发明曾被广泛利用的一个证据。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烧陶的温度要有控制。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情况下都会低于1000度,瓷器一般要烧到1200度以上。所以说,一开始温度也限制了瓷器的产生。陶和瓷在科学上是两个概念。这一讲只讲陶,下一讲再讲瓷。那么,对陶的理解呢,首先要看它产生的背景。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先的一个发祥地,黄河贯穿九个省,我们都称黄河为母亲河。陶器主要的发现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把陶器拿出来单独地看,黄河流域烧造的是最好的陶器。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沿着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非常有名。马家窑文化,著名的是〃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一个提水的工具,它做得非常聪明,是尖底,为的是一旦进入水中,尖底瓶就会立刻翻个儿,水从它的口中流入;而当它装满水的时候,就立刻正起来了,这就是它的功能。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用这么漂亮的东西来提水了。

产生陶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意识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因为我们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民族,以农业为主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自己供自己吃穿,我们的贸易能力相对来说比游牧民族弱。首先弱在意识上。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而游牧民族是通过易货生存,通过交换取得他们不生产的东西。

农耕民族是定居的民族,需要大量生产用具。但生产时不考虑游牧民族需要抗震动的物品。比如游牧民族愿意使的是金属器、皮制器、木制器等等,都是不容易磕碎的,因为他们生活在行动当中。定居民族可就不在乎这个,分量重一点儿也没关系,易碎的话,小心一点儿就可以了。

农耕民族的思维定势就是重农轻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都是重农轻商。所以在农业发达的时期,国家非常强盛;而当我们进入一个贸易社会,或者说经济社会的时候,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甘肃彩陶】

没有纹饰的陶器称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称彩陶,彩陶各有各的风格。早年我去甘肃的时候,看到甘肃有很多彩陶。要知道,在原始社会里,财产是以数量取胜的,而不是单纯的以质量取胜。当时的财富都以数量的形式表现,所以彩陶出土的时候往往非常多,有时候一窖有几十个、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当时不谋求彩陶的质量,而是谋求它的数量。

去甘肃的时候,当地人带着我去转,看到这种彩陶,非常多,比我想象的多。原以为收集到一件彩陶是很困难的事情,没想到在一个人的屋子里看到堆积如山的彩陶。我就想:历史上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彩陶陪葬呢?原因无非就是它是财富的显现。当时,积累财富以后,还没办法浓缩这个财富,他不能烧造一个质量更为优良的东西,像后来清代皇宫专用的珐琅彩,价值连城。因此,彩陶只能以数量作为财富的表现形式,然后下葬。被后人无意或有意挖掘出来的时候,你会看到堆积如山、一模一样的彩陶。所谓一模一样,也是大体看上去一模一样。由于是人工绘画,细节上都有差别。

当时我看到有80公分高的大罐,觉得自己没法拿。我那时还是出差,公务缠身,又年轻,不像现在还有办法,那时没办法,所以挑了一个小罐买了。我买的第一个彩陶才花了60块钱,很漂亮的彩陶罐。我为什么要买彩陶罐呢?因为人家讲,这是马家窑的。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