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之断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因为在一九二八年参加有奖征文从而踏上了创作推理小说的道路。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的特点是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一九三二年,在撰写《X的悲剧》这部推理小说中,埃勒里·奎因首次运用了死前留言的线索来增加小说的悬念性,并且在小说结尾处给出了合理的解答。在第二年发表的《暹罗连体人之谜》中,埃勒里·奎因再次使用这种类型的诡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类型的小说并不好写,写不好就会遭遇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诸如国内一些写手创作的死前留言,都是一种奇怪形式,比如用暗号进行排列从而得出凶手是谁。试问,一个将死之人,怎么可能写下那么繁复的数字?为什么不直接写凶手的名字呢?通常那些写手的解释是,死者在濒死之际,激发出了潜力并写下了谜一般的死前留言。这可能吗?对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
杜逸凡一说完,张涛就留意到肖晨的变化——他的目光从慵懒变成锐利,直视讲台上的杜逸凡,他似乎对杜逸凡这段话很感兴趣,并且想起了什么。
“反观大师的作品,在细节的处理上就显得合理很多。如《暹罗连体人之谜》中,死者在临死之前将一张扑克牌撕成两半,然后把右手的半张扑克牌揉成纸团,左手拿的那半张牌展平,用这个奇怪的动作指明凶手身份。如果大家想要创作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合理。一个将死之人是无法做出复杂的事情来的,硬要说可以的话那他何不打电话求救呢?”
杜逸凡的话引起台下一阵笑声。
“好了,我们继续。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在他的作品《化装舞会》中,让死者用火柴拼图的方式指出凶手的身份,不过这个手法首创者还是伟大的埃勒里·奎因,他们在《半途之屋》中就已经使用过这个构思了。还有一本小说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就是在国内风靡一时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美国作家丹·布朗在这本小说中,让卢浮宫的馆长雅克·索尼埃在临死之前,脱光身上的衣服,用自己的躯体摆出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维特鲁威人》的模样,并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这也可以算作死前留言。死前留言可以是破案的线索,也可以是死者最后想表达的意愿,这就要看作者自己的发挥了。
“有些以死前信息为主的外国推理小说,在文字上玩游戏,这就很难让其他国家的读者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了。当作者在平假名上玩日文游戏的时候,即便是大家看完解答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还有就是欧美的一些推理小说,一个单词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意思,但是翻译成中文后大家就只能看注释了,这样的情况让人非常遗憾,但又无可奈何。所以说,死前留言这种类型的小说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文字诡计了,因为没有代入感。我记得有栖川有栖的《英国庭院之谜》似乎就是破解暗语的推理小说。
“言归正传,说到死前留言的作品,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就是第十九届江户川乱步奖得主小峰元的《阿基米德借刀杀人》。书中,一个高中女生死于堕胎,没有人知道那个让她怀孕的男生是谁,她自己也不肯说,直到死之前,她才如梦呓般说了两声‘阿基米德’。虽然这部作品并非本格派推理小说,但基于对‘阿基米德’的好奇心,我还是把这本书全都看完了,尽管本书中的密室解答和不在场证明的诡计很牵强,但‘阿基米德’这个名字的解释还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东野圭吾在《名侦探守则》中,有专门的一章来调侃死前留言,叫《最后一句话》,小说借侦探天下一大五郎之口说:对作者来说,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制造出迷雾般的氛围,增加悬疑效果。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故事会因此变得不真实。所以说,如果要增强作品真实性,那么临终线索的布置也要再三斟酌。正如《密室犯罪学教程》的作者天城一说过的那句,密室杀人诡计,退一步就可能变得搞笑。我想,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临终线索上。举了那么多国外精彩的推理小说的例子,那么我们国内有没有好作品呢?到目前为止,让我眼前一亮的死前留言还是很少见啊!不过台湾推理小说家林斯谚的《雾影庄杀人事件》中,关于死者的临终线索那段推理还是不错的……”
“杜同学,像某些武侠小说中,那些受了重伤快挂的家伙,经常会说,杀死我的人是,张……然后就死了。这算不算死前留言呢?”
台下突然有人向杜逸凡提问。
“也算,死者还没说完的那个名字,若放在推理小说中,就会成为侦探破案的重要线索。”
杜逸凡的长篇大论让张涛有些困意,他再次转头向肖晨看去,发现刚才还在认真听杜逸凡讲演的他,现在已经趴在课桌上睡着了。
“……因为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实际上并不常见。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它不像密室杀人和不在场证明那么不可思议,但有时候破解死亡密码比破解一个密室杀人事件还要难上好几倍。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死前留言的情况,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想讲述一个类似于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密室讲义’那样的死前留言讲义,以我现在的阅读量和水平,还无法归纳出像卡尔那样完整的讲义,我只不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而已。”
假装谦虚的样子,实际上是个自大的家伙,张涛在心里咒骂道。看杜逸凡在讲台上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张涛真想冲上去扁他。这个人真是越来越讨厌了。看着教室里为他呐喊加油的女孩们,张涛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想的,就因为他长得帅吗?真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女人。
“首先,第一种类型,死前留言确实是死者留下的,但是属于某种暗喻导致很难甚至无法解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什么死者要加密死亡信息?是怕凶手察觉后将其毁灭,这样会让死者的努力付诸东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田村正和饰演的《绅士刑警》第一集《漫画家杀人事件》中的死前留言。死者被关在漆黑的房间里窒息而死,他手里抓了一张漫画纸和一支笔,并把自己的头部撞破来指证凶手。让侦探奇怪的是,死者虽然手上拿着笔,却什么都没写。那死者的手里为什么要拿着那张漫画纸呢?是不是画满漫画的那页有着罪犯的信息?错了,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下死者无法看清正反面,他拿着笔不写的原因是——无论写下什么都会被凶手毁灭,所以把纸张留白,目的是告诉警察,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就是凶手!推理漫画中这种形式也不少,比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里,死者砸烂水果来透露凶手的身份,以及《侦探学院Q》中,死者在一沓纸的侧面写上凶手的名字,然后将纸弄散一地作为死前留言等。
“第二种类型,死前留言确实是死者留下的,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迫中止导致无法解读。被迫中止的因素可能是笔突然写不出,但多数情况下是被害人写到一半突然死亡,以至于留下了谜一般的暗号,无法破解。但其实这些暗号如果让被害人继续写下去,就是凶手的信息。被誉为日本埃勒里·奎因的作家有栖川有栖的处女作《月光游戏》中,也用到了这种诡计。被害人临死前用尽最后的力量,在沙地上写了一个神秘的字母‘Y’,这让侦探江神二郎陷入了迷雾中,至于这个字母到底代表着什么,我在这里就不泄底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看看。”
就在这个时候,肖晨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张涛轻声说了句“我先走了”就离开了教室。这让张涛很为难,一方面他想跟着肖晨一起走,另一方面又怕和杜逸凡结仇,众所周知杜逸凡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杜逸凡看到有人离开,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但讲演还是得继续下去。
“第三种类型,死前留言是凶手留下的,起迷惑大家的作用。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一般这样的故事我都不怎么喜欢,很明显凶手检查过现场,并且把死前留言指向与自己有仇之人。当然,这种手法也可以处理得聪明一些,比如凶手将自己的名字写下,由侦探推理出死者无法写下这行字(通常是心脏或头部中弹,会直接死亡,而现场却留有血字),说到这里,只要看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就会明白了,书中的凶手在被害人林内特·多伊尔的房间里用某种红褐色液体写成一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母‘J’,可被害人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
“第四种类型,死前留言是凶手留下的,为的是向侦探挑战。多发生于‘暴风雪山庄’模式中,连环杀手喜欢在尸体边上放点东西,来证明是自己干的。基本上这种情况都发生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可现实中也有。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丧心病狂的凶手入室杀死女导游后,向昆警方留下充满挑衅的挑战书。警方勘察现场的时候,发现了凶手留在现场的一封信,信中除挑衅警方外,还声称将继续制造类似案件,看看警方到底能不能抓住他,并在末尾署名‘小白’。最后当然还是被抓捕归案,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经过再三考虑,张涛还是决定离开这里。他本就不想听什么见鬼的推理讲演,就杜逸凡这种水准还没有资格对推理小说评头论足,许多言论错漏百出。于是张涛拿起了椅子上的书包,从后门悄悄地离开,背后继续传来杜逸凡的声音。
“第五种类型,死前留言既不是凶手留下的,也不是被害人被杀之际留下的。这种情况很特殊,这样的作品也很少见。比如某人曾在杀人现场留下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被侦探误以为是指认凶手的死前留言,从而花大量的精力去思考研究,这样的小说对于推理迷来说……”
走远后,杜逸凡的讲演声和女粉丝们