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易经的智慧 >

第1章

易经的智慧-第1章

小说: 易经的智慧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曾仕强

【由文】

第一集 阴阳之道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听得太多了,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如果说这些文化明显不同,却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说它们相同,却又好像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我们是只有一个地球,没有错,但是毕竟西方人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看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可是神话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吗?我想是不行的,对于神话,我们总是将信将疑,所以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

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哲学也只有一个目的,也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但是大家总觉得,哲学家讲的话我们似懂非懂,好像他们一直都在象牙塔里面,这就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哲学根本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是中国的哲学并不是在象牙塔里面诞生的,你看孔子,他多么贴近老百姓,你看老子,他多么地深入人心!因为我们是合在一起的,我们把理想跟现实合在一起,我们把高的和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话慢慢形成哲学,哲学就变成智慧。

我们的智慧是什么?就是一本《易经》。我们对《易经》的认识应该要很明确,要了解《易经》不是教给我们知识的。《易经》给我们的是智慧。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不用虚拟,我们用想象。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从不清不楚开始,慢慢变得具体。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事实上,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发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流派。那么,《易经》又是谁想出来的呢?

《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它是伏羲氏想出来的。伏羲氏是谁,我们其实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我们可以想象,他就是一个很喜欢动脑筋的人。

我们中国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如果一个人吃饱饭闲来无事就打麻将;这个人不可能成为伏羲。伏羲想的是人类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秘密:万物从哪里来。

伏羲氏看到太阳从东方起来,然后从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就使得万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

伏羲氏很想把他的思路表现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可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他就把这个力量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做法,没有文字,说也说不清楚,干脆画一个图像,画一个最简单的符号。那时候连符号这个观念都没有的,可见符号也是人想出来的。伏羲就画了这么一条线,也许当初连画的笔也没有,他就折一段树枝,用来代表那股力量,所以一画开天的真实的意义就是一画开天辟地。

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明确地知道,当初伏羲氏是用眼睛去观察宇宙万象,然后靠想象来替我们造出一套系统,这套系统的总根源就是一画,叫做太极。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伏羲氏只想到这里,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太会虚拟,太不切实际。怎么断定不切实际呢?太简单了,今天一个太阳出来,明天又一个太阳出来,哪有那么多太阳?一天一个,一年就三百多个,那还得了。就算有那么多太阳,东方有那么大的太阳库可以储存吗?西边也要一个很大的太阳库才能够一天接收一个。所以伏羲氏就自己否定自己。这个对中国人影响很大,我们是最会反省的民族。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那不是事实,太阳是永远存在的,只是地球自己在转,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得到太阳,有时候看不到太阳。虽然那个时侯伏羲并不知道这些,可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思路。伏羲氏最起码告诉我们:有看得见的部分,就有看不见的部分,有一个力量拉上来,就有一个力量拉下去。他就产生了有两种互动的力量的这种观念,一正一反,一上一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因此他认为,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

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思索很久,终于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太极中生发出来的。孔子在他所作的《十翼》,也就是《易传》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极生两仪”,意思是太极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而这两种力量就是阴阳。那么,阴阳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如果伏羲氏想到这里就很满意了,那我们也是很倒霉的。因为这就表示分的观念已经出来了,有阴有阳,就是两个,“两”就是分了。

伏羲氏认为一还是一,只是一有时候是一,有时候一会变二,就好比一根木头,我们不去动它,它就是一根木头,把它折断,它就变成两小段,所以阴就是阳,阳就是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

这一画叫太极,也叫阳,我们汉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意义,大概就从这里来的。你说这一画算什么?算太极,可是只要阴出现的时候,它又代表阳。同样一画,在不同的位置,它有不同的含义,这个汉字里面是用得很多的。

阴和阳有高度的配合性,是不可以分开的。后来伏羲慢慢就想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因为他发现把树枝一折断就变阴了,接起来又变阳了。我想这些事情对我们现在来讲,是很常见的现象,可是在当时,伏羲氏发挥了高度的想象力。

我们发现,一二的“二”跟可恶的“恶”是很接近的,二就是有二心,就是很可恶,这种观念都是从《易经》来的。看到一,我们就会觉得很愉快,因为大家合在一起,力道会很强,我们今天说同心协力就有一的感觉。二就开始分了,所以伏羲氏就想,如果阳是阳,阴是阴,那阳可能往那个方向去了,它阴上来可能往这个方向走,两个不配合,彼此不协调,这个宇宙会那么有秩序吗?从这里我们又得到一个观念,就是宇宙看起来很乱,实际上却是条条有理,非常有规律,非常有秩序的,就是乱中有序。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看起来乱,实际上却是乱中有序,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体会的。

《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这种阴阳的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把它说清楚,有这个可能吗?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摇头的。其实,真的可以用一句话就概括、包含所有的学问,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今天生物科学家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世界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激荡、互相作用。如果物种一元化,搞得所有种类都没有,只剩下人类,人类也会死亡的。一句话讲完了,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如果那个道理会变,那就每天出不同的花样,社会还有什么秩序?我们对自然还能有信心吗?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阴阳这两个字是谁加进去的?是孔子加进去的。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告诉我们,一含有不同的东西,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就是诸如正反、上下、高低、轻重……就是相对的两种。很多人一想到相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我们说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没有绝对,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绝对。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有例外的,这个在《易经》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只要把这个搞清楚,采取动态平衡,我们就能完全了解了。我们应该尊重伏羲,因为他的起点很高很全,而且让我们永远可以遵循,这就叫做经。所以我们把《易经》排在群经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但还不够,其实,它是诸子百家共同的起源,叫做群经之源。

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极,叫做一字一太极。可是万物都是会变化的,里面有阴有阳。同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非常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自己很倒霉。同一个人,也就是同一个太极,分阴分阳。坏人是不是一定坏?不一定,坏人偶尔也会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