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金陵新传 >

第225章

金陵新传-第225章

小说: 金陵新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家王朝被人民战争埋葬之际,国民党政府中达官贵人挟民脂民膏飞到外国做寓公,终日与醇酒美人为伍者不可计数,无望心态使他们普遍怀着一种没落的情绪,纵情声色终不可自拔。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镇以读书为乐,实属国民党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书的遗传个性,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更为准确得当。

孙中山一生两大嗜好,唯“革命与读书”而已。孙中山为民族大业劳碌奔波,日理万机,但对子女尤其是孙科的学习仍情系于怀,备加关心。孙科在檀香山读中学期间,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书,这套一百多册的英文文学书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小说、剧本。孙中山在信中还特地告诉孙科,“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

在檀香山完成了中学学业,孙科前往美国深造,正在旧金山筹款的孙中山,到码头去接船。孙中山向儿子介绍读书的方法,在大学念书的头两年,要广泛的读,不要单看文学方面的书,社会科学的书也要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孙科奉召回国,1912年2月5日抵达南京,接着,孙科又到上海迎接从南洋归国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到南京。直到这时候,一家人才有机会在祖国的土地上团聚,同享天伦之乐。这时,孙中山与孙科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是议论读书,孙科后来忆起这段事时说:记得在民国元年前后,我看到一本英文著作《李鸿章日记》,这本书当时曾轰动一时。。。有一天,国父问我最近有什么新书看?我说没有,只得一本《李鸿章日记》。他拿去翻翻,就告诉我:“这本书你不要看,内容都是无中生有的。”后来,在加州大学念书时,我发现图书馆里也有这本书,同时有很多人阅读。可是再过一二年,这本书的秘密被揭穿了,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界的一个大笑话。因为这是一本伪书,作者是一个美国囚犯,在牢里无所事事,异想天开地编写的。因为他曾到中国,对于李鸿章的为人,也略有所闻,在监牢闲得无聊,便替李鸿章写起《日记》来,出版时虽说是从中文翻译的,实则他连中文也不懂。至此我才发现这本书的确不值得看,国父说它“无中生有”,一点也不错!

孙科在美攻读学位期间,孙中山仍不时从各地给他寄去大包大包的书籍。孙中山到南洋一带旅行,就给他寄中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就给他寄英文的各种名著。像《通鉴纪事本未》、《读通鉴论》、《进步与贫穷》、《互助论》、《达尔文游记》、《物种由来》、《面包的征服》及《莎士比亚全集》等,都是孙科在那一时期读过的书。

孙科客居异国他乡,能以读书养身为乐,这自然凝聚着孙中山的一片心血。孙科夜半青灯相伴读着中国线装书,总会想起他在大陆生活的光景,曾彼此乐融融的亲明故旧,曾到过的山山水水,见过的名胜古迹,这些都不能不使他掩卷而思,让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腾。不过,最使他怀恋的却是他当年在大陆私邸中的一间书房,它幽雅宜人,藏书甚丰,关于国际问题、政党、政治、经济、社会等书应有尽有,孙科精心收藏的书画碑帖也尽在其中。孙科的书房引来同僚的羡慕。吴稚辉特意为其题“不足斋”三字,以示书卷浩瀚如海洋,生有涯而学无涯之意。书房中有一幅对联,写着“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这也是孙科自鸣得意的对子。

孙科在美比克小镇读书、养心,然而,他并不曾在内心里真正下决心要从此在政界销声匿迹,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他血管里奔涌着的从政的血性,这些都常常唤起他东山再起的欲望。他仍然不甘寂寞。但是,孙科在美国并无政治势力,谋求政治出路困难重重,报界披露孙科时常为此“殊为苦闷”。1953年,蒋介石决定在台召开所谓的“国大”会议,孙科闻讯,即刻放下手中的自诩以为乐事的书籍,到华盛顿、旧金山等地美政界和华侨中活动,期望获得理解、支持。据台湾中国新闻周刊称,孙科的目的是想回台争做“副总统”。这次孙科又未如愿以偿。孙科并未就此善罢甘休,1954年台湾“国大”召开时,他又一次向台湾办理申报手续,但再次遭到拒绝。

这以后的几年里,孙科显得比较平静。他的长子孙治平也在美娶妻生子,孙科同他们一起过着温暖的家庭生活。

1957年11月20日,香港《新民晚报》登出一篇文章,题为《甘心寄人篱下的孙科》,说:前几天、有些报纸登载了一段关于孙科的消息,说是他以游客的身分在美国居留了五年后,护照已经满期,正在向美国政府申请永久居留,以便在美国度过他的余生。

几遭险阻挫折,阅尽世态炎凉。这篇文章不客气地指出,孙科其志在美甘心充当“高等难民”而已。

孙科几次想返回台湾,都遭致台湾当局的阻拦。台湾的一些朋友为此深感不平。1957年国民党举行八届二中全会,季石曾向“中央”建议,号召旅居海外的显要如孔祥熙、宋子文等回台湾归队,以壮阵容。并代孙科请求一次给予美金20万元,俾壮行色而早作归计。这一请求自然如痴人说梦一般,当时国民党“中央”正患美援之不足,美金20万元,从何而来?孙科夫妇归队之事也就搁浅了。

孙科身居海湾小镇,心系台湾故土,他一直和台湾的亲友故旧保持密切的联系。1961年9月,孙科70岁诞辰,台湾的亲友还特为他七秩双庆发起送寿序诗画申贺,这次活动由台湾广播公司董事长梁均默出面筹划。

事实上,台湾当局也并未完全忘记旅居海外的孙科,“国民大会第一届

第三次会议”在台召开期间,“国大”秘书长谷正纲就曾电召“太子妃”——孙科夫人陈淑英回台出席会议。只不过陈淑英回电谓有病不能出席而落空。这件事又被外界认为是“太子迨无意于回台湾了”的证据。

只有孙科最明白自己的心思,蜇居比克小镇,读书养心共享天伦之乐,实出于无奈,他仍然期待着有一天能重返台湾,能重新受到重用,在政治舞台上重温旧梦。1962年9月28日,香港《真报》转载了台北一家日报驻美记者访问孙科的报道,披露了孙科的生活情况和对自己去向的打算。摘要如下:多年以来,因孙先生旅居国外,报纸上已经很少看到有关他的消息了,这次他从美国西海岸特别赶到华府参加第32届中美文化基金委员会开会,但也只有两三天的逗留,记者和他交谈了很多问题。

从表面上看来,孙先生是健壮的。

“哲生先生”,记者问:“你在会议中可曾发言?这次会议有什么新的成就么?”

“我们讨论的还是些例行性的问题,然后是选举及决定下次开会的地点。”

“下次开会还在华府吗?”

“不是的,下次开会将在台湾了,我们知道台湾今天的文化水准很高,不过听说学人的生活还是清苦的,比如说一位大学教授,每月的薪水听说是有50美元左右(记者按:约合台币2000多元),维持四五口之家就比较困难了,可是今天的政府财力有限,如何来改善,倒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这方面,孙先生有什么好的意见?”

“这是一个全盘的经济问题,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解决的”。

“你对国内一般情形都了解么?”

“我目前在美国乡下,离开祖国快十年了,当然谈不到了解太多,不过我每天能看到台湾报纸,也注意国内的一般情形,我知道在台湾,各方面都很安定进步,尤其在农工方面,有值得骄傲的成就。不过,我觉得在经济财政方面,似乎还得更进一步求发展,研究出一个好的方案出来。”

“你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么?”

“当然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事情值得借鉴,比方说,战后的欧洲各国,在形体上等于已经破产,英、法、西、意诸国,在大战后呈现出空前未有的萧条,可是大家努力不过十年,一切都改善过来了,就连日本来说,这十五年可有多大变化?。。经济是立国之本,人家能够从残破中站起来,必有其因素所在。。“你觉得目前大局如何?”

“在国际方面么,风云变幻,两个不同的阵营问题很多,在国内,我相信十年生聚教训,大家都明白了善恶是非,如不是蒋先生去支撑大局,那中国的前途何甚设想?我个人很遗憾,因为健康关系,没有能多为祖国做些事情。”

“你目前的健康情形如何?”

“现在的情形很好,十年隐居生活,在乡下深居简出,倒免了病痛折磨。。”

“你住什么地方,气候可好?”

“我住在距离洛杉矶六十里路一个叫DgunaBeack的地方,那儿靠近海滩,气候好,适合养病。”“是和夫人住在一起?”

“是的。”

“听说你办了一个农场?”

“是我的孩子办了一个小型农场。”

“是什么时候到美国来的,还记得么?”

“我是1951年秋天,由香港到欧洲检查身体,56年冬天到美国住了几天医院,然后就定居下来了,时间真快,一晃已经十年多了。”

“国外生活过久了,觉得惯吗?”

“当然不如住在自己的国家好,常常有思乡之感。”“有机会时就到台湾去看看吗?”

“当然,如果健康情形允许,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回台湾看看,比如说下次教育文化基金会在台北召开,我希望能去!”

孙科在谈话中对蒋介石很是谦恭,且不时流露溢美之词,吹捧台湾所谓的建设成就,低毁共产党人民政权,再次暴露其政治投机心态。不过,孙科这次表示回台看看的意愿,很快引起台湾方面的反应。政治上失势、几乎被台湾遗弃的孙科再度成为各界议论的新闻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