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不一定天天一样,可以时高时低;也不一定是正数,可以有时增长,有时下降。
一个果园的果子长大及成熟都有价,是收入,但果园本身之价是永无止境的收入(包括果树再植的收入),减却成本,以利率折现而得的现值。如果一个人只拥有一个果园,其它什么资产也没有,这果园的现值就是这个人的财富(wealth)。收入永远是流动的,有时间性。财富是现值,本身没有时间,是静止的。
折现的办法是以未来的收入除以利率,但因为未来的收入有远近之分,高低不同,所以折现的方程式就有变化。这些方程式任何有关的书本都可以找到,很浅的,这里不列出来了。同样的收入,较远的现值比较低,较近的现值比较高,而财富就是所有收入的现值加起来。
未来的收入不仅可以高低不平,而又不一定是永远不停的。这样,说一个人要争取最高的收入就会模糊不清,不可取也。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收入以利率折现加起来而求得财富,再把这财富乘以利率,我们得到的是另一种收入,叫作年金收入(annuity ine)。年金收入不一定是以「年」算的。只要财富不变及利率不变,年金收入就年年不变,或期期不变,永远发生。年金收入只是一个概念,但可用,因为争取最高年金收入与争取最高财富是相同的。在原则上,财富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所以用增加财富作为个人争取的目的,较为可取。佛利民(M。 Friedman)一举成名的《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中所用的固定收入(permanent ine),与我们这里所用的「年金」收入相同。
问题是,如果没有市场,利率不存在,财富也就不存在了。同样,如果资源不是私产,财富就难以下定义。在这些情况下,解释行为我们或可用「功用」数字来量度个人争取的目的,或用边际的收入转变。我自己是喜欢用边际转变来看世界的。
回头说财富乘以利率是(年金)收入,而倒转过来,这收入除以利率就是财富了。这个简单不过的方程式非常好用。例如,衡量投资,我们可以大略地估计这投资会带来的年金收入,除之以一个大约可靠的利率,求得现值的财富,跟再与该投资的现值成本相比,就会得到一个大约的投资选择答案。不一定对,但知得快而又比较可靠。
财富乘以利率是(年金)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概念。另一方面,财富乘以利率是利息。于是,利息与收入相等。这就是费沙的有名格言(dictum):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收入的全部(Interest is not a part of ine; but the whole of ine)。费沙的格言甚多,尽皆精彩。
我们要深入一点地理解「利息是收入的全部」这句格言。一个人拥有一个果园,有房子,有知识,有劳力,有家庭,等等。如果所有资产都有市场的话,那么果园的收入,房子的租值(是收入),知识与劳力得来的薪酬(是收入),家庭的天伦之乐(也是收入),这些多项连串的收入,折现后加起来,就是这个人的财富;而这财富乘以利率,是他的收入,也是他的利息。
资本(capital value)是资产(capital asset)的市值,像财富一样,是现值,是收入以利率折现而得的。资本与财富的分别小得很。财富是所有收入的折现(ine discounted),而资本是所有收入的折现减去现在一时的收入;这样,资本是将来收入的折现(future ine discounted)。但「现在一时」可以看为很短,短得现在收入(present ine)近于零。这样,资本与财富相同。
费沙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把资本的概念一般化。费沙之见:凡是可以导致收入的都是资产,而收入折现后的现值是资本,也是资产的市价。土地是资产,劳力是资产,知识是资产,医生牌照是资产,相貌是资产,家庭是资产,……这些都会带来收入,把收入以利率折现就是资本了。
费沙一般性的资产与资本的概念,不仅与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有很大的区别,而就是在今天,与经济学课本上所说的也往往不同。例如课本上提到的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往往是劳力归劳力,资产归资产。这是不对的,因为劳力也是资产。在课堂上我问学生:用马耕田,马是资产还是劳力?学生答或不知,或有分歧。费沙之见,马是资产,因为可以增加收入。所有生产要素都是资产。那么作为生产要素,马应该称为什么呢?我发明的答案是:马就是马。是的,马是马,人是人,地是地,工具是工具,知识是知识,是不同的生产要素,皆资产也。
最后要介绍的是投资(investment)的概念,费沙范畴内的投资概念。投资是消费在时间上的权衡轻重(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要明白这个概念,我们要回到收入的定义那里去。上文所述,收入是财富乘以利率,于是与利息相同。这个定义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收入是不削减财富的最高可能消费(Ine is potential consumption without trenching on wealth)。
举一个例。如果一个人的财富是一百万,年息率是八厘,他的收入是每年八万。要维持财富不变,这个人每年的最高可能消费是八万,与收入相同。然而,这个人第一年的最高可能消费是一百零八万(财富加一年的利息),但这样消费他的财富在明年会下降至零,再没有财富或收入了。另一方面,这个人一年的最低消费是零(宁死不消费也)──这样,过了一年,他(名下)的财富会增加到一百零八万。
上述的例子,不削减财富的最高可能消费(收入)是每年八万,但若消费只是六万,余下来的二万是储蓄(saving),而从增加以后消费的角度看,这二万是投资。
投资是放弃今天的消费来换取明天的消费。今天晚上你多读几页书(不赶享受睡觉),将来的收入会增加一小点,是投资。你在后园用两个小时种菜(不看电影享受),是投资。明天有重要的工作,今天晚上早一点睡(不看电视了),也是投资。投资是权衡未来的消费轻重的行为。
你购买了一幅古画挂上墙上,认为将来是会升值的。概念上,你可能一起做了三件事。
一、你欣赏该画时,是消费;
二、买价低于一个时期的收入但高于欣赏所值那部分,是投资;
三、买价高于一个时期的收入的那部分,是财富转移。当然,任何投资都可以血本无归,但那是意外的效果,不是意图。
消费高于收入,是负储蓄,也是负投资,将来的财富与收入都会下降。
(《经济解释》之三十)
第四节:消费、收藏、职业的选择
在利息理论的范畴内,消费的选择不是甲、乙物品而是时间的先后。同物品但不同时间,可以看为不同物品,所以先后是另一类不同的甲、乙物品的选择。早消费比迟消费来得贵,而这提早之「贵」是相当可观的。
举一个例。如果市场的年息率是八厘,以复利算,今天的一元九年升一倍。要是你今天决定不请朋友吃晚餐,节省了一千元,十八年之后,你的财富会增加四千元。我自己的儿女今年二十八、二十九岁。要是出生时我替他们每人购买十二万美元的长线债券,以年息率八厘算,他们今天每人的财富超过了百万美元。以通胀率大约每年三厘算,年息率八厘不是过高的回报。
不要以为一些古物之价今天上升了很多倍就认为是好投资。一七七六年史密斯发表的《原富》,是经济学历史上最有名、最伟大的论着,后来震撼了西方整个学术界。一七七六年初版时该书是一点八英镑,今天(二百二十五年后)的市价大约是十万英镑,上升了五万五千多倍。那是难得一遇的伟大论着的初版的难得一见的升值(后一版的差得远了)。你道以复息算,每年的回报率是多少?答案是4。 856厘。从投资的角度看,这回报率算是不错,但从持久收藏的角度看,这回报率非常高,是难得一见的。且让我列出一些数字,好叫读者能体会一下时间的宝贵。
1776年£1。 80的2001年所值
年息率 2001值 上升倍数
(复息算)
2% £162 90倍
4% £14; 586 8; 103倍
6% £1; 312; 949 729; 416倍
8% £118; 187; 944 65; 659; 969倍
是的,二百二十五年前的一点八英镑的今天所值,以年息率八厘复息算,是1。 18多亿英镑,上升了六千五百多万倍!这可见,只为投资而收藏,不重视享受收藏品本身的消费(consumption)所值,不容易是一项好的投资决策。
不要误会,我不是说因为有利息的复算,收藏通常是亏本的投资。赚钱的例子是有的。一九九○年收藏林风眠的画,算复息后今天会亏蚀;但一九九七年收藏,二○○一年出售,算上复息,也会赚钱。一九八○年收藏朱屺瞻的画,十多年后沽出,赚钱;一九九○年收藏,八年后沽出,亏本;一九九八年收藏,二○○一年沽出,赚钱。收藏品之价在时间上可以有大幅度的波动,不容易看得准。但久藏的赚钱或然率就不会站在你那一边,因为复息的杀伤力甚大。
有时从长期看,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经得起时间复息的蹂躏,但另一些大名家就没有那样幸运了。五十年前你收藏梵高或塞尚的画,可以,但雷诺就不成了。不是碰巧那么简单:有些专家看得相当准。我有两位朋友可以在收藏品的市场中,买卖而谋生计;不是开店经营的方法,而是在市场或拍卖行买卖赚钱。这些朋友要做很多研究调查的工作,赚钱是工作的收入。我很佩服这种人的能耐。
纯从消费的角度看,依照费沙的理念,消费的早或迟是两种不同的物品,较早的比较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