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西游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他,他又要来陷害你,这样你的性命就不保了。
师父给他讲的与其说是仙佛的大道理,还不如说是市井中的生存哲学。奇怪的是,这样的道理不仅菩提祖师会讲,就是肉眼凡胎的大德高僧唐三藏也深得其中三昧。在行者刚刚追随唐僧,八戒和沙僧还未归顺之前,在观音院,观音院主想看看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而来,有什么宝贝。悟空要把唐僧的袈裟拿出来显摆: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第十六回)
这番道理,与菩提祖师如出一辙,看来,唐僧的社会经验也并不是那么欠缺嘛,至少还懂一些避祸之道。在这两件事中,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同一个毛病,就是好虚名,爱显摆。被观音院的众僧嘲笑了两句,就熬不住了,非要把唐王御赐的袈裟(实际上是如来通过观音之手转送给唐王的)拿出来。结果真如唐僧所说,那观音院的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起了心思,惹出了祸端。
由卖弄本事这一桩,祖师对悟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坚决要赶他走。悟空说,我现在离家也有二十年了,确实有点想念,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说:“哪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求求你,还是快走吧!一听这话,我说坏了,为什么?看了这么多年的小说和电影,总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就是:一旦师父对弟子中的某位说出“别给他惹祸”的话来,这个弟子总是会给师父惹出麻烦来的,而且一般惹的麻烦还不会小。
在赶悟空走的时候,祖师还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是“你这去,定生不良”,也就是说,你这一去,不干好事。这话就有点费琢磨了。第一,凭什么呀,你怎么知道我就定生不良,不干好事?一种可能性是祖师像如来、观音那样能够知过去未来之事,能够看到未来的情况;另一种可能性是,祖师根据孙悟空此时的性格及社会的特点来推断会如此。第二,祖师既然知道他此去定生不良,为什么就这样让他走,而不是对他再进行一番教育改造,使他一出去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惹祸精呢?一种可能是,在这里不好改造,即使在这里表面上改变了,出去后还会变回原样,因此,要在人世中去改造,要让他吃苦头、经历失败、经历很多事情。另一种可能是,觉得他即使惹出事来,自己也能掌控局面,不担心由此失去这个弟子,毕竟,这个机灵而有悟性的弟子在师父这里呆了十年之久,祖师是耗费了很多心血的。
祖师的这句话,可以用来标志猴王无性阶段的完结。孙悟空这一去,直似龙王归大海,从此失去了拘束,广阔的天空任他翱翔,结果闯出一连串的祸事来。
上篇孙悟空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
花果山的天还是原来那片天吗(1)
经过十年寒窗,悟空终于从方寸山三星洞学成归来。此时的悟空,已非昔日之吴下阿蒙,广阔的天地正等磁卡他施展。但他回来的时候,花果山的情况也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花果山是如何被建设成一座战斗堡垒的
悟空这次出门收获极为丰富,在回花果山的路上,心情怎是一个爽字了得。想当年自己孤身一人,漂洋过海,寻师访道,光为了找一个真有本事的师父就花了十年时光。现如今,“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一个时辰不到,已看见花果山水帘洞,一种恍如隔世的温馨感觉浮上心头,等待着他的,是众猴的列队欢迎,以及他讲起海外奇遇时的艳羡目光吗?在回花果山途中,猴王“自知快乐”,想起这些年来的变化,一边飞,一边在自我陶醉,“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祖师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花果山就已在眼前了,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能耐,要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
不过,悟空的好心情马上就被破坏了。他按下云头,来到花果山,却不见众猴出来欢迎,反而听到鹤在悲鸣,猿在哀啼。但见那“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哭得还不是一般的伤心。见到猴王,众猴纷纷诉说这些年的悲惨遭遇:大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终于把您盼回来了,要是一年半载您还不回来,不但我们自己,连山洞都要全被别人给占了。
这欺压群猴的是一个自称混世魔王的妖怪。这妖怪“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电或雷”,那本事在众猴眼中是相当了不得。不过,悟空今非昔比,现在的眼界可高了,这根本算不得什么。悟空听了众猴的诉说,心中大怒,想不到二十年不在花果山,花果山的天就变了,此仇怎能不报。于是“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向北而去,找到妖怪,三下两下把他打死了。
这一番剿灭混世魔王,对悟空来说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这件事透出来的信息不那么简单,它对悟空的心理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想啊,如果悟空学成归来,回到花果山,花果山还是如世外桃源一般,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众猴仍然与猴王一起,其乐融融,享乐天真,悟空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不也很美吗?如果这样,说不定猴王回来以后,所过的日子与以前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可偏偏这个混世魔王打破了这种局面①。
①祖师说:“你这去,定生不良”,难道是因为他发现花果山正在遭受混世魔王的侵略?
对悟空来说,花果山被占一事可谓教训深刻。
第一,它向悟空表明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是仅仅我无性,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有一副好脾气是不够的。你说,我与世无争、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独自乐呵乐呵还不行吗?不行不行,因为别人可能不让你自在、不让你乐呵。面对混世魔王的暴力,要维护自己的自由与利益,就需要有切实的手段,否则难免被人所欺。悟空再晚一阵回来,可能混世魔王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水帘洞来了也未可知。在这个世界上,光讲道理、光有好脾气,有时是不够的,碰到混世魔王这样的主,还需要有暴力手段,至少是能够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段,否则难免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对混世魔王讲什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会有什么用处,反而只会惹人笑话。如果悟空有了足够的本事,与魔王坐下来,谈谈大道理,有时候思想工作也能够做得通,不过起作用的也不是这些大道理。
第二个教训是,学习本领很重要。从表面上看,花果山是因为猴王走了,群龙无首,所以被混世魔王欺压,群猴东躲西逃以求活命,就这样还被捉去了三五十个小猴,水帘洞里的石盆、石碗等集体财产也被混世魔王抢走了不少。实际上,如果猴王这些年不去学艺,还在花果山做他的逍遥王,说不定混世魔王擒贼先擒王,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也许现在他正成了混世魔王的手下,或者早已身首异处了。那时候,即使再想放弃王位,出去学艺也不可得了。悟空出门学艺的想法可以说来得非常及时,要是再晚几年,可能就要出大问题了。真是好险啊,事后想起来,他可能还要惊出一身冷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不是也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呀。
花果山的天还是原来那片天吗(2)
第三个教训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想当年,美猴王称王,靠的不是武力,而是众猴讲信用。但看这个混世魔王,他占山为王靠的就是武力。如果美猴王遇上了混世魔王,讲道理的碰上了讲暴力的,可能还是得靠武力来解决。另外,解决了混世魔王,以后可能还会有其他来找事的,怎么办?看来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只是一种虚无的幻想。为了避免众猴再被别人所欺,于是悟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热热闹闹地操练起来了。
混世魔王侵占花果山这件事,其长期影响是激起了悟空的斗心,斗心起来以后,加上悟空自负一番本事,斗心就逐渐膨胀,他的心性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虽然悟空回花果山以后很快斩杀了混世魔王,但花果山上的这片天已经与以前不同了。
这个世界确实太复杂,很多事只要起了个头,就会牵出后面一连串的反应,想止也止不住,反而只会越陷越深。
以猴王的考虑来说,他教众猴操演武艺,一方面是好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众猴具有自我保护能力。但这就引出了一个“安全困境”问题。本来,你增强“军事”能力,只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防御性目的,但别人看你练得挺起劲的,叮叮当当呼来喝去,又是造兵刃、又是搞演习,这是要干什么呀?你就算真是自己觉得好玩,别人也不信啊。其结果,你倒是感觉自己比以前安全了,别人却感觉不如以前安全了。那别人怎么办呢,当然是如法炮制,增强军备,其后果你还是觉得自己不安全。猴王也想到了这一层,但见他:
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第三回)
本来这样的操练,是想让自己觉得更安全,但仔细往深了一想,隐患很大。自己这么一弄,容易引起别人关注,如果他们兴兵来剿怎么办?猴王的办法是,继续扩充自身的实力。这似乎走到追求绝对安全的路子上来了。
为此,悟空从傲来国弄来(实际是强抢)大量兵器。既然已经起了头,真刀真枪都摆弄起来了,悟空索性大干起来,他把猴子的数量统计了一下,共有四万七千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