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特殊才能,比如有的孩子思维能力特别强,有的孩子很有语言天赋,有的孩子对音乐的领悟力和表现力特别强。这些特殊能力的发现对挖掘孩子的潜能以及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的,也是让孩子对学习、活动、生活产生极大热情和兴趣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孩子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话,他在那一类的活动中就能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很容易让他在群体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我们都知道,人类有一个相通的心理原则,那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快乐和成就感是让孩子产生参与和喜欢学习和活动的动力所在。当然,发现并培养了孩子的特殊才能,无疑也是为孩子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和捷径。
关于习惯
习惯就是一个人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很多人认可这样一个规律: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好习惯,坏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03年度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书中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发挥潜能,改进方式,使个人最终获得成功。
一个人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睡眠习惯、饮食习惯等等。它们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我们不去刻意地改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永远地循环下去。行为心理学中有一句话很经典:〃习惯是人的第二个上帝〃,可见习惯是如何地主宰着我们每一个人。
培养一个孩子习惯的关键年龄是3…12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期和儿童期。
以上若干特点共同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孩子的生命状态。
什么是生命状态呢?现在先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两幅画面,一幅画面上有一些让你感觉到很有生命力的植物,另一幅画面上有一些让你感觉很颓败、没有任何生命力的植物,请你描绘一下这两幅画面。
也许你想象出来的画面中有这样一些情景:
很有生命力的植物:叶子很绿、枝条很粗壮、花儿很鲜艳、果实很饱满、色彩是绿油油的、长得很高大很茂盛……
没有生命力的植物:叶子枯萎、枝条很细小、花儿快要凋零、果实很干瘪、色彩是土黄色的、长得很弱小很萎缩……
第13节:第二关: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5)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而这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它会具体表现为叶子、枝条、花儿、果实、色彩、形状的不同等等,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会从身体、智力、情商、能力、习惯、兴趣、个性等等诸方面表现出来一样。
生命状态如何影响着孩子
生命状态的不同会直接体现为孩子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深圳有位李姗璟老师曾经用两个很生动的词来形容孩子的两种不同生命状态:发啦和趴啦。我们不妨来看看她描述的发啦和趴啦的状态:
发啦:自信、勇敢、正直、开朗、积极、乐观、温和、友善、坚强、勤奋、开放、灵活、大度、自立能力强、有毅力、愉快、身心健康、聪明、学习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精神抖擞……
趴啦:忧愁、烦闷、自卑、孤独、消极、拘谨、脆弱、怯懦、保守、固执、懒惰、自私、狭隘、吝啬、软弱、依赖性强、目光无神、萎靡不振、悲观厌世、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
现在,我们可以来判断一下,我们的孩子是在发啦的状态多呢,还是在趴啦的状态多?如果你的孩子是发啦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很多领域表现很好,如果他的大多数情况是属于趴啦的,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会在很多领域中遭遇发展的瓶颈。
那么,不同的生命状态又是如何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呢?
我曾经接待过很多的家长,述说他们的孩子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很差,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一般会把孩子的这些问题归因于学习不认真或者学习能力差,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记忆力很差的孩子,往往是他的生命状态出了问题。
处于趴啦状态的孩子,他的情绪状态往往也是消极的。这时候,大脑皮层下面的情绪中心……边缘系统就像一道电动闸门,它会自动关闭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失去工作能力,只让皮层以下的低级部位继续工作,产生脑功能下移现象。 只有当我们消除了紧张、焦虑的情绪后,它才会开放大脑皮层,恢复记忆、思维等各种高级功能。
相反,处于发啦状态中的孩子,内心会体验到轻松、愉快的情绪,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也会达到颠峰的状态。
懂得这一规律的老师,会在上课前讲一个小笑话让孩子们轻松一下,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整堂课下来就会很有效果。
同样,在家庭里,每当孩子要开始学习时,家长如果在一边不停地指责埋怨,那么孩子的大脑皮层就很有可能马上产生强烈的抗议,进入低效能工作状态或者干脆就不工作了。〃越骂越傻〃、〃越急越容易出错〃的现象也就会发生了。如果家长们懂得这个规律,就不会再在孩子学习时间不断给孩子输送负面信号了。
学习如此,生活和活动也是如此。
另外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讲到过,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是他潜意识慢慢打开的时候。而最佳的学习状态正是一个人潜意识很开放,并且和显意识保持畅通交流的状态。
我们的学习状态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潜意识无能力、显意识无能力、显意识有能力,潜意识有能力。而我们所要的正是潜意识有能力的学习。比如开车,技术熟练的人,并不是在用显意识开车的,而是潜意识里自动产生的指令让你很安全地驾车行驶在公路上。
所以,良好的生命状态,可以让孩子保持最佳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状态,从而使孩子的生命潜能获得最大可能性的开发。
我仔细地读过周弘老师对女儿进行赏识教育的那些小故事,其实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了合适的方法,不断地把孩子的生命状态调整到发啦的状态。当女儿因为考试不理想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他用打消顾虑的方法消除了女儿负面情绪,当女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总是用一些很幽默的方法调整好学习的氛围。
第14节:第三关:检查你的教养方式(1)
当做父母的,高高地翘起大拇指,就是高高地鼓舞起了孩子的生命状态!
◆ 过关提示
☆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保证。所以有必要对孩子作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评价;
☆ 理解孩子身体素质、智力、情商、能力、个性、兴趣、习惯的内涵以及形成的规律,揭开形成孩子生命状态形成的奥秘。
☆ 孩子的生命状态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健康、情绪等等,激发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 过关练习
练习一:描绘孩子的生命状态
请你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填写以下内容:
孩子的身体:……………………………………………………………………………………………………………………………………………………………………………………………………………………………………………………………………
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个性:……………………………………………………………………………………………………………………………………………………………………………………………………………………………………………………………………
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习惯:………………………………………………………………………………………………………………………………………………………………………………………………………………………………………………………………………
孩子的生命状态:
属于发啦的:…………………………………………………………………………………………………………………………………………………………………………………………………………………………………………………………………………
…………………………………………………………………………………………………………………………………………………………………………………………………………………………………………………………………………………………………………………………
属于趴啦的:……………………………………………………………………………………………………………………………………………………………………………………………………………………………………………………………………………
…………………………………………………………………………………………………………………………………………………………………………………………………………………………………………………………………………………………………………………………
你希望孩子的生命状态有哪些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