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自己是不信这句话的。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这里所描述的是古代乡间淳朴而和谐的生活场景,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名叫原壤的男子,他是孔子的老街坊,老邻居,是和孔子一起玩着游戏长大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原壤的年纪已经老了,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但是原壤却没有丝毫悲痛的感觉,他背靠着土墙,坐在地上,叉开两条老寒腿,一边晒太阳,一边解开裤腰带逮虱子,还一边引吭高歌。
这时候孔子来了,指着原壤的鼻子大骂道:“你这个人,打小的时候,就不疼爱你的弟弟妹妹,白活了一辈子,却没有一点人生成就,浑浑噩噩过一世,你自己说你是不是个老不死的?”
骂完,孔子抡起拐杖,不由分说,照原壤的脚脖子就打了下去……
孔子是否把原壤打残了,这事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像原壤这种人,恰恰构成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反证。孔子说的“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这句话,莫非正是在说原壤这个人?
就算孔子说的不是原壤,但我们也清楚,就在我们身边找一找,如孔子这般至圣先师,几千年也碰不到一个,但如原壤这种毫无生活目标,活一天算一天的颓废人物,却是满街满谷,一抓一大把。
最早有一部《稗史》,书中提到一个叫吴蠢子的人,此人生性懒惰,不事生产,已经三十多岁了,还让五十岁的父亲养活他,算是古代的啃老族吧。有个算命先生,替吴蠢子一家人算卦,说:“吴蠢子的父亲,可以活到八十岁,而吴蠢子则可以活到六十二岁”。吴蠢子听了,顿时放声大哭起来,说:“我父亲只能活到八十岁,还有三十年,而我能活到六十二岁,还有三十二年,这么算起来,到我六十岁的时候,还剩下两年,谁来养我啊……”
事实上,孔子通过原壤的故事,让我们思考的是忠信的本质。难道原壤这个人就不忠、不信吗?原壤其人,论及忠信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孔子,只不过,他和孔子忠信的内容完全不同罢了。
孔子是忠于自己人生理想的,原壤也是。孔子是坚守自己内心信念的,原壤也是。但是,孔子的人生志向是追求知识和思想,为万世楷模,而原壤的人生志向却是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孔子的人生信念是只要努力付出,人生就会有所成就,而原壤的人生信念却是付出太累,不管你有多大的人生成就,到时候两腿一蹬入了黄土,管你是孔子还是原壤,大家有什么区别?
很显然,孔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而原壤和吴蠢子的人生态度,却是消极的,向下的,阴暗的,不足取的。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人生态度上的坚定与执著,没有人能够改变孔子,同样也没有人能够影响到原壤。
这种坚定与执著,于孔子而言是忠信,于原壤而言,就是厚黑。
忠与信,只不过是厚黑的另一面——但我们还是要说,人生而平等,平等就平等在拥有同样的厚黑,如果你厚黑对了路子,那么孔子的人生成就,于你而言并非是什么难事。但如果你厚黑到了原壤这种程度,那就难免要挨拐杖了。
第17章 虽千万人,吾厚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儒经人物中排第一位的是孔子,排第二位的,就是孟子。所以儒家必读之书《孟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本。
孟子的思想,千言万语,归根到底就一个字:义。
那么,什么叫义呢?
义者,宜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做正确的事情。正如孟子所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少艰难险阻,多少反对的人及反对的意见,我也绝不会放弃。
这话说得虽是铿锵有力,可是却让读书人顿生无尽的困惑,既然你持有的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做的又是利国利民的正确的事情,怎么会有千万之众反对你呢?
话再说回来,你的人生态度和你所做的事情,竟然面临着千万之众的反对者,你又如何敢肯定你是正确的?难道这千万之众,个个都没有脑子?偏偏就你先知先觉,天然正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你的人生态度正确与否,你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义的理念,群众看得清楚又明白。这世上,会存在着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群众却成千上万哭着喊着来阻拦你的情形吗?
孟子的这句话,让我们越思考越是不对味,莫非……还是打开史书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中记载,西汉哀帝年间,函谷关以东地区的居民百姓,突然炸了窝,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哭喊着到处乱跑,奔跑的人手中还拿着一枝禾秆或是麻秆,奔跑途中遇到了人,就将禾秆递过去,说:“快,快快快,这是西王母的筹策,要快一点传递天下……”接过禾秆的人也不问究竟,如同接力赛跑一样,拿着禾秆继续飞奔。当时的道路上,手持禾秆、麻秆狂奔的人,足有几千人,因为奔跑的时间太长,有的披散着头发,有的光着两只脚板,却仍然是狂奔不止。
各地的官员被百姓这疯狂的举动吓坏了,就急切地关闭关卡,截断驿道。可这些都没用,疯狂的人群趁黑夜绕关而行,有的翻墙而过,还有的人冲入驿站中,抢夺了驿站的马匹,骑上马在官道上狂奔,谁也不晓得他们到底想跑到什么地方去。
这些狂奔的人们席卷了二十六个郡国,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其中,手持禾秆的人已经冲入了京城,京城的百姓大乱,地方官无力阻止,只能眼看着这些人疯了一样地到处乱跑。
就这样从春天跑到了秋天,疯狂的人们终于跑累了,就在街巷和田间小路上聚会,可是参加聚会的人,谁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聚会就成了赌博大会,还有人莫名其妙地唱歌跳舞,祭祀西王母。
就这样闹啊闹,闹到最后,这些人吃没得吃,喝没得喝,终于慢慢散去了。可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是谁也说不清楚。
这场乱子,又可以称之为“群体的癫狂”,意思是说,群体并非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比个体的人更为聪明,群体糊涂起来,比单独一个人要糊涂得多。一个人再糊涂,也不可能糊涂到这种程度。
一旦我们明白了群体并不具备足够的理性和更高的智商,那我们就明白孟子是什么意思了。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旦大众丧失了理性,陷入了癫狂状态,这时候你要是想阻止大众犯蠢,那就需要天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意味着你必须和所有人为敌,这时候绝不会有人理解你,认同你,赞赏你。相反,既然你已经沦为公众的敌人,那么公众对你当然也不会客气。
也就是说,并非是做坏事才需要厚脸皮,才需要黑心肠,即使你是在做好事的时候,也需要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只能是来自于厚黑的力量。如果脸皮不够厚,你就没有勇气对抗犯蠢的大众。如果心肠不够黑,你同样也没有办法让大众恢复理性。
与大众对抗,需要的不仅仅是厚的勇气,黑的智慧更重要。
汉桓帝年间,荆州刺史度尚率军剿贼,贼人毕竟是乌合之众,一击而溃,尽数逃入了山中,而官兵则趁此机会将贼人抢劫来的金银珠宝哄抢一空,穷当兵的一个个富了起来,就再也没有心思打仗,都想快点回家买田、买丫鬟,过上土财主的逍遥日子。因此当度尚下令追击余匪的时候,士卒们立即吵吵嚷嚷起来,拒不从命。
见此情形,度尚眼珠一转,立即答应了士兵停止追击的要求,并宣布放假三天。众士兵欢声雷动,就趁放假的当口,全都跑出了军营,去酒肆饭馆享受人生。可不料想,度尚趁着自己的军营空虚的时候,偷偷地放了一把火,把士兵们抢来的珠宝全都烧成了灰烬。士兵们回来后,看到这情形,无不心痛得放声大哭。
度尚趁机劝道:“大家不要伤心,你们的珠宝,都是贼人放火烧的,你们要想报仇,抢回更多的珠宝,那就听我的命令,继续追击敌人,把贼人全部消灭光……”到了这地步,士兵们已无办法可想,只好同仇敌忾,听从度尚的命令,继续追击贼兵,最终讨平了贼寇。
在这里,度尚所表现出来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决与智慧,无不体现着厚黑的宗旨。可知孔孟的伟大思想,如果缺少了厚黑学的理论支持,就根本无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第18章 厚黑定天下
儒家经典中,最备受非议的,莫过于《中庸》了。
那么什么叫中庸呢?
北宋大学者程伊川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伊川先生的意思是说:中,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意指一种客观的人生态度。而庸呢,则是万古不易的一种存在,实际上说的是人生、社会、世界、自然、天地、宇宙之间的规律。因此,只有奉守最为冷静客观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才是中。而只有把握住那万古不变的客观规律,才叫庸。
程伊川的解释,听起来蛮有道理,可是如果有谁想要照方抓药,照着来做,就会立即遭遇到天大的麻烦。这麻烦就在于,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客观的,正确的呢?凭什么你程伊川的人生态度就正确,就客观,别人就是错误的,就是主观的呢?再者说了,凭什么你程伊川做事,就是遵循了客观规律,别人做事怎么就违背规律了呢?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弄出大笑话,搞出大纰漏。
东汉末年,侍中向栩,就是学中庸学昏了头,他认为,孝是人世间最大的道理,儿子孝敬爹,天下就太平,儿子好叛逆,天下就大乱。适逢黄巾军大起义,朝廷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