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金陵新传 >

第347章

金陵新传-第347章

小说: 金陵新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升传达了做父亲的蒋经国为儿子优异的表现感到的骄傲与安慰,但是蒋经国担心孝严进入华人众多的旧金山区服务,可能会引起侨界对他身世的深入探究。

根据王升的描述,蒋经国希望孝严暂时不要外放,继续留在“外交部”,等待日后其他的机会。

一心一意要接受外交官实务工作磨练的章孝严却不这样想。他谅解父亲的顾虑,但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职志。

左思右想后,章孝严写了一封字句恳切的信给近在“行政院”的父亲,央求父亲协助他完成外放美国,迎接外交官生涯挑战的心愿。

蒋经国读信后又惊又喜地满足儿子的愿望。几天之后,“外交部”发布新的外放命令,转派章孝严至华人较少的华盛顿“大使馆”服务。

从旧金山改为华府,很可能是蒋经国的折衷之计。有人判断,章孝严的书面抗争,非但未曾激恼蒋经国,甚至可能因而赢得了一向具主见、坚持信念到底的父亲更多的疼爱。

在这段插曲之前,“外交部”的官员仍然无人知晓章孝严的身世,外放命令的转变,据说出自当时的“部长”沈昌焕首度确定章孝严与蒋家的渊源。十分巧合,数年后,弟弟章孝慈也与父亲有过一段书面沟通。

这次,儿子谈的是“高雄事件”受刑人林义雄提前假释的法理问题。据了解内情的人士指出,学法律的章孝慈有勇气就如此敏感之事向蒋经国建言,很可能多少也使得父亲刮目相看。事实上,蒋经国对双胞胎成年后各自在事业上的坚持与努力,感到极为欣慰。接近他的人士透露,蒋经国在世时,曾经表示两位双生子中,哥哥章孝严适合做外交官,日后宜朝政途发展;弟弟章孝慈则以继续留在学术圈闯天下为适当。

前往华盛顿赴任的章孝严确实未负父亲期望,他不仅利用工作之余,夜间进修取得了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硕士学位,更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为他在“外交部”逐步上升、平步青云所凭仗的资产之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章孝严向长官驻美“大使”沈剑虹请假回国,由王升安排,在祖父灵前行礼致词。他的匆匆返台,引起驻美“使馆”同僚注意,大家这才惊奇地发觉,他就是蒋经国与章亚若所生的双胞胎中的哥哥。

之后没多久,弟弟章孝慈就返台回母校东吴大学任教,逐渐在教育界崭露头角;哥哥章孝严也从“外交部”北美司科长、副司长一路做到司长。80年代初期,他俩事业上的成就已被大众肯定,但他们与蒋经国的关系仍是禁忌。甚至章孝慈以法律学者身份应邀在电视公司发表短评,也被无故中止。台湾一家具规模的广播电台主管表示,他们曾奉命不可在节目中播出章孝严与章孝慈的声音。那时有名的党外杂志,经常因为刊登孝严、孝慈的母亲,以及他们与蒋经国关系的文章而遭查禁。

一位资深的报社政治记者进一步透露,他曾被“有关单位”叮嘱,千万不能在报端刊载有蒋经国与孝严、孝慈关系的报道。

外界的传言与好奇探间继续不断地围绕这对双生子。父亲与他们也随着时光的逝去,更为父子情深。“中间人”王升奉派“出使”巴拉圭后,孝严、孝慈儿女的成长和家庭都由另一位父亲信赖的亲信代为传达。每年过年、中秋与端午节,双胞胎也都会得到蒋经国的红包赏赐,温情与父爱补偿了他们不能随侍父亲身侧的遗憾。

蒋经国去世前几年,对双生子的思念与关心日益浓厚。

蒋家一位亲信则指出,孝严、孝慈与孝武、孝勇的祖母宋美龄为了融合蒋家第三代的手足亲情,曾刻意扮演协调人的角色。

然而,不论传言如何,蒋经国生前如何处理均已成年的孝严、孝慈与孝武、孝勇间的关系,恐怕也都是外人难以猜测揣摩的。

事实上,自从1942年章亚若去世后,蒋经国似乎就下定决心将这段感情深埋心底。

徐君虎表示,章亚若病逝桂林年余后,蒋经国有一次前来公办。他陪同蒋经国四处走动,抵达漓江,曾提醒蒋经国章亚若的墓地就在附近,并且问蒋经国是否有意前往祭拜。

“莫要再提此事了!”徐君虎记忆中蒋经国略带慨叹地说完这句话后,即不再言语。徐君虎明白,蒋经国创痛仍在,于是识趣地未再提起章亚若。另一位曾任蒋经国赣州专员公署干部的人士透露,为了淡化与章亚若育有一对双生子的事实,蒋经国自章亚若逝世后,养成了认养孤儿的习惯。他的众多义子中,有人如今仍在政府单位服务,也有人因行为不检,而被蒋经国断绝了养父、义子的关系。

蒋经国认养这些外人并不知情的义子,据推想,也有转移外界对他章姓双生子注意力的用意。

对于孝严与孝慈,蒋经国始终保持着谨慎的父爱与关系,他从未在公开场合与他俩同时露面,也不轻易与亲友谈起两位儿子。

据章孝严回忆,他预官受训那年,父亲蒋经国首次破例未曾在结训时前去致词并探视受训青年。后来他出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长,也刻意回避了陪同外宾晋见蒋经国的尴尬场面。

有趣的是,在外交职务上表现优异的章孝严,不止一次获颁由蒋经国署名的褒扬奖状。这些珍贵的文件,如今都悬挂在他的书房中。

眼看这一对双生子成家立业、各自有了不错的成就,上了年纪的蒋经国在敏感的政治考虑下,忍受着近在咫尺,却无法与他们共叙天伦的痛苦。这种父子不能公开相认相亲的精神折磨,恐怕也是一般人无法理解和思议的。尽管如此,双胞胎与父亲确曾私下相会。据亲近人士透露,蒋经国生前,孝严、孝慈曾有经人安排,赴“总统府”探视父亲的经过。不过,关于这一段,当事人孝严、孝慈兄弟坚持列为个人隐私,他们除了公开表示深爱父亲之外,对于如何与父亲相见、相见时的情形,以及曾否以“爸爸”称呼蒋经国等问题,都不容外人探究。

父子相认失去机会1988年1月13日下午,章孝严与章孝慈则永远丧失了有生之年与父亲相认的希望。

那天傍晚,章孝严正以“外交部”常务次长身份,在“外交部”主持晚宴,接待访台的美国国会议员助理。大约6点半左右,他接到妻子黄美伦的电话,说有朋友告知,蒋经国已在当天下午过世。

章孝严强忍心中哀伤,匆匆结束宴会后,立即设法与弟弟孝慈联系,但始终不能如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晚将近9点时,台湾的三家电视台先后以新闻插播方式报道了这则消息。事先毫不知情的章孝慈,突然从电视上获知父亲已经与世长辞后,一度木然。接下来很久一段时间,他与孝严都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中无法平静。尽管如此,蒋经国的丧礼以及后来当局举办的逝世周年纪念会等公开场合,都未出现孝严、孝慈兄弟的身影。面对现实的无奈,孝严、孝慈不禁感到哀痛。孝慈偕家人返家途中,就忍不住悲从中来而黯然落泪;蒋经国去世周年,政府要员齐集“总统府”举行纪念大会那天,章孝严取消了公务上的邀宴,闭门家中静思,心情十分沉重。

在1988年7月的国民党十三全大会中,孝严、孝慈与孝勇均以高票获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般认为是国民党员将他们对俞党主席蒋经国的敬爱,转移到他的子嗣身上。至此,蒋经国与孝严、孝慈的的父子关系也等于首度得到了公开的认可。十三全大会期间,包括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在内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以蒋家第三代形容孝严、孝慈两人的新闻报道。

数十年来,双胞胎兄弟敏感、神秘而不能公开的身世,终于拨云见日,不再被悬为禁忌了。

孝严与孝慈悲剧性的家世背景正式公开,兄弟俩固然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与肯定,紧接着也面临了社会上近乎苛刻的批评与要求。其中,更有人将他们归类干“权贵”世家,认为这对双胞胎今日各自在事业上的成就多少得利于父亲的余荫。

1988年底自“外交部”常务次长任内转调国民党海工会主任的章孝严,自从1967年进入外交界后,就平步青云,节节上升,有人认为是得力于蒋经国与他的父子关系,章孝严却认为他本身的努力才是关键。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但章家亲友获悉了双胞胎兄弟在台湾的名声,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蒋氏家族也注意到这对兄弟。根据蒋经国远房侄儿蒋中伟,以及蒋经国母亲毛福梅的一位远亲表示,溪口蒋家认为双胞胎的蒋姓宗嗣地位不容置疑,只要孝严、孝慈愿意,他们愿意协助兄弟俩恢复蒋姓。蒋中伟表示,近两年来,他曾在溪口接待十几位自台湾返回溪口探亲的蒋姓宗亲,他们曾多次提及台湾蒋家后代的现况。而台湾宗亲里,有人认为蒋经国生前未能让孝严、孝慈归宗,是他一生里唯一的遗憾。

蒋中伟并且表示,1949年前后所修订的蒋氏家谱中并未列入孝严、孝慈的名字,将来再修订时,必定建议宗亲将他俩纳入家谱当中。蒋中伟相信,这个做法不仅完成蒋经国的遗愿,“毛夫人的在天之灵,想必也是非常赞成的”。

对于溪口蒋家的接纳和认同,孝严兄弟十分感动,经过多番考虑,为了纪念母亲,两兄弟决定不恢复蒋姓。

蒋家重返大陆第一人1993年8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台湾东吴大学法研所协办,台湾访问团成员约80人,根据暂订的协议,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担任该次会议主席。

早在1989年4月间,章孝严、章孝慈兄弟,就曾委托大陆亲友修缮母亲坟墓,墓地型式还是章孝慈亲自挑选的,对此次“寻根之旅”,章孝慈充满盼望。

为了与大陆进行学术交流及了却祭奠母墓的心愿,在台湾当局僵化的大陆政策下,不得已辞去了“国代”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之职,并于1992年2月接任台湾东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